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ppt_第1页
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ppt_第2页
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ppt_第3页
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ppt_第4页
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2 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地位及特点 3 概括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4 土地兼并的表现及导致的问题 课程目标 1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 考点精讲 单元总览 古代中国经济 经济形式 经济政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一 农业的起源 神农 的传说 神农氏在神话传说中的地位说明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如何 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2 考点精讲 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考点 一 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读图释义 读图 概括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 提示 铁器时代的到来 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牛耕的运用 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耕作方式 铁制农具 牛耕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 私有 2 考点精讲 二 小农经济的特点 据教材完成表格 体会其体现什么特点 铁农具 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 耦犁 犁壁 耧车 代田法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龙首渠 耕耙耱技术 翻车 一年两熟或三熟 曲辕犁 筒车 稻麦轮作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标志我国耕犁技术的成熟 1 生产工具的改进 石骨器 青铜器 铁农具 耒耜 铁犁2 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复种指数提高 3 农业动力 人力 畜力 自然力 4 农田水利技术进步 都江堰 翻车 人力 到筒车 5 农作物品种交流引进 明清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引进 特点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表现 2 考点精讲 提示 分散性 以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封闭性 和相结合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自足性 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需要和缴纳赋税 脆弱性 具有规模小 水平低 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及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 二 小农经济的特点 读材料 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农夫早出暮入 耕稼树艺 多聚菽粟 此其分事也 夫人夙兴夜寐 纺绩织紝 多治麻丝葛绪捆布 此其分事也 墨子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梁惠王上 家庭 农业 家庭手工业 自家生活 2 考点精讲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 我织布 我挑水来 你浇园 2 考点精讲 三 小农经济的评价与地位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 徭役的供应 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 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 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 对此尤为关注 叶显恩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 小农拥有一定的 具有生产积极性 保证农民生活的稳定 保证政府徭役和赋税的征收 优越性 2 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 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 小农经济十分 难以抵挡自然灾害的侵扰 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以促进农业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生产资料 脆弱 1 评价 2 地位 阅读材料 归纳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3 拓展提升 思维引导 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一个意思吗 如何认识古代小农经济的地位 读图释义 读图 区别三个经济概念 提示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 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 经营规模狭小 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 1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地位 是封建国家的主要来源 2 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的安危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和长期的重要原因 2 地位 基本模式 主导 财政收入 延续 缓慢 认识小农经济地位 深度思考 3 拓展提升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深度思考 思维引导 根据对小农经济主要特点的认识 谈谈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一般因素 1 有利因素 生产力因素 铁犁牛耕 生产技术的进步 生产关系 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较高生产积极性 自身发展动力 小农经济下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 政府政策因素 封建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2 不利因素 三 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严重 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 有田者无力可耕 1 传统社会的基本土地所有制是什么 2 材料反映了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地主土地所有制 土地兼并 小农土地所有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徭役兵役 均田 限田 封建国家 佃农 抑制兼并 地主 自耕农 田赋人头税 田赋 地租 土地兼并 沦为 农民起义 激化矛盾 新的封建国家 新的自耕农 轻徭薄赋 死亡或逃亡 土地兼并会导致怎样的社会题 2 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 1 阻碍古代传统农业的发展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会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 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1 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 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2 无数小农破产 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引发农民起义 3 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方法 改革田制农民起义 统治者和农民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分别作出了什么样的努力 结果如何 4 易错警示 典例 2013 江苏单科 1 现代考古在秦 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 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 1号墓出土铁器65件 其中农具占58件 包括钁 锄 铲 镰 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误区警示 避开陷阱 错因分析 小农经济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 天仙配 桃花源记 等 但必须注意的是 文艺作品一般把小农经济理想化 这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是比较艰难的 易错点1 不能全面理解小农经济 快速掌握小农经济 经济形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耕作方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 精耕细作 主要生产目的 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贡赋 经营方式 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小农经济的特点掌握不全面 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来看 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故符合题意的是B 据题干材料信息 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 故AC错误 D单纯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4 易错警示 易错点2 判断 自给自足 中的 足 就是 富足 易错点3 判断 小农经济不等于自然经济 点拨 自给自足 中的 足 并非富足 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事实上 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点拨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 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 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5 典例剖析 高考典例 2014 福建文综 13 明 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读图7 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 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 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 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 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1 提取信息 3 调动知识 2 立意判断 图片信息 祭先农坛 提示信息 皇帝春祭 图片只能说明国家重视农业发展 不能反映专制权威及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故BD项错误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4 选项分析 答题思路示范 农坛 代表农业 皇帝祭先农坛说明重视农业发展 5 典例剖析 变式训练1 2014 河南信阳二调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 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 播种方式的变革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D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变式训练2 2014 安徽蚌埠质检 时至而作 竭时而止 和 生地葱 熟地蒜 肥田芋 压平埠 意为提高产量 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 讲究因地制宜C 强调精耕细作D 注重自给自足 考点要旨天天背 1 农业耕作方式从生产力来看 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从生产关系来看 经历了从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个体农耕 2 自唐代出现曲辕犁 中国古代的耕作技术始终没有革命性突破 根源于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