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灵小方治大病.doc_第1页
轻灵小方治大病.doc_第2页
轻灵小方治大病.doc_第3页
轻灵小方治大病.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轻灵小方治大病 在古代,许多医家都寻求用尽可能精简的药物治好患者的疾病。自清代叶天士以来,“药量轻灵”更成了诸多医家的用药特色。“药量轻灵”叶天士 作为一代名医,清代叶天士(1667-1746)精通内、妇、儿及五官各科。在临诊时,他精于切脉望色、查看舌苔及验齿等,分析病情丝丝入扣。“药量轻灵”是叶天士学派医家的处方特点之一。历代医家对于庸医们盲目采用“大处方”的做法都是深恶痛绝的。在叶天士行医的年代,一些市井庸医时常给患者开出大杂烩式的处方,以此来掩盖自己医术的拙劣。对于这样医德沦丧的作法,叶天士是坚决反对的。叶天士的医案中,处方药量较轻,以轻灵见长,一般汤剂每味药在3克10克。而药味则非常精简,每个处方大多仅有6味8味药。药味又少,药量又轻,又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医生有精深的学识、高超的医术。医生既要正确诊断患者的病症,又要在处方用药上有炉火纯青的技巧。叶天士认为,医生诊病,不仅要辩明患者当前的症状,而且要洞察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势,然后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做到成竹在胸。对于每一位病人的病情,他总是反复琢磨,经过深思熟虑,才处方用药。“方小量轻”有传人 叶天士“药量轻灵”的处方特色,为后世诸多医家所采纳。比如有“为方约而精”之誉的清代名医吴鞠通(1758-1836)曾指出:“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即邪在肺卫,宜采用轻清宣透法驱邪外出。后来,丁甘仁先生(1866-1926)以孟河诸医家的医道为根底,博采众家之长,并结合江南水土气候和人群体质的特点,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在用药上,丁甘仁吸收了叶天士学派“药量轻灵”的特色,提出并实践了“处方和缓”的主张。纵观丁甘仁先生医案处方,无不以轻灵见长,所遣药物用量多为3克12克,除非病情需要,很少用峻猛之品。当代名家“四两拨千斤” 当代名医岳美中(1900-1982)写过一篇题为处方遣药要学会用轻量的医话。在这篇医话中,岳美中首先论述了叶天士等古代医家“方小量轻”的处方特色,继而阐明了轻量方剂治病的适用范围:包括上焦病、皮表病、慢性病。其中,关于上焦病,岳美中的经验是用苏叶黄连汤治疗妇女胎前恶阻,“用黄连三四分以清湿热,苏叶二三分以通肺胃,投之多愈”。治上焦病用小剂轻药,体现了“轻可去实”的道理:人体的气机贵在流通畅达,但是受到邪气的阻挠,使得气机阻滞,失去了清虚灵动的机能,故表现为实证。服用轻清之剂以扶正祛邪,正气得以宣通,潜在之邪消散,则阻滞的气机自然就疏通了。 皮表病发病于皮毛和体表,“非轻剂药物不能达之”,所以一般采用轻剂。慢性病,如慢性肺病、肠胃病、肝肾病等。岳美中指出:“患这类病的患者日久体衰,加之长期服药,耗伤正气,不能急于求成”。宜配制散剂或丸剂,小量服用,促进机体抗病能力的再生,通过逐渐积累,慢慢起效,“如春起回温,阳气布散,阴气自然消退,不期然而然。”当代医家赵绍琴(1918-2001)是著名的温病学家,著有温病纵横等著作。赵绍琴先生从医60多年,临床注重辨证准确,明辨病机,以建立正确的治疗大法。在赵绍琴临证400法一书中,汇集了临床常见病的治法,并以法统方,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