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名微故事.doc_第1页
南京地名微故事.doc_第2页
南京地名微故事.doc_第3页
南京地名微故事.doc_第4页
南京地名微故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南京地名微故事【南京地名微故事糖坊廊】明太祖当上皇帝之后,南京的商业空前繁荣,为适应需要,便利行人,就在某些街道两旁建立了官廊,既可遮阳又可避雨。这样,便出现了许多带有“廊”字的地名。糖坊廊位于城南中华门内镇淮桥西北,东南起中华路,西北接长乐街,原名叫灭街,后讹化为篾街,再后来,因设糖作坊于此,就命名为糖坊廊。【南京地名微故事进香河】朱元璋时期为纪念征战殁亡的功臣,在鸡笼山建功臣庙,并加宽运渎北段河道,方便官民乘船来进香祭祀。进香者皆由此河而来,故名进香河。 【南京地名微故事泥马巷】宋高宗南渡避难,骑马渡江,到了这个地方才知道马是泥马。赵构以为是神灵在帮助自己,于是在当上皇帝之后,重修了崔富君庙,并把这里命名为“泥马巷”。【南京地名微故事大、小纱帽巷】因为谐音“傻帽”被网友玩坏了的大、小纱帽巷,曾是清代制作纱帽的作坊和工匠集中地,所以叫纱帽巷,后来后巷西端南侧出现了一条支巷,名叫小纱帽巷,才更名为“大纱帽巷”。 【南京地名微故事堂子街】据说明初修筑南京明城墙时,为解决洗澡的问题,有人靠着城墙修了一溜子澡堂,称之为“堂子大街”。后来,人们为了称呼的方便,干脆就叫它“堂子街”了。【南京地名微故事箍桶巷、木匠营】相传明朝时,沈万三家的箍桶匠居住在这条巷子里,时间久了,大家就把这条巷子叫作箍桶巷,东面木匠聚集的巷子叫木匠营。【南京地名微故事 仙鹤街】古时候的仙鹤街是云锦作坊密集的地方,相传这里的工匠师傅善于织各种仙鹤图案的云锦。他们所织的仙鹤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且千姿百态,每只仙鹤都有不同的造型和神态。他们所织的仙鹤在全国非常出名,还曾被定为御用贡品。于是,人们就把这里叫做仙鹤街。 【南京地名微故事金沙井】明朝时有一年大旱,河水干枯,居民在此挖井取水,却不料井中有沙,沙中还有闪闪发光的金粒,因此就将这口井取名金沙井,后来逐渐演变成街道的名字。【南京地名微故事商埠街】1868年,法帝国主义在签订中法天津条约时,强迫清政府把南京列为通商口岸,1899年南京被迫成商埠。下关区惠民河西,北起惠民桥,南至中山街,陆续建起帝国主义的多家商行、洋行。人们称这一地区为商埠街,一直到现在。 【南京地名微故事土城头】洪武二十三年,因财力有限,城墙是用土筑的,只在险要处才用砖砌一部分,并开了18座外城门。外城共长120里,老百姓俗称外城墙为“土城头”。后来“土城头”成了七里镇一条街的名字。【南京地名微故事煤灰堆】煤灰堆其实是中华门下的一个小巷子。清朝时,这里住了一位姓梅的地主,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将他家变成了一堆灰烬,人称“梅家灰堆”,后来误传为“煤灰堆”,于是将错就错,变成了地名。【南京地名微故事糟坊巷】相传这里是明太祖朱元璋酿酒的地方,此地也因此而得名。据传,当时此地所酿之酒以香味满溢而闻名全国,百里之内都能闻到糟坊所酿酒之香味,而所酿之酒更是受到朱元璋的喜爱。 【南京地名微故事剪子巷】剪子巷靠近夫子庙金榜大市场旁。明初时期,这里是兵器仓库所在,仓库内有很多箭头,所以命名为箭子巷,后谐音讹为剪子巷。 【南京地名微故事胭脂井】传说南朝陈后主沉于酒色,隋军攻打建康城门时,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妃躲进此井,后被隋军所获,从井内爬出,三人脂粉淋漓,洒满井栏。后来用帛巾擦,却发现有胭脂痕,于是就取名胭脂井。【南京地名微故事饮马巷】南宋时金兀术攻进建康府,直奔内桥王府想活捉高宗。康王领着一班臣子沿小道向南门逃,快到南门时,康王的马突然烦躁不安,拉马勒缰也无法控制,一位臣子告诉康王,马渴了须要引水。他们在小巷中找到水井,却无水桶在井下提水,最后在百姓淘米的水缸中让马饮足水,然后才逃出南门。从此,这条小巷被人称为饮马巷。【南京地名微故事转龙巷】相传明初朱元璋坐车视察,在此处桥边被一岩石堆挡住,即转头绕道而行,故得名转轮桥,后演化成转龙巷。【南京地名微故事后宰门】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就仿照南京明故宫建造了皇宫,其皇城北也叫北安门,位置和元朝皇城已废掉的北门相距不远。元朝皇城叫厚载门,后来因犯了皇帝的圣讳,于是将厚载门改为后宰门。 【南京地名微故事木屐巷】过去,不少老南京人有夏天穿木质拖鞋的习惯。在清代乾隆年间,这条巷子里全是制作木拖鞋的作坊,所以叫做木屐巷。【南京地名微故事杨公井】南京有条名为杨公井的路,这条路因井得名。清末光绪某年,南京城大旱,在此驻军的清军将领杨镜岩带着三军士兵连掘3口大井,解决了士兵和老百姓的喝水问题。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杨镜岩,在井旁边为他立碑,命名为杨公井,后来逐渐演变成道路名。 【南京地名微故事邀笛步】邀笛步是南京的古迹名,是著名典故“停艇听笛”的发生地。相传东晋名乐手桓伊爱好音乐,善吹笛,一日王徽之路经此处,遇到了他,就邀请他吹奏一曲。桓伊吹奏完就独自离去,二人自始至终一言未发。据说此曲即为后来著名的梅花三弄。【南京地名微故事桃叶渡】关于桃叶渡,其实是个浪漫的爱情传说。相传王献之独爱自己的爱妾“桃叶”。每次她摆渡秦淮河,王献之都来迎接。有一次,面对惊吓未定的桃叶,王献之心中不舍,于是唱出一首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听到心上人的歌声,桃叶顿时惧意全无,踏上兰舟,安然渡江。两岸行人闻声,纷纷驻足观赏,秦淮河畔,人潮如堵。从此,渡口名声大噪,也因此得名“桃叶渡”。【南京地名微故事抄纸巷】这里是明朝时期生产印刷宝钞用纸的地方,原来叫钞纸巷,后来逐渐讹传为抄纸巷。这样的巷子,想想都觉得壕气冲天!【南京地名微故事龙蟠里、虎踞关】三国孙权时,诸葛亮出使东吴途经此地,曾登上石头山(今清凉山), 驻马观察南京的地理形势,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述。于是,这两个地方就借诸葛亮的“龙蟠”、“虎踞”命名。【南京地名微故事七家湾】关于七家湾的传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这个名字来源于7个回民,他们住在这里,以宰牛为业,于是七家湾的名字就这样流传开来了。不过,七家湾的牛肉确实很出名,至今仍有不少人喜欢去这里买牛肉或牛肉锅贴!也有人说,七家湾来自于一段凄惨的故事。明初某年新春灯节,朱元璋微服游览,见一户人家门口悬一西瓜灯,灯上绘一大足妇人,并有一行字:“淮西娘子好大脚”。朱元璋认为这是在讽刺马皇后大脚,下令把此处七户人家全部抄斩。当地百姓怜其无辜,就把此地改为七家湾。【南京地名微故事三山街】三山街筑于明初,因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句,且临近三山门(今水西门)而得名。【南京地名微故事明瓦廊】与大香炉相邻有一街巷叫做明瓦廊。明瓦其实是一种瓦片,用蛎蚌的壳磨制而成,薄而透光,可以放在屋顶或嵌入窗棂。明朝时的新街口已经是繁华的商业之地,而这条巷子就以销售明瓦而出名。久而久之,大家只记得这里卖明瓦,却不记得原来的地名了。 【南京地名微故事紫竹林】明朝崇祯年间,这一带植有大片竹林,以紫竹为盛。有位高僧云游到这,见竹影婆娑,景色秀丽,就在此处定居下来,创建禅寺,取名“紫竹林”。到明清时,紫竹林禅寺已经成为金陵名刹,后来寺庙荒废,地名却一直留用到现在。 【南京地名微故事琵琶巷的故事】琵琶巷名字的由来充满了诗意,很久之前琵琶巷路中间有一水沟,上面有青石,石质有松有密,而且厚薄不一。雨天行人穿着木屐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