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选择是否正确.doc_第1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选择是否正确.doc_第2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选择是否正确.doc_第3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选择是否正确.doc_第4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选择是否正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选择是否正确第一篇:高一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检测题7 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同步测控7 基础训练 1.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的是 ( ) A.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D.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 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在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答案:A 2.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的会议是( ) A.十四大 B.十四届三中全会 C.十五大 D.十六大 答案:B 3.下列关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评论,正确的是( ) A.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开始踏上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征程 C.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提出资源配置完全由市场进行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A项是十四大提出的,B项是十四大的意义,D项是错误的,C项是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议。 答案:C 4.中国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目的是( ) A.使人民币牌价与外汇调节市场价并轨 B.实现人民币与外币有条件的兑换 C.进一步沟通国内外市场 D.引进外资,发展经济 解析:实行人民币牌价与外汇调节市场价的并轨,允许人民币的有条件兑换,都是为了进一步沟通国内外市场。 答案:C 5.为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D.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 解析:我国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从而有力地保证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答案:C 6.中国经济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 ) A.5以上 B.7以上 C.9以上 D.10以上 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年均9以上的高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 答案:C 综合运用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是( ) 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B.以私有制经济为主 C.社会政治制度差异 D.人民社会地位高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辨别能力。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最本质区别在于社会制度的不同。 答案:C 8.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说法( ) 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正确,不正确 B.不正确,正确 C.都不正确 D.都正确 解析: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变为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故正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故也正确。 答案:D 9.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本题属于理论式选择题。A项市场经济并不是要取代计划经济,因为市场经济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所以不选;C、D两项不能简单断定。 答案:B 10.在我国市场经济中,被喻为”看不见的手”的是( ) A.国家的宏观调控 B.实现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分离 C.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即市场机制 D.完善失业保障制度 答案:C 拓展探究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1987年2月) 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第二篇: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选择 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选 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选择是否正确 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选择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当时这些国家开始选择计划经济有几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很地下,各种资源还很匮乏,各种物资都是由政府统一管理并按计划分配。二是受到当时的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模式的影响,因为当时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时基本都受过战争的创伤,又由于当时苏联模式在战争中和战后重建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苏联,苏联经济体制采用了高度的全民所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依靠高能耗、高原材料消耗、高人力投入、粗放型发展,在苏联建国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二战中依靠军事工业取得了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和四年内战的洗礼以及国民党撤退时的故意破坏,蒋介石给共产党留下的是一穷二白的“破烂”国家。那时的城市破烂不堪,经济萧条,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贫困和饥饿笼罩着人们的心里,整个国家可谓是百废待兴。建国后,由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解是完完全全的空白,中国共产党开始学习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基本上是全盘照搬苏联模式。在抗美援朝和国 民经济初步恢复后,毛泽东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工业化”、“改造农业”、“改造手工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到1957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基本建立起了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100%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取得令世界震惊的经济成果GDP在1976年达到世界第六(除苏联以外)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发展中国家。 然而计划经济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一切大小事务,都有国家周密的计划安排,它主要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企业的行为。其弊端是政府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使企业和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劳动率,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以及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的提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束缚越来越明显,使得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经济体制的矛盾越来越大。下面将一中国为例来加以说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历史必然性。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民统一干活吃“大锅饭”,一切生产属于国家所有,干多干少一个样,这极大的扼杀了人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直接使国家生产得不到提高,造成经济的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状况。面对如此恶化的社会和经济状况,1978年12月由邓小平主持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拉开我中国改 革开放的帷幕。这次大会对以前的经济状况作了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否定了以前的一些错误的方针政策,决定把党和国家的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慢慢向市场经济转变。 从次,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由于改革,首先是从广大农村开始,进行的是农业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改革后,生活水平与质量大大提高,农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市场上农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其次是对城市,实行企业厂长负责制。这也极大的提高了工人生产积极性,使商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并使我国商品买卖市场由卖方向买方转变。更由于我们接触了更多的国外的先进科技和文化,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 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我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这过去的30多个年头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成就: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我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在完善过程中,资源配置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包产到户”、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以全面攻坚为特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步深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特别是把通过流通环节对农民的间接补贴改为直接补贴,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2005年,全国有28个省份全面免征了农业税,从2006年起,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度降低。 2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 改革逐步确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国有经济发挥了主导作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不断完善,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已经建立并不断健全。 3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 近几年,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 会服务、改进政府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民航、铁路、文化、出版和金融等重要领域的政策限制实现重要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4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 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只承认劳动创造价值,只允许劳动参与价值的分配。在经过不断的思想解放后,提出了各种非劳动要素也可以参与价值的分配,强调要建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在实践中,各地早已允许资本、技术专利、管理等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建立了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机制。 5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国家计划进行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特别是货币政策更是非常欠缺。经过30多年的不断改革,原来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已被现在的指导性计划和规划所取代,原来的国家计委已改为国家发改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强。 6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经过持续不断的价格改革,我们已将原来计划价格“一统江山”的局面改革为市场价格起主导作用。目前,除了利率、电价、油第三篇:课时练 必修二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参考答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选择是否正确 第一部分2013-2014年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2007-2012年选择题 2014年题组 19A 解析 本题以学者关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公社体制改革”说明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渐被废除,故正确;材料中“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说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正确;现代企业制度提出是在1993年,故错误;我国经济一直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故错误。本题选择A项。 39答案 (1)知识进步的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 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雏形。 (2)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 (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解析 本题以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容易得出孔多塞是从知识进步这一角度阐述历史的;影响从经济、促进文明发展等角度作答。第(2)问从材料中判断一战对世界的影响和二战前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第(3)问从经济的转型和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角度作答即可。 2013年题组 1【答案】D 【考查点】人民公社化运动 2【答案】A 【考查点】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3【答案】B 【考查点】国有企业改革 4【答案】A 5【答案】C【考查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 6【答案】D【考查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 7【答案】D【考查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 2012年题组 1【解析】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A项不符合题目时间;从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低于农村,但无法得出D项;从材料也无法判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启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市,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答案】B 2【解析】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ABC项错误。 【答案】D 3【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项正确;BC项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项容易错选,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A 2011年题组 1【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中国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B项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A。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排除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选择是否正确 2【解析】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