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与农业传播.doc_第1页
高校思政工作与农业传播.doc_第2页
高校思政工作与农业传播.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农业传播教育的新路径-村官学院的建设与作用【摘要】:探讨村官学院建设在高等农业教育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学中建立村官学院,培养出一批对农民有感情、有一定农村工作知识、初步具有农村工作能力、有意愿为农村基层群众服务的高素质人才,村官学院的建设不仅可以培养出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人才,而且利于高等农业教育的传播,是高等农业传播教育的新途径。【关键词】:高等农业教育;教育传播;村官学院;大学生村官1 高等农业教育与村官学院 高等农业教育是组成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是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农业经济、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以及产业升级的核心地区。随着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的发展壮大,高等农业教育也随之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办学规模、办学层级、招生资源以及科研成就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据相关统计表明2,目前我国超过2000所高等院校开设与农业相关专业,招生人数每年也超过15万。此外,目前我国38所“985”高校中有2所农林高校西北农林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此外还有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在内的多所“211”高校,说明与20世纪相比我国高等农业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依然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业传统专业性生源较少、农业专业学生毕业就业不顺畅、科研成果转化难度大、与基础农业结合不紧密等不足。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传播出现以上的障碍主要是由于大众对农业教育认知度较低、存在偏见,农业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之间缺乏连接的纽带。在高等院校中设立村官学院,出一批对农民有感情、有一定农村工作知识、初步具有农村工作能力、有意愿为农村基层群众服务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有利于培养基层公共事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而且有助于高等农业教育在农村的传播。2 村官学院的建设2.1 大学生村官概述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大学生村官工作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战略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才工程、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强基工程、是青年学生实现人生抱负的希望工程。截至2013年底,全国报名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累计达到近300万名,共选聘41万名大学生村官。目前,在岗大学生村官有22.1万名,覆盖全国1/3以上的行政村,其中少数民族3.3万名,占15%;女性12.2万名,占55.3%。大学生村官不仅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促进经济发展,还让科技文化传播更加便利3-4。同时,农业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同时有助于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传播。2.2 村官学院的建设 2014年4月12日,浙江农林大学成立我国第一个大学生村官学院。村官学院从全日制的大二以上的学生中进行招选,采取4321立体交叉式的教育培养模式,即4门核心课程、3大拓展模块、2个素质提升、1项实践锻炼,促进学生掌握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力,引导并支持大学生投身农村基层一线实践活动。村官学院的学员毕业后,可以有几条出路:第一,参加大学生村官选聘,成为大学生村官;第二,报考各级各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第三,参与“两项计划”、“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岗选聘;担任社区工作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工作人员;第四,到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就业;第五,进行自主创业。3 村官学院对于高等农业教育传播的作用 村官学院的成立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成为村官后的履职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在农村基层开展工作、施展才华,还是顺应党和国家需要,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利于农村农民的好事,所以村官学院有助于高等农业教育在基层农村的传播5。3.1 转变高等农业教育落后观念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众多学科中,高等农业教育由于大众传统观念以及学生毕业就业去向等原因导致多年来生源质量一直较差6-7。村官学院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农业专业知识技能的村官到基层农村工作,以自身现代农业的专业知识帮助农民,这将有助于改善普通大众对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认知,改变原有落后的观念,同时村官学院为大学农林专业的学生创造出一条别样的就业出路,提高学生学习现代农业知识的积极性,改善高等农业教育生源质量。3.2 创新办学模式,培养现代农业高新人才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新农村建设需要以现代农业为支撑,利用现代农业的专业知识、科学技术、科研成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大学生,这就要求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必须贴近农村、贴近农业生产,贴近农民.8。而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学习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与实际生产连接不够紧密。建立村官学院,以进入基层农村工作为目的,以对农民农业工作有热情为前提,可以培养出一批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农民、具备现代农业知识的大学生。3.3 建立科教桥梁,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科学技术的传播以人为载体,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也必须通过人来进行。但是目前在高等院校对现代农业进行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思想观念、认知程度有一定的差距,相互沟通存在问题9-10。此时,一批能够理解科研成果意义,与科研人员进行顺畅沟通,又对农业生产实际了解较深,能与农民打成一片的纽带性人才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村官学院培养出具备现代农业专业知识,同时了解农村基层工作的村官必将成为高等院校农业科学研究与基层农村农业生产联系的桥梁,将高等农业教育传播到农村。3.4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现代农业提高智力支持 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要务。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为目标,以高素质、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基础。经过村官学院的培养,学员进入基层工作有助于现代农业技术的传播,有助于建立现代农业的观念与体系、有助于加强建设农村农业信息资源体系、有助于帮助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管理体系,同时可以帮助基层农村繁荣文化事业,提高农民自身素质。4 展望 村官学院的建立不仅为高等院校农林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条崭新的就业途径,而且其培养出愿意扎根基层农村、初步具有农村工作能力、具备现代农业专业知识的学员到农村工作,有助于高等农业教育的传播。参考文献1 CHEN Shi jun et al.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Structural Models in the Suppor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7,35(3):884-885.2 郑小波. “三农”教育发展研究报告 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3 章丹丹. 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政策作用分析及政策建议基于南昌市的调查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8(34):19736-19738.4 张晓伟. 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农科人才培养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D. 安徽农业大学,2013.5 张蓓,万俊毅,周文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院校的服务创新J. 高等农业教育,2013,11(07):10-13.6 田健,孙守钧. 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分析与对策以天津农学院为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5):5-8.7 马丽娟,周青海. 论高等农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8(3):59-61.8 Mehta S, Singh S A, Shivrain D. Considerations of Farm Graduates for Choice of Specialization in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