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昌《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设计.doc_第1页
何兴昌《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设计.doc_第2页
何兴昌《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设计.doc_第3页
何兴昌《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设计.doc_第4页
何兴昌《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导学设计高二语文备课组 何兴昌学习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学习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用法,掌握虚词用法。2、学习本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3、认识并学习廉颇、蔺相如思想性格的可贵之处。学习重点: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在翻译文句中体会上下文意,准确辨识其语法特征,并准确翻译活用的词。学习难点:1、在学习写作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其写法。导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预习提纲: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背景。2弄懂课文大意与故事的构成。3找出本文中的特殊句式,说说它们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导学过程预设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有这样一个人,他并非出身名门,但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显赫的名声;他也许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却在虎狼的秦国宫廷中傲视天下英雄;他居功不傲,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掷地有声。他,就是被太史公司马迁称为“倜傥非常之人”的蔺相如。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他身上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二、检测预习1、复述本文的故事(构成: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廉蔺交欢(负荆请罪)2、找出本文中的特殊句式,说说它们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三、明确学习目标(见上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明确本堂课“学什么”、“怎么学”。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一)紧扣文本,理解第l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1、出示“自学指导一”齐读第l2自然段,思考其在全文中的作用。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动点评(1)学生独立自学,教师了解学情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并作勾划和批注。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大体明确引导的方向。(2)同桌交流讨论、互帮互学(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4)师生互动点评、深入感受 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1)教师引导、精讲精讲预设这一部分部分是简介人物身份。既是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代,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对后文作了铺垫。(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点拨或学生互教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力争有新的发现。【以上几个环节可根据学情灵活处理,相机进行】(二)紧扣文本,整体理解“完璧归赵”部分1、出示“自学指导二” 动画“完璧归赵”欣赏。分角色“完璧归赵”段角色分工: 角色一:蔺相如 角色二:秦王 角色三:缪贤舍人 角色四:赵王 角色五:其他(3)落实本部分的文言字词句(一)一词多义第一组:负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第二组:以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二)古今异义l未尝有坚明约束者2璧有瑕,请指示王3传以示美人4布衣之交 尚不相欺古今比较:l古义:盟约。 今义:限制。2古义:指给看。 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3. 古义:嫔妃。今义:美丽的女子 4古义:平民。今义:用布的衣服。 (三)词类活用(1)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 刃,名作动,用刀杀 (3)乃使其从者衣褐 衣,名作动,穿 (4)而相如廷斥之 廷,名作状,在朝廷上 (5)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名作状,从小路 (6)完璧归赵 完,使动,使完整(7)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动,使破碎 (8)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动,使承担 (9)毕礼而归之 归,使动,使回去(四)文言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3)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被动句(5)何以知之。 宾语前置(6)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7)拜送书于庭。 状语后置(五)文言翻译(备用)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译文:想给秦国(和氏璧),秦国的城池又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了;想不给,就担心秦军攻来。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文: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要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译文:终于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接见相如,完成各项礼节让他回去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动点评(1)学生独立自学,教师了解学情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并作勾划和批注。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大体明确引导的方向。(2)同桌交流讨论、互帮互学(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学生对照注释,落实文句翻译。(4)师生互动点评、深入感受 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1)教师引导、精讲(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点拨或学生互教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力争有新的发现。【以上几个环节可根据学情灵活处理,相机进行】(三)紧扣文本研读、讨论“渑池会”。1、出示“自学指导二”(1)对照注释,试翻译。(2)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3)分析具体情节(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颇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4)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 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如何对策?“渑池会”的结果如何?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动点评(1)学生独立自学,教师了解学情学生朗读关键语句,联系已经学过的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思考并作适当的勾画批注。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大体明确引导的方向。(2)同桌交流讨论、互帮互学(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4)师生互动点评、全面学习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1)教师引导、精讲精讲预设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秦王饮酒酣”中的一个“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史册。蔺相如:首先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渑池会”的结果: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五、类比训练课时训练之“阅读鉴赏”(一)六、课堂反思,归纳总结第二课时一、导入揭题司马迁不愧是司马迁,仅写了“完璧归赵”这一故事,智勇双全的蔺相如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令人佩服,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国家利益和个人私怨发生冲突时,他顾全大局,以国家前途和命运为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蔺相如的这一品格的。二、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一)紧扣文本集中学习“负荆请罪”(172l节)。1、出示“自学指导一”(1)学生朗读,翻译。2、品读讨论: (1)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 (2)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 (3)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 (4)怎样看待廉颇这一形象?你喜欢他吗?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动点评(1)学生独立自学,教师了解学情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并作勾划和批注。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大体明确引导的方向。(2)同桌交流讨论、互帮互学(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4)师生互动点评、深入感受 3、以学定教,精讲点拨(1)教师引导、精讲精讲预设(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点拨或学生互教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力争有新的发现。【以上几个环节可根据学情灵活处理,相机进行】3诵读,增强语感,接受古文化的熏陶。三、紧扣文本课文悟读从小说鉴赏的角度分析写作技巧。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本文以三件典型的事,把个人和国家双重的矛盾、利益纠结在一起,突出了廉蔺的崇高品质和性格特征,且恰当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主旨。同时,全文也显得十分集中。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请人秦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期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引出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四、类比训练课时训练之“阅读鉴赏”(二)五、拓展探究结合课后资料蔺相如完璧归赵论,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看有什么新的研究体会。1、翻译蔺相如完璧归赵论。2、王世贞“对这种称道”提出质疑,他的疑点何在?疑点:“奈之何既畏而复挑真怒也!”秦强赵弱,赵畏秦合理,挑其怒不合理。3、何以见得是故意挑其怒? 秦王设九宾,斋戒而待相如上宾,相如欺秦王,这就使秦有了理,有借口攻赵索璧。,这就是挑其怒,对强权不能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4、质疑启示:这个疑点并不能否定此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