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200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doc_第1页
茂名市200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doc_第2页
茂名市200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doc_第3页
茂名市200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doc_第4页
茂名市200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茂名市200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 史 试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思想的核心部份是 A、制天命而用之 C、选择天下之贤者,立以为天子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民贵君轻2、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 A、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了皇权 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扩大了统治基础3、阅读右图,从中不能提炼的历史信息是A、冶铁技术高 B、造船业发达C、强调合作精神 D、两汉时期丝绸之路贸易兴盛4、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与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中的不成文准则是 A、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B、和平共处、团结合作 C、求同存异、合作发展 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5、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有商业市镇兴起农业商品化加强,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劳动力也成了商品 区域性的商业发达 A、 B、 C、 D、6、我国近代最早含有“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奖励技术发明,兴办新式学校,主张平等往来”内容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定国是诏 C、资政新篇 D、三民主义7、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不包括 A、一方面使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客观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促使救亡图存运动从此兴起,与此同时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C、使台湾离别祖国大陆达半个世纪之久 D、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并加剧帝国主义在远东之争夺8、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B、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D、工人阶级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和主力军9、下列事件中很好地体现了广东人民民族主义精神的是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一二九运动 D、义和团运动lO、中国近代交通业兴起对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转变人们思想观念 A、 B、 C、 D、ll、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其中不包括 A、与时俱进精神 B、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C、求同存异的团结合作精神 D、社会主义精神1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斗争求团结,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典型事件是中共三大口号的提出皖南事变后中共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百团大战的进行“三三制”原则的实行 A、 B、 C、 D、13、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创举。1942年整风运动取得的成就是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 形成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A、 B、 C、 D、14、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 A、使经济建设成为全党的工作重心 B、扭转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错误 C、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分析 D、提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国的总任务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其根源是 A、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 B、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 C、我国公有制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改革开放使农民的商品意识增强16、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17、20世纪90年代,我国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其主要事件包括 中韩建交、中俄建交 中美建交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越关系正常化 A、 B、 C、 D、18、法国启蒙思想家盂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其思想核心是 A、权力归人民集体所有 B、权力归资产阶级所有 C、权力归金融贵族所有 D、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19、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与改革所承担的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 A、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B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劳力 C、开辟国内市场 D、推翻本国的封建统治20、“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苦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 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其中“开始”应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2l、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B、农民生活比以前更困苦 C、民族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 D、亚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2、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B、颁布工业复兴法,鼓励工业自由发展 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23、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装备落后 B、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C、未形成抗意统一战线 D、埃塞俄比亚军民从未进行英勇顽强的抵抗24、新加坡、韩国经济腾飞给亚洲第三世界国家最重要的启示是 A、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B、走计划与市场结合的道路 C、重视科教 D、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5、1981年,美国拥有78座核动力反应堆,总功率为607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886亿度电。 按一般折算至少可代替1亿4000万吨煤的发电量。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美国是世界上最先和平利用核能的国家 B、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C、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国内煤炭资源严重不足 D、国家资本垄断了核动能的开发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3分,共39分26、观察下列三组货币图片: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货币通行的积极作用。(4分)(2)指出图三货币的名称、首先出现的地区及朝代。(3分)(3)观察图一、二、三,并结合背景分析中国货币发展的两大趋势。(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均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 。 材料一: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建成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等近五六百个重要项目。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三十多条铁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使南北铁路贯通;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 材料二: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建成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都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电力工业也增长很快,十年里,农村用电量增长了70倍。新修铁路八千多公里,建成兰新、包兰铁路。 材料三: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产值已超过农业总产值。这就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这批项目的代表有,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等。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也都蓬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完成的情况。(3分)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取得的相同成就。(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与1978年以前相比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6分)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下。 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评价材料3的观点(4分) (2)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其原因(6分) (3)你认为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3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29、明清时期最能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经济形态是什么?对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怎样的影响?(12分)30、一般认为近代化进程就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机器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综观我国的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转折,试以史实加以说明(12分)3l、两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的处分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20世纪30年代、70年代的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有何不同影响?(12分)茂名市2005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DADAB 610:CBDCD 11一15:DADCA 1620:DBDAD 2125:CBDAB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3分,共39分)26、(1)秦以“两半钱”通行天下,统一货币,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的交流(2分);也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分);奠定此后2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1分) (2)交子;四川;北宋。(3分) (3)背景及趋势:国家统一、政治安定(1分)则货币统一(2分);商品经济的发展(1分)要求货币日益轻便化(2分)。27、(1)情况: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3分) (2)突出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4分) (3)特点:全面、协调发展(3分);调整生产关系的同时,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分)28、材料3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经济全球化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提高)(1分)和经济发展的结果(1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1分) 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2分)但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2分)原因: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全球化是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发达国家主导下进行的。(2分)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机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2分),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以迎接挑战。(1分)(答其他言之有理者加1分,但本问总分不能超过3分)三、问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29、经济形态:商品经济(2分)影响:政治上: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走上衰落阶段。(2分)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一条鞭法改用银两收税;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4分)思想上:出现了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2分)文化上:出现了以红楼梦等为代表的反映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小说。(2分)30、开端: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系列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使工业化有了一定的发展。(2分)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又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了一批人才,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向科技文化和人才领域渗透。(2分) 转折: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2分)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