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抗体技术医学PPT.ppt_第1页
标记抗体技术医学PPT.ppt_第2页
标记抗体技术医学PPT.ppt_第3页
标记抗体技术医学PPT.ppt_第4页
标记抗体技术医学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记抗体技术 1 医药交流PPT 抗原与抗体能特异性结合 但抗体 抗原分子小 在含量低时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是不可见的 有一些物质即使在超微量时也能通过特殊的方法将其检测出 如果将这些物质标记在抗体分子上 可以通过检测标记分子来显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 根据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标记分子的敏感性建立的技术 称为标记抗体技术 labeledantibodytechnique 2 高敏感性的标记分子主要有荧光素 酶 放射性同位素3种 由此建立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免疫酶标记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 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远远超过常规血清学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鉴定 传染病的诊断 分子生物学中的基因表达产物分析等各个领域 3 荧光素和荧光酶发光器官主要靠两种物质产生光 一种叫荧光素 另一种叫荧光酶 当荧光素被一定波长的光激发时就会产生光 而荧光酶则是一种催化剂 它能帮助荧光素与氧结合产生氧化反应 同时产生光 深海动物发出的光是一种不发热的 冷光 由于发光动物含有的荧光素和荧光酶不同 因此发出的光的颜色也不同 主要有橙 红 黄 绿 蓝 紫 白等颜色 但以蓝绿色光居多 4 荧光素和荧光酶大多数发光生物是通过自己身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酶产生光 而少数发光生物则是依靠寄生在其发光器内的发光性细菌发光 例如有一种闪光鱼 在其发光器内寄生着上百亿个发光细菌 有些水母只能通过吃掉其他发光动物才能发光 5 异硫氰酸荧光素 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 FITC FITC纯品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粉末 易溶于水和酒精溶剂 四乙基罗丹明 rhodamine RB200 RB200为橘红色粉末 不溶于水 易溶于酒精和丙酮 性质稳定 可长期保存 最大吸收光波长为570nm 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95 600nm 呈现橘红色荧光 常见的荧光素 6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tetramethylrhodamineisothiocynate TRITC TRITC为罗丹明的衍生物 呈紫红色粉末 较稳定 最大吸收光波长为550nm 最大发射光波长为620nm 呈现橙红色荧光 与FITC的翠绿色荧光对比鲜明 可配合用于双重标记或对比染色 常见的荧光素 7 藻红蛋白 P phycoerythrin PE PE是在红藻中所发现的一种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自然荧光色素 红色荧光 酶作用后产生荧光的物质 某些化合物本身无荧光效应 一旦经酶作用便形成具有强荧光的物质 辣根过氧化物酶 蓝色 常见的荧光素 8 碘化丙啶 propidiumiodide PI 可选择性地嵌入核酸 DNA RNA 的双螺旋碱基对中 红色荧光 多甲藻叶绿素蛋白 peridininchlorophyllprotein PerCP PerCP是在甲藻和薄甲藻的光学合成器中发现的 是一种蛋白复合物 深红色 常见的荧光素 9 生物学 化学和细胞学实验的特殊试剂 藻蓝蛋白还是一种十分稀有的色素蛋白 具有荧光特性 当受光激发 可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 用于肿瘤和癌症的临床体外诊断上 对细胞的早期癌变诊断意义重大 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光敏剂 藻蓝蛋白 藻红蛋白 10 流式细胞仪测定常用的荧光染料有多种 它们分子结构不同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也各异 选择荧光染料时必须依据流式细胞仪所配备的激光光源的发射光波长 如氩离子气体激光管 它的发射光波488 m 氦氖离子气体激光管发射光波长633 m 488 m激光光源常用的荧光染料有FITC 异硫氰酸荧光素 PE 藻红蛋白 PI 碘化丙啶 CY5 化青素 preCP 叶绿素蛋白 ECD 藻红蛋白 得克萨斯红 等 11 它们的激发光和发射光波长分别是 染料名激发光波长 m 发射光峰值 m FITC488525 绿 PE488575 橙红 PI488630 橙红 ECD488610 红 CY5488675 深红 PreCP488675 深红 12 合适荧光素的选择 1 具有与蛋白质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团 2 荧光效率高 标记后下降不明显 3 荧光色泽与背景色泽对比鲜明 4 标记后能保持生物学活性和免疫活性 5 标记方法简单 快速 6 安全无毒 13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antibodytechnique 是指用荧光素对抗体或抗原进行标记 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以分析示踪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其中 最常用的是以荧光素标记抗体或抗抗体 用于检测相应的抗原或抗体 第1节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14 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技术最早是由Coons等于1941年建立的 当时是用异氰酸荧光黄 fluoresceinisocyanate FIC 来标记抗体 用于检测小白鼠组织切片中可溶性肺炎球菌多糖 但由于FIC分子难于标记到抗体分子上 因而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直到后来发现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 和其他荧光素分子 以及荧光抗体纯化技术的发展 显著提高了荧光抗体标记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才使这一技术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传染病的诊断 肿瘤抗原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is SLE 患者血清中出现抗细胞核抗体 ANA 以小白鼠肝细胞核作为抗原基质 加病人血清 第一抗体 再加荧光标记的抗人IgG 第二抗体 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若患者血清中有ANA 即与肝细胞核抗原结合 再与荧光标记的抗人IgG结合 在荧光显镜下可见细胞核显示黄绿色特异荧光 16 二 荧光素荧光素是能够产生明显荧光 并能作为染料使用的有机化合物 又称为荧光色素 只有具备共轭键系统 即单键 双键交替的分子 才有可能使激发态保持相对稳定而发射荧光 具有此类结构的主要是以苯环为基础的芳香族化合物和一些杂环化合物 17 二 荧光素作为蛋白质标记用的荧光素尚须具备 有与蛋白质分子形成稳定共价键的化学基团 而不形成有害产物 荧光效率高 与蛋白质结合的需要量很小 结合物在一般贮存条件下稳定 结合后不影响抗体的免疫活性 作为组织学标记 结合物的荧光必须与组织的自发荧光 背景颜色 有良好的反衬 以便能清晰地判断结果 结合程序简单 能制成直接应用的商品 可长期保存 18 可用于标记的荧光素有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 四乙基罗丹明 RB200 和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TMRITC 其中应用最广的是FITC 罗丹明只是作为前者的补充 用作对比染色时标记 19 4种主要荧光素的化学结构 20 三 荧光抗体染色方法 一 标本制备1 标记要求 标本制作的要求首先是保持抗原的完整性 并尽可能减少形态变化 抗原位置保持不变 同时还必须使抗原 标记抗体复合物易于接受激发光源 以便良好地观察和记录 这就要求标本要相当薄 并要有适宜的固定处理方法 21 三 荧光抗体染色方法 一 标本制备2 标本处理方法 细菌培养物 感染动物的组织或血液 脓汁 粪便 尿沉渣等 可用涂片或压印片 组织学 细胞学和感染组织主要采用冰冻切片或低温石蜡切片 也可用生长在盖玻片上的单层细胞培养作标本 细胞培养可用胰酶消化后作成涂片 细胞或原虫悬液可直接用荧光抗体染色后 再转移至玻片上直接观察 22 三 荧光抗体染色方法 一 标本制备3 标本固定的目的 有两个目的 一是防止被检材料从玻片上脱落 二是消除抑制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如脂肪 检测细胞内的抗原 用有机溶剂固定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而有利于荧光抗体渗入 最常用的固定剂为丙酮和95 乙醇 固定后应随即用PBS反复冲洗 干后即可用于染色 23 二 染色方法荧光抗体染色法有多类 常用的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1 直接法 直接滴加2 4个单位的标记抗体于标本区 置湿盒中 于37 染色30min左右 然后大量PBS pH7 0 7 2 中漂洗15min 干燥 封载即可镜检 直接法应设以下对照 标本自发荧光对照 阳性标本对照和阴性标本对照 直接法用于检测抗原 每检测一种抗原均需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 24 2 间接法 将标本先滴加特异性的抗血清 置湿盒中 于37 作用30min 漂洗后 再用标记的第2抗体 抗抗体 染色 漂洗 干燥 封载 对照除自发荧光 阳性和阴性对照外 间接法首次试验时应设无中间层对照 标本 标记抗抗体 和阴性血清对照 中间层用阴性血清代替特异性抗血清 既可用于检测抗原 又可用于检测抗体 而且制备一种荧光抗抗体即可用于同种属动物的多种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 25 26 五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一 细菌学诊断利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可直接检出或鉴定新分离的细菌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链球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属 布氏杆菌 炭疽杆菌等均可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进行检测和鉴定 粪便 黏膜拭子涂片 病变组织的触片或切片以及尿沉渣等均可作为检测样本 经直接法检出目的菌 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27 五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一 细菌学诊断对含菌量少的标本 可采用滤膜集菌法 然后直接在滤膜上进行免疫荧光染色 这一方法已在水的卫生细菌学调查 海水细菌动力学研究中得到应用 28 以较低浓度的荧光抗体加入培养基中 进行微量短期的玻片培养 于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荧光集落的 荧光菌球法 已广泛用于下痢粪便中的病原体检测 尤其对于已用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病因学诊断上有较大价值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病原体常难于成功 五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一 细菌学诊断 29 免疫荧光抗抗体间接染色法检测抗体 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早期诊断和现症诊断 如钩端螺旋体IgM抗体的检测 可作为早期诊断或近期感染的指征 用间接法检出结核分支杆菌的抗体 可以作为对结核病的活动性和化疗监控的重要手段 五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一 细菌学诊断 30 二 病毒病诊断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直接检出患畜病变组织中的病毒 已成为病毒感染快速诊断的重要手段 一般可在2h内做出诊断报告 病原的鉴别诊断 五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31 二 病毒病诊断对含病毒较低的病理组织 需先在细胞培养上短期培养增殖后 再用荧光抗体检测病毒抗原 可提高检出率 某些病毒在细胞培养上不出现细胞病变 亦可应用免疫荧光作为病毒增殖的指征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以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 亦常作为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之用 尤以IgM型抗体的检出可供早期诊断和作为近期感染的指征 五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32 三 其他方面的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淋巴细胞CD分子和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mIg 的检测 从而为淋巴细胞的分类和亚型鉴定提供研究手段 用抗IgM和IgG的抗血清标记SPA荧光菌体作荧光SPA花环试验 可计算带有mIgM或mIgG的B细胞的百分率 五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33 免疫酶标记技术是继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大新型的血清学技术 1966年 Nakane等和Avrameas等分别报道用酶代替荧光素标记抗体 建立了酶标抗体技术 enzyme labelledantibodytechnique 用于生物组织中抗原的定位和鉴定 1971年 Engvall VanWeemen等报道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从而建立了酶标抗体的定量检测技术 20世纪80年代 基于酶标记抗体检测和鉴定蛋白质分子的免疫转印技术问世 目前 免疫酶标记技术已成为免疫诊断 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学方法之一 第2节免疫酶标记技术 34 一 原理 酶标抗体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催化反应的高敏感性而建起来的免疫检测技术 酶是一种有机催化剂 催化反应过程中酶不被消耗 能反复作用 微量的酶即可导致大量的催化过程 如果产物为有色可见产物 则极为敏感 其催化过程是 E S ES E P 或E S ES ES D1E P D2式中 E为酶 S为酶作用底物 P为底物分解后的产物 D1为供氢体 无色 底物水解时 D1由还原型变为氧化型D2 呈现颜色反应 35 酶标抗体技术的基本程序是 将酶分子与抗原或抗体分子共价结合 既不改变抗体免疫活性 也不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将酶标抗体 抗抗体 与存在于组织细胞或吸附于固相载体上的抗原 抗体 发生特异性结合 并洗下未结合的物质 滴加底物溶液后 底物在酶作用下水解呈色 或者底物不呈色 但在底物水解过程中由另外的供氢体提供氢离子 使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为有色的氧化型 呈现颜色反应 36 可根据底物溶液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抗原抗体反应 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原 抗体 的量呈正比 此种有色产物可用肉眼或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看到 或用分光光度计加以测定 这样 就将酶化学反应的敏感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 用以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上示踪抗原或抗体的所在部位 或在微克 纳克水平上测定它们的量 本法既特异又敏感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免疫检测方法之一 37 二 用于标记的酶 用于标记的酶应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高度的特异活性和敏感性 在室温下稳定 易于获得并能商品化生产 与底物反应的产物易于显现 常用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 碱性磷酸酶 葡萄糖氧化酶等 其中以辣根过氧化物酶应用最广 其次为碱性磷酸酶 38 一 辣根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广泛分布于植物中 辣根中含量最高 从辣根中提取的称为辣根过氧化物酶 horseradishperoxidase HRP HRP是由五色的酶蛋白和深棕色的铁卟啉构成的一种糖蛋白 含糖18 分子质量约为40ku HRP的作用底物为过氧化氢 催化时需要供氢体 使产生一定颜色的产物 如果联苯胺为供氢体 反应式如下 二 用于标记的酶 39 凡能在HRP催化H2O2生成H20过程中提供氢 而后自己生成有色产物的化合物 供氢体 都可用作显色剂 HRP的供氢体很多 根据供氢体的产物可分为两类 可溶性供氢体 产生有色的可溶性产物 可用比色法测定 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显色剂 常用的邻苯二胺 o phenylenediamine OPD 显色呈橙色 最大吸收波长为490nm 可用肉眼判定 3 3 5 5 四甲基联苯胺 tetramethylbenzidine TMB 显色呈蓝色 加氰氟酸终止 在650nm波长下测定 若用硫酸终止 变为黄色 则在450nm波长下测定 二 用于标记的酶 一 辣根过氧化物酶 40 不溶性供氢体 产生不溶性的产物 最常用的是3 3 二氨基联苯胺 3 3 diaminobenzidine DAB 反应后的氧化型中间体迅速聚合 形成不溶性棕色吩嗪衍生物 可用光学显微镜和肉眼观察 用于各种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法 斑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转印 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 斑点杂交 免疫转印 41 二 碱性磷酸酶 alkalinephosphatase AKP 从小牛肠黏膜和大肠杆菌中提取 AKP的底物种类很多 常用对硝基苯磷酸盐 酶解产物呈黄色 可溶性 最大吸收波长为400nm 二 用于标记的酶 42 三 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oxidase GO 系从曲霉中提取 对底物葡萄糖的作用常借过氧化物酶及其显色底物来加以显现 如显色底物为邻苯二胺 则反应后呈棕色 阴性者为淡黄色 极易用目视法判别 其灵敏度高于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体 二 用于标记的酶 43 戊二醛法或过碘酸钠氧化法将酶标记于抗体分子 三 抗体的酶标记 44 四 常用的免疫酶标记技术 一 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1 标本的制备和处理 用于免疫酶染色的标本有组织切片 冷冻切片和低温石蜡切片 组织压印片 涂片以及细胞培养的单层细胞盖片等 这些标本的制作和固定与荧光抗体技术相同 但尚要进行一些特殊处理 45 四 常用的免疫酶标记技术 一 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2 染色方法 可采用直接法 间接法 抗抗体搭桥法 杂交抗体法 酶抗酶复合物法 增效抗体法等各种染色方法 其中直接法和间接法最常用 反应中每加一种反应试剂 均需于37 作用30min 然后以PBS反复洗涤3次 以除去未结合物 46 1 直接法以酶标抗体处理标本 然后浸于含有相应底物和显色剂的反应液中 通过显色反应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 2 间接法标本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处理后 再加酶标记的抗抗体 然后经显色揭示抗原 抗体 抗抗体复合物的存在 一 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47 3 抗抗体搭桥法是利用抗抗体既能与反应系统的抗体结合 又能与抗酶抗体结合 抗酶抗体与针对抗原的抗体必须是同源的 的特性 以抗抗体作桥连接抗体和抗酶抗体 先加抗体 如兔抗血清 使与标本上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然后加抗抗体 羊抗兔血清 与抗体结合 再加既能与抗抗体结合又能与酶结合的兔抗酶抗体 最后用底物显色 一 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48 3 抗抗体搭桥法此法的优点在于 克服了因酶与抗体交联引起的抗体失活和标记抗体与非标记抗体对抗原的竞争 从而提高了敏感性 但抗酶抗体与酶之间的结合多为低亲和性 冲洗标本时易被洗脱 使敏感性降低 一 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49 4 酶抗酶复合物法 亦称PAP法 此法是将HRP和抗HRP抗体结合形成酶抗酶抗体复合物 PAP 用PAP来代替抗抗体搭桥法中的抗酶抗体和酶 其敏感性较搭桥法高 本法亦可用于ELISA 一 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50 5 杂交抗体法 将特异性抗体分子与抗酶抗体分子经胰酶消化成双价F ab 2片段 将这两种抗体的F ab 2片段按适当的比例混合 在低浓度的乙酰乙胺和充氮条件下 使之进一步裂解为单价Fab片段 再在含氮条件下使其还原复合 经分子筛层析后 即可获得25 50 的杂交抗体 这种杂交抗体分子含有两个抗原结合部位 一边能与特异性抗原结合 另一边能与酶结合 因此 不必事先制备标记抗体 检测标本直接用杂交抗体和酶处理 即可浸入底物溶液中 进行显色反应 杂交抗体还可采用杂交瘤技术和基因工程抗体技术进行制备 一 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51 6 增效抗体法 同时使用酶标抗体与抗酶抗体 其程序为 抗原 酶标记抗体 抗抗体 抗酶抗体 酶 底物 此法能使更多的酶连接在抗原上 从而使显色反应增强 提高其敏感性 一 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52 3 显色反应免疫酶组化染色中的最后一环是用相应的底物使反应显色 不同的酶所用底物和供氢体不同 同一种酶和底物如用不同的供氢体 则其反应物的颜色也不同 如辣根过氧化物酶 在组化染色中最常用DAB 用前应以0 05mol LpH7 4 7 6的Tris HCl缓冲液配成50 75mg 100mL溶液 并加少量 0 01 0 03 H202混匀后加于反应物中置室温10 30min 反应产物呈深棕色 如用甲萘酚 则反应产物呈红色 用4 氯 1 萘酚 则呈浅蓝色或蓝色 一 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53 4 标本观察显色后的标本可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 抗原所在部位呈色 亦可用常规染料作反衬染色 使细胞结构更为清晰 有利于抗原的定位 本法优于免疫荧光抗体技术之处 在于毋须应用荧光显微镜 且标本可以长期保存 一 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54 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 ELISA是应用最广 发展最快的一项新技术 其基本过程是将抗原 或抗体 吸附于固相载体 在载体上进行免疫酶反应 底物显色后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判定结果 55 56 酶标抗原竞争法 用特异性抗体包被固相载体 加入含待测抗原的溶液和一定量的酶标记抗原共同孵育 对照仅加酶标抗原 洗涤后加入酶底物 被结合的酶标记抗原的量由酶催化底物反应产生有色产物的量来确定 如待检溶液中抗原越多 被结合的酶标记抗原的量越少 显色就越浅 可用不同浓度的标准抗原进行反应绘制出标准曲线 根据样品的OD值求出检测样品中抗原的含量 57 抗体稀释及加样方法 500 l样品稀释液 女 女 500 lE Ab 第2列 阴性对照 Ag Ab 第10列 空白对照 Ag Ab 1 准备6个稀释管 做好标记 2 先在每个稀释管中加入稀释液500ul 3 取出500ul抗体加入第一管 混匀后 取出500ul加入第二管 依此类推至最后管 58 封闭的作用 包被时所用的抗原或抗体浓度较低 吸收后固相载体表面尚有未被占据的空隙 封闭就是让大量不相关的蛋白质充填这些空隙 从而防止非特异性吸附 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 59 TMB 四甲基联苯胺 TMB经HRP作用后其产物显蓝色 目视对比鲜明 TMB性质稳定 可配成溶液试剂 只需与H2O2溶液混和即成应用液 可直接作底物使用 酶反应用HCL或H2SO4终止后 产物由蓝色变成黄色 可在比色计中定量 最适吸收波长为405nm TMB有无致癌性等优点 因此在ELISA中应用日趋广泛 60 固相载体有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 聚苯乙烯球珠等 用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 40孔或96孔板 是目前最常用的载体 小孔呈凹形 操作简便 有利于大批样品的检测 新板在应用前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直接使用或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自然干燥后备用 一般均一次性使用 如用已用过的微量滴定板 需进行特殊处理 61 结果判定ELISA试验结果可用肉眼观察 也可用ELISA测定仪测定样本的光密度 0D 值 每次试验都需设阳性和阴性对照 肉眼观察时 如样本颜色反应超过阴性对照 即判为阳性 用ELISA测定仪来测定OD值 所用波长随底物供氢体不同而异 如以OPD为供氢体 测定波长为492nm TMB为650nm 氰氟酸终止 或450nm 硫酸终止 62 三 斑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ot ELISA 此法的原理及其步骤与ELISA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一是将固相载体以硝酸纤维素滤膜 硝酸醋酸混合纤维素滤膜 重氮苄氧甲基化纸等固相化基质膜代替 用以吸附抗原或抗体 二是显色底物的供氢体为不溶性的 结果以在基质膜上出现有色斑点来判定 可采用直接法 间接法 双抗体法 双夹心法等 63 64 65 一 原理 放射免疫分析 radioimmunoassay RIA 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测量的高度敏感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结合起来而建立的一种免疫分析技术 1959年 Yalow和Berson共同建立了放射免疫分析 由于这种检测方法可以精确地测定体液中的微量活性物质 是免疫定量分析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和飞跃 因而受到各有关基础学科工作者的重视 并于1977年荣获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 放射免疫分析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 已由经典的液相方法发展到固相操作 方法越益简化 并可自动化分析 第3节放射免疫分析 66 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标记抗原 Ag 和非标记抗原 Ag 对特异性抗体 Ab 的竞争结合反应 根据免疫沉淀物中Ag Ab量减少或增多来测定Ag的量 67 68 二 常用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一 液相放射免疫测定通常所指的放射免疫分析主要是指液相法 由于待测物的性质和所标记的同位素不同 液相放射免疫的具体方法千差万别 但均需先用标记抗原 已知量的标准抗原和抗血清进行预试 根据测定结果绘制标准曲线 69 二 固相非竞争放射免疫测定法本法系预先将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