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中风恢复期60例体会.doc_第1页
中医治疗脑中风恢复期60例体会.doc_第2页
中医治疗脑中风恢复期60例体会.doc_第3页
中医治疗脑中风恢复期60例体会.doc_第4页
中医治疗脑中风恢复期60例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脑中风恢复期60例体会 91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10月第14卷第28期China PracMed,Oct2019,Vol.14,No.28中医治疗脑中风恢复期60例体会罗瑞钦【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60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针灸按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方剂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为(9.762.18)、(79.654.29)、(87.255.92)分优于对照组的(15.623.44)、(70.184.96)、(76.256.7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疗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者病情改善,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中医;脑中风;恢复期DOI10.14163/j.ki.11-5547/r.2019.28.050国医国药518001罗湖区中医院内科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脑中风患者起病通常较急且病情变化较快,患者发病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影响极大1。 根据脑中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进展情况,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其中急性期患者病情持续进展,而恢复期患者的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xx年5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2.157.74)岁;病程210周,平均病程(6.331.56)周。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2.497.87)岁;病程310周,平均病程(6.241.52)周。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联合针灸按摩治疗,主要是给予患者降压药物、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营养脑神经组织药物等,同时对患者的膳食进行合理调节,并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给予其针灸按摩治疗,其中针灸选取的穴位以太冲穴、风池穴、水沟穴、三阴交穴、大椎穴、内关穴、曲池穴、合谷穴、天柱穴和阿是穴为主,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完成对患者的治疗。 按摩以按揉拔擦等手法完成,对患者的四肢、肩部和头颈的相应穴位进行按摩推拿。 针灸和按摩治疗12次/d,持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结束。 1.2.2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方剂治疗,主要是采用自拟补阳逐瘀汤完成,方药基本组成为黄芪50g,钩藤15g,赤芍、川牛膝、红花、天麻、地龙、归尾和川芎各10g,甘草5g,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给予其药物加减,其中患者血压较高时加生牡蛎20g和夏枯草15g;患者血脂较高时加山楂和决明子各10g;患者头晕严重时加丹参12g和葛根10g;患者口眼歪斜时加僵蚕6g和全蝎3g;患者偏瘫时加大黄10g和玄明粉6g;患者烦躁不安时加生龙骨20g和白芍10g;患者夜不能寐时加夜交藤12g;患者痰浊时加半夏10g和胆南星6g。 1剂/d,加水煎煮后取汁,分早晚2次用药,持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结束。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HISS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包括纳差、腹部不适、恶心呕吐。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ADL量表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比较(x-s,分)组别例数时间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试验组30治疗前23.854.2261.285.4362.337.14治疗后9.762.18ab79.654.29ab87.255.92ab对照组30治疗前23.474.3961.855.7263.087.23治疗后15.623.44b70.184.96b76.256.74b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 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 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刘兴华【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9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口服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方剂;中药保留灌肠DOI10.14163/j.ki.11-5547/r.2019.28.051641000内江云川医院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后患者将表现出腹痛、腹泻、血便、腹胀、黏液便、乏力等症状1。 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但部分患者单纯使用西医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祖国中医理论逐渐受到各界学者认可,有研究认为利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此类患者或可获得更优疗效2。 基于此,本文将选取本院xx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用药方案应用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价值,以期为今后接诊此类患者制定用药方案提供有力参考,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xx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2.158.63)岁;病程7个月16年,平均病程(4.124.00)年。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 1.2方法1.2.1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40)4次/d、1g/次口服,连续治疗30d后改为2次/d、1g/次口服,连续治疗30d;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5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