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喹诺酮类20130720_第1页
ZB喹诺酮类20130720_第2页
ZB喹诺酮类20130720_第3页
ZB喹诺酮类20130720_第4页
ZB喹诺酮类201307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 感 染 药 引 言 抗感染药 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主要介绍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感 染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克服机体的防御屏 障,在 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各种疾病, 自古以来,人类就为病源微生物所困扰,特别是由其引发 的烈性传染病,往往导致成批成批的人群死亡,严重地威胁着 人类的健康与生存。直到1932年磺胺抗菌药的发现.,疾 病 死亡率 SN抗菌药有效率 鼠 疫 100 % 流 脑 90 % 80 90 % 术后感染 90 % 90 % 败 血 症 8090 % 80 80 % 细菌性肺炎 7080 % 80 90 % 产后感染 9095 % 92 % 非典型肺炎 20%左右 艾滋病等,化学抗菌剂的发现从根本上扭转了上述局面。 磺胺药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抗感染的新纪元。 抗生素、喹诺酮多种抗感染药之后相继被发现。 最早发现的是磺胺类, 目前品种最多、市场需求最大的是抗生素 结构类型较新、最具潜力的是喹诺酮类。,第 九 章,化 学 治 疗 药 (合成抗菌药),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一大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1,4 -二氢- 4 氧代喹啉 3-羧酸衍生物共同的基本结构为:1,4 -二氢吡啶-4-酮-3-羧酸 (吡酮酸类),吡啶环,含氧基团,酮羰基,喹诺酮类药物属于双环母核类结构,基本结构:,吡酮酸,喹诺酮药物基本环结构:二环类,Y,X,B环不同,就得到不同结构类型:一、萘啶酸类二、吡啶并嘧啶羧酸类三、喹啉羧酸类(重点内容) ( 化学分类),B,A,苯 - 吡啶 氮杂喹啉 二氮杂喹啉 喹啉-羧酸 萘啶-羧酸 吡啶-嘧啶-羧酸,N,N,O,COOH,O,O,COOH,COOH,喹诺酮药物:喹啉的衍生物,(重要类型),Quinine喹啉(氮杂萘),萘,1,4二氢喹啉,1,4二氢4氧代(酮基)喹啉3羧酸,喹啉羧酸类 (重点),一 、发展概况 此类药物的开发源于喹啉类抗疟药的结构改造的发现,由此找到了第一个喹诺酮抗菌药: 萘啶酸 根据抗菌活性的演变,将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 分为四个阶段 (四代),喹诺酮抗菌药的四个阶段 (四代),1、抗菌活性的发现 萘啶酸(336页 ,第一个) 2、扩大抗菌谱、增强抗菌活性药物的研发 吡哌酸(7-哌嗪基的引入) (336页 )3、广谱(G+G-)、强效(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的研发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6-F原子的引入) (337页 )4、更广谱、更强效、更优良药动学性质的药物 莫西沙星(338页 ),各代药物的主要特点 G (-) G (+) 耐药性 毒 性 稳定性第一代 (中等) 无 易 大 差第二代 低 小 较好 第三代 广谱 强效 低 低 好 更广谱、更强效、药动性质更趋良好,第四代,第一阶段 1962年1969年萘啶羧酸类: 萘啶酸 (4-喹啉氧酮羧酸-3具抗菌活性 ),第二阶段 1970年1978年 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吡哌酸,哌嗪基与细菌DAN螺旋酶B亚基之间相互作 用, 增强了该酶的亲和力,抗菌活性增强。,第三阶段 1978年现在(氟-哌嗪-喹诺酮类) 喹啉羧酸类: 诺氟沙星 再引人6-F原子增效30倍(高效广谱抗菌型),重要发现: 有的新喹诺酮类药物对结核杆菌显示强大的抑制作用, 并且对耐药结核菌也有效。 例如: 斯帕沙星,A,第四阶段 近年国外研制出作用于2个靶点的新一代药物。 (339页 ) 第四代喹啉羧酸类: (338-339页 ) 莫西沙星、 吉米沙星 作用于拓扑异构酶与增效330倍 (前三代仅作用于拓扑异构酶),喹诺酮类药物 优点 1、强效杀菌、抗菌谱广、耐受良好 、不良反应少 特别:抗G(-) 菌强于氨糖甙类 2、体内稳定、口服有效且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 (除脑组织和脑脊液外) 3、 与其他抗菌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故成为仅次于-内酰胺类广谱抗菌药,作用机制: 人体细胞不含有这种DNA回旋酶;另外, 细菌DNA 为裸露状态,人体细胞DNA 呈包被 状态,故 药物进入菌体易直接 与其DNA 结合 发生作用。 喹诺 酮类仅有在很高浓度时才能影响人细胞 的DNA合成,故对细菌的选择性高,对人体的毒 性小(毒性低) 但儿童或孕妇禁用(可引起关节病)。 具备优良抗菌药的条件,是一类有巨大 潜力的抗菌药!,选择性高,二、结构类型(吡酮酸类),芳香环(B环) + 吡啶酮酸(A环),A环,基本结构,主要结构类型: (B 环) 1、萘啶(双吡啶)羧酸类: 吡 啶 2、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嘧 啶 3、喹啉羧酸类(重点): 苯 环,喹诺酮类药物,三环类: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双环类:氟哌酸 环丙沙星,喹啉羧酸类 结构通式 (掌握),1,4,3,7,6,1,5,6,7,8-取代物,R,常用药(337页 ),四、构效关系,、必需的结构 二氢吡啶酮酸(A环),其中4-酮、 3-COOH是产生抗菌活性不可缺少部分(与细菌DNA酶的结合点, 336页) 、增效 *6-F的引人可显著增效(活性提高30倍) *7-脂肪氮杂环的引人可显著增效,以哌嗪环最佳。 * N1-位上脂烃基取代、抗菌作用显著增强 作用强度:环丙基乙基 其他基团 *5-NH2、8-F取代 活性最强, 、明显扩大抗菌谱 7-脂肪氮杂环碱基的引人显示广谱作用, 以哌嗪环最佳。,、 B环为可变部位 可以是并合的苯环、吡啶环、嘧啶环。,三、作用机理 339页 1、作用靶酶(重点) 细菌DNA酶( DNA回旋酶、拓扑酶)。 2、药物作用 能穿透细菌的细胞壁,深入细菌内部,抑制DNA酶的 活性,细菌超螺旋合成受阻,抑制细菌的生长。 3、作用强度 由于能造成细菌遗传物质不可逆损伤, 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四、理化性质、3、4位为羧基和酮羰基极易和金属离子反应 如钙、镁、铁、锌等形成螯合物,可致药物的抗菌活性降低。 可使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尤其对妇女、老人和儿童引起缺钙、贫血、缺锌等副作用。 用药禁忌:这类药物不宜和牛奶等含钙、铁等食 物和药品同时服用,同时老人和儿童 也不宜多用。,、 遇光分解(哌嗪开环) 喹诺酮类药物在室温下相对稳定,但在酸性条件下7位的含氮杂环在光照下可分解,得到 7-哌嗪开环产物。 、水溶性小、两性化合物:酸性基团:-COOH 碱性基团: 7-脂氮原子,五、 不良反应 1、可引起少儿骨关节病变(不用于:儿童和孕妇); 2、消化系统反应(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3、头痛、眩晕、偶有抽搐等精神症状; 严重可出现惊厥、中毒性精神病; 4、偶见溶血性贫血、低血糖、肾毒性。,六.代表药(掌握结构、结构类型) 1 . 诺氟沙星(氟哌酸),?,C2H5,2. 环丙沙星。,Y,3. 左氧氟沙星 抗菌活性强弱: 左旋体消旋体的2倍 右旋体的8-12倍,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