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一书兼二体.doc_第1页
聊斋志异一书兼二体.doc_第2页
聊斋志异一书兼二体.doc_第3页
聊斋志异一书兼二体.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聊斋志异一书兼二体其一,聊斋志异不似太平广记等事以类聚性质的书,却兼有传奇和志怪两种题材的小说,所以说是“一书而二体”;其二,聊斋志异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但绝大部分这些故事却是细微曲折,娓娓道来,读之,使人顿觉书中之状历历如在目前,“传奇法,而以志怪”,也是“一书而兼二体”。蒲松龄的创作及聊斋志异展现出来整个面貌确实具体体现了这两方面的信息。一聊斋志异兼有传奇和志怪两类题材的篇什。聊斋志异共十卷,四百三十一篇,这么多的故事必定有个搜集聊斋自志记录了这一活动的过程: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但蒲松龄并不简单地秉笔直录他人故事,“物以好聚,所积益侈”,他也做删改工作。那些搜集来的奇闻怪谈,不曾亲身经历过,甚至不曾在周围的得到证实过,怀疑但又不能彻底否定,关于这点,他进行了行而上的思考,并得出“茫茫六道,何可谓其无理哉”的结论,正是这一思考,原本“妄续幽明之录”却“仅成孤愤之书”,人道不存,他惟有向“青林黑塞”间寄托理想,冥冥中或许能得到一丝慰藉。 但那么多的故事,每个故事的气质不同,当故事适宜铺陈转折的描摹,而又与此时作家的创作灵感相契合,则“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也有些“缘事极简短,不合于传奇之笔,故数行即尽。与六朝之志怪近矣”。于是书中出现了两种小说形式,一为类似于志怪的小说,简短但新奇,一为类似于传奇小说,委曲而动人。二聊斋志异结合了传奇的有意作文与志怪的选材形成了“传奇而以志怪”的特色。如何有意,表现在一下几方面。(一)有意作文的态度。一则街巷之谈,只是饭后茶馀的谈资,娱乐性占主导,谈不上有意。将这些街谈巷议搜集在一起晋六朝志怪小说也多为简短的笔录,或相信确有其事而记,或为宣传宗教迷信而录,没有实质的精神可言,聊斋志异虽同样为神仙狐鬼精魅作文,已大不同于晋六朝志怪小说,蒲松龄赋予书中故事,人物以崇高的理想、情感,以作家统一的价值观观照这些搜集而来的故事,是一种创作,为追求艺术真实的创作。唐人“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好奇之外,还为骋才。蒲松龄喜人谈鬼,兴趣而外,他还“妄续幽冥之录”,但他的心中有理想,理想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实现,他把一腔愤怒熔铸到每个故事,每个角色的塑造中去,唐人传奇是对晋六朝小说秉笔直录的一变,聊斋志异保留了志怪小说的形骸而有了自己的精神内核,虽然是蒲松龄,却继承了传奇小说的创新精神。(二)真、善、美的价值观晋、六朝志怪小说里的狐精多是为害于人,而唐传奇任氏传却以曲折丰富的情节,生动的细节描写塑造了光彩夺目的狐精形象,聊斋志异有许多篇什叙述狐女故事,而这些故事明显受任氏传的影响,所不同的是唐代的真、善、美以现实为基础而聊斋志异是一曲理想之歌的多重奏。(三)无论传奇;聊斋,写奇;写怪,都折射现实世界。传奇写奇人奇事,想像力再延伸也脱不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虚构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社会环境都是按照现实生活的标准来描写,反映人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的理想,折射社会的文化、习俗等等,聊斋志异故事虽不不脱志怪小说中的神仙狐怪鬼魅。却是按照蒲松龄理想中的形象来塑造,正、反形象鲜明,明确表明了作家立场,折射现实世界的黑暗和作家的失望之情。唐人传奇与聊斋志异及现实世界的距离虽有远近,但都有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四)故事结构和语言的创新性唐人传奇在初期虽仍带有六朝志怪余风,但已有意识地在结构上进行创新。如古镜记便把好几个故事以一种平行的关系衔接起来展现一个神奇的故事,到传奇兴盛的中唐时期,拼凑的痕迹消退,转而注重细节的刻画和故事的一曲三折。聊斋志异继承了这一创新精神,甚至有的故事中,人物退而成为次要因素,情节变得更加重要。传奇是因其有意为文成为晋志怪小说后一变,这个有意直接地表现为小说的语言特色。鲁迅称之为“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区别于六朝之粗陈梗概,聊斋志异更是以简洁的文言,一个字,三两个词便能将一个人物的心境,精神气质展露无疑。蒲松龄运用传奇的创作手法,并不是说聊斋志异可以并入作传奇的支。(一),同样为追求艺术的真实,唐传奇作者往往站在史官的立场上追求逻辑的真实,而蒲松龄则更追求理的真实。传奇小说中,无论真人真事、真人假事、假人假事都尽可能使故事读来真实可靠,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社会背景都是现实社会的影子,带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莺莺传中莺莺给张生的信写得文情并茂,把一个处在新旧习俗交替时代,政治上失势的大家闺秀的心境展现无疑。再看柳毅传,故事中虽虚构了龙女形象,但这个龙女却俨然“封建社会里良家妇女形象,她不是来自天上,也不是来自水府,而是来自现实生活”。聊斋志异同样在追求艺术的真实,只是这个艺术的真实,并不要求读者信以为真,而是超越现实的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 。作者说:“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飘荡,竟成藩溷之花。”对现实黑暗的唾弃和对真情的追求。如同悲剧,正式因为虚构,才能使读者理解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唾弃,那样的社会里,对真、善、美的追求唯有寄托在非人类的事物身上,痛之深,悲之切。(二),当传奇着重刻画现实或虚构任务是如何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标准时,聊斋志异却将笔墨放在了故事,人物,场景的非现实性上,。传奇故事为了使故事读来真实,往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的身份,甚至小说中穿插的诗、信都写得文情并茂,人间味浓厚。在看聊斋志异的故事多发生的荒废的民间似造的寺庙,或者荒郊野外,而且很少描述人物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小结总之,聊斋志异出现在传奇与志怪兴盛后的清代,与后两者已不可同日而语,蒲松龄吸收传奇的创作手法和志怪小说的题材来展现他的胸襟和内心世界。需要注意的是,“一书而兼二体”与“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并非一个概念,纪昀认为传奇是可以虚构的,是艺术,而小说便是直录,不允许虚构,现实意义要超越他的艺术价值。聊斋志异在不是类书的情况下一书而兼有了传奇与志怪两种小说,没有形成统一的风格,在这点上是不值得推崇的。鲁迅先生更多从创作的角度分析,认为聊斋志异使用了传奇小说的创作手法创作志怪题材,至于小部分近似六朝志怪的篇什,则多是因为故事简短不适宜用传奇手法,且即使是这小部分的短篇,也是十分简练,让读者耳目为之一新,并不影响聊斋志异整个的创作倾向和成为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的特色一 具有史学特点的形式体制从形式上来看,聊斋志异兼有志怪、传奇的特点。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即“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其实,作者不单是善于用传奇法来写志怪题材,而且作品形式体例上还明显带有史传文学的特点,最直观的一点便是“异史氏日”的运用 。从形式上看,“异史氏日”与司马迁史记中的“太史公日”如出一炉,可以说是直仿史记而成的。蒲松龄以小说家的身份,将此体例运用于聊斋志异中,为其中近200篇作品附了“异史氏日”,形式上也类似“太史公日”,大多于篇末立论 ,少则三五句,多则洋洋数百字,语言鲜活,言近旨远,这在小说中可算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是以人物命题,传写人物的手法也类似史书中的人物传记。此外 ,聊斋志异中的许多人物可以说是史传文学人 物类型的延续。司马迁的史记塑造了循吏、酷吏、游侠等 多种人物类型,这些类型在聊斋志异中也能找到。二,曲折离奇,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中国古代的文言小说 ,有其演变发展的鲜明轨迹。汉魏 六朝的小说叙述“粗陈梗概”,大都以作者的见闻感受为线 索,多叙事少描写,情节简单平淡。到 了唐传奇,文人作家 “始有意为小说”,叙事容量大大增加 ,情节较委婉 ,故事性较强,已具有一定的艺术吸引力。唐传奇之后,文言小说的 发展成就一直不大。直到清初,蒲松龄 的聊斋志异横空 出世 ,成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丰碑。作品情节 的曲折多变, 波澜起伏,比之唐传奇又进了一大步。我们可以比较唐传奇枕中记和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续黄粱,便可以看出其差别。文似看山不喜平,聊斋志异之所以能广泛吸引读者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具有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作者叙写故事,往往不采用平铺直叙 ,而是巧设悬念 ,使得故事的发展跌宕起伏,出人意料 ,但又合情合理 ,井然有序,常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的感觉。除了巧设悬念,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还充满神异虚幻的色彩。阿宝表现孙子楚对阿宝痴心爱慕,竟然可以魂魄想随,还能化身鹦鹉,“遽飞而去 ,直达 宝所”。三,优美动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形态各异、优美动 人的形象,在千姿百态的人物画廊中,最令人难忘的应该是那些花妖狐媚幻化而成的女子 形象,在他们身上寄托着蒲松龄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作者在塑造这类人物形象时,一方面让他们以“人”的姿态出现,另一方面又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他们身为“异类的特点。蒲松龄笔下的这些女子,不单具有外形美,而且具有 内在的品格美。白秋练诗情横溢,莲香慷慨豁达,婴宁单纯天真,小翠知恩图报。正是具有这样善 良美好的天性,因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格外动人,令人难忘。蒲松龄笔下的这些女子,不单具有外形美,而且具有 内 在的品格美。白秋练诗情横溢,莲香慷慨豁达,婴宁单纯天 真,小翠知恩图报。正是具有这样善 良美好的天性,因而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格外动人,令人难忘。蒲松龄笔下的人物形象 ,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 ,即使是 一些性情相类的人物,仔细看来也仍有差异。在同一篇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对照的笔法来体现人物 的个性差异。作者还善于营造诗情浓郁的意境,过环境气氛的烘托来表现人物性情。四,清新典雅,简明畅快的语言风格聊斋志异是用文言语体写成,却几乎能同白话小说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具有白话小说所不可能有的独特魅力,在文言小说 中也是极 为难得 。聊斋志异的语言有独特的兼收并蓄和吐故纳新的艺术成就,它在继承古代文言文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从 口语 中提炼出大量具有鲜明个性化和浓郁生活气息的语言,呈现出清新典雅、简明畅快的风格。聊斋志异中人物的语言具有极强的个性化色彩。作 者从表现生活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改造文言书面语 言,又吸收生活口语 ,将二者进行融合,使得曲奥的文言趋于 通俗活泼,而通俗的 口语又具有清新典雅的风格。而小说中叙述性的描写性的语言,不论是来 自书面的文言还是来自口头的白话,也同样是既典雅又通俗,富有形象性和感染力。聊斋志异的语言还具有用典出奇的特点。在文言小说的发展一度沉寂之时,聊斋志异的问世使文言短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