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Ca-40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诗中涉及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B. 已知4P(红磷,s)= P4(白磷,s)H=+17 kJ/mol ,则白磷比红磷更稳定C. 同温同压下,H2(g)Cl2(g) =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D. 已知 H+(aq) + OH(aq) = H2O(aq)H= 57.3kJ/mol,则1molH2SO4与1mol Ba(OH)2的反应热H=2(57.3) kJ/mol【答案】A【解析】【详解】A、燃豆萁涉及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故A说法正确;B、物质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红磷的能量小于白磷,红磷比白磷更稳定,故B说法错误;C、H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因此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H相同,故C说法错误;D、H2SO4和Ba(OH)2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生成BaSO4伴随能量的变化,H不等于2(57.3)kJmol1,故D说法错误。2.反应2A(g) 2B(g)+C(g);H0,达平衡时,要使(正)降低、C(A)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 加压B. 减压C. 升温D. 降温【答案】D【解析】【详解】A.加压,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A)增大,但v(正)增大,故A错误;B.减压,v(正)降低,但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A)降低,故B错误;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A)增大,同时v(正)增大,故C错误;D.降低温度,v(正)降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A)增大,故D正确。故选D。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NO(g)+O2(g)2NO2(g),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NO的速率相等B.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C. 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延长而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详解: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等于2:1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选;B.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不变,故B不选;C.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则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不变,故C不选;D.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选D;答案选D。4.下列关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四种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锌经过电解质溶液流向铜B. 电池是一次电池C. 电池工作时,氢气发生还原反应D.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筒变软【答案】D【解析】【分析】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详解】A、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锌为负极,Cu为正极,即电子从锌电极经外电路流向Cu极,故A错误;B、电池II为二次电池,故B错误;C、电池III是燃料电池,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即氢气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电池IV:Zn为负极,Zn失去电子,转化成Zn2,锌筒变薄变软,故D正确。【点睛】易错点:A选项中原电池中的电子不会在电解质溶液内定向移动,在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在内电路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电子不下线,离子不上线”。5.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是A. 装置探究H2SO4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 装置可用于测定中和热C. 装置测定O2的生成速率D. 装置保护铁闸门不被腐蚀【答案】D【解析】【详解】A溶液总体积不同,硫酸浓度和硫代硫酸钠的浓度都不同,则装置不能探究H2SO4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错误;B泡沫隔热,温度计测定反应温度,但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装置不能用于测定中和热,故B错误;C可由刻度读出生成的气体的体积,但缺少秒表,无法记录需要的时间,不能测定O2的反应速率,故C错误;D铁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则能保护铁闸门不被腐蚀,故D正确;故选D。6. 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C. 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D. 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答案】D【解析】【详解】A. 脱氧过程是放热反应,可吸收氧气,延长糕点保质期,A不正确;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B不正确;C. 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C不正确;D. 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铁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其最终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电子转移总量为0.06mol,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0.015mol,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336mL,D正确。故选D。7.下列事实不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的是( )A. 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B. 铁被钝化处理后不易腐蚀C. 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CuSO4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D. 烧过菜的铁锅加入清水放置,出现红棕色的锈斑【答案】B【解析】A、轮船水线下的船壳装上锌块后,可保护船壳在海水中不被腐蚀,因为Zn比Fe活泼,Zn与Fe构成原电池,在海水中锌被腐蚀,从而保护船壳,发生原电池反应可用电化学知识解释,选项A不选;B、铁被钝化后,在金属表面上会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氧化膜,保护内部金属不被腐蚀,不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选项B选;C、纯Zn和稀H2SO4反应速率慢,滴入CuSO4后,发生Zn+Cu2+=Zn2+Cu的反应,生成的Cu和Zn组成原电池,加快Zn与H2SO4的反应速率;发生原电池反应而可用电化学知识解释,选项C不选;D、烧过菜的铁锅加入清水放置,出现红棕色的锈斑属于钢铁的电化学腐蚀,选项D不选。答案选B。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B. 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 物质量增加的反应,S为正值D. 2CO(g)=2C(s)+O2(g) 已知H0,则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与熵变的综合判据,当H-T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否则不能,以此解答。【详解】A放热反应不一定能发生进行,如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A项错误;B.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浓度变大,所以颜色变深,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项错误;C只有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S为正值,故C项错误;D.2CO(g)=2C(s)+O2(g) 已知H0,S0,则一定不能自发进行,故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D。【点睛】本题考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由G=H-TS决定,当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9.对反应N2O4(g)2NO2(g);H0,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B. 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C. 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D. B、C两点NO2的体积分数相同,所以平衡常数也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N2O4(g)2NO2(g);H0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增大。增大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减小,结合图象来分析解答。A. A、C两点都在等温线上,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向逆反应进行是因为减小体积增大压强,导致浓度增大趋势,但到达平衡仍比原平衡浓度大;C.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图像可知T1T2,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详解】A.由图象可以知道,A、C两点都在等温线上,C的压强大,则A、C两点的反应速率:A C,故A项错误;B.由图象可以知道,A、C两点都在等温线上,C的压强大,与A相比C点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向逆反应进行是因为减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移动的结果降低NO2浓度增大趋势,但到达平衡仍比原平衡浓度大,平衡时NO2浓度比A的浓度高,NO2为红棕色气体,则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浅,C深,故B项错误;C.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图象可以知道,A点NO2的体积分数大,则T1T2,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故C项正确;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由图象可以知道B、C两点温度不同,所以平衡常数也不同,故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C。10.“碳呼吸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 每得到1 mol草酸铝,电路中转移3mol电子C. 正极的电极反应:2CO2 + 2e= C2O42-D. 利用该技术可捕捉大气中的CO2【答案】B【解析】【分析】“碳呼吸电池”中,根据工作原理图,金属铝是负极失电子生成草酸铝,以“呼出”的CO 2作为正极反应物得电子生成草酸根,据此解答。【详解】A. “碳呼吸电池”为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A正确;B. 根据工作原理图,金属铝是负极失电子生成草酸铝,所以每得到1mol草酸铝,电路中转移 32mol=6mol 电子,故B错误;C. 根据工作原理图,“呼出” CO2作为正极反应物得电子生成草酸根,电极反应为:2CO2+2e=C2O42,故C正确;D. “碳呼吸电池”能消耗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利用该技术可捕捉大气中的CO2,故D正确。故选B。11.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H0。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并密封,改变活塞位置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b点达到平衡状态B. b点与a点相比,c(NO2)、c(N2O4)均减小C. d点:v(正)v(逆)D. 若在c点将温度降低,其透光率将增大【答案】B【解析】Ab点透光率不再发生变化,则b点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B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可知b点c(NO2)大,而a点c(N2O4)大,B错误;Cd点透光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v(正)v(逆),C正确;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透光率将增大,D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把握浓度、颜色及透光率的关系、平衡移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图象与平衡移动原理的结合。12.下列图像不符合反应Fe(s)H2O(g)FeO(s)H2(g) H0 的是(图中v是速率,为混合物中H2的体积百分含量)(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反应Fe(s)H2O(g)FeO(s)H2(g) H0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据此分析。【详解】反应Fe(s)H2O(g)FeO(s)H2(g) HT1,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越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氢气体积分数越小,所以C选项是符合的;D、Fe是固态,其物质的量的增加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所以D选项是符合的。故选A。13.在KIO3、KHSO3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I和淀粉,不停地搅拌,有下列反应发生:IO35I6H=3I23H2O;I2HSO3H2O=2ISO423H。当反应进行到15 min时,溶液颜色迅速变蓝,随之又很快消失,这一反应称为时钟反应,有人用它来解释生物钟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KIB. 时钟反应的快慢由反应决定C. 上述两个反应中,反应速率较快的是D. “溶液颜色迅速变蓝,随之又很快消失”这一现象与的反应速率有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反应可以得出KI是KIO3、KHSO3反应催化剂,反应中生成的I2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由题给信息反应进行到15分钟时,溶液变蓝,说明反应很慢,它决定了时钟反应的快慢,属于答案选C。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贴近高考,综合性强,旨在对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14.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X(g)+Y(g) 2Z(g) H0,下图是表示该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t1、t2、t5时刻外界条件均有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用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3时降低了温度B. t5时增大了压强C. t6时刻后反应物的转化率最低D. t4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t6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答案】C【解析】【详解】A.该反应 HT1,根据图像温度升高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化学平衡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H0,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T1,反之越大,所以K1K2,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若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反应CO(g)+2H2(g)CH3OH(g)平衡逆向移动,甲醇产率低,故A项错误;B.将CH3OH从体系中分离,反应CO(g)+2H2(g)CH3OH(g)平衡正向移动,甲醇产率增大,故B正确;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甲醇的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D.若容器容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甲醇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故选B;(3)在甲醇燃料电池中,燃料甲醇作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氧气作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2CH3OH -12e-+2H2O=2CO2+12H+,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3O2 + 12H+ + 12e =6H2O18.如图所示三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图3(1)图1中, 若开始时开关K与a连接,则该装置为_(填装置名称),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_ 若开始时开关K与b连接,则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2)2004年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C左右时供电,电池示意如图2所示:_极(填a或b)为电池的正极,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为_(填ab或ba)写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3)用图3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来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电解槽内的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该电解槽的阴极反应式为_。制得的硫酸溶液从出口_(填“A”、“D”)导出,并简述原因_(请用化学用语和文字解释)【答案】 (1). 原电池 (2). 2H2OO24e4OH (3). 2H2O2Cl-2OHH2Cl2 (4). b (5). ba (6). C2H5OH-12e+3H2O12H+2CO2 (7). 2H2O2e2OHH2 或2H+2eH2 (8). A (9). 2H2O-4e4H+O2,OH在阳极放电,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c(H+)增大,SO42-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阳极,和H+结合成硫酸【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1)图1中,开关K与a连接形成原电池反应,发生吸氧腐蚀,A电极石墨做正极溶液中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开关K与b连接,装置为电解池,石墨作阳极,铁为阴极,相当于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2)燃料电池中,燃料乙醇在负极(a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氧气是在正极(b极)上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电流在电路中从正极流向负极,即ba;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H5OH+3H2O12e=2CO2+12H+;(3)电解时,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或2H2O2e2OHH2;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放电能力大于硫酸根离子的放电能力,所以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水和氧气4OH4e=2H2O+O2,OH在阳极放电,因此硫酸根离子向阳极移动,该电极上会产生硫酸,阴极氢离子放电,因此钾离子向阴极移动,电解产生的氢氧化钾在阴极生成,所以氢氧化钾溶液从出口D流出,制得的硫酸溶液从A口流出。点睛:原电池电极反应书写的思维模板:(1)明确两极的反应物;(2)明确直接产物:根据负极氧化、正极还原,明确两极的直接产物;(3)确定最终产物:根据介质环境和共存原则,找出参与的介质粒子,确定最终产物;(4)配平: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注意:H在碱性环境中不存在;O2在水溶液中不存在,在酸性环境中结合H,生成H2O,在中性或碱性环境结合H2O,生成OH;若已知总反应式时,可先写出较易书写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出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即得到较难写出的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19.(I)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2.00 mol/L,大理石有细颗粒和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5、35,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空:实验编号温度()大理石规格HNO3浓度(mol/L)实验目的25粗颗粒2.00()实验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实验和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和探究e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5粗颗粒a_b_粗颗粒2.00c_细颗粒d_(2)实验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计算实验中70 s90 s范围内用HN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在070、7090、90200各相同的时间段里,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II)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硫酸酸化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通过测定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实验编号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mL0.6molL-1H2C2O4溶液的体积/mLH2O的体积/mL实验温度/溶液褪色所需时间/min10V13525101030251010V250(3)表中V1=_mL,V2=_mL。(4)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填编号,下同),可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5)实验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2min,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2C2O4)=_molL1min1。【答案】 (1). 1.00 (2). 35 (3). 25 (4). 2.00 (5). 大理石规格 (6). 0.01 mol/(Ls) (7). 070 (8). 5 (9). 30 (10). 和 (11). 和 (12). 0.025【解析】【分析】I.(1)(I)实验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硝酸的浓度应该不同;()实验和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应该不同;()中实验和,大理石的规格不同,则其它条件应该相同;(2)先根据图象,求出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反应:CaCO3+2HNO3Ca(NO3)2+CO2H2O,求出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再由v(HNO3)=求出反应速率,物质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II.(3)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控制溶液的总体积相同;(4)实验1、2的温度相同,实验2、3的浓度相同;(5)结合v=、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详解】(1)(I)由于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硝酸的浓度不同,a应该是1.00mol/LHNO3;()由于和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该温度不同,b应该选35;()实验和的大理石规格不同,其它反应条件相同,探究的是固体物质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为25,d是2.00mol/L,e是固体物质的表面积,即大理石规格;(2)由图可知70至90s,CO2生成的质量为m(CO2)=0.95g-0.84g=0.11g,物质的量为n(CO2)=0.0025molmol,根据反应CaCO3+2HNO3Ca(NO3)2+CO2H2O,可知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n(HNO3)=20.0025mol=0.005mol,又由于硝酸溶液体积为0.025L,所以HNO3减少的浓度c(HNO3)=0.2mol/L,反应的时间t=90s-70s=20s,所以HNO3在7090s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NO3)=0.01mol/(Ls);在大理石与硝酸的反应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逐渐减低,在070s、70s90s、90s200s各相同的时间段里,浓度最大的是070s,所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070s;.(3)实验2混合液的总体积为10mL+10mL+30mL=50mL,则V1=50mL-10mL-35mL=5mL,V2=50mL-10mL-10mL=30mL;(4)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必须满足除了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所以满足此条件的实验编号是:和;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除了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编号是和;(5)草酸的物质的量n(H2C2O4)=0.60mol/L0.005L=0.003mol,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n(KMnO4)=0.10molL-10.01L=0.001mol,草酸和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03mol:0.001mol=3:1,由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可知草酸过量,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浓度c(KMnO4)=0.02mol/L,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0.01 mol/(Lmin),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2C2O4)=0.01mol/(Lmin)=0.025mol/(Lmin)。【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反应速率的计算,注意信息中提供的条件及图象的分析及把握控制变量法、速率的影响因素及计算为解答的关键,注意(5)为解答的难点,本题较好的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20.(1)参考合成反应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50100200300400平衡常数667100131.910-22.410-4110-5该反应正反应是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在T时,1L密闭容器中,投入0.1molCO和0.2molH2,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为50%,则T=_。(2)CH3OH也可由CO2和H2合成。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l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49.0kJ/mol,测得CO2和CH3OH(g)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从反应开始到10min,v(H2)=_molL-1min-1;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字母)A.v(CO2)消耗=v(CH3OH)生成 B.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改变C.CO2和CH3OH的浓度之比不再随时间改变 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改变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使体系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只改变下列某一条件,可采取的措施有_ (填字母)A.升高温度 B.缩小容器体积 C.再充入CO2气体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相同温度下,在另一个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H3OH(g)和2molH2O(g),达到平衡时CO2的浓度_(填“”、“”或“=”)0.25molL-1。【答案】 (1). 放热 (2). 50 (3). (4). 0.225 (5). CD (6). AC (7).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根据CO的平衡转化率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结合表格数据判断反应进行的温度;(2)根据平衡常数的含义书写表达式,先根据图象计算v(CO2),然后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关系计算从反应开始到10min的v(H2);根据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变,含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分析;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判断;根据等效平衡分析判断。【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由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T时,在1L密闭容器中,投入0.1molCO和0.2mol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CO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则同时反应消耗H2的浓度为0.1mol/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潍坊寿光综合医院(原寿光市人民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3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衡水冀州区公开招聘留置保障队伍辅警人员12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湖南娄底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调教师(教研员)3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湖南长沙高新区中心幼儿园和馨园招聘教师2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唐山玉田县育英学校招聘语文教师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江西省中医医学中心高层次人才招聘13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广西防城港市中小学教师招聘50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4月福建泉州市华侨大学招标与采购管理中心招聘工程技术系列人员1人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河北农业大学选聘50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石和镇人民政府招聘代理服务记账中心编外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智能温室种植技术推广方案
- 牛蹄解剖生理讲解
- PET-CT课件教学课件
- 不签劳动合同待岗协议书
- 工会经审业务网络知识竞赛题库
- 宁夏易制毒管理办法
- 日照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 线上教学蚂蚁家族课件
- 无损检测技术课件
- 脑瘫个案护理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