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经济与追赶目标蔡甸的比较研讨(doc 9页).doc_第1页
枝江经济与追赶目标蔡甸的比较研讨(doc 9页).doc_第2页
枝江经济与追赶目标蔡甸的比较研讨(doc 9页).doc_第3页
枝江经济与追赶目标蔡甸的比较研讨(doc 9页).doc_第4页
枝江经济与追赶目标蔡甸的比较研讨(doc 9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期枝江市统计局 2011年6月22日关于枝江经济与追赶目标蔡甸的 比较分析和思考李祖懋 樊华武汉市蔡甸区行政区划面积1093平方公里,总人口45.2万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65.92亿元。面积、人口、经济总量与我市基本相当。在2010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中,枝江市排名第9位,武汉市蔡甸区排名第7位。我市2011年确定把蔡甸作为经济发展的追赶目标,为此我们于近日赴蔡甸进行了一些基本情况的了解。一、蔡甸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一)第二产业是经济总量的支撑蔡甸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65.92亿元,可比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4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02亿元,比重为28.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1.47亿元,比重达到61.2%。第二产业是蔡甸整个经济总量的支撑。2010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0.69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9.6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1.2%,是第一产业的5.8倍,第三产业的近两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1家,实现产值264.8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5.46亿元,可比增幅29.4%。二产业中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1.85亿元,已是第一产业的68%。蔡甸工业构成主要为五大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完成产值162.68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61.4%;汽车零部件行业,完成产值11.5亿元,增长58.4%,是各行业中增长最快的;电气制造行业完成产值11.88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6.4亿元;日用轻工业完成产值10.17亿元。2010年末,蔡甸区亿元以上企业为29家,冠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丝宝精细化工(武汉)分公司、中铁武桥重工、武汉恒生光电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值过10亿元,其中 ,冠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值达到143.9亿元。(二)房地产投资增长迅猛。2010年,蔡甸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增长55.5%。投资领域在四个方面。第一产业1.6亿元,同比下降30.5%。第二产业32.58亿元,同比增长36.6%。第二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性投资上,总量达到32.17亿元,占绝对比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达48.5亿元,同比增长69.2%,占全社会总投资额的比重达到42%。第三产业投资又主要集中在房地开发投资上,全年实现投资32.46亿元,同比增长67.7%。2010年,全区销售商品房50.37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2.52亿元。第四个领域为环境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亿元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迅猛,得益于蔡甸所属 “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纳入到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其位于武汉新区的核心区域,是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为可容纳50万人的居住区。现已有数十家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落户并开工项目建设。其中香港和记黄埔商贸城占地5000亩,世茂生态嘉年华项目占地更高达20000亩,仅这两个项目的投资总额就将达到500亿元。 (三)第三产业发展助推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10年,蔡甸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0.57亿元,同比增长75.8%,其中中央、省、市级收入9.4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67亿元,同比增长43.3%,基金收入11.45亿元,同比增长188.4%。2010年,蔡甸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仍然在税收上,但已显示出其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实现65214万元,非税收入实现31489万元,非税收入占三分之一强;二是地税收入高于国税收入。蔡甸地税收入实现8.62亿元。而国税收入为7.62亿元,比地税收入还少1亿元。三是基金收入完成114504万元,增长速度达188.4%,即比上一年度的3.97亿元净增7.48亿元。这部分基金基本上为国有土地出让金,为地方可支配财力。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粗略分析应该是由蔡甸房地产开发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而出现的,而且在后期的财政收入结构中还将进一步的反映出来。二、枝江与蔡甸近期发展情况之比较省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是评价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情况相对科学的体系,以这个体系为衡量标准进行的比较如下:(一)2010年的发展比较。省考核的27个指标分为六大部分,两地六大部分权数在全省的位次如下表:枝江与蔡甸2010年省域经济考核指标分类对比表单位总量指标人均指标结构指标速度指标后劲指标社会与环境指标位次位次位次位次位次位次蔡甸区1836371213枝江市121013271428与蔡甸比6-7-710-2-15从位次上看,两地各有长短,综合权数总得分两地也仅有0.958分的差距。枝江相对蔡甸,这个差距形成的主要因素一是人均指标。比如蔡甸考核用总人口量为40.9万人,比我市少8.95万人;二是结构指标,蔡甸二三产业比重高,一产业比重我市要高出蔡甸10个百分点;三是社会与环境指标,蔡甸工业企业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在能源消耗低的基础上,污染物排放量少。上述这三类考核指标,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长时间积累的成果和现状。虽然其中有些指标如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我市还处强势,但大多数的指标对两地都是短时期内改变不大的优势或者劣势。(二)十二五期间缩短与蔡甸差距的工作措施如果用省综合考核结果来评判枝江追赶的程度,即在位次上达到缩短差距或者赶上甚至超过蔡甸,决定于三个方面的工作措施。1、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没有项目建设就没有经济增量、没有经济发展积累、更没有发展速度;而考核的所有指标又都基本上与项目建设紧密相关,没有项目建设,带动不了其它考核指标竞争力的提高,考核中就不仅不能缩短与蔡甸的差距,还会拉大与蔡甸的差距。 2、处理好项目建设与各方面的关系。主要是在项目建设中进一步处理好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促进和积累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逐步提高结构指标考核竞争力;同时,在实施经济规模粗放增长的同时,更注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和积累环境考核指标的竞争力。3、强化考核指标的处理与控制。是指:统计数据总是存在误差。相对考核结果不到1分的差距,27项考核指标任何一项因误差而出现的失分都可以决定位次甚至导致退位。因此,对每一项考核指标的数据处理,都要在可能情况下努力使劣势指标变优,优势指标变得更强,并通过优劣互补,实现考核综合结果的更优。从工作措施和技术层面上,就是要切实加强分析控制,恰当处理各类考核数据,并通过统计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把对每一项考核指标的分析控制措施落在实处。(三)2011年两地经济的发展态势下表为两地1-5月主要指标实现情况表指标单位枝江市%蔡甸区%枝江与蔡甸增幅比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134.7 53.0 144.6 38.2 14.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40.0 30.9 46.0 26.5 4.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7.3 24.7 72.0 77.5 -5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8.4 19.4 18.2 15.4 4.0 外贸出口万美元3727.7 23.5 920.0 -7.0 30.5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544.0 157.8 7968.0 17.2 140.6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亿元26.6 28.0 24.4 82.1 -54.1 一般预算收入万元37446.0 42.8 60166.0 65.0 -22.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这三个指标既是经济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体现,也是牵动大部分考核指标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从三大速度指标上看,蔡甸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7.5%,比上年年均增长速度55.5%提高22个百分点;枝江增长24.7%,比上年增长速度44.5%下降19.8个百分点,比蔡甸去年年均55.5%的增长速度还低30.8个百分点。反映出两地投资强度在进一步拉大距离。蔡甸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亿元,增长65%,与上年增长速度43.3%提高21.7个百分点;枝江实现3.74亿元,增长42.8%,与上年增长速度30.3%提高了12.5个百分点,与蔡甸上年43.3%增长速度已接近,反映出两地一般预算收入增长水平在拉近。蔡甸规模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26.5%,比上年增长速度29.5%回落3个百分点;枝江可比增长30.9%,与上年增长速度34.7%回落3.8个百分点,但比蔡甸高4.4个百分点,反映出枝江工业的增长已开始超出蔡甸。根据这种态势,并从保持两地相对竞争水平、强弱互补上考虑,今年枝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要争取达到40%以上,工业产值增长速度要达到50%(增加值增长33%对应的增幅)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达到45%以上。达到这样的速度,才有可能保持枝江与蔡甸在去年基础上的相对竞争水平,也才能积累赶超的基础。从我市1-5月的情况看,全年达到这些增长速度有基础也有希望。三、蔡甸经济发展对我市的启示枝江与蔡甸在很多方面比较相似。除了目前人口、经济规模相当外,还表现为:一是大城市的郊区性质。按宜昌城区发展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格局,伴随宜昌城区实体经济向东转移,城市范围向东扩展的步伐,枝江相对宜昌,已有点似如蔡甸相对武汉的郊区区位。二是两者在地域发展的空间上,虽然行政区划未变,但发展空间都受到如武汉开发区、白洋工业园被实质上的剥离的影响。蔡甸目前可控面积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500多平方公里缩减到900多平方公里;三是交通、水系等经济发展的条件相似。蔡甸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枝江处长江与沮漳河交汇处;两者的交通条件都好,不过蔡甸更为发达。大城市对郊区经济的影响与带动是不言而喻的。宜昌对枝江经济的影响与带动,目前还仅仅开始。武汉对蔡甸经济发展的影响,则更早更多。相似的发展区位、空间、条件下,蔡甸现在的经济格局形成和未来的走势,对枝江会有多方面的启示。(一)抓住机遇,打牢工业基础。蔡甸目前在武汉城市圈内的基本定位是生产生活服务后方。拉动地方经济加速发展的工业发展引擎,在发展空间、产业上已受到武汉市整体发展布局的限制,发展工业经济的难度在明显增大。枝江目前这种限制还不大,在这种限制还没有明显显现出来之前,需要抓住机遇,抓项目建设特别是大项目建设,把工业经济的基础打牢,把发展的空间打开。(二)布局房地产与服务业。蔡甸随着武汉市的发展,特别是武汉经济开发区、台湾工业园的发展,蔡甸房地产业、生产生活服务业已开始走上快车道,并将成为蔡甸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蔡甸经济发展的这种特点,启示枝江在未来经济发展上,对此要有一些必要的考虑与安排,比如类似于房地产业在一个大角度上的布局与布点等等,并要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