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计划生育的特征第一篇:有中国特色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理论 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理论 一、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一)人口基数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上,居住着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 中国人口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太大,人口增长过快。2001年底,中国总人口(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为12.7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由于人口基数大,尽管实行计划生育,近几年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300万左右。同时,人口分布极不平衡,94的人口聚居在占全国总面积43的东南部,乡村人口约为63(2001年),城市化水平较低。一个国家的人口超过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总人口(1990 年发达国家总人口为 8.16 亿人)。现在虽然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每年仍净增 1400 1500 万人,即每年增加一个世界大国的人口。 (二)人口素质偏低 我国人口质量从总体讲,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了较大的提高,无论是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或思想道德素质都是如此。但是,同发达国家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比,则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人口质量的差距在于人口群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1、道德素质偏低 2009年度全国的赌博、吸毒、卖淫、嫖娼人员中,25岁以下青少年分别占总数的33%、36%、60%、21%”,“不少青 少年社会公德意识、团队意识,守法意识较差,独立自主能力、创造求新能力较弱;一些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高度自我中心;一些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差、人格障碍、自控力弱”。 2、身体素质偏低我国计划生育的特征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大大提高,被讥讽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变成了“亚洲体育强国”。但是,在我国现有人口中,发育不全、身体畸形、智力迟钝和痴呆者,还有好几百万,这些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我国计划生育的特征 3、文化素质方面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职位需要越来越多的智慧型、熟练型人才。而现今我国的大多数人口只能适应半机械的劳动,能够适应大机器生产的劳动人口数量很少,而且技术层次很低,能够进行现代化管理的的人才更是十分缺乏。 (三)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3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比重从2000年的9.9上升到16.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64亿,比重从2000年的6.7上升到11.2。到本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将形成老年人口高峰,届时每3 4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2020年、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分别达到2200万和5300万人。那时候,老年人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生活无法自理的空巢老人将会成倍增加,他们在生活中的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将更加突出,社会总体负担加重,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口安度晚年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0%,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而且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先期进入人口老年型的国家相比,具有老龄化发展快、老年人口数量大、地区之间不平衡、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这些新特点将给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许多发达国家进入老年型国家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至少在1万美元左右,而我国进入老年型国家时只有1000美元左右。由于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老人数目也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农村老龄化将更为突出。老龄化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社会养老意识低的现状。与之相应的赡养问题、劳动力人口老化、抚养比升高都将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性别比失调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08.5,1987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0.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11.3,1995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5.6,2000年第五次 人口普查为116.9,个别省份高达138。2005年,再次抽样调查,性别比高达118.58。男女性别比,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正常情况下,男女性别比应该保持在103至107之间。出生人口性别失调,给社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跨境非法婚姻,跨境强行拐卖妇女儿童,强迫妇女卖淫等社会问题。 导致性别比失调原因:一是重男轻女,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三是B超的普及和滥用。说到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实际是一个养老问题。2005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经测算,到2020年,20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婚姻挤压情况凸现,低收入及农村低素质者结婚就很困难。这将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严重隐患。 (五)人口分布不均衡 从我国人口布局看,东部人口密,西部人口稀。据2000 年统计,西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1. 54 % ,而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8. 13 %;东部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8. 46 % , 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71. 87 %。东部地区多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改革开放后,东部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地理条件的优越,国家的大力支持发展,让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起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导致人口越来越多。而西部地区地势高低起伏大,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缓慢,让许多人都不愿到西部地区去。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使东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日趋紧张, 生产效率、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西部地区许多耕地潜力及自然资源未能开发,浪费严重。 二、解决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 我国人口的现状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口素质偏低。针对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就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少生,提高人口素质重要措施就是优生,总的来说就是实行计划生育,这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晚婚 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男的不得早于22周岁,女的不得早于20周岁,按照法定年龄推迟3年以上的,就是晚婚,提倡晚婚有利于控制人口的数量。晚婚往往晚育。当然也不是结婚越晚越好,而是要适当推迟婚龄。结婚年龄,男性2527岁,女性2325岁之间较好。 (二)晚育 晚育是指已婚夫妇在24周岁以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晚育可以延长两代人的间隔时间,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如果20岁结婚生孩子,过100年就有五代人,25岁结婚生孩子,过一百年就只有四代人,可少生一代人。晚育对控制人口数量的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提倡晚育也不是越晚越好。一般来说,妇女2430岁生育子女对母婴都是有益的。 (三)少生 我国现在主要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虽然现在已经在部分人群中开放了2胎政策,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第二篇:对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现状剖析 对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现状剖析 摘要:本文从我国计划生育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入手,全面剖析了加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措施。 关键字:计划生育;现状;问题;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family planning and problems, put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easures to strengthen chinas family planning work.key words: family planning; the status quo;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后,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低于更替水平。二是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三是人口素质状况明显改善。15岁以上国民人均受教育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4.5年已提高到目前的8.5年左右;总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显著下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明显上升,大学以上毕业生由1982年的610万跃升到2005年的7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妇女地位显著提高。四是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1/3,为第三篇:我国的人口现状与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梁 辉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群众性工作。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从53年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曲折、悲壮、辉煌的历程。所谓曲折,就是在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上有过反复,在工作指导上发生过偏差和失误;所谓悲壮,就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通过国家意志推行计划生育,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控制人口增长,广大育龄群众作出了惨烈的奉献和巨大牺牲;所谓辉煌,就是通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计划生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少生4亿人,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我国的人口发展变化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09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2亿人,约占世界的1/5,相当于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的总和,目前我国仍以每年600万人口缓慢增长。从夏朝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口发展先慢后快,先后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夏至西汉末年,人口由1355万增长到6000万,是一个缓慢增长时期。 第二个时期,从西汉末年到清朝初期,人口一直在6000-8000万之间绯徊,是一个上下波动,徘徊不前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从“康乾盛世”到1949年,是人口迅速增长,直线上升的时期。1684年全国人口突破1亿大关,1762年达到2亿,1789年达到3亿,1835年达到4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达到5.4亿。 建国后,中国人口数量扶摇直上,先后出现三次生育高峰: 第一次生育高峰,1950年-1958年,总人口由5.5亿增加到6.5亿,妇女总和生育率为5.8。我国计划生育的特征 第二次生育高峰,1962年-1973年,总人口由6.7亿增加到8.9亿,妇女总和生育为6.18。 第三次生育高峰,1985年-1993年,总人口由10.5亿增加到11.8亿,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8。 二、当前中国人口态势的主要特征 1、人口基数大。全国总人口已达1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我国计划生育的特征 2、人口素质总体不变。我国15岁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2.9%以上,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15年,高科技人才仅占总人口的0.8%,万人中技术人员数量是发达国家的1/500,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的比重为1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9%,我国人力资源总体水平居世界106位。 3、人口安全隐患突出。 一是生育反弹的危险性大。人们的生育观念并未彻底转变,政策外生育势头反弹。 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严重失调,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值为103-107。据调查,2008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达到122.3,有25个省的性别比处于失衡状态,预计到2020年,全国20-29岁青年比女青年多3800万,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将构成严重威胁。 三是人口老龄化凸现,目前我国是世界老人最多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5%,超过7%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未富先老”将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沉重的压力。 4、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目前,我国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7.5人,是世界平均水平39人的3.52倍,不但密度大,而且分布极不均衡。如果从黑龙江的漠河到云南的腾河划一条直线,东西面积相等,但东部人口占我国人口的94%,西部仅占6%。江苏人口密度为600人,而西藏只有0.46人。 三、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新特点 1、新任务。过去叫计划生育工作,现在叫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两个字虽没有给计生工作增加权力,但却增加了任务,丰富了内涵,扩大了外涵,过去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只是单纯地控制人口增长,现在的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进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等。 2、新方式。过去搞计划生育工作以行政手段为主,采用的是“胡萝卜加棍棒”的方式。“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现在的工作方式是“和风细雨”,以说服教育,优质服务为主,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难度。 3、新难题。主要是控制缺手段,工作缺经费,基层缺力量。 4、新压力。新时期面临着超生反弹压力,出生人口性别升高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压力,就业压力。 四、计划生育政策法规 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共有“一法三规”和一个地方性法规、两个规章(部门规章,政府规章),即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一个地方性法规就是2009年3月1日起施行的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两个规章就是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禁止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胎儿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及2001年12月10日湖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规定。以上“一法三规”和一个地方性法规、两个规章是我们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和我们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必经遵守的。 (一)生育政策 总的政策是: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符合规定条件的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禁止违法生育。 1、生育二孩条件 (1)城镇居民生育二孩条件有4条。第一个子女为残疾人,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无子女,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要求生育的;夫妻双方系归国华侨的;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2)农村居民生育二孩条件为5条。夫妻一方两代以上是独生子女的;夫妻一方是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男到独女家结婚落户的;夫妻只有独生女的;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3)再婚生育条件。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4)半边户政策,夫妻一方为城镇居民,另一方属农村居民的,适用本条例关于城镇居民的生育规定。 (5)城镇居民转为农村居民的夫妻,适用城镇居民的生育规定。 (6)农村居民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的,其生育从转制之日起两年内,适用农村居民生育条件。 (7)虽符合生育二孩条件,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再生育共4条:属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并 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故意致婴儿死亡的;自报婴儿死亡,但没有死亡证据、证明的;遗弃子女的。 (二)奖励政策 1、增加婚假、产假,晚婚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5天,已婚妇女晚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30天,并给予配偶10天护理假;婚假、产假和护理假视同出勤、工资、奖金照发。 2、发放独保费、独生子女从办证之日起每月发给10元独生子女保健费或一次性发给不低于1400元独保费。 3、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奖励。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户父母在年满60周岁时落实奖励扶助政策,每月发给60元,直到亡故为止。对独生子女三级以上伤残的,女方达到49周岁的每年发给特别扶助金960元。对独生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女方达到49周岁的每人每年发给特别扶助金1200元。 4、退休奖励金。对供销社、粮管所、棉采站、食品所、农机修造厂退休职工,属独生子女家庭和发给奖励资金3500元。 5、中考、高考加分政策,对父母和孩子属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和双女,中考时,文课给予加5分的政策照顾,农村独女的高考时享受文化课加10分的照顾。 (三)法规责任(处罚政策) 共有5种法律责任:征收社会抚养费、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纪律处分和刑事责任。 1、征收社会抚养费:凡违法生育者都要社会抚养费 对违法生育的认定,共9种情况,即:一是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生育的;二是重婚生育和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生育的;三是按条件规定不得生育第二个子女而生育的;四是生育第三个以上子女的;五是再婚夫妇不符合生育规定条件而生育的;六是三年内不得生育而生育的(属一胎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并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七是不再批准生育而生育的(属二胎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并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八是符合生育条件,但未申请批准领取生育证而生育的;九是其他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的。 征收主体: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也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征收。 征收标准:一是城镇居民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所在县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二是农村居民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所在县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 当2人违反条例多生育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女的,以多生育一个子女应当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多生育的子女数为倍数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 2、行政处罚 对违法生育所在单位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追究该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处罚,对当事人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属第一胎的,三年内不得生育,属第二胎的不再批准其生育,对医疗机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私人汽车买卖合同
- 安防监控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劳动合同承诺书样本
- 2025年二人合作经营合同
- 2025年农业用地上房屋交易合同
-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课件
- 2025商店租赁权抵押合同
- 搞笑课件教学课件
- 创业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解析
- 农业“脑机接口”诞生:植物电信号解码器能否预知病虫害暴发
-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 10096-2018)
- 附件2:“揭榜挂帅”制项目申报材料参照模板
- GB/T 7113.5-2011绝缘软管第5部分:硅橡胶玻璃纤维软管
- GB/T 4668-1995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 GB/T 29256.5-2012纺织品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第5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 GB/T 27750-2011绝缘液体的分类
- GB/T 27021.1-2017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第1部分:要求
- GB/T 1410-2006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 工会法律知识考试参考题库350题(含答案)
- 产品说明中文asd-7110管状体电机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