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商人资本在农业、工矿业和贳贷业的经营情况朱德贵(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 100871)摘 要:汉代商人资本的运营情况较为复杂,本文认为当时商人资本的主要投资去向在农业,工矿业和贳贷领域。在不同历史时期商人资本经营情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关键词:商人资本 农业 工矿业 贳贷业 经营An Analysis of the Circulation of MerchantsCapitals in the Fields of Agriculture,Handicraft Industry and Usury in Han Dynasty Zhudegui(history department 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100871 )Abstract: The circulation of merchantscapitals is much complex. This papers consider that the inverstment of merchantscapitals mainly consisted in agriculture,handicraft industry and usury. The circulation of merchantscapitals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times,and it also was provided with profound causes.Key words: merchantscapitals agriculture handicraft industry usury circulation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拥有巨额商人资本,这些资本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但综观汉代史实考之,商人资本在农业,工矿业和贳贷领域的活动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具体分析其经营情况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的角色对于揭示前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皆不无裨益。本文拟结合前辈研究的成果就汉代商人资本在如上领域的经营情况做一初步分析,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就教于大方。一 、“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战国时期土地买卖制度确立后,在西汉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自西汉中期后,土地买卖发展势头愈加不可遏制。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买卖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而且在法律上也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和认可。土地买卖的契约在汉代开始盛行并形成一定的程序,这些契约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正由于土地可自由买卖,汉代许多农民弃本逐末,以至于“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1)商人更是“以未致财,用本守之”,将资本投资于农业领域。1.商人投资土地的经营情况。随着土地买卖的盛行,汉代商人“以未致财,用本守之”的现象普遍出现。因此汉代土地买卖及土地兼并问题呈恶性发展的趋势。西汉初期至文景盛世,因为战乱刚结束,土地买卖及土地兼并问题尚不突出,但商人“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现象已初露端倪。例如史记货殖列传载:蜀卓氏“用铁冶富富至僮八百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宛孔氏“用角冶为业”“大彭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间公子之名家致数千金”。后汉书樊重载,樊重“好货殖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地三百余顷”。当时商人“皆非有爵邑俸禄异法犯奸而富,尽去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之人。西汉中期后商人土地兼并状况日益严重。史记平准书载:“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史记货殖列传载: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再如董仲舒说:“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2)西汉后期,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日益结合,封建大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发展。如据汉书卷九十一货殖传记载,当时“郡国富民,兼业颛利,以赂自行”,成帝时,陈汤上奏曰:“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3)这里所说的“富民”,“富人”“豪富”即有豪强,也有商人。到了哀帝时,“豪富吏民訾数钜万,而贫弱俞困。”(4)“豪民多畜奴婢,田宅亡限。”商人兼并土地之风已十分盛行,所以遭成了严重的社会隐患。尽管孔光、何武提出了一些限田之议,但仍无济于事。综观东汉一代,商人兼并土地之现象更加严重,商人与地主,官僚结合得日益密切。“商者不农”的社会观念也就越来越淡薄了。仲长统说:“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身无半通青纶之命,而窃三辰龙章之服,不为一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乐。(5)正如昌言理乱篇云:“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2.投资土地诸原因分析商人投资渠道少尽管当时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但当时因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因而商人往往“及富贵,多买田”(6),将商人资本投向土地。当时国家经营的官营企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甚微,要想接受这些资本,似是不可能。我们都知道,土地是生产资本,是一种生息资本,商人将其资本与土地结合便成为一种最有利可图投资渠道和方法。投资土地风险小在古代,土地是一种资本的存在形态。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它本身不但能创造地租,而且还是一种不动产,既安全又可靠。土地所有者“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土之义而取给焉”。(7)正如清人张英所说:“天下货财所积,则时时有水火盗贼之忧。至珍异之物,尤易招尤速祸。草野之人有十金之积则不能高枕而卧。独有田产,不忧水火,不忧盗贼。虽有强暴之人,不能竞夺尺寸;虽有万钧之力,亦不能负之以趋。千万顷可以值万金之产,不劳一人守护。即有兵燹离乱,背井去乡,事定归来,室庐畜聚,一无可问,独此一坎土,张姓者仍属张,李姓者仍属李,芟夷垦辟,仍为殷实之家。呜呼!举天下之物不足转其固,其可不思所以保之哉!”。(8)正是因为将资本投资于土地风险甚小,故而商人土地买卖和兼并日益猖獗。它也是商人最乐意选择的一种投资渠道。土地存在可继承性马克思说:“我们考察继承权,不免要以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继承的存在为前提。如果私有制在人们生产既已不存在,那就不可能在他死后由他人转让给别人。”(9),说明在土地私有制的情况下,土地是可继承的,但是继承权却取决于家长。应劭说:“沛中有豪富,家訾三千万,小妇子是男,又早失母,其大妇甚不贤。公病困,恐死后必当争财,男儿判不得全,因呼族人为遗令,云悉以财属女。”(10)由此可知,“悉以财属女”中的财产当包括土地无疑。另外,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原来的宗子继承制度也不甚严格了,无论是庶子,或女儿皆有财产继承权。又如王翦说:“为大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乃大王之饷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11)此类事例很多,诸如雍直继承田产,(12)朱凌与妪继承田产,(13)等事例均已表明土地是一种财富,而且可以为“子孙业耳”。“重农抑商政策”汉代的抑商政策一度十分残酷,武帝时推行的“告缗令”,波及面相当大,结果使中家以上的商贾大都破产。除此以外,还在政治上贬低商人,规定“贾人不得为吏,犯者以律论”。(14)甚至把他们列入“七科谪”(15)之中,与犯罪的官吏,赘婿一样,是发配边疆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商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从事正常的商业经营活动。因而,商人手中的商业资本除部分供自己“甘其食,美其服”,(16)用于享乐,维持简单再生产或放高利贷外,其余部分主要用于购置土地或买官爵,以达到改变低贱的商人身份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商贾投资于土地,与其说是一种经济行为,倒不如说是一种政治行为。这样商人可以以地主兼官僚的身份经商,不仅可牟取高利,而且还可以免除政治灾祸,实为万全之策。从西汉中后期以及东汉来看,商人、地主、官僚三位一体,日益结合,正是这种历史轨迹的真实写照。地租和地价的稳定性这是商业资本投向土地深层次的经济根源。汉代的地价一般应为“亩价二千”,(17)因为地价的稳定,土地的交换价值不会轻易丧失。因此土地就有了保持财富的职能,这样,经营土地尽管利润低,但比起“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的商人来说,利润的获得则是比较稳定的。于是倘若将资本一次性投资于土地,就可以收取地租,而且还可以任意处置这些土地。显然,“汉代地租的稳定收入和地价的稳定性,是汉代商业资本投向土地的最根本的经济根源”。(18) 二 工农商结合,将资本投向工矿业在盐铁专营前、后,私营工矿业在汉代较为发达,以致富商大贾,纷纷将资本投向工矿业。他们经营的情况和方式如何?笔者根据现有的文献和简牍材料,逐一阐述之。盐铁专营前后,商人投资工矿业的情况,战国以来,山林川泽等矿产资源业已逐渐开发,到了秦汉时期,矿产开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禁榷制度实施前、后,盐铁商一般是工农商结合,一面进行商品生产,一面贩运自产产品。故班固说:“冶铸鬻盐,财或累万金。”(19)当时的大盐铁商主要有临邛卓氏,程郑、宛孔氏、曹邴氏,东郭咸阳和罗裒等。例如史记货殖列传载:“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同时他还“倾滇蜀”,有“田池射猎之乐”,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工农商结合的大铁业商人。大冶铁业商人“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20)程郑也是一个大冶铁商人。史载:“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21)他亦工亦商,不但进行铁业生产,而且还“贾椎髻之民”,富至僮七、八百人。(22)他实为一巨富,史称“卓程皆擅山川铜铁之利”(23)他与卓氏齐名,可知其富实之程度是何等之高。 这些大贾豪富“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24)从事工矿业的生产,是很明显的。商人投资工矿业的经营方式比较复杂。在汉代盐铁禁榷前、后,商人一般是工商结合,一身二任,他们“兼事商品生产和交换,而且为数不少”。(25)当时商人是如何经营工矿业的呢?考诸史实,主要有二种方式,其一是役使奴婢进行生产;其二是雇佣农民生产,但主要以役使奴婢进行生产为主。一般商人都把奴婢当作劳动力来使用。史记货殖列传载:“僮手指千”集解驷案:“汉书音义曰:僮,奴婢也。古者无空手游日,皆有作务,作务须手指,故曰手指,此别牛马蹄角也。此亦比千乘之家”。可见商人私畜成千上百的奴婢主要是用来“作务”的。商人役使的奴婢来自多种渠道,其中也有来自于落后边陲地区者。例如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巴蜀民或出商贸,取其笮马,棘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索隐服虔云:“旧京师有棘婢”。巴蜀的大商人通过西南夷交易,购买奴婢。史记货殖列传也载:“滇棘僮”,说明当时滇地也出奴婢。当时的富商大贾都蓄有大量奴婢。例如“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26)“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资产巨万”,(27)所以仲长统说:“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而以财力相君长者,世无数焉。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28)商人占有奴婢千群,徒时万计”,其中有一部分肯定用于“作务”,或开采矿石,或用于经商。刁间是一著名贩运商,其有可能也是一个大盐业主,自产自销,一身二任,牟取高利。他在贩盐中使用的便是奴婢。史记货殖列传载:“桀黠奴,人之所患也,惟刁间收取,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汉代商人工矿业中的直接生产者主要以奴婢为主。但有的学者认为,在盐铁工矿业中“使役奴隶生产不是普遍现象”,“在一般地区一般人中间,比较大量存在的倒是招致贫苦农民来鼓金煮盐。”(29)我们通过对奴价和雇值的比较研究就可以了解当时商人使用奴婢进行生产的内在的经济原因。在汉代,奴价一般在15000到20000钱左右,但也有更高的。(30),在边陲的边疆地区,奴价与中原地区的一般价格相当。居延汉简载,公乘礼忠,有“小奴二人,直三万”,“大婢一人,二万”。(31),而有的学者认为:“由于除边陲如西蜀等地以外,中原地区奴隶价格已经很高,因此役使奴隶生产不是普遍现象,手工业中的奴隶主不是很多的”。(32)这是值得重视的一种观点。但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大盐铁商“聚众至千人”(33)以上,每个奴婢二万,即200001000=20000000钱,(二千万钱)他只要一次出二千万钱就可以年复一年地役使这些奴婢,并不断创造利润。而招致“放流人民”(34)来生产,商人必出雇值,林甘泉先生认为:“庸价一日八百钱,这是生产性劳动,又在边郡,所以工钱较高”。(35)按照这一研究成果来看,商人雇佣一千个农民进行生产,每天必须付出雇值:200钱1000人=800000钱,(八十万钱)每年须付出雇值:80万钱365天=2920万钱(二千九百二十万钱),第二年须付出五千八百四十万钱。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商人一般宁可使用奴婢,而尽量少用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工矿业的生产,因为经济效益是商人经商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同时必须说明的是,汉代也存在富商大贾,“多其隶佣,”“或贷力于农民,而雇值之资亦仅耳”(36)的现象。商人在大规模的工矿业中,一般主要役使奴婢进行生产,而非大量使用“放流人也”。(37)三 放高利资,将资本投向贳贷业古代高利贷大约在西周时就已出现。周礼、地官、泉府载:“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贷之滞于民用者,以其贾买之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凡赊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国服为之,以息”。迄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货币经济逐渐发展,高利贷资本日益猖獗。到了汉代,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的巨大积累,高利贷资本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1,边郡地区的贳贷活动频繁。我们从居延地区就可以窥其一斑。据居延汉简甲乙编载:“十二月奉留债钱五百六十”,居延汉简甲乙篇中有关居延边境地区高利贷的简文还有:5069A,1575A,2824A,2829A9B,617,2413,354,356,3512,562,5811,5815A,23128,2591,26142,26229,27917,28512,4052,45514等等。从以上简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时西北边郡之地区高利贷兴盛的具体情况,这是高利贷盛行的有力佐证。2,不同阶级和阶层都卷入了高利贷活动。首先是商人。例如前已论及的曹邴氏、罗裒、樊重等人都是高利贷者。(38)桓谭说:“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39)他们是贳贷领域最活跃的阶层。其次是贵族官僚。例如河南侯陈涓、(40)旁光侯殷,(41)陵乡侯诉、窦瑰(42)等无不说明汉代官僚出贷之风。再就是一般庶民。本人已有专文论述,此不赘述。3,高利贷法律程序比较健全。汉代法律对债务有严格的规定。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载:“(孝文帝)四年,侯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补注引沉钦韩曰:“潜夫论断讼篇永平时,诸侯负责(债),辄有绌削之罚,其后皆不敢负民,盖沿旧制”。再如旁光侯殷,“元鼎元年,坐贷子钱不占租,取息过律,会赦,免。”(43)又如“十二月奉留责(债)钱五百六十”。(44)汉代贳贷法对借贷期限、处罚办法都有明确规定,这为高利贷盛行创造了条件,是高利贷在汉代盛行的一个重要表现。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以及高利贷盛行,汉代商人放高利贷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首先是富商大贾“贳贷”数额巨大。史记货殖列传载:“子贷金钱千贯,此亦比千乘之家”;鲁人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贳贷行贾遍郡国。”(45)又同书货殖列传云:“吴楚七国兵起,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败末定,莫肯与。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用此富埒关中。”汉代商人兼“子钱家”众多,他们敢于冒风险,故获利丰厚。正所谓“子贷金钱千贯”“亦此千乘之家”。由斯观之,经营贳贷业获利是十分惊人的,这正是商人为此而趋之若鹜的原因所在。其次,商人与权贵勾结,“赊贷郡国,人莫敢负”。官商勾结经营贳贷业较为普遍,由于政府“令诸商贾自相纠告,若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畀告者”(46),故而商人往往依靠官僚权贵,以求得到政治和经济上的庇护。例如汉书货殖传载:“程、卓既衰,至成哀间,成都罗裒訾至巨万。初,裒贾京师,随身数十百万,为平陵石氏持(放债)。其人张力。石氏訾次如苴,亲信,厚资遣之,令往来巴蜀,数年间致千余万。裒举其半赂曲阳定陵侯,王根、淳于长依其权力,赊贷郡国,人莫敢负。”又如后汉书桓谭传载:“世祖既位,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成帝时甚至有些权贵“至为人起责(债),分别受谢,生入死出者不可胜数。”(47)同书师古注曰:“言富贾有钱,假托其名,代之为主,放与它人,以取利息而共分之,或受报谢,别取财物。”商人勾结权贵放贷获利是非常丰厚的。商人与权贵勾结的另一原因是巴结权贵以保持其贳贷所得以及身家性命,如后汉书刘陶传载:“货殖为穷冤之魂,”即已说明勾结权贵对身无“寻尺之禄”的商人来说是何等重要。第三,货币借贷盛行。汉代商人一般以出贷钱币为主,例如无盐氏与人“赍贷子钱”。(48)后汉书桓谭传亦云:“富商大贾多放钱货”。” 汉代高利贷有哪几种类型?利息率又如何?这也是有待研究的一个问题。(49)商品贷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汉代高利贷之兴盛,汉代高利贷类型比较复杂,但总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民间借贷。人民往往因生活所迫举债于高利贷商。例如前引的鲁人曹邴氏“贳贷一遍郡国”,西汉末年成都的罗裒依仗权势“赊贷郡国”。樊重“假贷人间数百万。”(50)都可为证。正如桓谭所言:“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51)结果,无力偿还的农民便只好“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52)民官借贷。安帝永初年间,“比年羌寇特困陇右,供徭赋役为损日滋,官负人责数十亿万”。(53)永和六年秋,甚至下诏“假民有赀者户钱一千”。(54)以上所述三种情况是汉代高利贷的主要类型。关于汉代高利贷利息率问题,情况较为复杂,史学界对之分歧较大。(55)笔者将根据现有的文献和简牍材料,就汉代高利贷利率的几种情况以及法定利率问题做一简要论述。首先是百分之二十的利息率。史记货殖列传载:“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户百万之家则二十万,此其人皆与千户侯。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他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司马迁讲“子贷金钱千贯”,“亦比千乘之家”,也就说明西汉前期高利贷利息是为百分之二十。但这不是指法定利率(指由政府通过法律形式制定的利息率标准)。当时官定利率是多少?史文简缺,有待考评。其次是百分之五的利率。周礼地官泉府郑玄注曰:“贷万泉者,则其出息五百。王莽时民贷以治产业者,但计赢所得受息,无过岁什一。”还有百分之三十六的利率。汉书王莽传载:“赊贷与民,收息百月三”。这种利息率实际上很高。此外居延汉简甲乙编77JHS:2A载:“元平元年七月庚子,禽寇卒冯时卖橐络六枚杨卿所,约至八月十日与时小麦七石六斗,过月十五日,以日斗计。盖卿任。”究其原因在于:“古代借贷,多用于消费,少用于生产,征收利息,使债务人负担加重,以至无法偿还,不象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借钱,多是用来生产牟利,利息只占利润的一部分,所以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现象”。(56)此言确实正确。另外,汉代一般利率总体上是百分之二十左右,至于法定利息,笔者认为在汉代确实存在,(57)但利率多少,因文献简缺,不能定论。参考文献(1)汉书卷七十二贡禹传(2)(4)(19)(52)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3)汉书卷七十陈汤传(5)后汉书卷四十九仲长统传引昌言损益(6)汉书卷八十一张禹传(7)(20)(21)(38)(45)(48)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8)张英:恒产琐言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338页(10)太平御览卷八三六资产部十六钱下资财(11)史记卷 一百二十九白起王翦列传(12)洪适:隶释卷一五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13)陈平、王勤金:仪征胥浦一一号西汉墓先令券书初考,文物,1987年第1期(14)汉书卷 十一哀帝纪(15)史记卷 六十三大宛列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物采购电商合同范本
- 演出培训协议合同范本
- 美甲店合作协议书合同
- 物业安装隔断合同范本
- 2025年高中一年级语文上册模拟测试试卷(含答案)
- 物业扫地劳动合同范本
- 家校合作共促学生身心健康制度
- 美国外包用工合同范本
- 儿童肥胖防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 灯带配件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106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公司员工调岗通知书
- 2026年供销社考试题目及答案
- 员工晋升主管述职报告
- 演练方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记录叉车
-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及诗词鉴赏课件教学模板
- YS/T 886-2013纯钛型材
- 简单的轮胎供货合同范本
- DB34T3587-2020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修复技术规程》
- KQ型智能控制器使用说明
- 16米空心板梁汽车吊吊装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