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二章声现象经典例题.doc_第1页
2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二章声现象经典例题.doc_第2页
2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二章声现象经典例题.doc_第3页
2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二章声现象经典例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二章声现象经典例题一、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理解典型例题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思路点拨:首先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原因是物体在振动,因此能说明物体在振动的实验就符合要求。解析:A选项空气少了,声音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出去才能被我们听到,我们听不到声音并不意味着物体没有振动;B选项液态能传声;C选项说明音调的高度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D选项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是物体振动的结果。显然正确选项是D。答案:D101小帖士: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自然界中凡是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而物体发声说明物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听不到声音并不能说明物体没有振动,超声波和次声波我们就听不到。典型例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慢C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到0.1s,回声和原声就会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D人听声音时,只能靠耳朵接收空气中的声波思路点拨:这类题开放性较强,选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出现,需要对有关声的产生、传播等知识有全面的掌握才能答好。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A选项错;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快,故B选项错;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所以人听声音时,可以靠耳朵接收空气中的声波,也可以靠骨骼、牙齿等听到声音。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C101小帖士:(1)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人与反射物之间的距离在17米以上。(2)当人的听觉系统发生障碍时,声音还可以通过头骨、颌骨、牙齿等传给听觉系统而引起知觉,人们把这种传声的方式称为骨传导。(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且在固、液、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介质中速度的大小与温度也有关系,在空气中(15)时,传播速度为340m/s,而在空气中(25)时,传播速度为346m/s。二、关于声音的三个特征:典型例题1: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速度思路点拨: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尤其是音调和响度的区分。解析: “女高音”唱的歌,一般人唱不上去,声音很尖,是音调高;“男低音”唱的歌低沉,不费很大的气力,所以是音调低。所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选C。答案:C 规律方法:音调和响度来极其易混两个的概念。如果我们判断不好是哪一个,可以从决定音调高低的频率、决定响度大小的振幅来考虑,或许能辨别清楚。注意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声音“高”“低”就不一定指的是音调。如“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指的就是响度。音色就是声音的特色,它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典型例题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D音色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有关,也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思路点拨:乐音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它们都由什么决定的,是顺利解决此题的关键。解析:音调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高(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所以音调与振幅无关响度是人耳接受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它一方面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另一方面与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因为声音传得越远,分散得越厉害,声音也越小,所以响度与振动的频率无关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与振幅和频率都无关,即使是鼓与锣振动的频率和振幅一样大,人们也能清楚地分辨出鼓声与锣音来,就是因为它们的材料不一,音色各异。答案:C101小帖士:通常情况下,男生音调比女生的的音调低,表现出来男生的声音低沉,女生的声音尖细;儿童比成人你的音调高。三、关于乐音与噪声的问题:典型例题1: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B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声使人们烦燥不安,有害人体健康C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思路点拨:了解乐音和噪音的产生和区别。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声源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从环保两个角度来讲:一切干扰人们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半夜里播放大声音乐、唱卡拉OK,对大部分人这就是噪声,所以A选项错误,C 、D选项正确。而乐音是声源有规律振动产生的,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B的选项正确。答案:A 小帖士:乐音并非一定是乐器演奏发出的声音,电视里主持人亲切动人的话语是美妙的乐音,在自然界里,流水潺潺松涛阵阵都是天然的乐音典型例题2: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人戴防噪声耳罩B公路旁安装隔音板 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D关闭教室门窗思路点拨:减少噪声的三个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解析: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公路旁安装隔音板、关闭教室门窗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A。答案:A规律方法:控制噪声的途径有:措施实例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给机器加橡皮垫来吸收它的振动:给汽车和摩托车安装消声器等在传播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即阻断它的传播)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在人耳处减弱)人在工作时要佩戴耳塞、耳罩四、关于声音的次声和超声典型例题:训狗员在舞台上用一种特殊的信号训狗,观众完全没有察觉,狗却准确的听从信号做各种动作.试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思路点拨:关键理解“特殊的信号”是什么?它是一种声音,这种声音的频率范围人听不到而狗却能听到。解析: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到20000Hz。狗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远比人耳听到的范围大,使从1到50000次,它能听到人听不到的高频率的声音,驯狗员用的是超出人的听觉范围但在狗听觉范围内的声音信号。答案:驯狗时,训狗员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外但在狗听觉范围内的声音信号。规律方法: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称为可听声,低于的叫次声,高于的叫超声,次生和超声都是人耳听不到的。五、利用回声测距离:典型例题: 汽车以15/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在司机鸣笛后4听到了回声,求汽车鸣笛时距高山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思路点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即声音会发生反射,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解析:遇到这样的问题可借助示意图分析汽车运动与声音传播的过程,如图上图所示,汽车在A鸣笛,经过4听到回声,声音从A到B经过C再回来到B,传播距离为: 在声音传播的同时,汽车从A点向前行驶4s到B点,汽车运动的距离为:司机听到回声时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