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建设工程综合竣工验收范本.doc_第1页
煤矿建设工程综合竣工验收范本.doc_第2页
煤矿建设工程综合竣工验收范本.doc_第3页
煤矿建设工程综合竣工验收范本.doc_第4页
煤矿建设工程综合竣工验收范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改建工程综合竣工验收报告申请单位:编制日期:2014年10月12日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公司及矿井概况3一、公司概况3二、矿井及井田概况41、矿井简况42、地形地貌43、气象及地震情况54、水源、电源55、煤层赋存及围岩66、地层及地质构造87、开采煤层118、水文地质条件139、矿井火、瓦斯、煤尘灾害因素情况1910、矿井“三量”及回采率1911、储量及服务年限20第二章 项目建设情况20一、矿井改建工程概况20二、项目立项、审批及开工21三、项目建设情况22四、改建工程竣工前置验收条件24五、生产安全事故25六、项目设计、施工建设经验总结261、设计教训262、采掘机械选型教训263、锚杆支护经验26第三章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及能力27一、开拓系统27二、采掘系统281、采煤工作面布置及采煤方法282、掘进工作面及掘进工艺293、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29三、矿井通风系统311、矿井瓦斯312、通风方式及通风方法313、进、回风井个数314、主要通风机型号参数315、采掘通风316、矿井风量及分配情况327、矿井通风阻力及等积孔33四、提升运输系统341、主绞车342、暗斜井343、+474m副斜井皮带运输344、水平运输大巷355、采煤工作面运输356、提升运输能力35五、井下排水系统361、矿井正常涌水量排水能力:372、矿井最大涌水量排水能力:37六、矿井供电系统381、供电电源382、地面供电383、井下供电394、矿井供电系统能力42七、瓦斯抽采系统43八、地面生产系统45第四章 矿井安全设施45一、安全监控系统45二、通讯联络系统46三、供水施救、防尘、防灭火和隔爆系统461、水池及管路系统462、防尘473、隔爆系统484、防灭火49四、压风自救系统49五、人员定位系统50六、紧急避险系统50七、矿山救护51第五章 环境保护51一、环境保护机构设置51二、环境治理情况511、水512、大气污染治理523、噪声治理524、固体废物治理535、绿化及水土保持53三、环境保护结论53第六章 管理机构及人员54一、管理机构设置54二、 人员配置54第七章 联合试运转55一、联合试运转时间55二、各系统试运转情况简介551、采掘系统552、通风系统583、井下提升运输系统584、井下排水系统585、供电系统596、安全监控系统597、压风自救系统598、防尘、消防、供水系统599、通讯系统6010、人员定位系统6011、瓦斯抽采系统6012、地面生产系统60三、联合试运转结论60第八章 综合竣工验收61前 言矿改建工程项目是经省经委批准立项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3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改建工程是由四川内江建龙矿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龙公司)承建。建龙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严格按照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进行建设,确保了建设期间的安全和工程质量;公司全体员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除+474m副斜井因穿地质构造带和井筒涌水影响工期外,其它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14年2月基本完成了改建项目主体工程及安全设施工程;矿井改建工程总投资5869.61万元,其中矿建工程投资2074.74万元、安装工程投资3794.87万元。安全设施投入2108.60万元。四川省经信委组织专家组于2014年3月2425日按批复的初步设计对矿改建工程进行了现场核查,并对(矿)改建工程竣工联合试运转方案进行了审查,出具了专家评审意见,并以川经信煤炭函2014341号文关于内江市南光有限责任公司矿改建工程联合试运转的批复,同意改建工程进入联合试生产,我公司于于2014年4月18日正式开始联合试运转。在联合试运转期间,对主要生产安全设备故障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对主要生产安全设施与装备进行了检测检验,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经过整改后,各系统的联接部位和辅助设备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各种设备、设施运转正常,能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我公司于2010年7月6日通过了安全高效矿井验收,2013年12月19日通过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新标准3级矿井验收,2013年7月23日通过了矿井紧急避险系统验收。2010年3月30日省煤监局组织专家对我公司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合格。我公司委托四川恒昌安全评价咨询有限公司对该工程进行安全评价,2014年9月2日恒昌公司组织专家对该工程进行初查,并提出整改意见,我公司立即进行了整改。9月2526日公司组织对改建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基本合格。2014年9月2930日我公司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能源局 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煤矿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照批准的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及其调整版,对该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并编制本矿改建工程综合竣工验收报告。第一章 公司及矿井概况一、公司概况位于资中县城南约190方位,直线距离约11km,行政区划属资中县公民镇所辖。公司交通条件比较方便,资(中)泥(河)铁路从矿区北西边缘通过,位于南西侧的双河火车站距资中县城仅14km;资(中)威(远)公路呈北东、南西向穿越矿区中部,井田中心楠木寺距资中县城公路里程为13km,距双河火车站5km。铁路、公路均在资中县城与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相连,由此可将矿山生产的煤炭运往全国各地。公司于2001年6月在原国有市属内江市矿的基础上改制成立的民营企业。公司现有煤矿和电站各1座。煤矿核定生产能力400kt/a,设计生产能力450kt/a。电厂装机容量为12MW。现有员工1409人,各类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41人,初级工程技术人员73人,专职安监人员22人,特种作业人员251人。设有安监处、生技处、调度室、党办、团委、公司办、工会、劳人处、财务处、工管办、总务处、供销处、保卫处、机修厂、采煤(3个)队,掘进队、机运队等19个车间和科室。公司占地面积600余亩,注册资本2216万元,现有资产1.5亿余元,净资产收益率77.12%。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2750.89万元,上缴税金1986.37万元。南光公司是国家中型专业煤炭开采企业。还先后荣获“全国合理开发利用矿山资源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市级文明单位”等殊荣。二、矿井及井田概况1、矿井简况矿于1981年由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1982年3月开始筹建,1985年12月建成正式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15 kt/a。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2006年3 月核准生产能力为400 kt/a,主管单位为原内江市工业局,企业性质为国有市属企业。2001年6月改为全民持股的股份制企业,2006年经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设计,四川省经委批准设计生产能力为450 kt/a。2、地形地貌井田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带,山岳起伏不大,地形比较平缓,最高为西部火连岩,海拔548m,最低是三块石沟谷底,海拔380m,相对高差仅168m,大部分地区海拔450m左右。井田内无较大河流,仅在井田以南有一小河沟通过。该小河沟发源于老鹰岩沟之上游,由西向东经过双河场、葫芦寺流出区外。该河沟为两侧缓坡大气降水迳流的汇水地带,流量和流速均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区内堰塘、水库较多,比较大型的水库就有5座(回龙水库、友谊水库、桂花水库、泉水沟水库、二郎水库),库容量总计约380万m3。其中回龙水库位于矿区中心,库容量160万 m3;桂花水库容量110万 m3,其余水库容量均较小。泉水沟水库和回龙水库位于楠木寺逆断层(F1)正上方,桂花水库离楠木寺断层平距160m,其余水库都远离断层。3、气象及地震情况本井田所在区域气侯温湿,具有春来早,秋雨绵,夏日长且炎热,有暴雨,冬季短暖、多雾,少有降雪特点。最高气温39.9,最低-3,年平均气温1618。历年平均降雨量1021mm,但降雨量分布不均,多集中在59;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最高洪水位为450.6m。常年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为5.88.4m/s。地震烈度:1977年3月成都地震大队以川震烈字(777)第014号文,“四川省资中5049厂地区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意见”中认为本区地震烈度 “应按度考虑为宜”。4、水源、电源1)水源:生活用水取至沱江供水工程。生产用水取至处理后的井下排水回利用和回龙水库之水。2)电源:矿井地面设1座35/6kV变电所,矿井采用两回路35kV电源供电,一回35kV电源引自资中县35kV变电所35kV母线段;二回35kV电源引自熊桥35kV变电所35kV母线段。矿井设自备火力发电厂,厂内设置有6000kW发电机组2台;分别接于矿井35/6kV变电所6kV不同母线段。矿井电源线路为独立线路,线路上未分接其他负荷,且在电源线路上未装设负荷定量器。正常工作时矿井各变配电所供电电源采用分列运行、同时工作,一回路运行时另一回路带电备用,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能担负所供负荷用电。5、煤层赋存及围岩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及第四系全新统,大部呈单斜产出的特点。现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主要岩性为灰、灰黑色厚层块状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泥岩、页岩夹煤层和菱铁矿,是矿区的主要地层,且是矿区的含煤层位。根据岩石组合和沉积旋回特征可分为六段。须家河组六段(T3x6)下部以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偶夹细粒石英砂岩,含薄煤层3层。上部为灰灰白色细中粒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夹紫红色、灰绿色泥岩。厚40.6872.33m。须家河组五段(T3x5)上部为灰灰白色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中部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下部为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厚161198m。须家河组四段(T3x4)岩性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中上部夹一层灰白色细中粒砂岩。泥岩中含菱铁矿结核,厚7480m。须家河组三段(T3x3)岩性为浅灰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含钙质及泥质角砾。矿区内未见底。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底部岩性为灰绿色厚层状中粒砂岩,中上部为暗紫色中层砂质泥岩、泥岩夹少量砂岩透镜体。3)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整个组可分为五段,分述如下。第一段(珍珠冲段):岩性为灰绿色、黄色、紫红色中层状泥岩为主,顶底部夹褐灰色薄层泥质砂岩。厚20.4545.12m。第二段(东岳庙段):岩性为灰色、深灰色薄层状介壳灰岩,间夹黄褐色泥岩和灰质砂岩,分布稳定,厚约2.965.98m。第三段(马鞍山段):岩性以紫红色泥岩为主,中下部夹灰绿色、黄褐色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近顶部夹一层薄层石灰岩,区内分布稳定,厚约120 m。第四段(大安寨段):上部为紫红色、灰绿色至灰色泥岩,偶夹含钙质角砾岩;下部为褐灰色、灰色、深灰色薄层泥灰岩,灰岩中含介壳化石。厚约27.6130.63m。第五段(凉高山段):上部岩性为暗紫、紫红、灰绿色等泥岩,夹数层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中部为青灰色、褐黄色细中粒砂岩;下部为灰绿色、暗紫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互层;底部为浅灰色钙质角砾岩。厚约50m。4)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4)主要为残坡积物和洪坡积物,分布于沟谷及丘坡和浅丘上,由粉质粘土、粉土土及碎石土等组成,厚度一般小于2m。6、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区内地表出露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6段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第5段地层,局部零星出露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地层,矿区勘查钻孔揭露的最老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3段。地层特征详见矿区地层简表(表1-2-1)。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属陆相沉积。据本区和相邻勘查区资料,该组地层厚500570m,平均542m,岩性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地层中含煤层及煤线10余层,可对比的4-7层,具有开采价值的2-4层。按其含煤性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煤组,下煤组本矿区未予揭露从略。上煤组:即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该段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下部10m左右含煤线13层,从下至上分别为老顶炭、泡炭、硬炭,其中老顶炭和泡炭仅厚00.30m左右,不具工业开采价值。只有硬炭在本区厚0.080.59m,为局部可采煤层,矿区普查时在本区共查明硬炭资源储量(B+C1级)209.73万吨。中煤组:即须家河组第四段(T3xj4),为本矿区的主要含煤层位,该段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其底部、中上部、顶部各含一层煤线,仅位于顶部的高炭煤层厚度较大,全区稳定性较高,具工业开采价值,是本矿的开采对象,也是本次工作的目标层。表1-2-1 矿 区 地 层 简 表系统组段地层代号地层厚度(m)岩 性 简 述侏罗系中 统沙溪庙组下亚段J2s1未见顶底部为绿灰色厚层状中粒砂岩,俗称关口砂岩。其上为暗紫红色中层状砂质泥岩、泥岩,夹少量砂岩透镜体。中下统自流井组凉高山J1-2z550上部为暗紫、紫红、灰绿色等杂色泥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及砂质泥岩(厚25m);中部为青灰色、褐黄色细至中粒砂岩,结构松散(厚12m);下部为灰绿色、暗紫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互层(厚11m);底部03m为灰至浅灰色钙质角砾岩。大安寨J1-2z427.6130.63上部为紫红色、灰绿色至灰色泥岩,局部含钙质及钙质角砾。下部为褐灰、灰至深灰色薄层状泥灰岩,灰岩中部含介壳化石,具缝合线构造。马鞍山J1-2z3120紫红色中层状泥岩为主,中部、下部夹绿灰色、褐灰色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近顶部夹一层石灰岩薄层。东岳庙J1-2z22.965.68灰至深灰色薄层状介壳灰岩,夹褐黄色泥岩及砂岩薄层。珍珠冲J1-2z120.4545.12灰绿色、黄色、紫红色中层状泥岩为主,顶、底部夹褐灰色泥质砂岩薄层。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 640.6872.33下部以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偶夹细粒石英砂岩,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含薄煤层3层,从下至上依次为老顶炭(0.050.1m)、泡炭(00.3m)、硬炭(0.080.59m),仅硬炭局部厚度可采。上部为灰至灰白色细中粒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夹紫红色、灰绿色泥岩。第五段T3xj 5161198上部为灰灰白色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中部20m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含植物化石及菱铁矿结核,顶部含一层煤线(俗称二夹炭);下部为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第四段T3xj 47480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中上部夹一层厚017m的灰白色细至中粒砂岩。泥岩中含植物化石,底部及中部各含1层煤线,顶部高炭煤层厚0.31.3m,全区分布比较稳定,为本矿开采对象。第三段T3xj 3未见底浅灰色厚层状细粗粒砂岩,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黑色矿物及云母碎片,局部含钙质及泥质角砾。2)构造本区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中部荣资威穹窿东段倾没端,地层显示为近水平的缓倾斜单斜构造,倾角35,为近水平岩层。因处于背斜轴部,地层倾向呈放射状圆弧形,从北向南地层倾向由北东东向渐变为正东、南东东方向(73130)。矿区范围内共发现3条断层,均位于矿区东侧,断层走向近南北向, 各断层特征分述如下:楠木寺逆断层(F1):此断层起于矿区南侧黎子沟,断层总体走向为北东10,向北经暗洞坡、楠木寺,至瓦窑坝后走向转为北东80左右,通过金竹湾至三块石与三块石断层(F2)交合后,沿正北方向延出区外。断层全长6400m,倾向南东,倾角17左右,断距245m。其中楠木寺水竹坡之间断距最大(45m),上盘大安寨灰岩与下盘凉高山砂岩直接接触;水竹坡三块石一段,断距一般25m左右;水竹坡附近大安寨灰岩出现倒转现象。该断层具一定程度的导水性,矿山在线间采煤活动中,发现离断层越近,矿坑涌水量越大,证实该断层在该段导水作用较强。三块石逆掩断层(F2):断层起于矿区南侧外围吊脚楼附近,走向约北西5,向北经大竹山、乌龟山、桂花水库、巴巴店、水口庙至三块石与F1断层交合。矿区内断层走向长5400m,倾向北东,倾角2530,断距1030m。在三块石断层交会处断距达62m,断层倾角36。天星桥逆掩断层(F3):断层起源于矿区南侧双汇塘附近,走向为南东175,向南经熊家坳、大田湾、糖房、天星桥东侧,直至付家大院延伸出矿区之外,井田内长度约4500m。断层倾向北东,倾角35,断距535m,由北向南断距逐渐增大。由于区内断层均位于矿区东侧边缘附近,对矿山整体布局、开采无直接影响,区内主要由近水平的单斜地层组成,故综合评述本区地质构造属较简单中等复杂程度。7、开采煤层 1)煤层赋存区内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是本区的含煤地层,为一套湖沼及三角洲沉积岩系。据其沉积特征和含煤性可分为六段。区内煤层赋存于第一段和第五段地层之中,其中高炭赋存于第五段,上元炭、中元炭和下元炭赋存于第一段。中元炭和高炭煤层为矿山主采煤层,均呈层状产出,煤层结构简单或较简单,厚度变化较小,属较稳定煤层。含煤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煤层的直接顶板多为砂岩,局部地段有黑色泥岩和页岩伪顶,厚0.30.5m,底板则多为砂质泥岩和页岩,倾向一般为3050o之间,倾角一般37o。2)可采煤层高炭煤层位于中煤组顶部,距T3xj5底界05m。在矿区范围内,煤层厚0.401.30m。高炭在区内均为复煤层,一般由三层煤和两层矸石组成,是矿井的开采煤层。按煤层本身结构特征,将三个煤分层从上至下命名为天炭、么炭和底炭,各层基本特征如下:天炭(A):系高炭上分层,厚0.070.49m,厚度变化大,但多在0.2m左右。煤质较差。灰分较高,硬度、韧性较大。矸石:厚0.060.36m,一般厚0.2m左右,岩性为黑色或褐黑色炭质页岩或页岩,含铝土,结构致密,分布较广泛。么炭(B):系高炭中分层,厚0.110.57m,一般厚0.4m左右,煤质较差,但较天炭稍好。矸石:厚0.010.03m,全区分布较稳定,岩性为灰色薄层状泥岩或灰黑色炭质页岩。底炭(C):为“高炭”底部煤分层,厚0.110.3m,一般厚0.15m,比较稳定。煤质较好,全区均有分布。高炭煤层厚度0.41.3m,平均有益厚度0.65m;开采厚度0.41.75m,平均0.95m。高炭煤层老顶为J15灰白色中粒厚层状石英砂岩,在井田大部分地段煤层与老顶直接接触,但在V线以北有伪顶或直接顶厚0.044m多,为深灰色页岩和粉砂质页岩。底板为灰色炭质页岩。3)煤质特征物理性质高炭煤层呈黑色,具玻璃光泽半玻璃光泽,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断口呈参差状,内生裂隙发育。以暗煤为主,半暗煤次之,有少量丝炭及镜煤。煤层体重1.512.14gcm3,灰分为2245%。化学性质据收集到的矿区煤质分析资料,矿区煤质化学性质简述如下:高炭原煤发热量为4000大卡/kg,属中发热量煤,可作为一般动力用煤和民用煤。平均含硫0.55%,磷含量0.0040.017%,为低磷低硫煤。8、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矿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属于沱江流域范围内,矿区范围内地表河流不发育。矿区及周边主要地表水体为水库、河(溪)沟和水田。现分述如下:水库水库主要有友谊水库、二郎庙水库、泉水沟水库、桂花水库、回龙水库。友谊水库:位于矿区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044838;北纬,293921。平面呈不规则状,平面面积约15000m2,最大水深20m,蓄水量约15万m3。二郎庙水库:位于中偏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44923;北纬,294144。平面呈不规则长条状,面积约10000m2,最大水深20m,蓄水量约10万m3。泉水沟水库:位于矿区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45009;北纬,294139。平面呈不规则柳叶状,面积约20000m2,最大水深20m,蓄水量约20万m3。桂花水库:位于矿区中东部,地理坐标:东经,1045032;北纬,294107。平面不规则,面积约20000m2,最大水深30m,蓄水量约30万m3。回龙水库:位于矿区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044914;北纬,294001。平面不规则,面积约20000m2,最大水深25m,蓄水量约25万m3。溪沟位于矿区中部侧,属于小型地表长流水溪沟,沟床宽24m,受大气降水补给,平均流量0.010.5m3/s,最大流量达1.0m3/s左右。水田、鱼塘广泛分布于整个矿区,单个水田面积一般在3002000m2,水深一般为0.10.3m,需水量一般小于800m3。鱼塘面积一般小于3000 m2,水深一般为1.03.0m,需水量一般小于5000m3。上述地表水体均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最高洪水位高出平水期水位23m。2)含、隔水层矿区内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不连续,且厚度小,侏罗系地层分布于矿区边缘及外围,三叠系地层分布连续稳定。现将各地层含(隔)水性分述如下:第四系松散堆积层(Q4):可分为残坡积和洪坡积层,岩性为黄褐色、灰黄色碎石土和粉质粘土,碎石主要成分为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等,粒径一般这35cm,大者达58cm,厚02m。由于松散堆积层主要分布区地表,厚度小,且分布较为连续的粉质粘土,不利于地下水补给、储存和富集,仅局部碎石土为强透水层。据现场调查,该类土层有少量地下水活动,主要分布于溪沟沟床,水库等地表水体附近,地表无地下水泉点分布。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第六段(T3xj6):为灰黑色、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灰白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岩石质坚、性硬,平均厚60m左右。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类碎屑岩裂隙率达3.55.1%,赋存碎屑岩类裂隙水,泉流量可达0.11.0 ls左右,地下水迳流模数1.02.5lskm2。该段以碎屑岩为主,赋存碎屑岩类层间裂隙水。由于矿区位于威远背斜北西翼近轴部,该层产状平缓,岩层呈近水平状产出。承压条件相对较差,以层间裂隙水赋存为主,径流则以坡度极缓的散流状态向外围运动,富水性中等弱。根据现场调查,该段地表未见地下水泉点。井巷内涌水段多为该段,地表古水井水位约60m,水量约210m3d。第五段(T3xj5):上部为灰灰白色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中部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下部为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厚161198m。由于该段以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属于相对隔水层,仅局部赋存碎屑岩类裂隙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类碎屑岩裂隙率小于1.50%,泉流量小于0.01 ls。根据地表测绘和矿井水文地质调查资料,该段地表未见地下水泉点,矿井内可见涌水带(点),单位涌水量为0.010.03lsm,属于富水性差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第四段(T3xj4):岩性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中上部夹一层灰白色细中粒砂岩。泥岩中含菱铁矿结核,厚7480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类碎屑岩裂隙率达5.18.0%,渗透系数达0.020.54m日,地下水迳流模数1.02.5lskm2。由于该段为厚层状碎屑岩砂岩和泥岩互层,而泥岩属于相对隔水层,故砂岩内赋存碎屑岩类层间裂隙水。由于矿区位于威远背斜北西翼近轴部,该层产状平缓,岩层呈近水平状产出。承压条件相对较差,以层间裂隙水赋存为主,径流则以坡度极缓的散流状态向外围运动,富水性中等弱。根据现场调查,该段未见地下水泉点,井巷内可见涌水段,单位涌水量一般小于0.1 lsm,属于富水性差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第三段(T3xj3):岩性为浅灰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含钙质及泥质角砾。矿区内未见底。该段以砂岩为主,赋存碎屑岩类裂隙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类碎屑岩裂隙率小于3.50%,泉流量小于0.01 ls。根据地表测绘资料,该段地表未见地下水泉点,矿井内可见涌水带(点),单位涌水量为0.010.03lsm,属于富水性差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底部岩性为灰绿色厚层状中粒砂岩,中上部为暗紫色中层砂质泥岩、泥岩夹少量砂岩透镜体。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层为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差。据现场调查,该层以泥岩为主,由于泥岩强风化层厚510m,风化裂隙发育,风化裂隙率可达3%以上,最大值可达7.5%左右,地下水主要为风化网状裂隙潜水,泉流量一般小于0.1ls。属于风化裂隙水含水层,但富水性差。据地表测绘,该段内未见地下水泉点。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整个组可分为五段,分述如下。第一段(珍珠冲段):岩性为灰绿色、黄色、紫红色中层状泥岩为主,顶底部夹褐灰色薄层泥质砂岩,厚20.4545.12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段属于富水性差的裂隙含水层。据现场调查,该段主要为泥岩,厚度达30m左右,而强风化层厚10m左右,地下水为风化网状裂隙水,地表无泉点露头。故该段属于富水性差的风化网状裂隙水含水层。第二段(东岳庙段):岩性为灰色、深灰色薄层状介壳灰岩,间夹黄褐色泥岩和灰质砂岩,分布稳定,厚约2.965.98m。灰岩中发育程度较低的岩溶现象,如串珠状溶蚀孔和溶蚀裂隙,但由于灰岩厚度小,且分布在近地表,故成为地下水的补给区,赋存富水性差的溶蚀裂隙水,泉水流量较第一段大,可达0.2ls以上。属于富水性差的岩溶裂隙水含水层。第三段(马鞍山段):岩性以紫红色泥岩为主,中下部夹灰绿色、黄褐色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近顶部夹一层薄层石灰岩,区内分布稳定,厚约120 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段属于富水性差的裂隙含水层。据现场调查,该段主要为泥岩,厚度达30m左右,而强风化层厚10m左右,地下水为风化网状裂隙水,地表无泉点露头。故该段属于富水性差的风化网状裂隙水含水层。第四段(大安寨段):上部为紫红色、灰绿色至灰色泥岩,偶夹含钙质角砾岩;下部为褐灰色、灰色、深灰色薄层泥灰岩,灰岩中含介壳化石。厚约27.6130.63m。据现场调查,灰岩中发育程度较低的岩溶现象,主要为串珠状溶蚀孔和溶蚀裂隙,溶蚀率一般为23.3%,故赋存溶蚀裂隙水,富水性差;而泥岩中风化裂隙发育,最大裂隙率可达7.8%,由于泥岩位于上部,故赋存风化网状裂隙水,富水性差。第五段(凉高山段):上部岩性为暗紫、紫红、灰绿色等泥岩,夹数层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中部为青灰色、褐黄色细中粒砂岩;下部为灰绿色、暗紫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互层;底部为浅灰色钙质角砾岩。厚约50m。本段以砂岩和泥岩互层,泥岩属于相对隔水层,砂岩中发育裂隙,故赋存碎屑岩类裂隙水,富水性差。3)周边矿井及老窑矿周边现有生产矿井3个,即北西侧老鹰岩煤矿、南东侧葫芦寺煤矿以及双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楠木寺井,该井与楠木寺井存在平面范围重叠,但开采煤层不同。双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楠木寺井开采T3xj6硬炭煤层,而矿则开采T3xj4高炭煤层,两煤层之间间距一般为173210 m,岩性以石英砂岩为主,夹泥岩、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因而,相互影响微弱。相邻矿井之间仍必须加强联系测量工作,相互监督,严禁超层越界开采、严禁采挖矿井边界隔离煤柱。矿浅部分布有大片采空区,且离地表较近,其它深部老窑,无开采记录。4)矿井涌水量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50m3/d,最大涌水量1050 m3/d,枯水期最小涌水量700 m3/d。5)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虽然,区内无严格意义的隔水层,除泥岩和砂岩互层中的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外,其余各层均属于含(透)水层,各含水层富水性弱;尽管矿区内分布7座中小型水库,但其距离煤层垂直距离大于100m,且无巨厚层碳酸盐岩分布(仅分布薄层碳酸盐岩,距离煤层较远)。2013年2月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O六大队对矿井水文地质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并出具矿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报告。根据该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9、矿井火、瓦斯、煤尘灾害因素情况1)火灾因素情况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4年鉴定资料,高炭煤层自燃倾向为类,属不易自然发火煤层。矿井建井至今,也未发生过煤层自燃现象。2)矿井瓦斯根据内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关于全市煤矿瓦斯等级和煤层自燃倾向性爆炸性鉴定结果的通知(内安监发2012368号),矿2012年度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1.8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0.362m3/min,为高瓦斯矿井。另外,该区内尚未出现地热异常现象,属地温正常区,无地温异常现象。矿井所采煤层未曾发生过冲击地压。10、矿井“三量”及回采率截止2014年9月矿井开拓煤量1514.7kt,可采期3.4年;准备煤量458.7kt,可采期12.2个月;回采煤量309kt,可采期8.2个月。符合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及煤矿安全规定的有关要求。矿井设计采区回采率为85%,联合试运转期间采煤工作面回采率97.4%。11、储量及服务年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450kt/a。至2013年底矿井保有储量9158.51kt,可采储量为6892.19kt。矿井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T=式中:T矿井服务年限,a;ZK矿井可采储量,kt;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kt/a;K储量备用系数,取K=1.4。经计算,至2013年底,矿井尚余服务年限12.3年。第二章 项目建设情况一、矿井改建工程概况矿系计划经济时代建设的老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后经过多次技术改造,2004年4月扩能至450kt/a,2006年4月经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川经煤炭函200693号批准,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400kt/a。至今已开采28年。2006年矿井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通风路线长,通风阻力大.为了降低矿井通风阻力,确保矿井通风系统更加安全可靠,消除通风安全隐患,同时缩短救灾路线距离,从而提升矿井本质安全,因此,公司决定必须对矿井进行安全技术改造。二、项目立项、审批及开工该项目于2006年7月31日,经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关于核准矿改建项目立项的批复(川经煤炭函【2006】392号核准,并于2007年3月29日经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关于(矿)调整改建工程设计规模的批复(川经煤炭函【2007】180号),同意将设计规模调整为45万吨/年。该项目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分别经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关于(矿)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川经煤炭函【2007】388号)和四川省煤炭安全监察局关于四川省(矿)改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川煤监函【2007】177号)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内江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矿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内市环函【2008】48号)批准,项目建设用地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资中县2008年第四批乡镇建设用地的批复(川府土【2008】249号)批准。在完成项目开工的所有资料和审批程序后,经资中县经济委员会关于同意矿改建项目开工的批复(资经发【2009】55号)批准,于2009年3月12日开工建设。三、项目建设情况矿井改建工程由具有施工资质的四川内江建龙矿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资质证编号A3074051100001-4/1)负责施工建设。由于+474m副斜井施工穿过大安寨灰岩和地质破碎带,涌水量大,严重影响该项工程工期,虽然,经过几年的施工建设,但该项目仍未如期完工,再加上近年来煤炭行业技术、安全标准等发生变化,2012年8月27日资中县经信局下发了关于责令技改矿井工程停止施工建设的通知(资经信发2012)77号),要求对原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安全专篇和初步设计分别由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矿)改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调整的批复(川煤监函2013225号)文件和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同意修改(矿)改建工程初步设计部分内容的函(川经信煤炭函201480号)文件批准,同意矿井调整相关内容。2014年1月21日资中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同意技改矿井工程复工的通知(资经信发201418号)批准同意我公司技改矿井工程复工。2014年2月矿井改建工程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共完成巷道、硐室掘进支护 10601米(不包括原初步设计中+50m水平巷道5020m)米,共安装种类设备190多台套,安装管路(更换)53300米;共计完成投资5869.61万元,全面完成了改建工程任务。其中,矿建工程2074.74万元,占总投资的35.35%;机电及安装工程3794.87万元,占总投资的64.65%。在总投资中安全工程投入2108.60万元。完成安全专篇范畴的矿建、安装二类工程的单位工程总数为28个,其中,矿建工程22个、安装工程6个。矿井改建单位工程见下表:矿单位工程明细表序号单位工程名称单位工程量工程内容质量认证优良合格可用一矿建工程1+474m副斜井m1160表土段18米明槽开挖及支护。井身段掘进支护。2清砂斜巷、联络巷及煤仓m72.9掘进与支护30m水平集中回风巷m1100掘进与支护40m水平回风大巷m718掘进与支护50111北回风巷m651掘进与支护60111开切眼m200掘进与支护70111运输巷m617掘进与支护80111过水巷m206掘进与支护90m水平暗斜井上车场m188掘进与支护100m水平轨道上山m226掘进与支护110m水平暗斜井下车场、石门m748硐室掘进与支护120m水平运输大巷m701硐室掘进与支护13+474m副斜井下车场m244掘进与支护140m水平机车充电硐室m58掘进与支护15矿井避难硐室m177掘进与支护160m水平水泵房、水仓m85掘进与支护170m水平架空乘人道m433掘进与支护180112南回风巷m668掘进与支护190112过水巷m206掘进与支护200m水平绞车房m11掘进与支护210111南回风巷m610掘进与支护220m水平集中排水巷m700掘进与支护二安装工程1+474m副斜井胶带机安装台套1胶带输送机机头机尾基础施工;胶带输送机及安全监控装置安装20水平暗斜井矿井提升机安全台套1基础施工及机械电气设备安装3011采变所和采煤、掘进电器设备安装台42高压开关、变压器、馈电开关、启动开关、照明综保、乳化泵、皮带安装4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安装套350m+50m架空乘人装置安装台1乘人装置机械、电控、安装钢梁浇筑60m水平中央变电所和排水系统设备安装台37高压开关、变压器、馈电开关、启动开关、照明综保、水泵及管路安装四、改建工程竣工前置验收条件1、2010年7月6日公司通过了安全高效矿井验收(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川安监2010189号)。2、2010年3月30日省煤监局组织专家对我公司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合格。3、2013年12月19日通过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新标准三级矿井验收(资中县安监局2013139号)。4、2013年7月23日通过了矿井紧急避险系统验收(内江市安监局2013207号)。5、2014年3月2425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我公司改建工程进行了预验收,并以川经信函【2014】341号文批准同意我公司进行联合试运转。6、全面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设计所规定的矿建、安装二类工程的单位工程总数为28个,其中,矿建工程22个、安装工程6个。经煤炭工业宜宾矿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审核认证,28个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单项工程质量认证评分67.5分,合格,并颁发了矿改建工程单项工程质量认证书。7、公司委托四川恒昌安全评价咨询有限公司对该工程进行安全评价,2014年9月2日恒昌公司组织专家对该工程进行初查,并提出整改意见,我公司立即进行了整改。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工。9月2021日公司组织对改建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基本合格。8、2014年9月12日公司组织对改建工程消防设施和环境保护进行了验收,基本合格。五、生产安全事故该项目在建设和试生产期间,在非技改区域发生一起顶板事故,死亡1人。即2014年3月5日14时左右,掘进队职工李方树在50252运输巷进行扩帮作业时,由于自主保安意识差,在距扩帮作业地点后4m处背对着巷帮,面对着矿车(阻挡逃生通道)坐着吃班中餐时,被片帮打倒压埋致死。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和重大机电设备事故。六、项目设计、施工建设经验总结1、设计教训该项目在设计+474m副斜井时,由于对地质、水文地质了解不够,对地质及水文地质给工程施工影响估计不足,将井筒设计为穿过楠木寺逆断层,致使+474m副斜井在施工时进入断层破碎带,且涌水较大,对+474m副斜井施工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是造成该项工程未能如期完工的关键因素。2、采掘机械选型教训为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我们先后买了2台EBZ75型,75kw综掘机和MG100/240-BW型双滚筒采煤机。EBZ75型综掘机电机功率小,截割硬岩的能力差,故障率高,未能达到预期效果。MG100/240-BW 型双滚筒割煤机需要机道较宽,割煤时空顶范围大,对顶板不能及时进行支护。对有伪顶且易垮落、煤层厚度变化大和断层、滑口等地质条件的工作面不适应。3、锚杆支护经验公司2005年曾对使用锚杆支护进行过探索,由于技术及管理原因,效果不理想。锚杆支护除设计必须合理外,现场管理是关键。一是锚杆支护的预紧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锚杆支护的悬吊理论、自然拱理论和组合梁理论都是要通过预紧力来实现的,没有预紧力,就失去了锚杆支护的作用。由于树脂药卷的初锚力和终锚力有一个时间差,工人在安装锚杆的当时,虽然都会拧紧锚杆,也达到了设计的预紧力,但过几分钟,由于初锚力较小,锚杆会自动下滑,预紧力会随之下降。所以,必须再隔几分钟再次拧紧锚杆。二是失效锚杆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虽然,锚杆支护是一种较先进的支护技术,但失效锚杆类似于无支护,对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通过严格的现场管理,锚杆使用得到了应用和推广。该项目后期的许多巷道均使用了锚杆支护技术,巷道利用率得到了提高,有的巷道还经受了采动压力影响的考验,较料石发碹支护、棚式支护等被动支护,有较好的“性价比”。第三章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及能力一、开拓系统矿井为“立井斜井”开拓方式。共有3个井筒,即+450m主立井、+474m副斜井和+450m回风斜井。矿井划分二个水平,+50m水平和0m水平。各水平采用3条暗斜井延深。1、+450m主立井井口坐标(系1980年西安坐标系,下同)为:X=3285023.251、Y=35482058.823、Z=+450.840m、a=0,井底标高+100m,井筒深度350.840m。该井担负提升煤炭、矸石、升降设备、材料、进风和上下人员、敷设管线、电缆等任务。立井装备绞车型号为JKM2.25/4()型,井筒内装备有1套GDS1/6/2/2型1t矿车双层单车多绳普通罐笼,采用钢丝绳罐道,每次可提升2辆矿车。2、+450m回风斜井井口坐标为:X=3284596.060、Y=35482202.946、Z=+450.933m、a=156,井底标高+100m,井筒倾角30,井筒斜长702m。回风斜井井口装备有BD620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1台,备用通风机为BD()620型通风机,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该井担负矿井回风和安全出口的任务。3、+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