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药家鑫案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doc_第1页
由药家鑫案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doc_第2页
由药家鑫案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doc_第3页
由药家鑫案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由药家鑫案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摘要:通过对药家鑫的成长背景分析,发现药家鑫的家庭教育存在缺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和人格;药家鑫的家庭只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格和情感的培养。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家庭教育启示是:一是给孩子们玩的时间,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二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关键词:药家鑫 家庭教育 能力 情感一、案情介绍案情简介: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21岁的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外国语学院长安校区返回西安,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围墙外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从随身背包中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杀人后,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翰林路郭南村口时再次将两行人撞伤,后交警大队郭杜中队将肇事车辆暂扣待处理。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经法医鉴定:死者张妙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二、药家鑫案的心理分析此案件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一个钢琴过十级的音乐高材生,在面对孱弱生命时却无丝毫怜悯之心,狂扎六刀而面不改色,最终致人死亡。他的行为是何其恶毒,似乎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受害人张妙是可悲的,她的家庭要承受巨大的痛苦。然而,承受痛苦的仅仅是张妙的家庭吗,药家鑫的家庭是否也应该值得我们的思考,药家鑫的行为之所以恶毒,他的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药家鑫的案件中我们得到的经验教训很多很多。药家鑫能够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并不是由于他的一时冲动,而是长期的生长环境所造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的缺陷有关。让我们反观一下药家鑫的成长经历,药家鑫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平时对他的管教非常严厉,母亲也是对于寄予厚望,在父母的高压教管下,每天被迫练琴,甚至练不完琴不允许吃饭,自己的童年在练琴的过程中度过,别无其它。药家鑫的父母是爱孩子的,正因为爱,所以严,并对他在物质上的要求尽量满足。为了让药家鑫教课方便而不惜重金为其买车正说明了这一点。药家鑫父母的教育方式无可厚非,这也代表了社会上一部分父母的教养方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的发展早已规划好模式图,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并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父母的“严”本没有错,错就错在父母只严在学习方面而非道德方面,这种“严”学习而“松”道德的偏差性教育方式必然导致孩子心理方面的非正常发展。此外,这种教育模式背后是否缺少了什么,孩子的兴趣、情感又如何得到发展!普通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主要包括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的潜力。1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把提高孩子的能力作为重中之重,这种教育模式却忽略了人格的培养。所谓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与行为的特有模式。2因此,我们的教育除了技能的培养之外,人格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集中体现在道德和情感的培养。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心理特征的培养,是人格与能力并重的发展,两者缺一不可。反观药家鑫的父母教育,他们仅仅给予的是能力的培养,他们把药家鑫培养成了一个能够熟练操作钢琴的“技能手”,在这种畸形教育下药家鑫的人格并未随着能力的发展而成熟,在其生命中,缺少了情感和道德的教育,缺少了对生命的敬畏。从小到大,药家鑫面对的不是钢琴就是严格管教,他的心中没有感恩只有压抑,并且把这份压抑发泄到钢琴上。在他的生命旅途中,很难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和情感,就像你没有养过小动物就不会体验到失去动物的感受。正是由于缺少这份情感和道德、缺少对生命的敬畏,才致使他在面对孱弱的生命时、面对喃喃的呻吟之声,毫不所动、痛下杀手,因为他想到的只是如何摆脱麻烦,如何摆脱“难缠的农村人”。三、药家鑫案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启发药家鑫案在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人们往往关注的是药如何判刑,而这毕竟是法律上的事,法律会给公众一个公正的交待,事实证明如此,无论一审还是二审药家鑫都被判处死刑。作为一名心理学研究生,更关注的是我们的家庭应该如何预防下一个“药家鑫”的出现。因此,父母在教育中应该着重认识到以下三点:第一,孩子的童年是美好的,美好的童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周末,家长是否可以适当适时的改变一下孩子的行程,由辅导班改为游乐场、大自然;给孩子痛痛快快玩的时间,让孩子学会快乐中学习。第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父母应当并且可以严格要求孩子,但这种“严”应该是全面的,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更要体现在情感和道德方面。对孩子情感和道德发展严格教育,从小一点一滴开始,在小事中让孩子学会反思,切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孩子从小形成感恩之心。第三,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们形成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家长不妨给孩子买个小动物,让孩子自己来照顾,小孩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会形成对动物的情感,当然,动物有一天必然会死去,这时小孩就会体验到失去“亲人”的感觉,小孩可能会哭,但哭过之后伴随形成的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珍惜之感。通过这一过程,孩子们就会逐渐形成自我反思意识。所谓自我反思意识,即通过对他人态度变化的意识和对自己已经内化为良知的意识,再根据个人的记忆与思考能力反省个人曾有过的心理和行为,客观的评判自己的行为或心理,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调整个人行为。3因此,自我反思意识能够使人们在没有外力情况下也能自我发现和调整自己的心理问题与行为。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教育不是把人培养成“社会机器”,而是把人培养成有情感有技能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1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