变异性红斑角化病医学PPT.ppt_第1页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医学PPT.ppt_第2页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医学PPT.ppt_第3页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医学PPT.ppt_第4页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医学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 1 2020 3 21 英文名称 erythrokeratodermavariabilis 2 2020 3 21 缩写 EKV 3 2020 3 21 别名 erythrokeratodermiafiguratavariabilis erythrokeratodermiavariabilis Mendesdacostatypeerythrokeratodermia Mendesdacosta型红斑角化性皮病 variableerythrokeratoderma 变异性红角皮病 可变性红斑角化症 可变性图案状红斑角皮病 可变性图形红斑角化性皮病 4 2020 3 21 类别 皮肤科 角化和遗传性皮肤病 角化性皮肤病 5 2020 3 21 ICD号 L11 0 6 2020 3 21 概述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 variableerythrokeratoderma 又名可变性图形红斑角化性皮病 erythrokeratodermiafiguratavariabilis 或Mendesdacosta型红斑角化性皮病 Mendesdacostatypeerythrokeratodermia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发病机制为编码 4gapjunction蛋白 connexin31 突变所致 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 p35区 大多在生后不久发病 随年龄增长而改善 绝经后可消退 但妊娠时病情加重 冷 热 风的刺激和情绪激动可为加剧诱因 7 2020 3 21 概述 皮损多见于四肢伸侧 臂部及颜面 有的患者伴掌跖角化 8 2020 3 21 流行病学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特征有 患者的双亲往往有一个患病 而且大多是杂合子 患者的同胞中约有1 2个体患病 连续几代都有发病 双亲无病时 子女一般无病 9 2020 3 21 病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为编码 4gapjunction蛋白 connexin31 突变所致 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 p35区 10 2020 3 21 发病机制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为编码 4gapjunction蛋白 connexin31 突变所致 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 p35区 11 2020 3 21 临床表现 大多在生后不久发病 少数出生时或青年时发病 本病随年龄增长而改善 绝经后可消退 但妊娠时病情加重 冷 热 风的刺激和情绪激动可为加剧诱因 损害有两种 一种为相对固定的深红色角化性斑块 边界截然似刀割样 呈圆案形 逗点形 多环形或环形 另一种为界限明显的散在红斑 大小 数量 部位各异 短时间 几小时或几天 形态大小都可发生变化或完全消退 亦可发展为固定形态者 皮损多见于四肢伸侧 臂部及颜面 有的患者伴掌跖角化 12 2020 3 21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3 2020 3 21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4 2020 3 21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 为非特异性改变 可见角化过度 角化不全 棘层增厚 中度乳头瘤样增生 真皮轻度水肿和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 15 2020 3 21 诊断 根据早年发病及损害特点组织病理就可诊断 16 2020 3 21 鉴别诊断 1 毛发红糠疹皮损为特征性棕红或淡红色毛囊角化性丘疹 分布范围较广 头面部可见干性鳞屑性皮损 伴掌跖角化过度 干燥及皲裂 进行缓慢 范围较广 尤以手指背侧第1 2节特别显著 扪之有木锉样感 2 疣状肢端角化病多见于青春前期 损害为多数簇集性扁平疣样丘疹 成群分布 质硬 分布于手足背侧 有时可沿指缘呈线状排列 17 2020 3 21 治疗 对口服维A酸反应良好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有一定疗效 18 2020 3 21 预后 随年龄增长而改善 绝经后可消退 亦可发展为固定形态者 19 2020 3 21 预防 进行婚姻生育指导 婚前检查 遗传咨询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所在 20 2020 3 21 发病机理 发病原因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为编码 4gapjunction蛋白 connexin31 突变所致 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 p35区 发病机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为编码 4gapjunction蛋白 connexin31 突变所致 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 p35区 21 2020 3 21 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 为非特异性改变可见角化过度 角化不全 棘层增厚 中度乳头瘤样增生 真皮轻度水肿和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 22 2020 3 21 治疗措施 疾病治疗对口服维A酸反应良好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有一定疗效 疾病预后随年龄增长而改善 绝经后可消退 亦可发展为固定形态者 23 2020 3 21 疾病预防 进行婚姻生育指导 婚前检查 遗传咨询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所在 24 2020 3 21 饮食保健 可适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两类 一是维生素A原 即各种胡萝卜素 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 如绿叶菜类 黄色菜类以及水果类 含量较丰富的有菠菜 苜蓿 豌豆苗 红心甜薯 胡萝卜 青椒 南瓜等 另一类是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的维生素A 这一类是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