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方案_第1页
2018-2019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方案_第2页
2018-2019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方案_第3页
2018-2019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方案_第4页
2018-2019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方案一、试验目的对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合病菌生理小种及其致病性鉴定分析,掌握参试品种和抗病原始材料在不同生态地区的抗病性及其动态,为国家小麦品种评价、审定和合理布局,及抗源利用和病害监测与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二、承担单位及联系人详见表。 三、试验方法(一)鉴定圃选址鉴定圃设臵在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适发区,选择具备良好自然发病环境和可控排灌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块。(二)感病对照品种和诱发行品种选择鉴定条锈病所用感病对照和诱发行品种均采用铭贤 169、白粉病感病对照和诱发行品种均采用京双 16、赤霉病对照品种采用苏麦 3 号(抗病)、扬麦 158(中抗)、安农 8455(感病),此外,建议各试验点增加当地的感病对照。(三) 鉴定圃田间配臵及大田播种1.田间配臵鉴定圃采用开畦条播、等行距配臵方式。畦埂宽 50cm,畦宽 250cm,畦长视地形、地势而定;距畦埂 125cm 处顺畦种 1 行诱发行,在诱发行两侧 20cm 横向种植鉴定材料,行长 100cm,行距 25-33cm,重复 1 次,顺序排列,编号,鉴定圃四周设 100cm 宽的保护区(见图 1)。图 1 鉴定圃田间配臵示意图明:说:矩形框表示畦埂;:实线表示诱发行和对照品种;:表示鉴定材料2.播种(1)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一致,或适当调整不同材料的播期以使植株接种期和发病期能够与适宜的气候条件(湿度与温度)相遇。冬性材料按当地气候正常秋播,弱冬性材料晚秋播,春性材料顶凌春播。(2) 播种方式及播种量采用人工开沟,条播方式播种。每份材料播种 1 行,每隔 20 份鉴定材料播种 1 35 组感病对照品种,鉴定材料每行均匀播种 100 粒;诱发行按每 100cm 行长均匀播种 100 粒。(3) 栽培管理冬前灌水 1 次、返青后灌水 1 次、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 10 天灌水 1 次(云南省可根据当地小麦生育时期提前至 2 月中旬至 3 月中旬),生长季不少于 4 次、注意保持水肥条件适中,防止土壤干旱和植株倒伏,以免影响试验结果。适时喷洒杀虫剂防治蚜虫、不得喷洒杀菌剂、远离生产防治田块或人工接种试验小区。(四)记载内容播种日期、接种日期、春季始发病日期、调查日期、其余操作参照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NY/T1443-2007)执行,有关病害记载标准和示意图见附表1-2 和附图 1-5。承担区域试验单位可直接在小区记载发病情况,其余单位按照前述方法执行抗病鉴定。(五) 标样采集试验地病圃发病后,适时从各发病的品种上分别采集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害标样,特别注意采集当地过去表现抗病的品种上的病叶标样。每一个标样以相邻的 23 个病叶(秆)为宜,避免采集条、叶、秆混生的病叶,采集时尽可能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锈菌孢子堆。标样采集后装入标样采集袋或用纸包裹压平,若标样表面有露水,则需在室内阴凉处晾至半干后再包装。标样需注明采集地点(省市县镇村)、采集日期、品种名称、生育时期、有条件的请标示出海拔高度、纬度(N)、经度(E)、采集单位或采集人等信息。采集的标样快递至: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 2 号南 2 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邮编:100193;收件人:刘太国,勿用包裹!),供室内生理小种和毒性鉴定分析用。四、 试验总结每年试验结束后,应及时、尽早进行试验总结。将调查记载结果、当年当地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发生流行情况、品种布局、气象资料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整理成试验报告,于 7 月 15 日前寄送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系人:刘太国,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 2 号南 2 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邮编:100193,电话:电子信箱: 。表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抗病性鉴定承担单位及联系人区试组别鉴定病害鉴定方法承担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人总负责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 2 号100193陈万权所有组别所有病害接种鉴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 2 号100193刘太国所有组别白粉病接种鉴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2 号100081李洪杰长江上游、中下游、黄淮南片水地组、黄淮北片水地组赤霉病接种鉴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市卫岗孝陵卫钟灵街 50 号210014陈怀谷黄淮南片水地组赤霉病接种鉴定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南阳市人民北路 350 号473000李金榜长江上游、中下游、黄淮南片水地组、黄淮北片水地组赤霉病田间自然发病福建南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建阳市东桥东路 13 号354200江文青长江上游、中下游、黄淮南片水地组、黄淮北片水地组赤霉病田间自然发病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江北路 568 号225007张伯桥长江上游、中下游、黄淮南片水地组、黄淮北片水地组赤霉病田间自然发病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 130 号230036丁克坚所有组别条锈病田间自然发病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 1 号730070曹世勤长江上游、中下游组条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都市静居寺 20 号610066夏先全长江上游、中下游组条锈病田间自然发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昆明市550205毕云青黄淮南片水地组、黄淮北片、北部水地组条锈病田间自然发病西北农林大学植保学院陕西杨凌712100王保通长江中下游组白粉病田间自然发病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江北路 568 号225007张伯桥黄淮南片水地组白粉病田间自然发病江苏省徐州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徐州市东郊东贺村221121冯国华黄淮北片水地组、北部水地区白粉病田间自然发病山东烟台市农业科学院烟台市福山区港城西大街 26 号265500姜鸿鸣 37 附表 1小麦锈病反应型调查记载标准反应型划分标准抗性评价0无症状免疫(IM);产生枯死斑点或失绿反应,不产生夏孢子堆近免疫(NIM)1夏孢子堆很小,数量很少,常不破裂,周围有枯死反应抗病(R)2夏孢子堆小到中等,周围有枯死和失绿反应;秆锈夏孢子堆苗期通常长于绿色组织上,绿色组织外有一失绿坏或枯死环围绕,形成所谓“绿岛”型反应中抗(MR)3夏孢子堆中等大小,周围组织无枯死反应,但有轻微失绿现象;秆锈夏孢子堆不常愈合中感(MS)4夏孢子堆大而多,周围组织无枯死反应,早期失绿现象不明显;叶锈在丰满的孢子堆周围常有一周次生小孢子堆出现;秆锈夏孢子堆常互相愈合感病(S)附表 2小麦白粉病 09 级法病级划分标准病级划分标准抗性评价0全株无病1第一段叶片有少数病斑(病斑点叶面积 2%以下)高抗(HR)2第二段叶片有少数病斑,第一段叶片轻度发病3第三段叶片轻度发病,第二段叶片中度发病,第一段叶片严重发病(轻度、中度和严重发病分别是病斑点叶面积 310%、1125%和 25%以上)中抗(MR)4第四段叶片轻度发病,第三段以下叶片中到严重发病5第五段叶片轻度发病,第四段以下叶片中到严重发病中感(MS)6第六段叶片轻度发病,第五段以下叶片中到严重发病7第七段叶片轻度发病,第六段以下叶片中到严重发病高感(HS)8旗叶病斑较少,旗叶以下叶片严重发病9整株叶片严重发病,穗部不同程度发病,穗部病情用分数表示,如“9/60”表示病情 9 级,穗部严重度 60%高抗中抗中感高感附图 1小麦条锈病成株期反应型分级标准示意图高抗中抗中感高感附图 2小麦叶锈病成株期反应型分级标准示意图高抗中抗中感高感附图 3小麦秆锈病成株期反应型分级标准示意图 45 附图 4小麦锈病严重度分级示意图A:锈菌夏孢子堆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B: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即目测的病害严重度。附图 5小麦白粉病病位高度示意图1:高抗;3:中抗;5:中感;79:高感20182019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抗寒性鉴定方案一、鉴定目的对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黄淮冬麦区旱肥组、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和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参加区域试验品种的抗寒性进行鉴定,为国家小麦品种审定及推广布局提供依据。二、鉴定品种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黄淮冬麦区旱肥组、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和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三、鉴定单位在区域试验生态区北相邻生态区中选择适宜地点有条件的单位开展田间抗寒性鉴定。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参试品种鉴定单位:河北遵化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山西农业大学;黄淮冬麦区旱肥组、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参试品种鉴定单位: 河北遵化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和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参试品种鉴定单位:北京市延庆县种子管理站。四、田间鉴定试验设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长方形小区,行距接近试验点当地实际, 小区面积不小于 6 平方米,播种密度按 20-25 万株/亩定苗。五、试验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肥力均匀,土质为壤土的田块为试验田,保证试验田四周无遮蔽物,在生态区内有较好的代表性。每亩施入 3 方左右有机肥,根据前茬作物产量和施肥量,补充足量的 N、P、K 肥。试验田的轮作方式应保持相对稳定,前茬作物应保持相对固定,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还田,保证播种层无秸秆,做到精细整地,使土壤平整,上松下实,利于播种。播种前保证土壤墒情适宜,以利正常出苗,如土壤墒情不足,耕作前应灌溉补充水份。根据试验设计整畦。六、播种时间与当地正常年份的播种期相当。七、播种方法播深 4-5cm,播后镇压,三叶期定苗。八、田间管理土壤缺水时及时灌溉。昼消夜冻,平均气温 0左右,浇封冻水,返青时浇好返青水。灌溉方式为畦灌。及时防治虫害。其它管理同区域试验。九、调查内容及方法(1) 出苗期:50%以上植株幼芽露出地面 1cm 时期。(2) 样点选择和确定:小麦三叶期定样点,每小区按三点取样法(如图 1)选定 3 个样段,即在每小区内选定 3 行(边行除外),按对角线(两条对角线均可) 每行截取出苗均匀的 1 m,作为样点。其中 1、3 样段用于调查基本苗、冬前分蘖、死株、死茎等相关数据, 2 样段用于调查冬前单株次生根数、冬前叶龄。图 1 小区样段设定示意图(3) 基本苗:小麦三叶期定苗后,计算基本苗。(4) 冬前分蘖:平均气温小于 3,小麦越冬前分蘖完成,停止生长时在每个小区 1、3 样段内进行调查。(5) 冬前单株次生根数、冬前叶龄:调查冬前分蘖时,挖取每个小区 2 样段内的全部麦苗,调查次生根数和叶龄,取平均值。(6) 死株率、死茎率:小麦返青后,尚未出现新蘖时,将每个小区 1、3 样段内的麦苗全部挖出,分别调查总株数、总茎数、死株数、死茎数。取两样点平均值, 计算越冬死株率和越冬死茎率。(保留一位小数)越冬死株率 = 调查的死株数 / 调查总株数 100%越冬死茎率 = 调查的死茎数 / 调查总茎数 100%亩活茎数 =(调查总茎数 死茎数) / 样段面积(m2)/666.67 十、抗寒性分级标准根据越冬死茎率将抗寒性分为五级,如下表:抗寒性级别越冬死茎率抗寒性评价标准1 级10%好2 级10.1%15.0%较好3 级15.1%20.0%中等4 级20.1%25.0%较差5 级25.0%差20182019 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节水性鉴定方案一、鉴定目的对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品种的节水性进行鉴定,为国家小麦品种审定及推广提供依据。二、鉴定单位本年度节水鉴定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进行。三、试验设计在田间自然干旱和干旱棚模拟干旱环境下,分别设水处理(足墒出苗,全生育期灌2 水,分别于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水,灌水量 150 m3/亩)、节水处理(足墒出苗,全生育期灌 1 水,拔节期灌水,灌水量 75 m3/亩)。田间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长7.5 m,宽1.8 m,行距 0.18 m,每小区9 行,小区面积 13.3 m2。干旱棚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长 1 m,行距 0.18 m,每小区不低于 3行,小区面积 0.45 m2。四、试验地准备整地标准达到平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保证 0 至 4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 75%。根据土壤肥力基础,测土配方施肥,补足 N、P、K 肥。重点防好蝼蛄、金针虫、蛴螬等。五、播种当地适宜播期播种。亩基本苗 20-25 万左右,根据播种期的早晚和肥力的高低,适当调整播量。人工播种,播后镇压。六、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全。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灌水用水表计量灌水量,遇雨时干旱防雨棚自动关闭,每个干旱池离池壁等距离安装 PVC 管 2 根,随时用 CPN503DR 中子土壤水分测试仪测定干旱池土壤水分的变化。七、评价指标参照河北省地方标准冬小麦节水性鉴定技术规范(DB13/T 2792-2018),计算节水指数对品种节水性进行评价。节水指数(WSI)计算公式:(Ya)4YMWSI Ym(YA)4注:Ya 是参试品种节水处理产量,Ym 是参试品种足水处理产量,YA 是对照种节水处理平均产量,YM 是对照种足水处理平均产量20182019 年度国家冬小麦新品种展示和示范实施方案为了加大新品种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引导品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全国农技中心决定 20182019 年度继续组织国家冬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具体要求如下:一、展示、示范品种(一)展示品种近三年国家或省级新审定的品种。品种展示在 5 个省安排 31 个点,展示品种 177个次(详见表),每个品种展示面积 0.2 亩以上,一次重复。(二)示范品种国家审定的品种,或者省级审定并参加国家生试或推荐国家审定的品种。品种示范在 3 个省安排 19 个点,示范品种 17 个,示范面积 15.9 万亩(详见表)。二、展示、示范工作组织形式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由承担展示、示范的省(区、市)农(林)业厅(局、委)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区、市)农(林)业厅(局、委)分管种子工作的领导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区试处和省种子管理站分管小麦工作的人员组成。同时,成立展示、示范工作技术指导小组,成员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区试处、有关省(区、市)种子站分管小麦品种试验工作的人员以及展示、示范具体承担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展示、示范各项具体工作。三、其他事宜(一)展示、示范田应便于参观展示、示范田要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或群众常去的科研单位试验田附近,或种子企业的品种引育中心或繁种基地。(二)加大宣传力度在展示、示范田树立醒目的标志牌。展示田标志牌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展示编号、主持单位、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等(详见展示田标志牌样式)。示范田标志牌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示范编号、主持单位、示范品种和面积、产量指标、供种单位、联系电话、主要栽培措施(播期、基本苗、施肥及管理等)、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等(详见示范田标志牌样式)。后期各省要结合省级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组织现场观摩活动, 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全国性现场观摩考察活动。(三)良种良法配套示范工作中,技术指导小组和示范承担单位要根据所示范品种特性,研究总结针对性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掌握品种的主要优缺点,促进技术配套,充分发挥品种的生产适应性和增产潜力,以实现节本增效和辐射带动的示范作用。(四)认真做好总结展示、示范工作结束后,有关承担展示、示范任务的省种子管理站要及时写出新品种展示、示范总结报告,并带到国家小麦品种区试年会上交流。品种名称供种单位联系电话类型(强、中、弱筋)( 注: 标志牌底色为白色, 字为红色, 左上角全国农技中心图案为绿色) 47 表20182019 年度国家小麦新品种展示计划省份承担单位、联系人及电话展示品种负责人联系电话河南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朱伟岭春性品种:天民 198、漯麦 18、新麦 29、偃高 21、西农 529、百农201、偃展 4110、郑麦 113、囤麦 257、驻麦 305半冬性品种:周麦 32、周麦 36、许科 168、百农 4199、怀川 919、丰德存麦 20、郑麦 379、郑麦 369、新麦 30、中麦 895、丰德存麦 5 号、郑品麦 8 号、新科麦 168、濮兴 5 号、郑麦 583、囤麦 127、西农 20、西农 511、周麦 18、中麦 578、西农 583、华成麦 1688、西农 165、陕农 33、百农 207、洛麦 34、许麦 318、濮兴 8 号、机麦 210、中育 1428、豫农 804、商麦 167、锦绣 21常阳市种子管理站李会群郑市种子管理站马东坡南省地神种业有限公司韦胜利阳市种子管理站王育楠壁市种子管理站张洪伟家小麦工程技术中心马冬云乡市种子管理站朱素梅阳农林科学院(旱地)杨子光旱 6 号、中麦 175、洛旱 7 号、洛旱 19、农大 5181、中信麦 9 号、洛旱 13、西农 928、中麦 36、洛旱 22、新麦 39、安麦 1132表20182019 年度国家小麦新品种展示计划(续)省份承担单位、联系人及电话展示品种负责人联系电话安徽颍上县种子管理站张福昌麦 40、西农 529、安农大 1216、徽研 22、安农 0711、囤麦 127、濉1216、西农 511、淮麦 35、乐麦 207、新麦 26、淮麦 33、烟农 999、华成麦 1688、淮麦 31、赛德麦 1 号、鲁原 502、山农 32、山农 102、中研麦 1 号、济麦 33、涡麦 9 号、淮麦 39范荣溪县五铺农场陈峰麦 22、柳麦 618、濉 1309、烟农 999、淮麦 21、西农 979、瑞华 520、瑞华 518、煤生 0308、安 1243、未来 0818、柳麦 716、淮麦 36、益科麦 5 号、良星 77、安农 0711、烟 5286、安农 15189、徽研 22、新 26、晥垦 869、徐麦 33、山农 30龙亢农场王永玖冬性品种:安农 0711、华成 3366、鲁原 502、淮麦 29、淮麦 33、烟农 999、涡麦 99、济麦 22、紫麦 19、泛麦 5 号、荃麦 725、皖麦 52、百农 207、烟 5158、连麦 2 号、山农 20、淮麦 22、淮麦 35、中麦 895、淮麦 28、恒进麦 8 号、周麦 27、西农 979、瑞华麦 520、淮麦 30、烟农 19、安科 157、新麦 26、涡麦 9 号、山东 17春性品种:宁麦 13、扬麦 20、镇麦 168、皖西麦 0638、扬麦 25、扬麦22、轮选 22、苏隆 128、扬麦 13、皖麦 606、扬麦 15、镇麦 9 号、苏麦 188、浩麦一号、扬麦 18寿西湖农场王坤冬性品种:济麦 22、烟农 19、烟农 999、百农 207、准麦 30、淮麦39、恒进麦 8 号、涡麦 182、安农大 1216、安农 0711、安科 157、天益科麦 5 号春性品种:安农 124、镇麦 9 号、扬麦 20、扬麦 25河北河北宏瑞种业有限公司刘宏泉 6172、邯麦 15、邯农 1412、河农 7069、衡 4399、衡 S29、冀麦 325、冀麦 518、科农 2011、农大 399、邢麦 6 号、中麦 155、中信麦 99、石农 956、邢麦 13、石 4366、石麦 22、观 35、轮选 103、邢麦 7、冀麦418、石农 086、婴泊 700、冀麦 585、邯麦 17梁新49 表20182019 年度国家小麦新品种展示计划(续)省份承担单位、联系人及电话展示品种负责人联系电话山东商河县林玉专业合作社卜艳霞农 28、山农 29、山农 30、太麦 198、菏麦 19、峰川 9 号、鑫星 169、山农 36、济麦 44、泰科麦 33、鲁原 502、济麦22吕建南市永丰种业有限公司宋凡勇岛引育中心韩新生阳市种子站迟照芳邑市农业局朱福庆州区农业局王帆安市禾元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薛丽娜成市种子管理站杨振刚河县齐河农业局路永民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徐东立城种子公司徐长斌城县种子站李勇 1395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