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足迹.doc_第1页
半个世纪的足迹.doc_第2页
半个世纪的足迹.doc_第3页
半个世纪的足迹.doc_第4页
半个世纪的足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半个世纪的足迹江苏电力50年图文集(初审稿)50年,半个世纪,江苏电业人辛勤耕耘,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特图:顾智鹏局长头戴安全帽在工地现场的半身照)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几代电业职工的辛勤工作,江苏省电力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附图一: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调度大楼。附图二:江苏电网调度中心。)为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附图三:南京市夜景。)一、五十年电力工业发展成就辉煌江苏省严重缺电局面宣告结束。 1997年,长期困扰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严重缺电局面宣告结束。这是建 国5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电力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的显著标志。1949年江苏全省装机容量总和仅9.94万千瓦,最大机组容量为1万千瓦,(附图老机组历史照片)年发电量为2.21亿千瓦时,全省年用电量1.57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4.5千瓦时;输电线路230公里、最高电压为33千伏,(附图南京江东门配电所历史照片)各城市均由小电厂就近供电,都是孤立的小电网。(附图解放前南京1.35万伏线路2条)到1998年末,全省500千瓦以上发电装机容量1607万千瓦,居全国省级电网前列;(附表:主要发电厂装机容量)最大单机容量达60万千瓦,年发电量778.79亿千瓦时,年社会供电量785.45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1093千瓦时,供电能力和年供电量均居全国省级电网前列;(附表:各供电企业及供电量)全省已初步形成500千伏电网网架,(附图四:江苏500千伏电网地理接线及主力电厂布局示意图。)一个联系紧密、输电能力较大、供电可靠性较高的220千伏及以下的输变电网已覆盖全省城乡。江苏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江苏省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农村电力的发展,不但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劳动条件,且促进了乡村工业的发展。二、五十年的足迹 江苏省电力工业发展的50年,是一段起伏曲折的发展历程。通过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江苏电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已跨入中国电力工业发达省份行列。(一)新中国建立后,江苏电力工业经过几个五年计划建设,实现了全省联网、电网统一调度。 江苏省电力工业是十九世纪末叶随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而诞生的。1897年,苏州苏纶纱厂安装38.5千瓦直流发电机供厂内照明用电。1905年10月镇江民营大照电灯公司两台75千瓦直流发电机投产,开始向社会供电,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公用电厂,亦为全国最早的民营电厂之一。(附图五:镇江民营大照电灯公司官文。附图六:1905年10月镇江民营大照电灯公司全景。)20世纪20至30年代,江苏省办电曾出现兴旺景象,但规模很小,(附图七:1936年南京首都电厂下关发电所新建1万千瓦机组厂房全景)抗日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各城市均由小电厂就近供电,都是孤立的小电网。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江苏省开始了有计划地发展电力工业。在电源建设发展方面:江苏省电业部门在整修设备、恢复生产的基础上,(五十年代苏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戚墅堰电厂)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开始有计划的建设电厂,采取扩建与新建相结合的办法,并尽先在电力负荷中心地区扩建老厂,以发挥老企业潜力。“一五”计划期间开始扩建下关发电厂(附图八:下关电厂扩建后的全景。)和新建韩庄发电厂。(附图九:韩庄发电厂建厂开工典礼)至1957年末,新增发电设备2.8万千瓦,全省装机容量为14.43万千瓦,平均年递增4.41。“二五”计划期间,江苏电业扩大建设规模。在南京开始新建全省第一座高温高压南京热电厂,(附图十:南热第一台高温高压机组投产剪彩仪式。)苏州、镇江开始新建望亭电厂和谏壁电厂。同时,在苏北地区新建扬州、淮阴和盐城电厂,扩建新海、贾汪、天生港电厂。这期间共新增发电容量31.6万千瓦,到1975年底,全省共有500千瓦及以上电厂43个、装机容量172.45万千瓦,平均年递增12.75。但是在这期间,电力建设落后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重了江苏电力供应紧张的程度,电力已成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电业部门根据国家建设坑口电站、安装大容量机组、就地利用资源、向外输送电力的建设方针,集中力量新建徐州电厂,(附图十一:70年代徐州电厂建设工地。)(附图十二:徐州电厂一号机投产剪彩仪式。)继续扩建谏壁和天生港电厂,安装大容量、高参数机组。5年共新增发电容量123.75万千瓦。到1980年底,全省共有发电装机容量296.2万千瓦,比1975年增长71.76,平均年递增11.43。但随着全省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江苏缺电日趋严重,电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在电网建设发展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全省各级电力部门积极致力于地区联网工程建设。1959年,110千伏南京常州和望亭常州的输电线路相继投运,110千伏苏南电网基本形成。1960年,江苏第一条跨越长江的镇江扬州输电线路建成送电,扬州地区亦联入苏南电网。同年, 110千伏徐州电网建成。初步形成南通35千伏电网。70年代初, 110千伏淮海盐电网初步形成。 70年代中期,110千伏电网开始向市县延伸,35千伏网络逐步向乡镇发展,我省农村电网得到建设与发展。江苏电力部门根据当时农村经济特点,在农村电网建设中采取了 “两条腿”走路办法:在资金问题上,高压电网以国家投资建设为主,地方集资为辅;低压电网则由用电乡村自建、自管、自用。在电源问题上:以大电网供电为主要电源,县办小火电和乡办柴油机发电为辅助电源,做到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加快了全省农村电网的发展。在发展110千伏地区电网的同时,全省还兴建了一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逐步把四个地区电网联成一体,至1978年末,形成了220千伏全省电网,实现了江苏全省范围内电力的统一调度(附图十三:镇江五峰山大跨越。)。江苏电网东与上海相联,西与安徽接通,南与浙江联接,成为华东电网的一个组成部分。1978年底,江苏电网年供电量增长到121.9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增加到207.4亿千瓦时。(二)改革开放后,江苏省电力工业蓬勃发展,成就巨大。改革开放后,是江苏省电力工业发展最快、最好的阶段。逐步实行江苏电力工业 “五个转变”,开拓了江苏电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实行由独家办电向多家办电、电力发展资金由单一的国家投资向筹措内资和利用外资并重转变。 在全国较早地实行了多渠道、多层次办电,按照谁集资,谁用电,谁得益的原则,千方百计调动了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1983年11月28日,我省由国家与地方合资建设的第一台30万千瓦大机组在谏壁发电厂建成投产。(附图十四:谏壁电厂电器安装)此后地方和企业加入了投资办电的行业,加快了我省电力建设的步伐,电力装机由小到大,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比重显著上升。1987年全省已有了谏壁、徐州两座百万千瓦的大电厂,谏壁发电厂成为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火力发电厂。(附图十五:谏壁电厂夜景。)(附图十六:徐州电厂全景。)1992年后,利港、常熟、戚墅堰、华能南京、华能南通、华能淮阴、夏港、天生港、彭城等一批大中型发电厂相继建成投产。(附图十七:利港电厂全景。)(附图十八:常熟电厂全景)(附图十九:彭城电厂全景)1994年省电力建设一公司创造一年内建成投产4台30万千瓦机组的电力建设纪录。(附图二十:一公司工人安装转子)华能南京电厂30万千瓦机组1994年投入运行,成为我省首台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附图二十一:华能南京电厂一号机)率先在全国采取世界银行国际融资方式正在建设的单机容量60万千瓦的第二发电厂, 1号机组于1998年11月12日投产发电,(附图二十二:扬二厂一号机投产仪式)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电力工业共利用内资267亿元、外资88.5亿元。(附图二十三:李鹏出席世行扬二厂贷款签字仪式。)仅“八五”期间,江苏电力工业就完成大中型项目建设投资146.82亿元,相当于“七五”期间的3.5倍,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电力工业的发展,江苏电力基本适应了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至1997年,长期困扰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严重缺电局面宣告结束。2、实行电力发展由重电源、轻电网建设向电源与电网建设并重、二者协调发展转变。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严重缺电,电力工业在电源建设方面投入较多,电网建设“欠帐”造成电力输送“卡脖子”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电力工业在重视开发电源的同时,工作重点逐步向电源与电网建设并重,二者协调发展转变,不断加大电网建设的投资,使江苏电网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蓬勃发展。进入80年代,我省初步建成华东电网纵贯全省南北的500千伏网架,开始进入超高压远距离送电的新阶段。(附图二十四:五十万线路放线)(附图二十五:工人在高空导线上作业) “九五”后三年,江苏电网投资150亿元建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其配套的一批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其中投资52.2亿元建设山西阳城至江苏淮阴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开工建设,(附图二十六:扬淮线设备进口合同签字仪式或地理接线示意图)该工程线路穿越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5省的25个市县,线路总长达1700多公里;(附图二十七:太行山上的500千伏铁塔、线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总投资为76.93亿元的华东江苏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已经原国家计委批准,部分项目已开工;(附图二十八:华东江苏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设备招标仪式)(附图二十九:华东江苏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地理接线示意图)投资17.78亿元在省内建设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配套的一批220千伏输变电项目,部分工程正抓紧开工建设。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500千伏电网网架,建成投入运行50万变电站5座、线路1811公里。(附图三十:陈焕友书记等领导在500千伏东善桥变电站视察)(附图三十一:铁塔群)分布在全省各地的220千伏变电站已超过100座,220千伏线路线路达到6898公里。到1998年底江苏电网供电最高负荷和年供电量分别达到1186.5万千瓦和778.45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加了5倍和5.7倍,供电能力和年供电量均居全国省级电网前列。江苏电力部门重视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为占全省经济半壁江山的乡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80年代后,江苏广大农村电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4年开始推行用电标准乡(镇)、标准村建设,至1997年底全省已建成用电标准县57个,全省建成农村电气化县52个,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附图三十二:太仓农村110千伏变电站)(附图三十三:村头竖起了分散、就近配置的柱上式变压器)(附图三十四:标准的380伏三项四线进了农家)从1992年开始实施县级调度自动化实用化建设,至1997年底全省64个县已全部通过验收,(附图三十五:某县调室)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至1998年,全省县及县以下社会用电量已达433.0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5.14。被誉为“光明工程”的全省扶贫通电工程,在江苏省农电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1996年5月27日,全省只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所剩339个无电行政村的通电任务,提前7个半月实现了全省行政村村村通电的目标,(附图三十六:季允石在盱眙县古桑村为全省最后一个无电村合闸送电。)至97年底全省99.99以上的农户通上了电。(附图三十七:全省最后一个扶贫通电施工现场。)扶贫通电工程的实施,不仅为97万多户无电农户送去了一片“光明”,而且为苏北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附图三十八:顾智鹏在响水县张集乡为扶贫电灌站送电打水)3、实行电力工业扩大再生产的方式由单纯依靠外延向外延与内涵并重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电力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实施“科教兴电”的战略,推动全省电力工业产业升级。全省电力系统从80年代中期,就认真组织技术攻关,对早期国产12.5万千瓦以上机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善机组结构,提高设备技术水平,降低了煤耗,增加了出力。从95年开始,通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逐步对谏壁、徐州、新海等老发电厂一批国产30万、20万千瓦机组进行改造,(附图徐州电厂技改机组)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等效可用系数,安全生产和经济技术指标保持国内同类电厂先进水平。徐州发电厂国产20万千瓦机组通过技术改造,发电出力由原来20万千瓦提高到22万千瓦,其中1万千瓦为“无煤出力”,供电煤耗下降1518克。同时,延长了机组的使用寿命。电网方面,在发展超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同时,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降低线损为重点,对城市电网抓紧技术改造,(附图:南京城网改造中工人在新型杆塔上作业)并推广无人值班变电站。(附图:无人变)199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施省、市、县三级电网调度自动化。(附图:徐松达接受部颁牌)加上一批电力负荷管理中心、无人值班变电站建成投运,大大提高了发供电的科技含量,使企业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采用新技术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将旋风式、水膜式除尘等改为静电除尘,全省电厂除尘效率平均达97。近5年来全省装机容量新增300万千瓦,烟尘排放量反而减少了12.7吨。1993年江苏电力发电企业结束向江河排灰的历史。(附图:封闭式运灰)粉煤灰综合开发利用领域不断拓宽,(附图:粉煤灰综合利用)发电厂的粉煤灰制品已大量用于三峡工程、建筑工程、高速公路等建设。(附图:粉煤灰筑路)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已达63,年稳定在400万吨以上,每年可少占库容360万立方,年节省投资6000万元到1 亿元。江苏电力工业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管理现代化。省电力公司分三批引进美国IBM公司的广域网、局域网和主机等软、硬件设备,统一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式、TCP/LP通信协议和国际流行的大型数据库,并在此平台上自行开发生产、计划、劳资、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附图:计算机机房)目前全省计算机广域网基本建成,已深入到电网调度自动化、(附图:计算机在调度应用及各子系统一套)能量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厂站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劳动人事、办公自动化、发供电生产、计划统计、燃料管理、安全监察等应用子系统已通过电力工业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全省已有30家发、供电企业和直属单位开通了与省电力公司互连的广域网,成为全国电力系统中第一家覆盖面广、设备较先进、运行效率高的企业网。(附图:顾局长接受部颁实用化验收牌) 江苏电力多种经营事业从八十年代初开始起步,1993年后,按照“电为核心、多种经营、三大支柱、协调发展”的方针,有了较快发展,五年间效益和规模分别增长了十倍和十三倍。1998年多种经营总收入已达70亿元、实现利润2.16亿元。(附图:先进的规模化三产一组)4、实行电力发展总量由过去只注重区内平衡向区外来电平衡的转变。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在电力发展总量平衡上逐步考虑区外来电平衡。1993年国务院决定在山西兴建6台35万千瓦机组的阳城电厂工程已开工建设,(附图:阳城电厂)建成后将专向江苏送电。(附图:扬淮线一组)江苏省参与兴建的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第一台30万千瓦机组即将投运。(附图: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九五”期间,我省从区外来电将达136.25万千瓦。今后,还有三峡水电以及秦山核电送往江苏。5、实行发电生产由单一以煤为一次能源向开发使用清洁新能源转变。由中俄合作兴建的江苏连云港核电站一期工程2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土石方工程已于1998年4月开工;(附图:土石方工程开工典礼一组)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宜兴铜官山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已作为重点开发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已通过专家审查,并作为连云港核电站的配套工程同步建设;(附图:宜兴铜官山地形及评审会、徐松达与王小敏在会上研究图纸)贾汪发电厂运用增压硫化床发电新技术项目也已获国家批准立项;240万千瓦的江苏燃气轮机项目正在争取列入国家首批引进LNG项目。同时以二氧化硫总量控制为重点,认真抓好下关电厂技术改造工程的脱硫示范工作。全省电力系统从1983年开展优质服务活动,1984年开展创建双文明单位活动,10多年坚持不懈,从未间断。全省各市、县供电企业紧密结合行业实际,以“安全优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