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时检测:城市与交通.doc_第1页
高中地理课时检测:城市与交通.doc_第2页
高中地理课时检测:城市与交通.doc_第3页
高中地理课时检测:城市与交通.doc_第4页
高中地理课时检测:城市与交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城市与交通 第 卷 选择题 共 5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表格内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表格内 下面是世界城市发展趋势表 据此回答 1 4 题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 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 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 亿 城市化水平 1950 7 34 29 2 4 47 53 8 2 87 17 0 1960 10 32 34 2 5 71 60 5 4 60 22 2 1970 13 71 37 1 6 98 66 6 6 73 25 4 1980 17 04 39 6 7 98 70 2 9 66 29 2 1990 22 34 42 6 8 77 72 5 13 57 33 6 2000 28 54 46 6 9 50 74 4 19 04 39 3 2010 36 23 51 8 10 1l 76 0 26 12 46 2 1 上表说明 A 1950 年 1980 年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缓慢 B 1980 2000 年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变慢 c 1980 2000 年 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 及人口增长速度始终超过发达国家 D 1950 2000 年 世界城市人口始终超过农村人口 2 城市人口猛增 导致交通拥挤 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 你认为正确的是 在市中心建环行道路 建设大量停车场拉动内需 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 减少公共汽车的压力 禁止大货车白天驶进市中心区 且在市中心区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 公共交通工具 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 减少上下班居民流动量 A B C D 3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B 发达国家人口向城市移动 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占 40 C 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原因是经济畸形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过剩 D 二次大战以来 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 4 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城市环境质量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膨胀而上升 许多城市在其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合理规划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但不利于生产协作 绿化面积的多少已成为衡量城市环境问题的重 要标志 A B C D 下图为我国部分铁路枢纽示意图 据此判断 5 6 题 5 按 顺序 铁路枢纽依次为 A 包头 重庆 长春 株洲 B 济南 攀枝花 沈阳 昆明 C 兰州 武汉 哈尔滨 贵阳 D 郑州 南京 满洲里 怀化 6 分别从上述铁路枢纽出发 乘火车沿最近路线去北京 所经铁路线正确的是 A 一北京 京沪线 B 一北京 京九线 C 一北京 京哈线 D 一北京 宝成线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 读图回答 7 10 题 7 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 沿山谷延伸 B 沿山脊延伸 C 沿等高线延伸 D 沿经纬线延伸 8 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不足 B 水分不足 C 土壤贫瘠 D 耕作粗放 9 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A 建小水电站 B 开采小煤窑 C 钻小气井 D 上山砍柴 lO 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 应该 A 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B 大力种植牧草 发展乳畜业 C 建立大型农场 种植橡胶等作物 D 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读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图 回答 11 13 题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主要原因是 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农村劳动力过剩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国家政策影响 A B C D 12 2000 年 城市化和城市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A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B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比 1980 年略有下降 C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超过其总人口的一半 D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和农村人 口的总和 13 近年来 发达国家出现 逆城市化 现象 城市人口 向郊区 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 其原因并不是由于 A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 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 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 地铁 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读下面两幅图 回答 14 一 15 题 14 从上图乡村聚落的形态可以推测出甲地是 A 河流较多的山区 B 地形较为完整 平坦和开阔的地区 C 村落沿河道伸展 条带状分布 D 我国南方的山区 15 甲图与乙图对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乡村聚落的形成 形态反映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B 甲图为平原地区 乙图为山区 C 甲图为城镇 乙图为小村庄 D 甲图为我国南方地区 乙图为我国北方地区 读下图 回答 16 一 17 题 甲乙 乡村聚落 16 上图中表示早期城市的是 A B C D 17 上图中表示现代城市的是 A B C D 18 下列有关内河航运的叙述 正确的组合有 西欧的许多国家都重视内河航运网的建设 西欧国家虽然利用天然水系航道稀少 但人工运河 航运很发达 莱茵河道是西欧航运网的主干 西欧的内河航运网是由天然水系的航道组成的 A B C D 19 关于交通运输网的叙述 正确的是 交通运输网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山东省的公路运输线均属省级运输线 我国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十分发达 地区运输网密度的大小 反映该地区交通运输通 达性的强弱 A B C D 20 下列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 正确的有 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 山区修筑公路因就地取材 建设费用较小 要避开那些地形 地质 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沼泽地区对公路建设影响不大 A B C D 21 下列 河流一河流城市一注人海洋 的组合中 正确的是 A 湄公河一曼谷一泰国湾 B 莱茵河一鹿特丹一北海 C 亚马逊河一圣保罗一大西洋 D 密西西比河一休斯敦一墨西哥湾 22 下列 日本工业区一城市一特点 的组合中 正确的是 A 名古屋一丰田一汽车城 B 阪神一筑波一科学技术新城 C 北九洲一福山一世界规模最大的钢铁厂 D 京滨一长崎一日本最大的造船工业中心 23 下列有关我国乡村聚落的区域差异的正确叙述是 A 北方多平顶房 住宅没有院落 B 北方多大型聚落 密度小 C 南方以团状聚落为主 D 西部地区没有固定型聚落 24 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述 不正确的是 A 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 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其城市化水平 C 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D 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25 下列城市和发展基础连线正确的是 A 石家庄 怀化 大同一交通 B 攀枝花 大庆 抚顺一资源 C 巴西利亚 华盛顿 伊斯坦布尔一政治 D 拉萨 麦加 堪培拉一宗教 第 卷答题卡 题号 l2345678910ll1213 答案 题号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第第 卷卷 非选择题 共非选择题 共 5050 分分 二 综合题二 综合题 26 读我国某区域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1 2003 年北京时间 12 时 52 分 A 地出现了太阳直射头顶的现象 由此可知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此时海口市的人影朝向 2 图中 B 是新建的 铁路 该铁路线所经过地区是典型的 地貌区 3 C 河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 简要分析该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 圆圈所示范围内地势低洼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按农业的地 域类型划分 这种农业属于 5 图示区域为什么会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 绿洲 27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图 回答 10 分 1 图中 A B C D E 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 城市 填代号 原因是 2 A c D 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3 促进 A 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 C 城市 位于 地貌上 4 D 城市适于发展工业 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 5 E 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状况 哪个地点可能会 再形成一座城市 将这座城市用字母 F 标注在图中 6 按照因地制宜原则 图中字母所示地区适于发展的农业类型分别是 G H 28 读东南亚地区图 回答下列问题 8 分 1 在第三届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部长级 会议上 各国代表原则上通过了泛亚 铁路的修建计划 该铁路的起止点 A 国 是 B 市是 2 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建设该铁路的困 难多 投资大 共中在地形 地质方面可能遇 到的问题有 3 泛亚铁路沿线地区物产丰富 C 国农业生产 地域类型以 为主 代表性的热带 经济作物有 等 4 简答该铁路的修建对我国西南地区 特别是云 南的对贸易的意义 29 回答以下问题 8 分 1 将图中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a 爱辉腾冲线 b 地形地势阶梯分界线 c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 线 2 从图上得知 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绝大部分分布在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以 地区 从 地势上看主要分布在 级阶梯上 城市分布与我国 密度分布地基本一 致 3 我国城市分布与世界城市分布大体相同 大多数分布在 地区 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大 城市内 80 以上分布在海拔不足 200 米的濒 濒 或沿 的平原地带 4 平原地区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 是因为落大方 A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便于耕种 B 平原为人口集中地区 C 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D 降水量多且全年均匀 30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盛会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读图表回答问题 14 分 2000 年上海产业构成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 847 650 6 1 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朝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的宏伟目标前进 到 2007 年 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预计将达到 7500 美元左右 产业结构 不断优 化升级 根据 2000 年上海产业构成 表中的数 据 图中正确 表示 2000 年产业构成的是 点 填字母 上海经济迅速发展 预计 2003 年变动的趋势是向 点 填字母 的方向发展 1 上海将成为黄浦江水景衬托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市中心区以第三产业为主 工业项目向周边国家级 开发区和市级工业园区集中 见图 这种产业布局体现了 区分 它的优点主要有 3 为了使黄浦江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水景岸线 成为 2l 世纪展示城市新形象的新亮点 从吴淞口至徐 浦大桥沿江长约 85 千米的两岸将进行综合开发 黄浦江与两岸的功能从生产型转为综合服务型 根 据功能转换的要求 你认为将被置换的用地类型是 4 上海将建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 实现 天蓝 水清 地绿 住佳 的目标 近年来新建和在建了许多 城市公共绿地或绿化带 林带 说明它们的环境功能 试分析城市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并选择大气 水体和固体废弃物中的一类提出防治建议 污染源 防治建议 5 城市化是工业化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城市化以 为重要标志 但当城市的发展与 不相适应时 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上海人民奋发有为 与时俱进 坚持走人口 经济 社会 环 境和资源相协调的 的道路 将为推动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作出贡献 五 1 C 2 B 3 A 4 A 5 C 6 C 7 A 8 C 9 A 10 D 11 D 12 D 13 C 14 B 15 D 16 D 17 C 18 B 19 D 20 C 21 B 22 A 23 B 24 B 25 B 26 1 107 E 东南 2 南昆 喀斯特 3 流经我国地势二三阶梯交界处 落差大 流域内降水充沛 河流水量丰富 4 基塘农业 混合农业 5 位于东亚季风区 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 降水充 沛 27 1 BC 平原地形 水源充足 交通 水运 便利 2 矿产资源丰富 3 铁路运输 气候干旱河口三角 洲 4 钢铁 河流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5 旅游 在 B C D E 四城市铁路交会 处标 F 6 畜牧业种植业 28 1 新加坡 昆明 2 通过喀斯特地貌区 地形崎岖 地势起伏大 地处板块交界地带 地质条件复 杂 3 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或热带种植园农业 天然橡胶 油棕等 4 使云南和东盟各国拥有一条 贸易通道 大大缩短了我国内陆省份南下印度洋的运输距离 并有利于扩大我国的贸易开放 密切 国际交往 29 1 2 东 三 人口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