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人人关心.doc_第1页
食品安全 人人关心.doc_第2页
食品安全 人人关心.doc_第3页
食品安全 人人关心.doc_第4页
食品安全 人人关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 人人关心内蒙古苏尼特左旗 阿木古楞编写内容简介: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介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应的问题。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问题 对策 食品安全 现状 身体“垃圾” 清理一、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何处谈?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屡屡发生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法国的李斯特氏菌病、比利时的二恶英以及“苏丹红一号”, 德国再次从黄瓜上查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台湾的塑化剂风波。在国内2011年3月,媒体报道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一时舆论哗然。 “地沟油”: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染色紫菜”:广州市场近期出现“染色紫菜”,这种紫菜用清水一泡就变成粉红色。这样的紫菜你还敢吃吗?2011年4月初, “染色馒头”:央视报道,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超市,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牛肉膏”:“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市场上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成牛肉。2011年4月,南京市场“牛肉膏”疯卖被媒体曝光。“毒血旺”:牛血比猪血和鸭血量大,成本更低,往里面加入福尔马林后,血旺更嫩更有卖相,重庆一些不法商贩就昧着良心进行牛血旺加工,每天4000斤“毒血旺”就这样到了市民的口中。“毒豆芽”:自2011年4月17日起,沈阳警方接到举报,3天查获40吨“毒豆芽”。“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专家称,长期食用“加料”豆芽可致癌。“毒水果”、“毒韭菜”等等,不一而足。我国食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最严重的就是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重大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用甲醇制作毒酒,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在火锅中加入罂粟壳,用生石灰做豆腐以及阜阳奶粉等事件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的食品危机,使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忧心忡忡,人们不禁要问,还有安全的食品吗?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日常议论和关注的话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对人民的身心健康、整体生活水平、食品工业乃致整个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瘦肉精、牛肉膏和柠檬黄,每次事发后,监管部门都会迅速“亡羊补牢”,最近,卫生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告, 设定了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最高限量,婴儿配方食品中限量为1mg/kg,其他食品不得超过2.5mg/kg。禁止人为将三聚氰胺添加到食品中。但是,某市食品办新闻发言人表示:“近期发现,一些被要求下架的不合格食品改头换面、改换包装后,又重新流入市场。二、警惕精美垃圾零食偷走孩子健康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我国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如生产面包使用碘酸钾等面团改良剂;生产饼干加入膨松剂亚硫酸或焦亚硫酸钠;方便面中添加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肉制品生产中的发色剂亚硝酸盐;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等。一支雪糕含16种食品添加剂,一袋方便面中有14种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剂,而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不管是直接添加,还是间接添加,每个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花花绿绿的零食,往往都是孩子们的最爱,而其中人工色素出现的频率也最高。儿童是最应该避免摄入人工色素的人群。不止90种了。孩子们通常喜欢各种添加了色素看起来花花绿绿的零食,为了取悦儿童,许多儿童食品中都含多种人工色素。一袋的“薯愿马铃薯膨化食品”中,有“马铃薯粉、氢化植物油、醋酸淀粉、磷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精炼植物油、淀粉、香锔番茄味调味料、食用香精、谷氨酸钠、食用盐、番茄粉、葡萄糖、乳清粉、酱油粉、柠檬酸、洋葱粉、酵母抽提物、二氧化硅、大蒜粉、干酪粉、酒石酸、5-鸟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玉米粉、干酪粉、全脂乳粉、精炼植物油、葡萄糖浆、酪蛋白酸钠、三聚磷酸钠、二氧化硅”:在“月亮街(牛肉味)”炒货(油炸类) 月亮街 苏州口水娃食品有限公司18克蚕豆、植物油、白砂糖、食用盐、香辛料、食用香精、特丁基对苯二酚、味精、甜菊糖苷、硫酸铝铵、硫酸钾;还有一种“魔法士番茄鸡汁味干脆面”中,含有喷涂调味、栀了黄、红曲红、胭脂树橙、二丁基羟基甲苯、特丁基对苯酚、柠檬酸、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番茄调味粉、香辛料、鸡肉粉、酵母提取物、水解植物蛋白、酱油粉(酱油麦芽糊精)、谷氨酸钠、5-呈味核苔酸二钠、柠檬酸、酒石酸、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食用香精、辣椒红、乙基麦芽酚、海鲜调味粉:鱼、贝等二十多种添加剂。“饮料哈乐爽(草莓味)”潮安县日新工贸有限公司 95ml 配料白沙糖、水,食品添加剂:卡拉胶、柠檬酸、草莓香精、安赛密、甜蜜素、山梨酸钾(苹果香精)就成了一瓶饮料了。单一种牛奶就含有11种食品添加剂 2010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根据新规,所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必须要在包装上毫无保留地进行明示。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孩子每天都喝的一款牛奶新包装上,250ml饮品中竟添加了11种食品添加剂,包括乳酸、果胶、柠檬酸钠、琳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瓜尔胶、阿斯巴甜、安赛蜜、柠檬酸、苯丙氨酸等,不禁吓了一大跳,感到揪心,发现孩子以前喝的不是牛奶,而是食品添加剂。 对于添加如此众多的食品添加剂,对厂家有好处,但对许多消费来说,这些添加的东西,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处? 在超市里,一些产品上标识的食品添加剂,其数量之多,着实令人感到有些吃不消。特别是琳琅满目的牛奶产品放在一起,什么调味牛奶、乳饮料、乳味饮品、乳酸菌饮料等称谓,足以让人头昏。细看这些产品的包装上,所有的共性地方,是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一款牛奶新包装上,250ml饮品中竟添加了11种食品添加剂;一个品牌高钙牛奶,食品添加剂展示区域占据7行,成分多达9种。上述产品从成分看全都营养单一、很“人工”,而且添加剂过多,“病从口入”,体内垃圾主要是人们吃进食物形成的。大家知道,现在的环境污染比较普遍,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例如蛋白肉是以大豆蛋白等为原料并加入调味品和有机黏合剂做出的“人造肉”,儿童不能长期食用。从价格来看,所用的肯定是廉价食材,食品质量令人怀疑。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明确规定婴幼儿食品中严禁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色素。因为孩子的肝脏解毒和代谢功能都比较脆弱,如果摄入过多的人工合成色素,会加重肝脏及胃肠道的负担,干扰体内正常的代谢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甚至导致儿童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应引导孩子食用颜色天然的食物如新鲜的五颜六色的水果,平时给孩子买食品时,也要留意食品标签上的成分表,如果有上述人工色素则尽量别买。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是限制使用的,并不是禁止使用。儿童别吃含人工色素食品。我们吃的蔬菜及其食品大多含有农药、化肥、防腐剂、色素、药物和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的十大垃圾食品:即油炸、腌制、烧烤、烟薰、蜜饯、洋快餐、饮料、【氢化植物油】制作的方便食品等。这些在人的体内形成“垃圾场”。这些垃圾造成人的五脏六腑、血液、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病变,时刻威胁着人的健康。三、为什么用添加剂?全球有2.5万多种食品添加剂,允许直接加到食品中的约3000-4000种。我国允许的种类到防腐剂、凝固剂、抗氧化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多种。按照我国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GB2760-2007对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剂量和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该负责人表示。添加剂其实是食品当中不能够缺少的东西,没有这些添加剂,我们食品就没有味道、不成形状、无法保存。而且目前在国家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食物添加剂,都是经过国际上大量的实验之后,再规定了其使用量和条件的,应该说都是安全的。大家不用“谈添加剂色变”。目前的问题是,由于目前对于添加剂的检测是一种被动的检测,更多依靠企业的自律自觉,这导致了不少非法添加的情况出现,这是目前监管当中的一个瓶颈问题,急需解决;还要提醒消费者,不要长期吃某一类食品,虽然添加剂使用时安全的,但长期的积累效应也会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各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为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依据加工产品特点选用合适的食品添加剂。因此,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工业以后,发挥着以下重要作用:(1)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口感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加工过程一般都有碾磨、破碎、加温、加压等物理过程,在这些加工过程中,食品容易褪色、变色,有一些食品固有的香气也散失了。此外,同一个加工过程难以解决产品的软、硬、脆、韧等口感的要求。因此,适当地使用着色剂、护色剂、食用香精香料、增稠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等,可明显地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对食品风味和口味的需要。 (2)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防腐剂和抗氧保鲜剂在食品工业中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对保持食品的营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食品中适当地添加一些营养素,可大大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于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保持营养平衡,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增加食品的保藏性,防止腐败变质。我国生鲜食品丰收后,无防腐损失达20%-30%,每年有30多万吨水果白白烂掉。许多加工食品必须添加防腐剂才能延长货架期。 各种生鲜食品和各种高蛋白质食品如不采取防腐保鲜措施,出厂后将很快腐败变质。为了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保持应有的质量和品质,必须使用防腐剂、抗氧剂和保鲜剂。 (4)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 食品超市的货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这些食品除主要原料是粮油、果蔬、肉、蛋、奶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原料,就是食品添加剂。各种食品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品种的不同、口味的不同,一般都要选用正确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尽管添加量不大,但不同的添加剂能获得不同的花色品种。 (5)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食品加工过程中许多需要润滑、消泡、助滤、稳定和凝固等,如果不用食品添加剂就无法加工。 (6)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用蔗糖,又要满足甜的需要。因此,需要各种甜味剂。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素,因而发展了添加有矿物质、维生素的配方奶粉。 (7)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仅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和提高了品质,而且在生产过程使用稳定剂、凝固剂、絮凝剂等各种添加剂能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收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可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食品添加剂的作用越来越大。进入人体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多。因此,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也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加上多数食品添加剂是化学合成的,其往往有一定的毒性,因此选用时,要格外小心。四、为何出现滥用添加剂的现象?各有其说法:1.专家:中国农业大学侯彩云教授分析认为,由于食品添加剂问题而导致食品出现不合格,基本上有三种情况:一是故意添加,且添加的剂量过高。如有的企业为延长保质期,不顾国家标准中对添加剂剂量的强制性要求,过量添加防腐剂;二是企业“秤”不准。如有的企业计量设备简单陈旧,由于没有精确的计量设备,难以精确控制使用量,很容易出现超标的情况;三是违法添加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如在辣椒面中添加苏丹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教授高彦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之上的。因为消费者对食物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所以要想按照家庭方式来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普通消费者无法接受。”“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业的灵魂,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适量添加,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对记者说,“食品添加剂替非法添加物背了多年的黑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副系主任陈敏教授认为,食品添加剂正在被“妖魔化”:“其实,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实际上,国家对于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及用量都有明确规定,而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反之,如果没有这些食品添加剂,很难想象食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输和出售,也很难想象消费者能吃到放心的食品。”2、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客观地讲,目前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有“谈添色变”的焦虑,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将非法添加剂归入了食品添加剂的范围;二是滥用添加剂。非法添加剂是指国家允许使用目录之外的添加剂,而滥用添加剂指的是不按规定量使用国家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这些都属于非法添加剂,是生产商家为了减少成本、增加收益而加入食品的,并非食品添加剂。可以肯定,目前市场上的非法添加剂,大多属于未申请的情况。此外,几乎所有的食品添加剂,如果长期、过量食用,都会对人体健康有害。3.技术监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两个规范,一是必须是国家认可的生产企业生产,符合国家标准;二是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禁止滥用、超范围使用的现象。出现非法使用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的原因也有两个:一方面,我国的相关科研水平远远落后,甚至出现国外禁用而国内推广的尴尬。譬如瘦肉精,1998年欧洲就禁止将其用于饲料添加,而同时期我国却将其作为科研攻关项目甚至高校“重点课题”,予以推广,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查禁。另一方面,检测方法标准缺失。据了解,早在1995年,苏丹红就被确定为致癌物,随后的1996年,中国在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明令禁止使用。苏丹红虽被禁,但从未检测过。同样的教训继续在“三聚氰胺事件”中上演。同时,火锅添加剂不该是“不明添加物”,关于能否使用或者如何使用,本该有统一、可行的标准,不可缺乏必要的行业规范。对于餐饮服务环节能否使用食品添加剂,如何有效控制用量和范围等问题,我国尚未有明确的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为保障公众健康设定的使用量和残留限量标准也被指流于形式。4.国家部门:(1)新国标出台卫生部近日(2011年)一口气对外发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蜂蜜等4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规定,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卫生部监督局负责人表示,此次修、制订的标准,充分借鉴了国际标准和其他国家标准经验,分析比较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澳、新、日、美等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结合中国食品生产和消费具体情况以及食品安全监测结果和居民膳食暴露量,同时听取采纳各界意见,体现了食品安全标准公开、透明的原则。(2)监管须到位卫生部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组织生产经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安全,承担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因此,食品企业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相关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不采购不使用非食用物质,坚持企业诚信和行业自律,是防范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前提和基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现在的职责分工,依法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加强监管,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企业责任。从目前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真正由卫生监督部门自己检查发现的似乎还不多,大部分是由媒体或网友先行发现,再由卫生监督部门查处。因此,有了严格的制度,还要有人去贯彻执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3)严格按标准如果没有添加剂,人们每天吃到的东西就回到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严卫星表示,过去人们只能吃到时令水果,季节一过,只能做成罐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每天吃的很多食品中进入了许多添加剂,新技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5.百姓:卫生部等9部门在北京召开2008年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说,专项整治行动中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是重中之重。2009年9月,国家卫生部等九个部、局发布的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2008年12月以来,各地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有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采购、查验和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不规范的问题依然存在,复合食品添加剂问题突出;食品添加剂标签、说明书不规范,夸大宣传使用效果和擅自扩大使用范围,误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百姓就问:自从九部委自2008年12月10日起严打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打到哪儿了去呢?之所以会出现食品添加剂滥用,是由于中国食品管理,部门不少,水平不高,机制不明,责任不清,权威不强,标准繁多,专业素质不高。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面临着严峻形势。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处罚乏力;政府监督覆盖还存在薄弱面;企业主的法律意识薄弱,道德诚信淡漠;企业管理混乱,技术低下;企业主见利忘义,偷梁换柱等。5.业内人士透露,现象一:利益驱使,滥用食品添加剂 一些小企业、作坊管理水平比较低,受利益驱使,滥用食品添加剂。例如明矾能增加面的弹性和膨发能力,小苏打让产品变得疏松。在市民吃的油条、油饼、酥饼类食品,多数都加入了泡打粉,让产品更加疏松可口。然而,明矾含有铝,小苏打有碱性,多吃会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骨骼健康,破坏维生素。 现象二:增加卖相,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有些所谓的杂粮面食并非名符其实。所谓的玉米馒头可能是精白面粉添加黄色素做成的,所谓的全麦馒头,可能是面粉里加入焦糖色素。为了增加卖相,让做出来的食品五颜六色,中看又好卖,经营者于是在食品里加入染色剂,紫色、黄色、绿色、褐色,什么都有。“添食品添加剂,为的就是让产品好看、好吃、好卖!”这是一些食品企业高管,面对消费者疑虑的食品添加剂随处可见的现状直言。对于食品企业而言,食品添加剂是不可或缺的。现象三:意识淡薄,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无知和法律师事意识薄弱,对于如何使用食品添加剂,放入多少添加剂不清楚,往往在制作食品中,没有按照规定加入,导致添加剂超标。比如最近说的“甜蜜素”,它的甜度相当于蔗糖,如果把蔗糖比作1的话,甜蜜素大约是30倍到50倍于蔗糖,在肉质品、水果制品、水果罐头是不允许添加的6实话实说: 超范围使用的品种主要是合成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品种。应用的食品主要是肉制品(色素:大多存在于:酱卤类制品、灌肠类制品、休闲肉干制品、五彩糖。危害:长期食入含有着色剂的食品后,人体健康会受到影响,过量的污染物还会对人体主要脏器造成损害。尤其对儿童的健康发育会有一定的危害。过氧化苯甲酰 大多存在于:面粉。危害: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豆制品(苯甲酸防腐剂:需在肝脏中进行分解,过量食用对肝脏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炒货(石蜡,矿物油等),乳制品(山梨酸防腐剂,二氧化钛白色素,以纳他霉素作防霉剂),葡萄酒(合成色素及甜味素)。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可是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最突出在面粉处理剂,防腐剂和甜味剂。 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和溴甲酸使用严重。过氧化苯甲酰主要是起增白作用,溴甲酸主要是增筋作用,是氧化剂和面包改良剂。 甜味剂,防腐剂:在一些小企业生产的乳饮料,果汁饮料中尤其严重,有些企业产品中甚至全部使用甜味剂(主要是糖精钠和甜蜜素)或仅使用少部分白砂糖。这些产品主要消费对象为儿童,危害极大。 (3)蜜饯:蜜饯是有我国传统特色的小食品,蜜饯类滥用添加剂的现象十分严重,若管理不好,会造成“小食品,大危害”,其严重性是不容忽视的,大多存在于:蜜饯、果脯、山楂羹、茶饮料、易拉罐装碳酸饮料。 危害:有可能致癌。(4) 冷饮,果冻等:(糖精钠,甜蜜素)在食品中添加的甜味剂主要有糖精钠、糖蜜素、安赛密和甜味素四种。人体每日允许的人工合成甜味剂使用量是有一定限量的。一般情况下,人体每日每千克体重对糖精钠的摄入量,最多不可超过2.5毫克,即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成年人,每日对糖精钠的摄入量,最多不可超过150毫克;甜蜜素、甜味素、安赛蜜的每千克体重摄入量高限量分别为11毫克、40毫克、15毫克。 标识不明确 部分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合成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品种时,故意在食品标签下不标注,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特别是部分食品如蜜饯,冷饮,果冻,酱腌菜,乳制品等。据我国的相关调查,认真阅读食品标签的消费者,只有不足30%。每个成人一天大概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4各种添加剂的使用都有一个适量的问题,但没有具体的含量值,相关规定也相当含糊。就说成“即使每天摄入这个数量的添加剂,都不会有问题。但若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食品添加剂,就会形成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害。五、添加剂的危害性的分析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少人对它的毒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心存疑虑。其实,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各国都有严格规定,受法律制约,以保证安全使用,这些规定是建立在一整套科学严密的毒性评价基础上的。我国卫生部于1985年9月23日公布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该评价程序参照国际上通用法则,包括4个阶段: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和致突变试验;亚慢性毒性(包括繁殖、致畸形)试验和代谢试验;慢性毒性(包括致癌)试验。一种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的制订是经过一整套科学试验后才公布的,制订和颁布国家标准是一项极其科学严谨的工作,在试验中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安全的,例如:按照国家标准添加面粉增白剂,如果致人中毒,则一个体重65公斤的人必须在半小时内吃下半吨干面粉。 对食品添加剂,由于不正确的宣传,使人们产生不少误解,如有些食品的包装上醒目地写上“不含防腐剂”的字样,甚至有些广告也是这样。这里反映出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问题,似乎是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就是安全可靠的。事实上食品只有超高温杀菌并进行无菌包装或者做成罐头,这种方式加工的食品才可以不加防腐剂,而大多数加工食品中,如果不按规定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甚至无法生产,如豆腐、汽水、巧克力等,而且很容易霉变、酸败和变质,如干酪不用防腐剂,外表会产生有害于人体健康的霉菌;奶油不加抗氧化剂容易酸败;食用变质的食品后,轻则引起腹泻、中毒,重则有可能引起癌变。 对于食品添加剂,目前还存在另一种片面的认识,即“合成的不如天然的”。崇尚天然食品固然是对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天然并不等于安全。另外从FAOWHO联合制订的ADIs(每日每公斤体重允许摄入量)值来看,天然的姜黄素为001mgkg,“胭脂树橙”为00065mgkg;而合成品亮蓝为0125mgkg,柠檬黄为075mgkg。因此,对食品添加剂毒性的理解不能仅以天然或合成来判断。我国卫生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中明确指出:“绝对安全,实际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合成的还是天然的,只要摄入超过限度,都会在一些人身上引起有害的结果,包括食盐、糖、脂肪等认为“绝对安全”的天然物质。因此,各种添加剂的使用都有一个适量的问题,包括维生素等营养强化剂。如果超过限度可能得添加剂综合症:营养不良、易感冒、消化不良、肾功能衰退、食物过敏、食物中毒糖尿病,老年性或早老性痴呆,慢性疲劳综合症和忧郁症、中风、偏瘫、骨质疏松、脑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抵抗力下降、腹痛、焦虑、关节炎、哮喘、气喘反应、浮肿(液体积聚)、血糖控制问题(低血糖或高血糖)、脑癌(在动物上有预先的研究)、呼吸困难、灼热的眼睛或喉咙、排尿有灼热感、不能够直接思想、胸痛、长期咳嗽、长期疲劳、混乱、死亡、抑郁、腹泻、头昏、极度口渴或饥饿、疲劳、感到不真实、脸红、头发脱落、头痛偏头痛头晕、听觉损失、心悸、荨麻疹、高血压、阳痿和性问题、不能够集中、易受到感染、失眠、发痒、关节痛、喉头炎、思想不清、显著的性格改变、失去记忆、月经问题或改变、偏头痛和严重头疼、肌肉痉挛、恶心或呕吐、麻木、其他的过敏反应、恐布症、记忆差、皮疹、痉挛和抽搐、言语不清、吞食的疼痛、心跳过速、震颤、耳鸣、眩晕、视觉损失、体重增加等。六、零食成分大解析1. 香锔番茄味(马铃薯膨化食品)配料:马铃薯粉,氢化植物油,食品添加剂醋酸淀粉/磷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精炼植物油/淀粉/香锔番茄味调味料:(全脂乳粉/食用香精/谷氨酸钠,食用盐/番茄粉/葡萄糖/乳清粉/酱油粉/柠檬酸/洋葱粉/酵母抽提物/二氧化硅/大蒜粉/干酪粉/酒石酸钾钠/5-鸟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玉米粉/干酪粉/全脂乳粉/精炼植物油/葡萄糖浆/酪蛋白酸钠/三聚磷酸钠/二氧化硅)/食用盐/食用香精分析:既然是炸薯片么,主料一定是马铃薯和油脂了。口味的奥秘其实都在调味料上。其中有盐,但是更多的是增鲜剂。谷氨酸钠就是味精啦,核苷酸钠则会大大增强味精的鲜味。水解植物蛋白也是具有鲜味的,它是蛋白质用酶水解之后的氨基酸混合物。植脂末不是个好东西。它的主要成分是氢化植物油,也会带来反式脂肪酸。植脂末通常出现在咖啡伴侣和奶茶当中,在薯片中的用量很小,倒是不足为虑。按照相关法规,排在配料表中第一位的原料就是添加数量最多的原料。氢化植物油:起酥油的主要原料是“部分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不仅含大量饱和脂肪酸,而且含有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的“反式脂肪酸”。因此,起酥油自然是少吃为妙。考虑到普通切片面包中脂肪总量不多,少量一点起酥油还是可以接受的。油脂有个极大的弱点:容易氧化。越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就越容易受到氧化。对于油脂来说,氧化就好像一种无法根治的癌症,会自动地发生,并快速地蔓延。最糟糕的是,氧化的油脂分子具有传染性,它会把其他正常的分子“带坏”。氧化的脂肪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而且可能引发人体的衰老,给一系列疾病埋下隐患。一旦油脂发生严重的氧化,人们对它几乎无计可施。唯一的办法,就是“预防为主”,加入抗氧化剂,努力延缓氧化的发生。起酥油通常含有氢化植物油,氢化植物油为反式脂肪,对身体极为有害。起酥油从英文“短(shorten)”一词转化而来,其意思是用这种油脂加工饼干等,可使制品十分酥脆,因而把具有这种性质的油脂叫做“起酥油”。 起酥油由植物油脂氢化而成,起酥油可以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无法被身体分解,也无法被代谢出去,最后只能留在体内,囤积在细胞或血管壁上,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促进动脉硬化,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危害堪比杀虫剂。磷脂:磷脂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神经递质的重要来源,充足的磷脂可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大脑活力,体现为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同时磷脂是大脑神经髓鞘的主要物质来源,充足的磷脂可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体现为注意力力集中,记忆力增强。人体所有细胞中都含有磷脂,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磷脂对活化细胞,维持新陈代谢,基础代谢及荷尔蒙的均衡分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再生力,都能发挥重大的作用。概括的讲磷脂的基本功用是:增强脑力,安定神经,平衡内分泌,提高免疫力和再生力,解毒利尿,清洁血液,健美肌肤,保持年轻,延缓衰老。碳酸氢铵(膨松剂):碳酸氢铵的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氨均为人体代谢物,适量摄入对人体健康无害。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1985)将碳酸氢铵列为一般公认安全物质。碳酸氢铵可以作为某些食品的添加剂,安全性比较大的,而且这个物质分解的时候全部是气体,无残渣。也没有潜在的污染性,如果你担心有异味,可以把花生晾晒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将碳酸氢铵稀释,给庄稼叶面喷施。瓜果、蔬菜发生蚜虫时,将“气肥”稀释80100倍,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这些作物的茎、叶上,能将蚜虫杀死,减轻疫病、黄萎病等真菌、细菌和病毒性病害。膨松剂几乎是每一种饼干必须添加的成分,正是它们让饼干松脆可口。通常膨松剂的主料是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铵等碱性盐,还有明矾、磷酸氢钙、酒石酸氢钾之类的酸性盐。它们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就会让饼干变得疏松。这些物质通常是无毒的,但其中如果含有明矾,则要小心些,因为明矾含有铝,而过多的铝可促进老年痴呆的发生。谷氨酸钠:谷氨酸钠和氯化钠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不要一看它的名字这么长,就觉得头疼。说得更简单一些,如果熬汤的时候,您熬的不是青菜豆腐汤,而是一锅鸡汤的话,您可能会有这种经验往鸡汤中加一些食盐,味道会更加鲜美。这是因为鸡肉当中富含谷氨酸这种氨基酸,您又放了一些氯化钠盐进去,便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制造了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味精对健康有益还是有害,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食用味精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对健康有任何损害, 但食用过多会使部分人,尤其是西方人,出现中毒症状。所以要适量使用,一般以每人每天不超过20克为宜。此外,炒蔬菜时,应等到出锅时再放味精。因为谷氨酸钠在120的温度下会形成焦化谷氨酸钠,焦化谷氨酸钠不仅鲜味很低,而且具有一定的毒性,是致癌物质。炒菜时油温一般在150200,这会使味精变成有毒性的焦化谷氨酸钠。所以,对于加入味精的“半成品”配菜的烹饪,应以蒸、煮为妥。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温中使用味精,鲜味剂谷氨酸钠会转变为对人体有致癌性的焦谷氨酸钠。由于炒菜时油温一般在150200,这会使味精变成有毒性的焦化谷氨酸钠,所以,对于加入味精的“半成品”配菜的烹饪,应以蒸、煮为妥。 还有如果在碱性环境中,味精会起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谷氨酸二钠的物质。所以要适当地使用和存放。摄取过量可能导致胃癌和内其它人类内脏疾病。乳清粉:乳清粉是制作奶酪过程中的副产品,含有价值很高的牛奶蛋白质。柠檬酸:柠檬酸的作用是调节酸碱度,它是人体正常代谢产物,也是柑橘的天然酸味来源,所以不用担心。柠檬酸为食用酸类,可增强体内正常代谢,适当的剂量对人体无害。在某些食品中加入柠檬酸后口感好,并可促进食欲,在我国允许果酱、饮料、罐头和糖果中使用柠檬酸。虽然柠檬酸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它可以促进体内钙的排泄和沉积,如长期食用含柠檬酸的食品,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并且会增加患十二指肠癌的几率。儿童表现有神经系统不稳定、易兴奋、植物神经紊乱;大人则为手足抽搐、肌肉痉挛,感觉异常,瘙痒及消化道症状等。基于柠檬酸对钙的代谢可产生的影响,经常食用罐头、饮料、果酱、酸味糖果的人们,特别是孩子,要注意补钙,多喝生奶、鱼头、鱼骨汤、吃些小虾皮等,以免导致血钙不足而影响健康,胃溃疡、胃酸过多、龋齿和糖尿病患者不宜经常食用柠檬酸。柠檬酸不能加在纯奶里, 否则会引起纯奶凝固。乳制品行业常把柠檬酸配成10%左右的溶液加入低浓度的牛奶溶液中,加入时应快速的搅拌。 酵母抽提物:酵母和盐是制作面包的必要原料,而要制作美味面包,面包改良剂也同样必不可少。淀粉和淀粉酶可以提高面包的柔软度;维生素C能增加面筋的韧性二氧化硅: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抗结剂)是人工合成的一种高纯度、大比表面积、高吸油值、低比重、重金属含量低的粉体,它有别于自热中的纯二氧化硅,自然界中二氧化硅是一种无机矿物比重大、比表面积小、低吸油值。国标HG2791中明确规定了食品抗结剂用二氧化硅为三类,类是气相法二氧化硅、类为凝胶法二氧化硅、类是沉淀法二氧化硅,这三类二氧化硅具有高的吸附性,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吸水性可高达20ML/g,超出此值后就会成糊状物。在食品中添加最大量为食品重量的千分之20,就可吸附报装物中空气的水分,而是包装物中的食品保持干燥或是粉末流动状态。现在很多粉末食品中都会添加极少的二氧化硅抗结剂,就可保持食品的粉末状态,防止结块,如安利蛋白粉、雀巢咖啡、咖啡伴侣等食品,在液体食用油中可用白炭黑吸附杂质,提取高纯度的食用油。啤酒生产中用凝胶法白炭黑吸附杂质,提纯啤酒。酒石酸钾钠:酒石酸氢钾 本品为无色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酸甜味,微溶于水,溶于热水(6.9g/100ml,100),易溶于稀矿酸、碱溶液和硼砂溶液,不溶于醋酸或乙醇,比重1.984。本品用作容量分析、缓冲剂、还原剂以及食品工业的膨松剂、抗结剂、防腐剂、吸湿剂、PH调节剂、加工助剂、酸味剂、蔗糖转化剂、香味增强剂。多用于焙烤食品,用量不规定,可达到总膨松剂用量的50%等。本品符合美国食品化学法典(III)和日本食品添加剂标准- 美国食品化学法典(III) 项目 指标 含量(以干基计) % 99.0101.0 重金属(以pb计)% 0.002 砷盐(以As计) % 0.0003 氨(NH3) 合格 不溶物 合格 日本食品添加剂标准- 项目 指标 含量(以干基计) % 99.0101.0 澄清度 合格 硫酸盐(SO4)% 0.02 重金属(以pb计)% 0.002 砷盐(以As计) % 0.0003 铵盐 合格 干燥失重 % 0.5 。5-鸟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增味剂(鲜味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本品常与谷氨酸钠合用,其用量约为味精的2%10%,可与其他多种成分合用,如一种复合鲜味剂组分的味精88%、呈味核苷酸8%、柠檬酸4%;另一组分为味精41%、呈味核苷酸2%、水解动物蛋白56%、琥珀酸二钠1%。 若肌苷酸钠和鸟苷酸钠的比例为11时,其一般用量如下:罐头汤,0.020.03 g/kg;罐头芦笋,0.030.04 g/kg;罐头蟹,0.010.02 g/kg;罐头鱼,0.030.06g/kg;罐头家禽、香肠、火腿,0.060.10 g/kg;调味汁0.100.30 g/kg;调味品,0.100.15;调味番茄酱,0.100.20 g/kg;蛋黄酱,0.120.18 g/kg;小吃食品,0.030.07 g/kg;酱油,0.300.50g/kg;蔬菜汁0.050.10 g/kg;加工干酪,0.050.10g/kg;脱水汤粉,1.02.0 g/kg;速煮面汤粉,3.06.0 g/kg。三聚磷酸钠:用作肉制品、果汁饮料、啤酒、奶制品、豆制品等品质改良剂、水分保持剂。用于火腿、罐头使肉质柔嫩,增大粘着力;用于水产品可增重保鲜;用于牛奶制品可防止。蛋白质凝结沉淀;防止饮料氧化、变败、色调变化,并阻止维生素C分解;对大豆蛋白进行改性,可强化大豆蛋白的功能;用于水果蔬菜、蚕豆罐头等使外皮软化。此外亦可用作软化剂和增稠剂。食用香精: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有534种,包括天然香料137种,人工合成香料397种;暂时允许使用的香料有157种。常用天然香料有八角、茴香、花椒、姜、胡椒、薄荷、丁香、茉莉、桂花、玫瑰、肉豆蔻和桂皮等。2. 金嗓子-润喉丹(蜜饯、果丹类)配料:南瓜/青梅/山楂/甘草/罗汉果/白砂糖/食盐;糖精钠/甜蜜素/胭脂红/亮黑/苯甲酸钠/丙酸钙分析:糖精钠:糖精钠俗称糖精,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大量摄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氯磺酸极易吸水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对人体非常有害,糖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有危害。糖精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严重污染环境。此外,目前从部分中小糖精厂私自流入广大中小城镇、农村市场的糖精,还因为工艺粗糙、工序不完全等原因而含有重金属、氨化合物、砷等杂物。它们在人体中长期存留、积累,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为一种化学合成物的代糖品,如消费者经常食用过量含糖精钠的商品,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糖精钠使用量超出正常使用量的14倍。甜蜜素有致癌、致畸作用,多个国家相继全面禁用; 甜蜜素:其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对甜蜜素安全性的怀疑来源于其中含有的氯。许多含有氯的有机物是有毒的。不过,甜蜜素并不因为含氯而有毒。加拿大糖尿病协会认为,每公斤体重每天食用15毫克甜蜜素不会有任何副作用。这相当于一个体重70千克的人每天吃1克多甜蜜素,其甜味与630克蔗糖相当。这已远远超出人们的味觉需求。也有一些动物研究用大量甜蜜素喂养老鼠,观察到一些不良后果。不过,人们的正常食用量远低于这些实验所用浓度,这些结果不被认为具有指导意义。我国也对甜蜜素在食品中加入的量做了严格限定饮料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为0.25克/千克。是一种无营养甜味剂,常用于酱菜类、调味汁、糕点、配制酒和饮料等食品中。因为甜蜜素有致癌、致畸、损害肾功能等副作用,一些国家已全面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甜蜜素。中国陆续有50多家企业出口到日本的食品被日方检出甜蜜素而被扣留或遭退运,其中某一家企业出口日本的16个集装箱食品全部被日方扣留。这种情况引起辽宁商检局的高度重视,他们在向有关企业通报情况的同时,立即组织技术人员采购甜蜜素标准品等实验用品,仅用6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检验方法的开发验证工作。已检验样品53份,其中3份呈阳性。检验部门借此提醒食品生产出口企业,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甜蜜素等有害食品添加剂应及早退出中国的食品生产领域。胭脂红:胭脂红是一种合成色素,由于其色泽鲜艳、价格低廉,常被用于饮料及其他食品的着色。胭脂红耐热性、耐还原性差,耐光、耐酸性也不理想,一般用于短期食用的食品着色,而不宜用于包装饮料的着色。胭脂用作食品添加剂时,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用量,并且绝对禁止手工将胭脂红直接添加到肉糜中去。他解释说,紧贴肠衣的肉有时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肠衣上的着色剂逐步迁移到肉里去,这种情况经过科学测定,没有问题。另外,对于“长期食用胭脂红会致癌”的说法,顾所长不予认同。据了解,国家规定的食品卫生标准针对长期食用制定,是安全的使用量,因此只要食品按照标准添加,长期食用也不会有问题。亮黑 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酒类、化妆品、医药、日化、烟草、玩具、农药、化肥、饲料等行业产品的着色,产品结构分为水溶性色素系列、复合色素系列。苯甲酸钠:苯丙氨酸是生产新型保健型甜味剂阿斯巴甜的主要原料。阿斯巴甜是经世界卫生组织(WHO)、粮农组织(FAO)专家联席委员会认定的A(1)级安全性食品添加剂,目前有120多个国家、地区政府批准使用,具有甜味纯正、高甜度、营养丰富矫味增鲜等特点,其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热值不到其二百分之一,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人最理想的甜味剂,但苯丙酮尿症患者不宜食用。酱里面的苯甲酸钠:苯甲酸类在我国可以使用在面酱类、果酱类、酱菜类、罐头类和一些酒类等食品中,现在国家明确规定苯甲酸类不能使用在果冻类食品中;苯甲酸类毒性较大,国家限制了苯甲酸及其盐的使用范围,许多国家已用山梨酸钾取代有毒,对大脑以及神经有害. 是防腐剂。据了解,苯甲酸钠是用于内服液体药剂的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根据GB27601996国家卫生标准规定,在水产品加工中不得使用苯甲酸钠。是防腐剂。据了解,苯甲酸钠是用于内服液体药剂的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根据GB27601996国家卫生标准规定,在水产品加工中不得使用苯甲酸钠。在食品中添加少量苯甲酸时,对人体并无毒害。世界各国多年来的应用和毒性试验表明,如按006gkg添加,苯甲酸均无蓄积性、致癌、致畸、致突变和抗原等作用。苯甲酸在体内能很快被吸收,苯甲酸会与甘氨酸结合形成马尿酸(甘氨酸苯甲酰),其余的会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形成1苯甲酰葡萄糖醛酸。7580的苯甲酸在6h内从人体排出,1014h后可以全部从体内排出(FAO,1974),这种解毒作用使苯甲酸不会在体内蓄积。应该指出的是,猫对苯甲酸比较敏感,生产宠物食品时,应该加以注意。用含有239苯甲酸的肉喂猫,28只猫中有17只表现神经过敏、兴奋、失去平衡和视力(FAO,1974)另外,苯甲酸钠与维生素C反应会生成苯(苯是致癌物质),所以在果脯等富维C食品中使用苯甲酸钠是有害的。 苯甲酸钠普遍存在于饮料当中,所以我们应当在购买饮料的时候注意!柠檬酸钠就不会和维生素C反应,可以选择此类饮品。有毒,对大脑以及神经有害. 苯甲酸钠也是酸性防腐剂,在碱性介质中无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是2.5-4.0,在PH5.0时5%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是很好。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食品防腐的目的。是防腐剂。据了解,苯甲酸钠是用于内服液体药剂的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根据GB27601996国家卫生标准规定,在水产品加工中不得使用苯甲酸钠。 体中的DNA造成破坏。由于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场所,因此对线粒体的损害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在严重时可能导致细胞凋亡,从而加速机体的衰老,这个研究结果并没有得到英国食品标准局的肯定。以前也有研究认为碳酸饮料中的苯甲酸钠与其他人工色素共同食用可能会加剧儿童的多动症,但由于对苯甲酸钠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因此这个研究结果并没有得到英国食品标准局的肯定。而根据研究指出苯丙胺酸不管是缺乏或者过多,对脑部化学环境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不需要太高的浓度,就能够造成脑部功能障碍。苯丙胺酸在血液和脑部里的浓度,可能只需达到远低于与苯酮尿症相关的程度,就能够产生神经性影响。这个假设的根据是,提升的苯丙胺酸浓度会减少正常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的浓度,影响行为和情绪,甚至造成痉挛。常见与摄取阿斯巴甜有关的痉挛和其他心理症状,其肇因不在于摄取过多苯丙胺酸所造成的高浓度苯丙胺酸,而在于其所造成的血清素降低。有些人可能对于这种脑部营养的细微变化敏感,更容易发生强烈反应。丙酸钙:丙酸钙是面包防霉剂,让面包在两三天时间内不容易长霉。它安全无毒,因为丙酸是人体肠道中的正常物质之一,而钙对人体也有营养作用。食用香料呢,当然是为了增加香气,比如,明明没有放奶油,添加香料后,却可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