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中药的机遇与挑战课件.ppt_第1页
抗菌中药的机遇与挑战课件.ppt_第2页
抗菌中药的机遇与挑战课件.ppt_第3页
抗菌中药的机遇与挑战课件.ppt_第4页
抗菌中药的机遇与挑战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菌中药的机遇与挑战 1 精品课件交流 2 内容提要 概述 限抗令 中药抗生素简介正确认识中药的抗菌作用中药与抗菌药联合用药安全性问题针对性措施与预防策略谨防清热解毒类中药的滥用安全用中成药的原则 2 2020 3 21 抗生素 抗生素 antibiotics 是由微生物 包括细菌 真菌 放线菌属 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 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3 2020 3 21 抗菌素 抗菌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天然抗菌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其中有一些是肽 抗菌素是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了生存竞争需要而产生的化学物质 这种物质可保证其自身生存 同时还可杀灭或抑制其它细菌 抗菌素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 在控制与治疗畜禽感染 细菌性传染病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4 2020 3 21 抗菌药和抗生素 它们是大范围和小范围的关系 抗生素是针对所有能够医治杀灭的生命体 包括细菌 病毒 寄生虫等 抗菌药物主要是杀灭细菌的 因为能引起人体感染的 除了细菌以外还有很多的微生物 比如03年流行的非典 它是病毒感染 需要用抗病毒的药物 抗病毒和抗细菌的药物都可以算在抗生素的范畴里面去 抗生素是比较广义的 而抗菌药物是比较专一的 5 2020 3 21 我国既是抗生素生产大国 也是抗生素使用大国 相关资料显示 我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 其中3万吨用于出口 剩余近18万吨完全由国内市场消化 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 人均年消费量达到惊人的138克 美国仅13克 这直接导致我国每年的医疗费用多支出800亿元 仅超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全国一年就要多花费7亿多元 滥用抗生素危害 6 2020 3 21 人们平时一旦发生感冒 腹泻 咳嗽等较小的疾病时 马上就会应用抗生素治疗 觉得这样疾病很快就会祛除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 导致越来越多的病菌开始产生耐药性 所以抗生素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 没有一种抗生素能抑制或者杀灭所有细菌 随着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和新产品的不断研发 细菌的耐药性也在逐年增长 由于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现在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时间 而医药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大约需要10年时间 抗生素的研制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 滥用抗生素危害 7 2020 3 21 滥用抗生素危害 超级病菌 的医学名称叫做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是一种对青霉素高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中部分菌株还对其他抗生素耐药 这种细菌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发现 至今40多年间 几乎遍及全球 专家分析 超级病菌 在已知的感染危险因素中 长期 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是一个主要原因 合理使用抗生素 防止滥用抗生素 是预防 超级病菌 流行的最重要手段 这再次为我们滥用抗生素敲响了警钟 8 2020 3 2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84号 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 现予以发布 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9 2020 3 21 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 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 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控制细菌耐药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 10 2020 3 21 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螺旋体 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 不包括治疗结核病 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该管理办法会对抗菌中药带来一定利好 抗菌中药将成为未来研发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11 2020 3 21 限抗令 时代 给中药带来的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 曾经在一个论坛上有人说 在美国买枪容易 买抗菌药难 而在我国却恰恰相反 可见我国抗菌药滥用情况之严重 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遏制抗菌药滥用 促进合理用药和行业健康发展 从2003年至目前 卫生部已经下发了12个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文件或相关文件 而在去年七月一日 以限品种 限用量 限级别为重点的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被喻为 史上最严 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出台 有专家表示 卫生部此举重在打击临床滥用抗菌药物 这无疑为相对安全的中草药抗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12 2020 3 21 目前 国家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仍在不断加大 抗生素整体使用受限作用日趋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 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是呼吸系统类疾病 而呼吸系统类疾病抗生素用药弹性较大 与临床手术等一些疾病相比 抗生素的可替代性更强 也就是说 此类抗生素更有可能被抗菌中药取代 限抗令 时代 给中药带来的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 13 2020 3 21 中药制剂中具有抗菌作用的复方或单方制剂以及中西药配伍制剂正不断得到研究与证实 其实 中药在防治感染病方面历史悠久 与西药抗菌药物不同 中药能够从整体水平发挥抗感染效应 许多药物在抗感染的同时兼有解热 消炎的作用 限抗令 时代 给中药带来的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 14 2020 3 21 首先要在这里澄清 消炎 的概念 我们日常中所说的 消炎 常与 抗菌 联系在一起 所以不少人都以为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 其实从严格的药理学角度来看 消炎药是指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如 红 肿 热 痛 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 扑热息痛等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多数还具有抗炎 抗风湿作用 它能够缓解 抑制这些炎症症状 但是并不能根除引起炎症的病因 消炎药和抗菌药是两类不同的药物 消炎药一般多用于非感染性的炎症 抗菌药多用于感染性炎症 15 2020 3 21 但正是由于老百姓在使用抗菌药的过程中 发现炎症也逐渐消失了 所以通常所说的消炎药 大多指的是抗菌药 但事实上 抗菌药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 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各类细菌 有的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有的则能杀灭病原菌 16 2020 3 21 很明显 俗称的大多数 消炎药 也就是抗菌药 是个纯粹的西医概念词 西医针对抑制或杀灭造成炎症的各类细菌达到消炎的目的 而中医与西医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有着巨大差别的两大医学体系 在没有西医传入的几千年来的中国 我们的传统中医则通过改变人体内适应细菌生长的环境来达到消灭它 消除炎症的效果 17 2020 3 21 中药的抗菌性 近年来 有人提出一个概念 中药抗生素 而所谓的 中药抗生素 并不是真正的抗菌药物 药品分类中也不属于抗生素种类 中药抗生素 这个名称的由来是人们在使用中草药和中成药的过程中 发现很多药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一定种类微生物的作用 与抗生素相似 因此将这些中草药和中成药命名为中药抗生素 18 2020 3 21 中药的抗菌性 但由于中医本身并无抗生素的说法 所以我们不能把中药简单地对应某种抗生素 毕竟中 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的 中药的最大特点在于对人体的整体调节 更多的是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来杀死细菌 就拿胃炎来来 中医认为是环境造成的 所以应改变胃里湿热的环境 这样才能防止细菌生长 而西医则是直接作用于幽门螺旋杆菌 但是环境未改变 病菌还是会生长的 19 2020 3 21 中药的抗菌性 在抗生素尚未发现之前 国人依靠丰富的中药资源来与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作斗争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据统计 在1070种中药中 有抗菌作用的中药412种 占38 5 分析412种在传统中药分类中 如解表类 清热类 祛湿类 化痰类 理气类 理血类 扶正类等18类药中均可见到 在具有抗菌作用的412种中药中 少则抑制一种细菌 多的可抑制16种 实践证明 在非典 甲流这些突如其来的疫情里 中药起到了重要的防治作用 20 2020 3 21 中药的抗菌历史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 历史悠长 博大精深 我们早在许多年前就对感染性疾病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如汉代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 就是对感染性疾病的汇总 详细记录了由外感病邪而发病的多种临床证候和临床表现 采用中医药进行综合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杀灭感染性细菌的效果 采用不同种中药进行适当的配伍 达到对不同类型感染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21 2020 3 21 中药的抗菌历史 叶天士的 温病学 是把中医中药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最高峰 文中所载疾病即为现代医学常见的传染病和各种与感染有关的疾病 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 更是对单个中药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详细地记录和评定各种中药的药学和药理 对中药的应用达到更深度的研究 使中药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上有了更规范的分类和应用 这些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而成 对中药的合理应用和发挥中药的抗菌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22 2020 3 21 中药抗生素简介 中草药的抗菌作用一方面通过中草药中含有抗菌物质如小檗碱 大蒜素 大黄蒽醌 鱼腥草素等植物杀菌素直接作用于微生物 另一方面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有穿心莲 黄芩等 常见复方为 四味穿心莲散 白头翁散 四黄消炎散等 23 2020 3 21 中药抗生素简介 消炎利胆片类由穿心莲 苦木 溪黄草等药物组成 具有消炎利胆 清热解毒的功效 适用于急 慢性胆囊炎及肝胆结石并发感染者 穿心莲胶囊类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 消肿之功效 适用于感冒发热 咽喉肿痛 口舌生疮 泄泻痢疾 热淋涩痛 肿痛疮疡等 对急性扁桃体炎 慢性鼻炎 鼻窦炎 咽炎 喉炎 腮腺炎 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肠道感染 尿路感染等均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24 2020 3 21 中药抗生素简介 妇科千金片类由千斤拔 单面针 金樱根 穿心莲 功劳木 党参 当归 鸡血藤等中药组成 具有清热除湿 补益气血之功效 主治带下并湿热下注 气血不足症 适用于盆腔炎 子宫内膜炎 宫颈炎见上述证候者 另外 慢性前列腺炎 男子免疫不育症 慢性淋病 慢性肾盂肾炎 牙周炎等症亦适合使用 双黄连口服液类主要由金银花 连翘 黄芩等中药组成 具有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的功效 适用于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 气管炎 支气管炎 咽炎 扁桃体炎等 由于组成该药的中药性质比较寒凉 因而出现呼吸道感染伴有发热 出汗 口渴 鼻流浊涕 咽喉肿痛 咳吐黄痰等外感风热症状者适用 25 2020 3 21 中药抗生素简介 三金片类由积雪草 金沙藤 金樱根 羊开口等中药组成 具有清热解毒 利湿通淋 益肾的功效 主治下焦湿热 热淋 小便短赤 淋沥涩痛 适用于急慢性肾盂肾炎 膀胱炎 尿路感染属肾虚湿热下注证者 感冒清热颗粒类主要由荆芥穗 薄荷 防风 柴胡 紫苏叶 葛根 桔梗 苦杏仁 白芷 苦地丁 芦根等药物组成 具有疏风散寒 解表清热的功效 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 扁桃体炎等 尤适用于具有头痛发热 恶寒身痛 鼻流清涕 咳嗽咽干等风寒感冒症状者 26 2020 3 21 抗菌作用中药优劣势比较 优势 1 品种多 可灵活选用 2 针对临床的感染症状 对症下药 疗效明显 3 副作用小 安全性高 4 抗菌机制多途径 多靶点 不易产生耐药性 劣势 挑战 1 品种繁杂 生产厂商众多 品质不一 2 用药范围相对较窄 集中在中医的 热病 范围内 如 感冒可分为风寒与风热感冒 3 现代化程度低 质量控制比较薄弱 随着指纹图谱等手段的发展 中成药的质量将推向新的高度 27 2020 3 21 抗菌素优劣势比较 抗菌素的历史不是很长 从第一个抗菌素的发现到现在也才区区80年时间 自然界存在的已被人类挖掘的差不多 再要发现新的抗菌素已经很难 而实际目前这些抗菌素已经基本能满足人类的用药需要 优势 1 种类丰富 2 效果明显 3 使用方便 4 运用广泛 被临床广泛使用 劣势 1 副作用较多 2 容易发生耐药 影响治疗效果 28 2020 3 21 正确认识中药的抗菌作用 中药的抗菌 抗病毒效力较弱 抗菌谱也不明确 不能等同于抗菌药 其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往往是通过增强人体的抗感染能力等多途径 而非单一的抗菌 抗病毒作用来实现的 因此 并不存在所谓的 中药抗菌药 绿色抗生素 的说法 29 2020 3 21 正确认识中药的抗菌作用 感冒类 板蓝根 感冒清热冲剂等感冒清热冲剂是治疗风寒感冒的 具有解表清热的功能 但如果因风热感冒而服用 就会加重病情 很多人一感冒后就找出维C银翘片 感冒清热冲剂 板蓝根等一大堆感冒药混着吃 认为吃越多见效越快 但实际上这些感冒药通常都有至少两种以上的成分交叉重复 增大了药物过量的风险 板蓝根药性苦寒 虚寒体质的患者多喝容易伤到脾胃 引起胃痛 食欲不振等症状 30 2020 3 21 正确认识中药的抗菌作用 祛火类 牛黄解毒片 牛黄上清丸等 上火 是我们常遇到的小毛病 不少人都喜欢吃中成药调理 只要一牙疼 出现上火的症状就买来牛黄解毒片吃 一些女性更是利用它的泄泻作用来通便减肥 牛黄解毒片 牛黄上清丸等清热解毒产品 都属苦寒药 中医辨证适用于实火上攻的症状 如果患者是由虚火或者心火引起的上火 那么服用这些药物就会导致身体更加亏虚 症状更明显 还有的患者为了能够迅速泻火解毒 会自行加大药量服用 但牛黄解毒片中含有雄黄 大量服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 会出现胸闷 心悸等不良反应 此外 服用此类药后往往会 泻 耗损胃气 导致脾胃虚弱 31 2020 3 21 喜炎平注射液相关研究发现 这种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的中成药 对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肺炎的治疗作用 不是通过抗菌 抗病毒的机理来发挥疗效 而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状态 调节炎性因子水平而发挥作用 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 并不在于中药能杀死多少种细菌或病毒 其更主要的作用是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阻断感染后引起的炎症反应 对免疫系统进行调控 也就是说 中药是在综合效应之下 达到了与抗菌药相同的治疗目的 而如果把中药抗感染的作用单纯归结到抗菌 抗病毒 不仅不科学 更不能体现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和特色 正确认识中药的抗菌作用 32 2020 3 21 正确认识中药的抗菌作用 另外就是补益类 阿胶 六味地黄丸等大家在补之前要先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补 体质较强者就不宜补 只有清楚自己的体质后 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补益药 比如 阿胶已成为不少女性进补的良方 脾胃虚弱的女性服用后 会出现食欲不振 胃部饱胀等症状 不少人将它视为 补肾秘方 长期食用 但却感觉越补越虚 不仅原有的症状加重了 甚至还补出了胃肠不适的毛病 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阴虚 阳虚者就不适用了 虽说这种药可能有保健作用 短时期吃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但是药三分毒 长期吃的话 很可能出现腹满 便溏 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33 2020 3 21 中药确可补位抗菌药 合并与替代 清热解毒药物和抗菌素之间存在着交叉的临床适用 合并用药主要目的 1 抗菌素的使用不能解决诸多的合并症状 合并用中成药在于其可以改善相关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2 对于一些耐药细菌 通过中成药的抗菌活性 联合使用 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3 部分中药与抗菌素具有协同作用 如黄芩可以抑制 内酰氨酶水解 增强抗菌作用 部分中成药的抗菌活性研究显示 在一定的使用剂量下 可以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 目前研究多以植物单体为主 随着中药研究的深入 以及提取分离技术的日趋成熟 植物单体药物也越来越多 其替代抗生素使用会逐渐有所增加 34 2020 3 21 中药确可补位抗菌药 合并与替代 替代用药的方式和意义 1 对部分感染症状较轻 合并症状为主 直接使用中成药进行治疗 可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2 对于抗生素给药时间过长 可以暂时替代 给予足量的合适的中成药物 缓解细菌耐药 35 2020 3 21 中西药各有所长 相互配合使用 能起到降低毒副作用 增加疗效的作用 比如 西医诊断属胆道感染 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 湿热内蕴者 用抗菌素如庆大霉素的同时 加中药疏肝解郁 清化湿热 清热理气之品 如柴胡 枳实 虎杖 龙胆 茵陈等 可明显改善症状 缩短疗程 因为枳实 柴胡等中药能松弛胆道括约肌 胆道内压下降 可提高胆道庆大霉素浓度 有利于西药更好地发挥抗菌消炎作用 青霉素与含金银花 黄芩的双黄连颗粒合用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葡菌的抑制作用 主要是共同抑制了耐药菌的蛋白质合成 临床应用 丹参注射液与抗菌素合用可增加抗炎作用 丹参注射液与庆大霉素合用 则可以减轻后者的肾损害作用等等 36 2020 3 21 临床中西药合用基本现状 中西药合用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增强药物对疾病的疗效 另一方面是为消除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利于患者的康复 然而 如果中西药合用不当 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不仅降低药效 还可能会引起毒副作用 我们应当注意到临床方面存在着滥用中西药联用的倾向 这样可能会降低疗效 延误病情 产生毒副作用 使病情恶化 给安全用药带来很大隐患 这些不合理的中西药合用会产生两种后果 一是使毒性加大 副反应增多 一是药物作用间互相干扰 互相妨碍而使配方后的药效削弱 这两种中西药组合都需禁忌 37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1 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青霉素类为含 内酰胺环的一类化合物 在近中性 pH值6 7 溶液中较为稳定 酸性或碱性增强 均可使之加速分解 含碱性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如硼砂 槟榔 马钱子以及健胃片 行军散 冰硼散 喉炎丸等药物不宜与青霉素联用 因在碱性环境中可减少这些药物的再吸收 导致药效不同程度减弱 38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2 头孢菌素类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头孢羟唑 头孢孟多 头孢氧哌唑 头孢哌酮 头孢氨噻肟唑等抗生素有类双硫醒的功能 双硫醒能抑制乙醛脱氢酶 当与乙醇联合应用产生双硫醒反应 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呈 醉酒状 故服用上述药物期间禁用国公酒等含有乙醇的中成药及酒制类中药饮片 39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3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均是弱碱性化合物 在体内不被代谢 约90 原形经肾脏排出体外 含有生物碱类的中药川乌 草乌 附子或这类中成药制剂如小活络丹 三七片硼砂 行军散 龙胆苏打片等合用 因为后者为碱性药物 虽然可以使链霉素等氨基甙类药的血浆半衰期延长 虽然抗菌作用增强但药物分布到组织中的浓度升高 耳毒性 肾毒性亦增加 而引起患者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 40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氨基糖苷类不宜与含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如乌梅 山楂 陈皮 枳实 五味子 山茱萸 青皮 女贞子以及五味子冲剂 山楂丸 保和丸 安神补心丸 麦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济生肾气丸 玉泉丸等 此类中药均含有大量的枸橼酸 苹果酸等物质配伍使用 如服后可酸化胃液 减少吸收 也可直接改变尿液的pH值 酸化尿液 减弱氨基甙类抗生素在泌尿系统的抗菌作用 41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含苷类中药如桃仁 杏仁 枇杷核等均含有氰苷类成分 与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氨基糖苷类配伍联用 易引起呼吸中枢的抑制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与含钙的中药如龙骨 牡蛎及牛黄解毒丸 牛黄上清丸 龙牡壮骨冲剂等同用时 因钙离子可降低血浆蛋白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结合 会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的神经毒性 石膏 珍珠粉 磁石等矿物质类中药含有金属离子 如果与卡那霉素 新霉素等抗生素联用时 会形成不溶性盐类和络合物 因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42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4 四环素类药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中药或中成药如石膏 牡蛎 龙骨 海螵蛸 石决明 清眩丸 明目上清丸 牛黄上清丸 牛黄解毒片 清胃黄连丸 胃痛丸 舒胃片 女金丸等禁与四环素类药物配伍使用 因多价金属离子能与四环素类药物分子内的酰胺基和酚羟基结合 生成肠道内难以吸收的螯合物 从而降低生物利用度 含有硼砂的中成药如痧气散 红灵散 行军散 通窍散等为碱性 与四环素合用可减少四环素的吸收而降低疗效 43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含有大量鞣质的中药如五倍子 诃子 石榴皮 地榆 大黄 老颧草 四季青片 虎杖浸膏片 感冒宁 复方千日红片 肠风槐角丸 肠连丸 紫金粉 舒痔丸等等若与四环素类药物配伍则生成鞣酸盐沉淀物 使药物失去疗效 炭剂类中药如荷叶炭 棕榈炭 侧柏炭 血余炭等可在胃肠道中吸附四环素 使其有效血药浓度下降而影响疗效 44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5 大环内脂类 大环内脂类不宜与含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合用 否则影响大环内脂类的生物利用度 导致抗菌作用降低 红霉素不宜与穿心莲同时服用 因为穿心莲不是直接抑菌药物 但能提高机体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 从而发挥消炎解毒作用 而红霉素等抗生素对其有抑制作用 从而降低穿心莲的疗效 45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含颠茄类成分中药均有抗胆碱作用 能松弛胃肠道平滑肌 延长胃肠排空时间 与红霉素同用 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 被胃酸破坏而失效 并且异烟肼能增强抗胆碱药的作用 合用后可使这些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增强 另外不宜与大剂量甘草配伍 可降低红霉素吸收 红霉素还不宜与含有消化酶类中药如麦芽 神曲 豆豉等同服 因可使酶的活性降低 46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6 林可霉素类含有鞣质的中药不宜与林可霉素联用 以防发生中毒性肝炎 因鞣质能与人体内维生素B1发生牢固结合 长期服用造成维生素B1的缺乏 煅炭药及其制剂等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 能吸附林可霉素从而降低此类抗生素的血药浓度及疗效 47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7 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及其乙酰化物在酸性的尿液中溶解度降低 易在泌尿系统形成结晶 故山楂 乌梅 五味子 山茱萸等及成药山楂丸 五味子糖浆 鼻炎片等含有机酸的中药或中成药一方面可提高胃液酸度 促进SMZ等磺胺类药的吸收 同时又酸化尿液 增加尿液的酸度 使磺胺类药在泌尿系统形成结晶 造成结晶尿 血尿等 48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8 硝基呋喃类甲硝唑类药物因其抑制乙醛脱氢酶 与乙醇合用可致双硫醒反应 在服药期间配伍使用含乙醇的制剂如国公酒等 可出现急性乙醛中毒 引起恶心 呕吐 头痛 腹痛和味觉改变等症状 呋喃妥因与含有机酸的中药或中成药配伍 能加重对呋喃妥因肾脏的毒性 49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9 喹诺酮类含碱性成分的中药及含颠茄类成分的抗胆碱作用的中药合用 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减少 牛黄解毒片能降低诺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 降低其疗效 牛黄解毒片由牛黄 大黄 黄柏 黄芩 连翘等配伍而成 内含硫酸钙 与诺氟沙星同服 钙离子与诺氟沙星可形成钙络合物 溶解度下降 肠道难以吸收 降低疗效 两者不宜同服 必要时可间隔2 3h后分服 50 2020 3 21 各类抗菌药与中药合用常见不良反应 10 抗真菌药此类药物大都有肝毒性 不宜与肝毒性中药如 如黄药子 麻黄 苦楝 川楝子 关木通 雷公藤等合用 应用灰黄霉素期间 忌服乙醇类中药 避免乙醇作用增强 51 2020 3 21 中药与抗菌药联合用药安全性问题针对性措施与预防策略 中西药联合产生的相互作用内容较广 临床中西药的配伍应用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也很多 应掌握各种中西药的各项性能特点及相互作用 根据它们的性味 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 进行综合评价与最佳配伍 充分发挥中西药物的协同作用 避免不良药物的相互作用以达到提高疗效安全无害的治疗目的 52 2020 3 21 我们认为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应注意的问题是 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中西药物联用 必须联用时 应选择药理研究较充分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与西药配伍 中西药联用 应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进行 并应尽可能地减少中西药物联用的种数和药量 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避免长时间的中西药物联用 53 2020 3 21 我们认为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应注意的问题是 中西药物联用应尽可能地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 必要同一途径给药时 应将中西药物间隔一定时间应用 如环素类药物和含钙中药 如 石决明 龙骨 海螵硝等 可能避免某些直接的药物不良相互作用 尽可能开展中西药物联用的临床药学监测和观察 经常收集文献资料和总结经验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54 2020 3 21 我们认为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应注意的问题是 另外 为更好的运用中西药配伍作用 从中西药配伍的药动学以及药效学的物质基础 物理 化学变化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为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合理设计以及医生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在中西药配伍时应注意综合考虑 谨慎用药 力求达到理想的协同作用 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 使中西药的配伍更加安全 合理 有效 55 2020 3 21 谨防清热解毒类中药的滥用 临床上能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中药并不只有清热解毒药一类 能发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