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提高篇_第1页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提高篇_第2页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提高篇_第3页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提高篇_第4页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提高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我国卒中现状日益严峻,我国现存卒中患者700余万人,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卒中病例1,1.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2. 中国脑卒中防治.2011;1(1):4-62.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工作进展汇报会议资料.2011;3:2,门诊的卒中患者中约40%为复发病例2,存活者中约3/4丧失劳动能力3,面对如此现状,需遵循“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进一步强调规范化治疗,*中国132家医院113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数据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累积复发率为16%,即每6个患者中就有1人复发。,Meng X, et al. Stroke. 2011;42(12):3619-20中国脑卒中防治.2011;1(1):4-6,1年内,3-5年,25%-33%的卒中患者将在3-5年内再次发作2,每6个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就有1人卒中复发1,卒中二级预防何时启动?,急性期治疗,一周二周 三周 四周,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应该从急性期就开始实施”2010卒中指南,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 .,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减少卒中再发的可能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其他生活方式改变包括体力活动建议与口服避孕药及雌激素替代治疗问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方式进行二级预防减少卒中复发可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2): 154-160.,颈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具有与CEA相似的脑卒中二级预防有效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2): 154-160.,降压治疗他汀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卒中10大可控危险因素:高血压危害最大,INTERSTROKE研究:约90%的卒中风险归因于10种可控危险因素,ODonnell MJ, et al. Lancet. 2010; 376(9735): 112-23.,PROFESS研究证实:高血压导致卒中复发风险增高,Ovbiagele B, et al. JAMA. 2011; 306: 2137-44.,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建议进行抗高血压治疗,降低卒中复发风险,规范: 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合并高血压者,应进行抗高血压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其他 血管事件复发的风险; 在参考发病年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可耐受性的情况下,降压目标一般应该 达到140mmHg/90mmHg,理想应达到130mmHg/80mmHg; 存在明显血管狭窄的患者血压目标值尚不确定,具体药物的选择和联合方案应个体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二级预防高血压治疗方案,降压治疗他汀治疗抗血小板治疗,2013 AHA/ACC 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胆固醇治疗指南更新,Stone NJ, et al. JACC (2013), doi: 10.1016/j.jacc.2013.11.002.,新指南以患者为中心,定义“ASCVD”,临床确诊的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定义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的病史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重建术动脉粥样硬化源性的卒中或TIA(新增)动脉粥样硬化源性周围动脉疾病(新增),Stone NJ, et al. JACC. 2013, doi:10.1016/j.jacc.2013.11.002.,新指南针对4类他汀获益人群的治疗推荐解读,Keaney JF,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ov. 2013. DOI: 10.1056/NEJMms1314569,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3胆固醇指南临床实用解读,指南对他汀治疗强度的推荐,* 瑞舒伐他汀40mg剂量在中国未获批准,血脂监测管理的推荐,RCT证据支持:开始他汀治疗后4-12周进行第二次血脂检查,此后每3个月-12个月评估一次LDL-C的监测是为了观察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对他汀生物反应的变异性一般来说,高强度他汀会从未经治疗的基线水平平均降低LDL-C50%一般来说,中等强度他汀会从未经治疗的基线水平平均降低LDL-C30%-50%,降压治疗他汀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国内外指南IA类推荐: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应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作为首选推荐,1. Lansberg MG, et al. Chest 2012;141;e601S-e636S2.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2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复发(I,A)。 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50325 mg/d)都可以做为首选药物(I,A);有证据表明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尤其对于高危患者获益更显著(I,A),2012美国ACCP-9缺血性卒中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1 对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长期阿司匹林(75-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缓释双嘧达莫(25mg/200mg bid)或西洛他唑(100mg bid)治疗优于无抗血小板治疗(1A)、口服抗凝药(1B)、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1B)、或三氟柳(2B). 在推荐的抗血小板方案中,推荐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缓释双嘧达莫优于阿司匹林(2B)或西洛他唑(2C).,ATC荟萃分析:阿司匹林有效预防卒中,Lancet 2009; 373: 184960,CAPRIE研究证实氯吡格雷75mg/天较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心梗、卒中或血管性死亡风险,来自CAPRIE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设计,共纳入19185例近期缺血性卒中、心梗或外周动脉病患者,其中4,496例是既往有缺血性卒中或心梗史的患者, 3,866例是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随机接受氯吡格雷75mg/d和阿司匹林325mg/d,平均随访1.9年。,*CAPRIE主研究主要终点事件为心梗、卒中或血管性死亡*CAPRIE既往有缺血性事件(缺血性卒中或心梗)亚组研究亚组研究分析采用的终点事件为心梗、卒中或血管性死亡CAPRIE糖尿病亚组研究主要终点事件为心梗、卒中、血管性死亡或因缺血或出血再入院,CAPRIE Steering Committee. Lancet.1996;348:1329-39Ringleb PA, et al. Stroke. 2004;35;528-532Bhatt DL, et al. Am J Cardiol. 2002;90(6):625-8,MATCH研究表明:缺血性卒中高危患者,单用氯吡格雷即可预防卒中再发,7599例近期TIA/缺血性卒中高危患者伴有至少一项血管危险因素治疗18个月RRR: 6.4% (p=0.244),波立维75mg/d+ASA 75mg/d,单用波立维75mg/d,IS, MI, VD, 因急性缺血性事件再入院,累积事件发生率%,0.00,0.04,0.08,0.12,0.16,0.20,随访月数,0,3,6,9,12,15,18,主要终点 (ITT),Lancet 2004;364:331-337,加用阿司匹林未能显著降低严重血管事件的发生*,未给更高危的脑血管病人带来额外的临床益处,却带来更多的威胁生命的出血事件。,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整体安全性相当,Lancet.1996;348:1329-39,来自CAPRIE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设计,共纳入19185例近期缺血性卒中、心梗或外周动脉病患者,随机接受氯吡格雷75mg/d和阿司匹林325mg/d,平均随访1.9年。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整体安全性相当,胃肠道不良反应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P=NS,P=NS,p0.05,p0.05,特定情况下,应联合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I,A)。,但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I,A),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Christian Weimar, et al. Stroke, 2009, 40:350-354.,REACH登记研究:ESSEN评分越高,卒中和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REACH研究入选15,605例病情稳定的缺血性卒中/TIA门诊患者(排除房颤患者),随访1年无论住院或门诊患者,ESSEN评分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评估卒中患者再发风险,事件率/年%,*血管事件:致死或非致死性缺血性卒中或心梗,Fitzek S, et al. Cerebrovasc Dis 2011;31:400407,德国研究:ESSEN3分患者再发血管事件风险显著高于3分患者!,无血管事件比例*(%),中国验证:ESSEN3分患者卒中复发风险显著高于3分患者,Meng X, et al. Stroke. 2011;42(12):3619-20,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全国132家医院发病14天内的1032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研究终点是卒中复发和联合血管事件,评估ESSEN评分对中国卒缺血性中患者再发风险的预测效度。,*联合血管事件:卒中复发、心梗或心血管死亡,ESSEN评分的应用,极高危,高危,卒中风险4,中危,卒中风险4,强化降脂抗血小板治疗,标准降脂抗血小板治疗,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及治疗方案 -CHADS 2 计分(NVAF),11112,危险因素 记分,近期心衰史 CHF高血压病史 HP 75岁 AGE 糖尿病 DM脑卒中/TIA Stroke,CHADS2 1 华法令,CHADS 2 计分,年卒中率(%),Gage et al. JAMA, 2001, 285: 28642870,精确抗栓- CHA2DS2VASc评分,Chest. 2010 Feb;137(2):263-72 2010 ESC 房颤管理指南,房颤抗凝治疗时如何规避出血的风险 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Chest. 2010 Nov;138(5):1093-1002010 ESC 房颤管理指南,抗栓治疗,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剂,以减少卒中复发和其它心血管事件的风险(I,A)阿司匹林单药(50325mg/d)、阿司匹林25mg联合缓释双嘧达莫200mg(一日两次)和氯吡格雷(75mg/d)都可以做为起始治疗。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应该基于患者危险因素、花费、耐受性和其它临床特点来个体化(I,A;I,B;IIa,B)氯吡格雷加上阿司匹林增加出血的风险,不推荐最为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常规选择(,A)对于伴有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维生素K拮抗剂来进行抗凝治疗 (INR 目标值2.5; 范围2.0 to 3.0),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