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doc_第1页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doc_第2页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doc_第3页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doc_第4页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摘要和关键词1一、衰败颓废的家的形象2二、丑陋和猥琐的父亲形象2(一)父权的丧失2(二)父亲形象的颠覆3三、虚伪扭曲的母亲形象3(一)异化了的母亲形象3(二)黄金枷锁铐住的母亲形象4四、变态的心理磨灭了对亲情的向往4(一)丑恶的姐妹情4(二)自私自利的兄妹情5五、被利益化了的亲情5(一)利益扭曲的亲情5(二)功利的心态扼杀了亲情的美好6六、结语6参考文献77摘要:“家”是张爱玲小说中表现最多、剖析最深的对象,大部分的小说中都镌刻着“家”的印记,这与她早年的家庭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张爱玲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于一个封建没落的贵族家庭,到她这代家族的显赫早已成为历史的废墟。作为封建遗少的父亲无所事事,终日沉浸在鸦片和妓女中,母亲则抛下她,远赴重洋留学。父母的离异、后母的介入使得温暖的家庭生活成为张爱玲童年最奢侈的梦。身处封建大家庭,她看惯了家庭成员间伪善道德面具背后的尔虞我诈、自私自利,受尽了孤独和寂寞,无爱的家庭、冷漠的亲情使她过早地形成了内向、敏感、孤傲的性格,家于她来说,家永远只是一个残酷冰冷的所在。她有意无意地间隔着她与家的距离,只是站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默默地关注着“家”的一切。由于现实的“家”严重地伤害了她幼小的心灵,即便在以后的漫长人生中,她依旧无法释怀。从张爱玲的成长历程来看,由于性格使然,她始终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拒绝与社会有更深入的接触,因此,家庭生活成为她创作的主要源泉,“家”成为她诉说生活、书写个体生命感受的最有力载体。关键词:张爱玲家父亲 婚姻 女性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家封建旧家庭孤独痛苦的生活经历影响和对封建家族制度下人性扭曲的深刻洞察以及冷酷决绝的笔锋,形成了具有苍凉意味的张氏家庭小说。张爱玲通过对父权的沉沦,亲情的迷失,子辈的备受摧残等的审视,消解了传统观念中的“家”,传达出强烈的悲剧意识。一、衰败颓废的家张爱玲记忆中的那个家阴森、沉闷,了无生趣,永远飘散着鸦片的烟雾,“整个有点模糊,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房屋的青黑的心子里是清醒的,有它自己的一个怪异世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张爱玲笔下的家,打破了我们心目中固有的传统价值理念,不再是温馨和谐的避风港,氤氲的鸦片浓香,死气沉沉的氛围,颓败感伤的气息、垂死挣扎的无奈这些记忆中“家”的特征不自觉地被织进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中,成为小说人物演绎人生的深沉压抑的底色。作家总是带着一种荒凉的心境去描摹与构建笔下人物所在的家。它们共有的特征是:灰暗、腐朽、阴冷,甚至还略带神秘。例如“灰色的老式洋房”(留情),“鬼气森森”的“古代皇陵”(沉香屑第一炉香),“阴森森宽敞的餐室”(金锁记),“没两三年的功夫,枯的枯,死的死,砍掉的砍掉,太阳光晒着,满眼的荒凉”(茉莉香片),即使家中的陈设再奢华、精致,都难以掩饰衰败颓废的气息。二、丑陋和猥琐的父亲形象传奇的身世,多舛的命运,独特的体悟给予了张爱玲与众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和解剖封建传统家族制度下的旧式家庭,揭开家庭内部掩盖在伪善道德背后的人性私欲和家族制度对个人欲望压制下的人性扭曲。家已然成了封建文化和男权社会没落和沉沦的象征。父亲不像父亲,丈夫不像丈夫,男性的缺失和颓废连带着“家”一同往下坠,坠入“没有光的所在”。父辈们的萎靡颓丧,子辈们的压抑和备受摧残,谁也得不到救赎的希望,日之将丧,暮气沉沉,看不到“家”的一点光亮。(一)父权的丧失在传统“家”文化中,父亲是权力的象征,是家庭的主宰,拥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主宰着他人命运。但在张爱玲所构建的封建大家庭中,父亲永远处于被批判的位置,要么完全缺席,例如金锁记中的姜老太爷,留情中的养老太爷等;要么简笔勾勒,寥寥几笔,一带而过,例如半生缘中曼桢的父亲、心经中绫卿的父亲等;即便出场了,也是一个“去势”的存在,例如创世纪中的匡霆谷、多少恨中的虞老先生、花凋中的郑先生、琉璃瓦中的姚先生等,颓废、堕落、自私、丑恶张爱玲对父权的颠覆,对父亲的贬抑书写鲜明地凸显出她对父亲深入骨髓的恨意。她毫不留情地扯去了封建传统文化和男权思想加诸于父亲身上伪善的外衣,将其阴暗、丑陋、猥琐的一面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二)父亲形象的颠覆花凋中的郑先生是个遗少,“虽然也知道醇酒妇人和鸦片,心还是孩子的心。他是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有钱的时候在外面生孩子,没钱的时候在家里生孩子”,女儿生病,对他来说是个负累,“我花钱可得花个高兴,苦着脸子花在医药上,够多冤!”“不算对不起她了,肥鸡大鸭子吃腻了,一天两只苹果现在是什么时世,做老子的一个姨太太都养活不起,她吃苹果!”很难想象这种话是出自于一个父亲之口,对奄奄一息的女儿,他的表现是如此的残酷无情,在他眼里,金钱远比女儿的生命来得重要。冷酷、自私、丑陋的嘴脸让人生厌。张爱玲的家庭小说“撕破了父权社会强加在男性身上的各种耀眼的光环,贬抑了父权宗法制的传统文化,颠覆了人们心目中惯常认为的高大威严的父亲形象,对男权社会进行无情的批判和嘲讽,对男性英雄神话给予彻底地解构与颠覆。”三、虚伪扭曲的母亲形象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有一类女性从物质到精神都占据着绝对的权威。她们处在男权文化的阴影中,没有确立独立的价值体系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在人格上不能完善,无法摆脱传统桎梏的因袭重负,以至在这种文化的抑制下畸变出病态的人性。(一)异化了的母性形象长期处在男权阴影下生活的女性一旦成为一个父亲残缺或父亲无行为能力的家庭的统治者时,近似于一种报复的心理将她们异化了,她们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利疯狂地施虐,以平衡精神病态。她们在悲剧命运的压抑下“被食”、“自食”,继而在变形的“食人”中走向更深的沉沦。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始终处于被利用、被伤害的位置。没结婚前被姑妈利用,结了婚后被丈夫利用,在他们眼里,她只是为他们赚钱的工具。葛薇龙的父母远在上海,姑母梁太太在实质上就担当了葛薇龙母亲的角色。而年过半百的梁太太不惜牺牲亲侄女的色相以勾引浪荡男人供她享用。“等她不能挣钱养家了,你尽可以离婚。在英国的法律上,离婚是相当困难的,唯一合法的理由是犯奸。你要抓对方犯奸的证据,那还不容易?”还未结婚,已经想好了离婚的出路,可想而知等待她的将是怎样的婚姻。因为爱,薇龙自愿为乔琪出卖自己,但她也预料到他们的婚姻并不会长久,“花立时谢了。又是寒冷与黑暗”,这一天早晚会到来,“想起来只有无边的恐怖”。(二)黄金枷锁铐住的母亲形象母爱是人类最自然、最本能的情感,而在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的身上,母爱的光环早已褪去。张爱玲以一个受封建制度和封建传统深深残害过,被黄金的枷锁紧紧铐住的女人来定义曹七巧,一个心理变态的疯狂女人,一个畸形扭曲的孤寂灵魂。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亲情不再是温情脉脉的,它已幻化成各种伤人的利器,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你不知道它何时会把矛头刺向你,置你于死地。曹七巧把这一类形象演绎到了极致。她的婚姻是一段名誉和金钱铸就的婚姻。曹七巧出身低下,却嫁进了声势显赫的姜家做了少奶奶。但荣耀总是在别人眼里的,曹七巧却总是“一开口就是满肚子的牢骚”,年轻美貌却守着一个跟死人没多大区别的丈夫,“坐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还没有我那三岁的孩子高哪!”“床上睡着的她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还成个人吗?还能拿他当个人看?”在黄金枷锁下,她连正常的男欢女爱都无法享受,何谈刻骨铭心的爱情呢?她的婚姻就像“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在小说的前半段,曹七巧也是被残害、被损害的对象。分家后,曹七巧掌握着经济大权,成为了家庭的统治者。小说的后半段,曹七巧是以母亲的身份活动的,此时作为母亲的曹七巧已经是父亲的代言人,是姜家秩序的维护者,是父权的代理人。她把自己的怨恨、愤怒与痛苦施加在儿女身上,以一种近似变态的方式掌控他们,主宰他们的生活,严酷地维护着“姜家的秩序”。她用那沉重的黄金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四、变态的心理破灭了对亲情的幻想变态的丑恶心理其实始终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当它一旦显现出来,而且是从人类最原始最浓厚的血缘亲情中显现出来的时候,就显得异常可怕,与金钱、自私、势利这些因素相比起来,变态的心理更像是一个隐形的杀手,使我们对亲情的幻想彻底破灭。 (一)丑恶的姐妹情“她恨不得马上扬起手来,辣辣两个耳刮子打过去,但是这不过是她的一时的冲动,她这次是抱定宗旨,要利用她妹妹来吊住他的心,也就仿佛像从前有些老太太们,因为怕儿子在外面游荡难以约束,竟故意地叫他抽上鸦片使他沉溺其中,就像鹞子上的一根线提在自己手里,再也不怕他飞得远远的不回来了。”这是在十八春里中,姐姐曼璐为了拢络住游荡的丈夫祝鸿才,不惜以自己的妹妹做诱饵,与鸿才一起设圈套将妹妹曼桢强占,从而剥夺了她一生的幸福。这样一种变态的心理改变了姐妹间曾有过的互相扶持,当然,这种变态的心理源自于对自己生活经历的不满和压抑。在曼桢斥责她为什么不顾姐妹情害她时,曼璐自己想想,觉得真冤,她又是气忿又是伤心,尤其觉得可恨的就是曼桢这样一副烈女面孔,她便冷笑了一声道:哼想不到,我们家里出了这么一个烈女,啊?我那时候要是个烈女,我们一家子全饿死了,我做舞女做妓女,不也受人家欺负,我上哪儿撒娇去?我也是跟你一样的人,一样姐妹两个,凭什么我就这样贱,你就尊贵到这样地步?”的确,一样的姐妹,不同的境遇,造成了曼璐的不平和变态的心理。因此,与其说曼璐是为了拢络鸿才出此下策,还不如说是疯狂的妒忌和压抑注定让她拉妹妹下水,变成和她一样的人。在这样的心理下,血缘亲情又算得了什么呢?变态的心理使得这些亲情显得无比丑恶,使人们丧失了对美好的幻想。(二)自私自利的兄妹情自私是人的本性,当人类本该最单纯最原始的感情亲情也不得不被自私泯灭了它应有的美好时,人类本身也就没什么感情可言了。这种悲凉的醒悟,也为张爱玲的小说定下了一个注定悲剧的基调,成为其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倾城之恋中,这种自私与功利被最大程度地表现了出来。白流苏与范柳原的这段惊世“爱情”很大程度上是她娘家人给“逼”出来的。作为一个和丈夫离了婚的年轻女子,白流苏在娘家的地位毫不受重视。“白流苏坐在屋子一角,慢条斯理绣着一只拖鞋,方才三爷四爷一递一声说话,仿佛是没有她发言的余地。”“屋子的一角,”给人的感觉仿佛白流苏根本不是这个家的人,而那些该是她自己决定的事也被她的哥哥们讨论着,这就说明流苏在娘家的多余。当流苏斥责三哥败光了她的钱,又想将她赶出家门的时候,作者这样写道:“三爷直问到她脸上道:我用了你的钱?我用了你几个大钱,你住在我们家,吃我们的,喝我们的,从前还罢了,添个人不过添双筷子,现在你去打听打听看,米是什么价钱?我不提钱,你倒提起钱来了!”亲兄妹之间,哥哥败了妹妹的钱,却这样厚颜无耻的埋怨起妹妹。人性的自私在这一刻表露无余。在流苏与范柳原的交往过程中,她的娘家人始终站在自我的出发点上做着一群猥琐的旁观者和渔利者。在整篇作品中,我们都没有看见过有关亲情的一丝一毫的美好描写。在变故来临的时候,作者只是冷静地写出了他们忙着维护自己利益的嘴脸,亲情已荡然无存,所剩的正如白老太太长吧一口气后道的那声“既然是叫你去,你就去吧”无奈的背后其实是急于放手的迫不及待。家庭,最终只能成为一种压力“最痛苦的成分”。 五、被利益化了的亲情家之所以令人向往,让人倍感温馨,是因为家中有亲情的牵绊。父母之爱,手足之情,向来是作家们描摹与讴歌的对象。然而到了张爱玲这里,亲情被解构,被异化,甚至被抹杀,剩下了只是冰冷的交易,是利益法则之下的人性扭曲。(一)利益扭曲的亲情“一只手挽住了时代的巨轮,在她的天地里作小型慈禧太后”的梁太太(沉香屑第一炉香)的梁太太为了一己私欲,竟然荼毒自己的亲侄女,“不是替乔琪乔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让葛薇龙深陷泥潭,无法自拔;曹七巧(金锁记)把自己一生的怨恨和遗憾全部发泄到儿女的身上,变着方儿哄儿子吃烟,让儿子整夜整夜地给她烧烟,刻意探听儿子媳妇之间的床第之事,故意挑拨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折磨死了媳妇儿;嫉妒女儿谈情说爱,压制和破坏女儿正常的婚姻要求,使得女儿早就断了结婚的念头。曼桢(十八春)就是受害者之一。姐姐曼璐为了拴住丈夫祝鸿才的心,竟然协助丈夫强奸自己的妹妹,同时利用妹妹借腹生子,毁了曼桢一生的幸福。而母亲知道事情的真相后,被曼璐用钱堵住了嘴,残酷地默认了现实。利益异化了亲情,亲情输给了金钱,封建家庭中仅存的那点善的东西都消失殆尽了,这个家还有什么可值得留恋的?(二)功利的心态扼杀了亲情的美好如果说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金钱以它赤裸裸的魔力泯灭了人与人应有的亲情,那么,潜藏在人们心中的自私、功利心态则彻底扼杀了亲情原有的美好。当战争一触即发、四处阴云密布、时局动荡不安的时候,人们更多考虑的当是自己的利益是否遭到侵犯,此时,亲情血缘,就都成了保全自己的铺路石。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琉璃瓦刚刚开篇,就这样写道:“女儿是家累,是赔钱货,但是美丽的女儿向来不在此列。姚先生很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姚先生对于她的待嫁的千金,并不是一味的急于推卸责任,关于她们的前途,他有极周到的计划。简单几句话,姚先生欲把七个女儿当作成达自己各种目的的筹码的用心就显露无余。他首先把大女儿嫁给了印刷所股东的公子熊启奎,希望自己借此得以升迁。然而女儿却不买他的账,为了自己在熊家的地位女儿以牺牲亲情为手段,不仅与家庭疏远,还故意破坏了姚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