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语言技巧例谈.doc_第1页
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语言技巧例谈.doc_第2页
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语言技巧例谈.doc_第3页
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语言技巧例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语言技巧例谈 峨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谢涛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毫无疑问,课堂教学中,教师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不仅有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遗憾的是,很多化学教师,由于接受师范教育时所学专业的原因,不能就汉语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与语文教师相比,我们化学教师的语言功底显得明显不足,课堂教学中,“词不达意”、“顿时语塞”、“前言不搭后语”等尴尬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化学教师研究和提高课堂的语言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个性、课堂类型、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环节等等的不同,课堂教学语言有多种的分类和不同的技巧。这里,笔者从不同的教学环节及其功能的角度,以例谈的方式,谈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技巧。 一、导入环节 新的教学内容的出现往往需要引入,引入的作用主要是集中学生注意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引入,新内容的出现就显得生硬,学生的思维就不易找到方向,往往会有莫明其妙或不知所措的感觉。从功能角度而言,引入的种类主要有: 1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明确任务 例4:第十单元 酸和碱(复习课) 有老师这样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常的酸。先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常见的酸有哪些?这些酸各有哪些物理性质?这些酸各有哪些化学性质? 评:有时候简洁也是一种美丽。我们不一定每节课的引入,都要追求引人入胜。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有时会比“拐弯抹角的引人入胜”更实惠、更有效。如上所例,一句话,三个问,阐明了学习内容,交待了学习任务,发出了“开始思考”的命令。 2创设语言情景,引导学生发现与新授课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 例2: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笔者曾这样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争。你们知道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的威力最强、破坏力最大的武器是什么吗? 评:启发学生答出原子这一概念。巧妙利用重大事件,扣人心,引人入胜。 例3:第三单元 课题1 水的组成 笔者曾这样引入:关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有一位名人,说过一句名言。这位名人是谁?这句名言又是什么?(雷锋。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 评:启发学生说出水这一种物质。名人、名言、政治等,似乎与化学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却与化学浑然一体。一个字妙。 3创设生活情景,阐明重要作用 例5:第四单元 课题4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新授课) 有教师这样引入:人体缺少什么元素时容易窜大脖子病?有效防治方法是什么?进食时吃的是碘还是加碘食盐?生产、生活中往往需要计算元素的质量或化合物的质量,要完成这类计算,我们必须学习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评:讲明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例:第六单元 课题3一氧化碳 有教师这样引入:先出示资料:具世界卫生组织部门统计,每年有250万人死于煤气中毒事件!我国每年也发生10多万宗煤气中毒事件!煤气中毒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是非常致命的,无可挽回的(注:来源于网络搜索。)再提出问题:煤气是何物?它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何有剧毒?怎样防止煤气中毒?学习了本节内容后,我们一切都明白了。 评:化学同时是一门应用科学,该教师的切入点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点上,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5复习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例1:第四单元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有教师这样引入:什么叫元素?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有什么特点?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哪部分关系最密切?我们这节课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元素化学性质的定量表述。 评:既复习了相关的旧知识,又点明了新授课的主要任务,还为新知识的教学扫清了障碍。真是一举三得。 二、讲解环节 课堂教学离不开老师的讲解。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其本质意义是对化学有关的概念、理论、规律等进行分析阐述,以说明其原因、理由、含义、本质等,常见的主要形式有叙述来龙去脉、阐明因果关系、揭示本质规律等。因此新课环节的讲解语务必要准确规范、简明扼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化繁为简,裁弯取直 例:元素符号表示意义(新授课) 教材表述:元素符号表示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笔者曾这样讲解:元素符号表示意义:表示某元素,表示一个某原子。 评:简洁了许多,而且可有效防止学生出现诸如“O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氧元素,表示氧元素的一个原子。”等问题。 2抓住关键,精炼语言 例:CO2的化学性质 教材表述:CO2的第一条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稍加研究,便可发现这名话中有三个关键词“不”,于是,CO2的这条化学性质我们可将其概括为“三不”。 评:关住关键,简明扼要。 3条款式叙述,理清线索 例:O2的化学性质 教材处理:O2的化学性质,教材采用的列举的方式陈述,即通过3个实验来说明,如果不加适当的概括,学生容易把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为表述的3点(C +O2;S +O2;Fe +O2)。如此处理,对学生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显然是不利的。 笔者意见:将O2的化学性质概括成3条:氧气+非金属单质(代表物质P、C、S、H2);氧气+金属单质(代表物质Mg、Fe、Al、Cu);氧气+化合物(代表物质CO、C2H2)。需注意的是,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课题内容O2化学性质的完善可分成几步:第一步,复习前面已学过的红磷与氧气的反应,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第二步,完成本课题新内容的教学;第三步,总复习时,引导学生将后面学习的氧气与CO、C2H2的反应归类到本课题,从而建立“O2化学性质”相对完善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 4巧用反问,增强说服力 例:化学式的涵义 教材呈现:写出水的化学式H2O,用4个卡通画来表明水的化学式的4个基本意义。编辑者意图明显:用时尚的卡通吸引学生眼球,在趣味中完成化学涵义的学习。这种意图和呈现形式,应该说比较新颖,不失为一种创新。教师在课堂操作中,如按编者的意图进行教学: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感悟“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再依样画葫芦,让学生说说“CO2表示的意义”。应该说还是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种方式、方法,或多或少给人一种“灌输”和“被动”的感觉,始终让人感觉不爽。 笔者意见:在安排阅读教材之前增加一个环节:例如,出示一瓶液体试剂,标签上写H2O,问学生,这是什么试剂?你的证据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可想而知。接着再一个追问:既然物质可以用化学式表示,那么化学式表示什么意思?“化学式表示 一种物质”就迎刃而解了。再用一句过渡语“化学式还可表示其它基本意思,我们可以看看教材”。于是,教学又回归到教材正轨。 评:教学中的一句关键的语言是一个反问:既然物质可以用化学式表示,那么化学式表示什么意思?很有说服力。再者,水及水的化学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熟知的内容,加之在现场出示一瓶水,用此直观手段,提问步步跟进,自然会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巧用比喻,说文解字 例:置换反应 笔者曾这样处理:先问学生:你们都看过篮球比赛,当队员受伤或体力不支时,教练会向裁判提出什么要求?是怎样换人的?然后再叙述:有一类化学反应,与篮球比赛换人非常相似,请观察我们刚学习的几个化学反应,看看有何特点:Mg + 2HCl = MgCl2 + H2、Zn + 2HCl = ZnCl2 + H2、Fe+ 2HCl = FeCl2 + H2。最后点明:以上三个化学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置位置,换调换,置换反应,本质是元素的位置发生了调换,结果是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评:巧用比喻,让学生轻松理解了“置换”一词的意义。 三、过渡环节 中文中有许多的连词,用来表达诸如转折、递进等意思。一节化学课中,有数个知识点和多个教学环节,在不同知识点的教学之间,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之,正确使用适当的过渡语言,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条理更清晰,环节更清楚。 例:氧气的化学性质 1知识点间的过渡 笔者以为可以这样处理:刚才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第1条化学性质,接下来我们学习氧气的第2条化学性质。 2教学环节间的过渡 笔者以为可以这样处理:刚才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接下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完成几道练习。 评:第1句过渡语,顺利的将教学从第1个知识点过渡到第2个知识点。第2句过渡语,则成功将教学环节由新课教学环节转移到巩固练习环节。这些过渡语,可以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积极的引导,将课堂教学的各部分有机的组合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总结环节 写文章讲究“虎头,豹身,凤尾”。课堂教学与宛如创作一篇漂亮的文章,一个巧妙的结束语,往往会产生意犹未尽的艺术效果,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持久的保持。 1首尾呼应,揭开悬念 例:一氧化碳教学 该老师这样处理:前面我们介绍过煤气中毒资料,现在大家是否清楚了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煤气是何物?它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何有剧毒?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评:设计悬念,再解开悬念,巧妙的完成了一个教学知识和教学过程的循环。 2抓关键词,高度浓缩 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笔者如此给学生概括:组装、气密、装药、固定、加热、收集、取管、灭灯。 评:抓信关键词语,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3巧编韵语,促进记忆 例:化合价的记忆 笔者曾把初中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编写以下韵语:一氢溴碘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六七锰价多,二四六硫都齐全,氢正一,氧负二,金属正价记在心,正负变价要分清,切记单质都为零。 评:韵语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记忆,加深对意义不强对象的机械记忆。 4归纳概括,促进整体印象的形成 例:氧气 有老师这样处理:我们刚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请同学们对氧气的化学性作一个概括。引导学生对氧气化学性质进行一个总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气体,它能给多种物质反应,并放出热量。 评:这一安排和概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有利于学生整体掌握知识。 5总结概括,再设悬念 例:氧气 笔者以为可以如此处理: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氧气的理化性质,下节化学课我们将学习并亲自制取氧气,其间我们还将学到一类非常奇妙的物质催化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预习下节的内容,先睹为快。 评:对本节课的教学作概括的总结,对下节的内容作少许爆光,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对下节的新内容进行预习。教学有时象章回小说或讲评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