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预拌混凝土企业实验室管理规范.doc_第1页
广东省预拌混凝土企业实验室管理规范.doc_第2页
广东省预拌混凝土企业实验室管理规范.doc_第3页
广东省预拌混凝土企业实验室管理规范.doc_第4页
广东省预拌混凝土企业实验室管理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标准 DBJ XX-XXXXXXXXX 砂浆、混凝土及制品企业试验室管理规范Laboratories Administrative Specification Regulations for Mortar, Concrete and Products Enterprises (征求意见稿)2014-XX-XX 发布2014-XX-XX 实施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 布广东省标准砂浆、混凝土及制品企业试验室管理规范Laboratories Administrative Specification Regulations for Mortar, Concrete and Products EnterprisesDBJ XX-XX-2014主编部门:广东省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 0 1 4 年 XX 月 XX 日XXXX出版社2014 广 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 告第XXXX号关于发布广东省地方标准砂浆、混凝土及制品企业试验室管理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砂浆、混凝土及制品企业试验室管理规范为广东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J 15-XX-2014,自2014年XX月XX日起实施。其中,第3.0.1、3.0.5、3.0.9、3.0.10、4.2.1、4.3.1、7.1.5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厅科信处组织XXX出版社出版发行。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4年X月X日前 言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3年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和修订计划的通知(粤建科函20131029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规范。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试验室基本条件;5原材料检验;6配合比确定;7产品检验;8试验过程管理;9质量管理;10检查评价。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广东省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实施的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广东省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地址:广州市三元里大道高田街39号,邮政编码:51041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广东省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 本规范参编单位: 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广东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广州市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广州三骏建材有限公司 中山市散装水泥管理站深圳市水泥及制品行业协会 广州华砼混凝土有限公司佛山市建通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广州粤建三和软件有限公司广州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袁庆华 马伟民 毛山红 王新祥 严玉梅林小龙 潘亚宏 王先芬 陈爱芝 简运康 安 玲 黄 俭 李从波 刘细华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目 次1 总 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 基本规定44 试验室基本条件64.1 一般规定64.2 人员64.3 试验设备74.4 试验场地95 原材料检验105.1 一般规定105.2 水泥115.3 砂115.4 石125.5 再生骨料125.6 轻骨料135.7 水135.8 掺合料135.9 外加剂145.10 钢材155.11 其它166 配合比确定176.1 一般规定176.2 混凝土配合比176.3 砂浆配合比197 产品检验207.1 一般规定207.2 拌合物性能217.3 力学性能227.4 耐久性能227.5 特种混凝土237.6 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238 试验过程管理268.1 一般规定268.2 试验方案268.3 取样与制样278.4 试验操作288.5 原始记录298.6 检验报告308.7 产品出厂合格证308.8 试验台帐319 质量管理339.1 一般规定339.2 人员管理349.3 仪器设备管理349.4 场地环境管理359.5 样品管理379.6 不合格品管理389.7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399.8 能力比对459.9 档案管理469.10 信息化管理4710 检查评价4810.1 一般规定4810.2 监督检查4810.3 综合评价49附录A 试(检)验项目、设备及试验人员配备表50附录B 试验室技术能力、基本岗位及职责56附录C 原材料检验主要参数、检验依据及取样频次59附录D 产品检验主要参数、检验依据及取样频次61附录E 试验原始记录64附录F 检验报告106105附录G 产品质量证明书123122附录H 混凝土抗压强度监督检查131130附录J 试验室检查评价132131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 and Symbols. 22.1 Terms. 22.2 Symbols.33GeneralRequirements.44Basic RequirementsforLaboratory.64.1GeneralProvisions.64.2Staff.64.3Test Equipment.74.4TestVenue.95Inspection of Raw Materials.105.1GeneralProvisions.105.2Cement.115.3Sand.115.4Stone.125.5Recycled Aggregate.125.6Light Weight Aggregate (LWA). 135.7Water.135.8Admixture.135.9Additives.145.10Reinforcing.155.11 Elses.166Mixing Ratio Determination.176.1GeneralProvisions.176.2Concrete Mix Ratio.176.3Mortar Mix Ratio.197ProductInspection.207.1GeneralProvisions.207.2Mixtures Properties.217.3Mechanical Properties.227.4Durability.227.5 Special Concrete237.6 Concrete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and Products.238TestProcess Management.268.1GeneralProvisions.268.2TestProgram.268.3Sampling and Sample Preparation.278.4Inspection (Test) Opern.288.5OriginalRecords.298.6Inspection Report.308.7Products Factory Certificate308.8 TestLedger.319QualityManagement.339.1GeneralProvisions.339.2Laboratory Personnel Management.349.3Laboratory Equipment Management.349.4SiteEnvironmental Management.359.5SampleManagement.37 9.6Nonconforming Product Managemen.38 9.7Test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39 9.8Capability Match .459.9FileManagement.469.10InformationManagement.4710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4810.1GeneralProvisions.4810.2Supervision andInspection4810.3Evaluation.49Appendix A Tables of Test Items, Equipment and Staffing50Appendix B Laboratory Technical Capabilities, Basic Posi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56Appendix C Raw Materials Testing Main Parameters, Testing Basis and SamplingFrequency.59Appendix DProduct TestingMain Parameters, Testing Basis and SamplingFrequency.61Appendix E Original Test Records.64Appendix F Test Reports 105Appendix G Product Quality Certificate122Appendix H Th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ables of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130 Appendix J Laboratory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1311 总 则1.0.1 为加强广东省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生产企业试验室(以下简称“试验室”)的质量管理,规范试验室的检验技术活动,保障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规范。【条文说明】本条是编制本标准的宗旨。企业试验室是企业质量控制的关键部门,目前国家和行业有关建设工程检测管理的标准有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81和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190,分别适用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和施工现场检测试验的技术管理,不适用于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等生产企业试验室的管理,广东省目前也没有相关标准。为规范相关生产企业试验室的管理,我们在总结多年企业试验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上述国家和行业标准,特制定本标准。1.0.2 本规范适用于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生产企业试验室质量技术管理活动。【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所指的质量技术管理活动包括对企业试验室管理体系、人员、仪器设备、场地、原材料及产品试验活动的管理。1.0.3 本规范是企业试验室质量技术管理的标准,并作为企业试验室质量技术管理监督、检查和评价的依据。【条文说明】本条界定了本标准的作用和地位。本标准既是企业实验室内部管理的标准,同时也是行业主管部门及协会对相关生产企业实验室检查评价的标准。1.0.4 企业试验室质量技术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广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本条表明在企业试验室质量技术管理工作中,除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执行国家和广东省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企业试验室 laboratory of the enterprises接受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从事本企业的原材料、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部门。2.1.2 试验人员 testing staff经省级主管机构或其委托的有关机构的专业培训考核,从事企业试验室试验技术管理和试验操作人员的总称。2.1.3 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and concrete products以水泥为主要胶结材料,砂子、石子等为骨料,加入外加剂|掺合物等,按一定的比例均匀拌制,必要时加入增强材料(如钢材、纤维等),经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性的产品。2.1.4 产品检验 production test按照相关的标准规定,采用试验技术手段对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的质量特性进行检验的活动。2.1.5 开盘鉴定 quote appraise依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要求,将理论配合比转化为实际配合比的验证。即砂石含水率调整、和易性等施工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质量控制过程的控制记录。2.1.6 再生骨料 recycled aggregate由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砂浆、石或砖瓦等加工而成的颗粒,按粒径不同,可分为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粗骨料。2.1.7 质量管理体系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实验室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包括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2.1.8 不合格品 nonconforming products经检验判定,产品质量特性与相关技术标准相偏离,不符合接收准则的砂浆、混凝土及制品等产品及其原材料。2.1.9 抽查 spot checks主管部门随机对区域内企业试验室所进行的监督执法检查活动。2.1.10 抽测sampling tests主管部门对砂浆与混凝土及其制品的原材料、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验的监督执法检查活动。2.1.11 试验室管理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testing 由信号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和数据库管理软件等计算机软、硬件组成的应用集成系统,能够完成试验室数据的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2.1.12 出厂检验 Factory inspection对正式生产的产品在出厂时进行的最终检验,用以评定已通过型式检验的产品在出厂时是否达到良好的质量特性,具有型式检验中确认的质量要求。【条文说明】产品经出厂检验合格,才能作为合格品交付,可选择几项指标进行试验。有订货方参加的出厂检验,称为交货检验。2.1.13 试验台账 Test ledger试验过程中按类别所记录规定明细内容的流水账目。2.1.14 比对试验 Comparative Test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比对对象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2.1.15 能力验证 Proficiency Test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2.2 符号2.2.1 试验室综合评价Z 试验室评价综合分;N 试验室能力评价得分;Q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得分。3 基本规定3.0.1 试验室应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承担本企业内部的检验工作并出具试(检)验报告。【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强调试验室要执行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地方标准,仅承担本企业内部的检验业务并出具试(检)验报告,不得对外承接业务,这是对企业检验工作提出的基本原则要求。3.0.2 试验室所在的企业应是一个符合法律法规及管理机构要求并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独立法人。【条文说明】预拌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企业应取得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预拌砂浆企业应经主管机构登记备案。在这里管理机构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散装水泥主管机构。3.0.3 试验室应实行试验室主任负责制并独立运行,试验室主任应具有相应资格并经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文件任命,明确其职责和权力。【条文说明】试验室往往是企业的一个部门,因此试验室应确定一名主管,且经企业授权任命,这样才能承担法律责任。3.0.4 试验室的检验工作不应受企业内有利益冲突的采购、生产、营销等部门干预。【条文说明】采购、生产、营销等部门往往从本位出发,干预试验室工作,会影响准确性,造成质量隐患,本条明确规定不允许此类事件发生。3.0.5 试验室应对出具的试(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规定了实验室对出具的试(检)验报告负责,明确了试验室的法律责任,强调了试验报告的重要性,必须达到真实、准确、科学、规范。3.0.6 企业试验室的检验能力应满足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条文说明】企业试验室应根据产品类型、生产规模设置,并满足产品质量控制需要。3.0.7 企业技术负责人、试验室主任及试验人员不得在其它单位兼职。【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为确保实验室有效运转和管理,实验室必须配备企业技术负责人、试验室主任及试验人员等关键固定的人员。3.0.8 试验室应按照国家有关原材料、产品的取样标准及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编制试验计划,做好试(检)验工作。【条文说明】试验室应严格按标准规定的项目和频次进行检测试验。执行有效的取样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把好原材料及产品质量的检测试验关。3.0.9 试验室和试验人员应对样品取样的规范性、真实性负责。【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试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而试样的真实性又是试验的关键前提,任何虚假行为都会给工程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留下巨大隐患,是不能容忍的。提取试样的试验室和人员应为试样的真实性、规范性承担法律责任。3.0.10 试验室不得替代施工单位制作、检验工程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施工现场留置的试件应有第三方有见证取样送检,真实反映施工质量状况,代作试件会留下工程隐患,掩盖工程质量,严重影响大众生命财产安全,故本标准严禁任何企业和个人有此行为。否则,相关人员及企业要承担法律责任。3.0.11 试验室应按标准规定留置已检试样。【条文说明】本条要求实验室要作好已检试样的留置和保管,便于检查和验证。3.0.12 试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核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3.0.13 试验室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试(检)验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条文说明】本条要求实验室应采信息化手段,实现实验数据的自动采集、整理、分析、传输及信息共享等,提高试(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企业高效规范管理的保障。3.0.14 试验室不得对外承接检验任务,出具的试验数据只适用于企业内部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条文说明】企业试验室是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不对社会承担检测试验业务。企业试验室仅对本企业所用原材料及产品(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的质量出具检测试验数据,这些数据用于企业内部对产品质量的控制4 试验室基本条件4.1 一般规定4.1.1 试验室应具备规定试验项目的试验能力,试验项目应不少于本规范附录A表A.0.1的规定项目。【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试验室应能完成的试验项目及应有的主要设备。4.1.2 试验室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确保有效运行。【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试验室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质量管理完善的体现,也是及时纠正不足和持续改进完善质量管理的体现。4.1.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试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等。4.1.4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贯彻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和执行。4.1.5 试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检验台账,原始记录、试验报告应完整齐全。4.2 人员4.2.1 试验室应配备能满足检验活动需求的试验人员。【条文说明】本条是强制性条文。强调试验人员是试验室工作的基本技术能力要素之一,没有符合规定要求的人员,试验室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所以要求试验室按照试验项目配置相应要求的试验人员。4.2.2 试验人员配备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表A.0.2的规定,并宜按附录B的要求设立基本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试验人员至少应配备人数,并提出设立基本岗位的相应要求及岗位职责,可以参照本规范附录B执行,这是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点。4.2.3 技术负责人、试验室主任、报告审核人应具有相应工程类专业中级(含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规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熟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条文说明】本条对技术负责人、试验室主任、报告审核人提出了要求。技术负责人、试验室主任、报告审核人是企业的技术核心力量,没有一定的本行业工作经历和经验,技术管理工作做不好。4.2.4 试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省级主管机构或其委托机构颁发的相应检测项目(方法)检验员证方可上岗。【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试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省级主管机构或其委托机构颁发的相应检测项目(方法)检验员证方可上岗,给人员配置提出了要求,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4.2.5 试验人员应按规定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及时更新相关知识,每人三年继续教育的累计课时不低于16学时。【条文说明】本条对试验人员提出应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以保证相关知识的及时更新,并对继续教育的累计课时提出具体要求。4.3 试验设备4.3.1 试验室应配备能满足检验活动需求的试验设备。【条文说明】本条是强制性条文。强调试验设备是试验室工作的基本技术能力要素之一,没有符合规定要求的设备,试验室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所以要求试验室按照试验项目配置相应要求的试验设备。4.3.2 试验设备配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表A.0.3的规定,并宜分为A、B、C三类,分类管理。【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试验设备的配置及管理,分类管理是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中4.2.24.2.5的要求进行分类的。这样分类管理可突出重点,提高效率。4.3.3 A类试验设备范围宜符合本规范附录A表A.0.3的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 检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关键参数的试验设备;2 精密度高或使用频繁而稳定性差的试验设备; 【条文说明】本条列出了符合A类试验设备条件的主要设备。国家对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有具体规定,必须按规定编制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并有效执行。4.3.4 B类试验设备范围宜符合本规范附录A表A.0.3的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只用于一般指标,不影响试验检测结果的试验设备;2 在使用过程中对计量数据精确要求低或无精确要求的试验设备;3 在使用过程中对计量数据精确有一定要求,但寿命较长、可靠性较好的试验设备。【条文说明】本条列出了符合B类试验设备条件的主要设备。4.3.5 C类试验设备范围宜符合本规范附录A表A.0.3的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 低值易耗的、非强制检定的试验设备;2 一般工具用试验设备。 【条文说明】本条列出了符合C类试验设备条件的主要设备。C类试验设备必须按照设备性能特点、使用情况频率自定自检自校规程,并执行。4.3.6 试验室应建立完整的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台账、周期检定计划台账,设备检定管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表A.0.4的规定。【条文说明】本条要求试验室应按照要求建立试验设备管理台账及周期检定计划台账。4.3.7 A类、B类试验设备的检定或校准应送法定检定计量机构进行检定或校准。【条文说明】本条规定A类、B类试验设备的检定或校准必须送有资格的单位进行。4.3.8 A类试验设备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或校准。4.3.9 B类试验设备启用前应进行检定或校准,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可使用至报废。4.3.10 C类试验设备应按规定周期进行自检自校。4.3.11 A类、B类的试验设备经检定或校准后应标有有效期的状态标识。4.3.12 对大型的、复杂的、精密的试验设备应编制操作规程和使用记录,按本规范附录A表A.0.3的规定执行。【条文说明】本条要求对大型的、复杂的、精密的试验设备,主要是在本规范附录A表A.0.3中用*号标出的设备,应逐项根据其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等编制操作规程,并按规程操作。4.3.13 力值数据宜采用数据自动采集技术。【条文说明】数据自动采集技术应避免人工干预。4.4 试验场地4.4.1 试验室应具备与试验项目相适应的场所,且满足试验工作要求,总面积不少于200m2。【条文说明】试验场所也是试验室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技术能力要素之一。4.4.2 试验室应按功能设置独立分区,各功能区应满足试验设备布局和试验流程合理的要求,企业试验室功能区应符合表4.4.2规定。表4.4.2 企业试验室功能区序号企业类别应设置功能区1预拌混凝土水泥物检室、力学室、留样室、试配室、化学分析室、标准养护室、资料室、热工室2预拌砂浆水泥物检室、力学室、留样室、试配室、化学分析室、标准养护室(箱)、资料室、砂浆室、热工室3混凝土构件水泥物检室、力学室、留样室、试配室、化学分析室、资料室、标准养护室(必要时)、热工室4混凝土制品力学室、留样室、化学分析室、资料室、热工室(烘箱)【条文说明】各功能区应满足试验设备布局和试验流程合理的要求,才能保证检验数据的正确。4.4.3 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对环境有温湿度要求的场所应配备相应的监控设备,并做好相关记录。4.4.4 试验室各功能区应有明显标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试验室。4.4.5 试验室应有安全作业措施和安全应急预案,确保人员、设备和被检测样品的安全。【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试验室应建立安全工作制度及安全预案,保证人员、设备及被检样品的安全。4.4.6 试验室应配备消防器材,存放于明显和便于取用的位置,并应有专人负责管理。5 原材料检验5.1 一般规定5.1.1 试验室应制定原材料质量控制要求,建立合格供应方档案,保证进场原材料符合要求。5.1.2 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现行技术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试验室必须按批验收质量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材料,拒收质量证明材料不全的原材料。【条文说明】质量证明材料应包括: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其中合格证和检验报告中应包含原材料名称、类别、型号、等级、性能指标等证明材料,外加剂产品还应提供使用说明书。5.1.3 原材料进场后必须按照有关要求,按批取样、检验,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不得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原材料。5.1.4 原材料检验主要参数、检验依据及取样频次可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确定。5.1.5 试验室必须在材料进场时取样留样,样品数量应能满足试(检)验要求。留样存放时间应符合国家及广东省有关规定。水泥、外加剂、掺合料和钢材应取样封存。5.1.6 原材料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抽样自检,并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取样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5.1.7 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如不符合相应标准规定时,应停止使用,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向企业相关部门反映。5.1.8 使用没有国家标准的原材料,应持有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报告、在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的产品标准和产品的型式检验报告。使用前,应完成一定批量的验证评估试验及小批量上线试用,符合试验预期后,再制定配套的新产品使用专题方案后方可批量使用。【条文说明】使用没有国家标准的原材料(如磷矿渣粉、石灰石粉、改性脱硫灰、复合掺合料等),应持有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以及在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的产品标准和产品的型式检验报告。使用没有国家标准的原材料前,应完成一定批量的验证评估试验(包括一定批量的产品适应性试验、耐久性试验、敏感性试验、有害成份检测等)及小批量上线试用(从次要部位及低等级开始试用,可适当提高一个等级进行试用,如浇筑C25地面,按C30进行配制及强度要求进行试用测试),符合试验预期后,再制定配套的新产品使用专题方案(含产品进场检验、过程控制及风险预测等)后方可批量使用。5.2 水泥5.2.1 生产所用硅酸盐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要求,采用其它水泥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5.2.2 水泥进厂时,必须附有水泥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5.2.3 水泥进厂时应每批次检验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5.2.4 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条文说明】本条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中关于“原材料质量控制”的要求提出。5.2.5 水泥应按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分批存储,并应采取防潮措施;出现结块的水泥不得用于混凝土工程;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硫铝酸盐水泥超过45d),应进行复检,合格者方可使用。【条文说明】本条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中“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提出。5.3 砂5.3.1 砂的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建设用砂GB14684等标准的规定。5.3.2 海砂必须进行相应的净化处理,海砂的质量应符合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标准的规定。5.3.3 砂进厂时应每批次检验其颗粒级配、松散堆积密度、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等指标。对海砂或有氯离子污染的砂,还应检验氯离子含量;对于海砂还应检验贝壳含量;对于人工砂与混合砂,还应检验石粉含量、压碎指标。对于重要工程或特殊工程及特殊制品,应根据工程与制品要求增加检测项目。5.3.4 砂检验方法与试样采集应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建设用砂GB14684的规定进行。5.3.5 当采用的人工砂级配较差时,可与天然砂混合使用。混合砂的比例应经试验确定。混合砂的质量检验应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建设用砂GB14684的规定执行。5.4 石5.4.1 碎(卵)石的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建设用卵石、碎石GB14685的规定。总碱含量较高且处于高湿环境或水中的预拌混凝土用的碎(卵)石,应符合有关标准关于碱活性的规定。5.4.2 碎(卵)石进厂时应每批次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等。5.4.3 碎(卵)石检验方法与试样采集应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建设用卵石、碎石GB14685的规定进行。5.5 再生骨料5.5.1 砂浆与混凝土及其制品选用的再生骨料应符合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和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0的相关要求。5.5.2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进厂时应按批对其颗粒级配、微粉含量、泥块含量、空隙率含泥量、吸水率、压碎值指标和表观密度进行检验。5.5.3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进厂时应按批对其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微粉含量、泥块含量、胶砂需水量比、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进行检验。5.5.4 混凝土制品用再生粗骨料进厂时应按批对其泥块含量和吸水率进行检验;混凝土制品用再生细骨料进厂时应按批对其泥块含量进行检验。5.6 轻骨料5.6.1 轻骨料的质量应符合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GBT17431的规定。对有耐酸、耐碱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制品用轻骨料应分别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总碱含量较高且处于高湿环境或水中的预拌混凝土用的轻骨料应符合有关标准关于碱活性的规定。5.6.2 轻粗骨料进厂时应每批检验其颗粒级配、堆积密度、吸水率、粒型系数、筒压强度;轻细集料进厂时应每批检验其细度模数、堆积密度,检验结果应符合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GBT17431的规定。5.6.3 轻骨料的检验方法与试样采集应按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GBT17431的规定进行。5.6.4 当采用的轻骨料级配不满足要求时,可选用不同级配的轻骨料混合使用。混合轻骨料的比例应经试验确定。混合轻骨料的质量检验应按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GBT17431的规定执行。5.7 水5.7.1 预拌混凝土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5.7.2 水质检验的水样不应少于5L;用于测定水泥凝结时间和胶砂强度的水样不应小于3L。5.7.3 混凝土企业设备洗刷水不宜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装饰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和暴露于腐蚀环境的混凝土;不得用于使用碱活性或潜在碱活性骨料的混凝土。5.7.4 对混凝土企业设备洗刷水取样,应沉淀后在池中距水面100mm以下采集。5.8 掺合料5.8.1 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品质稳定,品种宜为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火山灰、石灰石粉、天然沸石粉等。采用其它矿物掺合料时应经过试验验证,并经专家组论证与许可后方可使用。【条文说明】相关标准指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8736、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JG/T 315和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JGJ/T 318等。5.8.2 掺合料进厂时,必须附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5.8.3 粉煤灰进厂时应每批次检验其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量、三氧化硫,必要时检验游离氧化钙、安定性,检验结果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的要求。5.8.4 矿渣粉进厂时应每批次检验其密度、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含水量、三氧化硫,当掺有石膏时应增加烧失量检测,检验结果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的要求。5.8.5 硅灰进厂时应每批次检验其比表面积、含水率、需水量比、活性指数和二氧化硅指标,检验结果应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8736的要求。5.8.6 火山灰进厂时应每批次检验其细度、流动度比、活性指数、烧失量、三氧化硫、碱含量、氯离子含量、含水量、火山灰性等指标,检验结果应符合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JG/T 315的要求。5.8.7 石灰石粉进厂时应每批次检验其细度、流动度比、活性指数、含水量含水率、碳酸钙含量、MB值、安定性,当采用碱活性骨料的混凝土还应增加碱含量检测,检验结果应符合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JGJ/T 318的要求。5.9 外加剂5.9.1 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的规定。5.9.2 外加剂进厂时,必须附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5.9.3 外加剂使用前应对其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适应性进行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5.9.4 外加剂进厂时应按附录C的规定,按不同外加剂品种每批次进行检验。5.9.5 外加剂的检验方法与试样采集应按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或其他相应国家现行标准执行。5.9.6 使用新型外加剂,应通过批量试验进行验证与评价。新型外加剂须取得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科技成果鉴定报告及新技术推广证书,并制定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的产品标准及合格的型式检验报告。【条文说明】使用新型外加剂,应制定完整的试验及试用方案(应有一定批量)进行验证及评价,验证内容一般除常规的强度及工作性适应性检测外,还应补充耐久性试验、混凝土有害组份及适应性试验评估等。新型外加剂使用前,须取得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科技成果鉴定报告及新技术推广证书,并制定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的产品标准及合格的型式检验报告。初次使用时,应小批量在次要部位使用,待工作性及强度都符合预期,再逐步扩大。新型外加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应向当地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提交书面资料。5.10 钢材5.10.1 钢材进场时,必须附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文件。【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钢材进场时应有该批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证明这批产品的性能指标。生产企业也可依据此文件进行相关指标的复核检测(复验)。5.10.2 预制构件及制品中所用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质量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5223.3的规定。【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所用钢材材质及标准。5.1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使用前,应按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5223.3的有关规定对钢棒的外观、尺寸及其偏差、材质、力学性能等进行抽样检查,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钢棒使用前所要进行的常规检测项目。5.10.4 预制构件及制品中所用原材料钢材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JC/T540、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二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的等标准要求。5.10.5 钢材的化学成分的试验方法见钢铁及合金的化学分析方法GB/T 223. ,判定标准依据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2。5.10.6 钢材的力学性能检测试验方法见金属材料室内拉伸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