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doc_第1页
高一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doc_第2页
高一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doc_第3页
高一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doc_第4页
高一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翼王出,率兵还战 翼:掩护B.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 略:攻打C.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 班:排列D.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 怪:怪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B.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敛资财以送其行C.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D.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来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译文:(2)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译文:(3)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译文:高一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 课内阅读训练 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完成下列题目。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因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项是( )。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亡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下面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和机智善变的外交才能。 作为一国之君,郑伯在说服烛之武的时候能够引咎自责并晓之以利害,说明他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君主。 佚之狐虽然在本文中只有一句话,却也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既是一个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个有知人之明的人。 在子犯请求袭击秦国的时候,晋文公制止了他。这说明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冒然攻击,只能自取灭亡。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吾其还也。 二、阅读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完成下列题目。 1、给下列字注音: 木之长( )者 浚( )其泉源 虑雍( )蔽 正身黜( )恶 克终者盖( )寡 董( )之以严刑 垂拱( )而治 仁者播( )其惠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3.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今治水军八十万 4.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塞源而欲流长也。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 忧懈怠,_;惧谗邪,_;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5.魏征(580643),字_,唐太宗封之为_,文集有_。疏是_的一种专用文体。 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下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克终者盖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而况于明哲乎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D而况于明哲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 青取之于蓝 7.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权重,处者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8.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课外阅读训练 (一)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久之,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 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又毛玠、徐弈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迁尚书,典选举。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 文帝践祚,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阶疾病,帝自临省,谓曰:“吾方托六只之孤,寄天下之命。勉之!”后帝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 案:止住、停住 B、 阶冒难诣表乞坚丧 诣:往、到 C、迁尚书,典选举 典:主管 D、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 南:向南、往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闻其为张羡谋也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B、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C、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阶说其太守张羡曰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其地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孙坚推荐桓阶做了孝廉,朝廷又授予他尚书郎一职。桓阶因父亲的丧事回乡,恰逢孙坚攻打刘表,刘表战死。桓阶很讲道义,到孙坚处要回尸首,请求为他办丧事。 B、太祖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抗,刘表投靠袁绍。桓阶说服刘表太守张羡站在曹操有一方抵抗刘表。 C、曹仁被关羽军包围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去解围,但形势不容乐观,于是曹操欲亲征,被桓阶力劝未去,最后敌兵自退。 D、毛玠、徐弈为人刚直少有同党,西曹掾丁仪对他们很不友善,多次诽谤他们,全靠桓阶而使他们相安无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2)、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 (3)、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二)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侍郎。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选自明史.李骥传) 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坐事免 坐:因犯罪 B、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 罪:问罪 C、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 署:题写 D、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 闻:听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明旦,狼死于其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 B、 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振木铎以徇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骥关心百姓疾苦。像对狼咬死孩子的事件他曾向城隍神祷告,并深深自责。B、李骥关心国家的发展。如被提拔为刑部郎中时曾上书陈述了十多件事,多被采纳,推荐为御史时,曾陈述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采纳。 C、李骥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定李骥死罪时,李骥上奏为自己辩护,最后证明果然是冤枉的;对无故被伊王府拘禁一事,李骥上书,皇上发怒,写信让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理。 D、李骥行为端正,平日闲居在家,即使是矮桌子和席子也一定摆正了。做河阳知府六年后去世,以政绩卓著闻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2) 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 (3) 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三)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夫其所睹,耳新夫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烟之相滋 滋:滋生 B其心洒然而醒 洒:惊异 C一山之隅 隅:角落 D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遇:际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不喜且幸欤 其孰能讥之乎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以其无礼于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丰乐亭”作记,并且让曾巩为“醒心亭”作记。 B“醒心”这个亭名是韩退之根据那里的风景可使游人“其心洒然而醒”来命名的。C曾巩认为欧阳修的快乐不在于一山一水,而在于天下富足太平,学者成才。 D作者把能与欧阳修同游作为幸运的事情,因为欧阳修是个不可多遇的优秀人物。 4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2) 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因”的意思是“依靠,凭借”。(项中的两个“微”的意思都是“如果没有”。 项第一句中的“于”是介词,作用是引出“贰”从属二主”所涉及的国家,不译;第二句中的“于”也是介词,意思是“对,向”。项第一句中的“是”是指示代词,意思是“这”;第二句中的“是”是判断词,与现代汉话中的“是”相同。项第一句中的“夫人”的意思是“那个人指代秦穆公”,第二句中的“夫人”指勾践的妻子。) 都是烛之武劝说秦君退师的理由,不是。(晋文公不同意袭击秦军的理由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并不是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我可以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晋国在东边使郑国成为自己的疆界之后,必然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受到损害,从哪里取得它要扩张的土地呢我们还是回去吧。)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略2.D;3.B;4.略;5.玄成、郑国公、魏郑公文集、古代臣属向皇帝分条陈述奏议的一种专用文体。6.A;7.B;8.C(这并不是作者要说明的观点) 课外阅读参考答案: (一) 1、 D(向南进发 作动词)2、B(A、替 介词C、于是、就 副词D、他的 代词)3、A(应该是孙坚战死而非刘表战死,是到刘表处要回孙坚尸体)4、翻译见译文 译文: 桓阶,字佝绪,长沙临湘人。曾在那里任功曹。太守孙坚荐举桓阶为孝廉,朝廷授于尚书郎。父亲去世后桓阶奔丧,回到乡里。适逢孙坚跨江击刘表战死,恒阶冒着危险到刘表那里乞求将孙坚尸体要回,刘表讲义气发还尸体。后来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刘表以全州响应袁绍。桓阶对长沙太守张羡说:“凡干事情离开正义,未有不失败的。因此齐桓公率诸侯去尊崇周朝,晋文公驱逐叔带(按:周襄王姬郑的弟弟,曾发动内乱)而接纳周襄王。当今袁绍反叛,但是刘牧响应他,这是取祸的道路。明府要想立功明大义,得福避祸,就不应当与他共同行动。”张羡问:“但是跟谁才对呢?”桓阶说:“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挽救朝廷的危难,奉王命而讨伐有罪的人,哪一个敢不服?当今若以整个四郡保三江等待着曹公来,为他作内应,不也可以吗?”张羡说:“好!”于是以长沙及附近三州来抗拒刘表,派使者到曹操那里。曹操十分高兴。适逢曹操与袁绍接连作战,军队未南下。刘表急急忙攻打张羡,张羡病死,城破,桓阶就自己隐藏起来。时间长了,刘表征召他为从事祭酒,想将妻子的妹妹蔡氏嫁与他。桓阶说自己已经结婚,拒而不受,又借口有病告退。 曹操平定荆州,听到桓阶曾为张羡出过计谋,很惊奇,征召他为丞相掾主簿,升任赵郡太 守。魏国初建,任虎炎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还未定,临菑侯曹植又有宠。桓阶多次在曹操面前说曹丕有品德,年龄大,应立为太子。公开说和密谏,前后十分恳切。另外毛玠、徐弈因刚强不阿和不结帮派,西曹掾丁仪对他们很不友好,多次在曹操面前说他们的短处,全靠桓阶左右周旋保护了他们。桓阶与人为善好心救人,多是这样。他升任尚书主持选举。曹仁被关羽围攻,曹操派徐晃前去救援,没有解围。曹操准备亲自南征,因此询问群臣。大臣们都说:“大王要不快点走,就要失败了。”桓阶独自说: “大王你认为曹仁等人遭到战事能够正确处理吗?”回答说:“能”。“大王你是否怕他们二人不全力以赴吗?”回答说:“不”。“然而你为何要亲自出征?”“我恐怕敌人势众,徐晃等力量不够。”桓阶说:“当今曹仁等人是处在重围之中而死守无二心的,就是因为有大王你在远方支持他们。人据守着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大的援救。大王巡视六军以表示有余力,何必忧虑失败而亲自前往?”曹操认为他的话很对,驻军于摩陂,敌军后来撤退。 (二) 参考答案: 1、 D(闻,使知道;报告)2、B(前句“而”表承接,后句“而”表递进关系A、地方、处所。名词;C、“来” 连词;D、到,介词;)3、C(错在“贻书让王” ,这里“让”是责备之意。)4、见译文 李骥,字尚德,山东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通过了乡试,进入国学。学习了三年后,担任户科给事中。当时集市盘查行商,把行李箱都翻倒一空,李骥上奏阻止了这个做法。不久,李骥因事获罪而被免职。 建文年间,李骥因人推荐而被起用为新乡知县。他招徕流亡的百姓,给他们农具,由此回归农业的人有数千人。李骥因为母丧而离职,许多官员百姓一个接一个奏请挽留他,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永乐初年,(李骥)守母丧期满,改为东安知县。对民众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禀明免去。有一个寡妇因儿子被咬死而向李骥告状。李骥向城隍神祷告,深深自责。第二天早上,咬死孩子的狼死在它的狼窝里。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荐李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骥上奏了十余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纳了。后来因事被牵累,被贬到保安做劳役。 洪熙年间,朝廷有诏书寻求贤才,李骥被推荐做了御史。他上奏有关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予以采纳。宣德五年,李骥巡视仓场。军士高祥盗取仓里的粟米,李骥抓住了他,并加以审问。高祥父亲的小妾说,高祥与张贵等人一起偷盗,李骥接受张贵等人的贿赂,所以只把高祥问罪。刑部侍郎施礼于是判处李骥死刑。李骥给宣总上奏章自我辩解。宣宗说:“御史既然擒获了盗贼,怎么肯接受贿赂呢?”下命施礼和都察院重新审讯,李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严厉地斥责了施礼,并恢复了李骥的官职。这年十一月,朝廷选择大臣二十五人担任郡守,奉有皇帝的敕书上路。李骥做河南知府,肇庆知府则是给事中王莹,琼州知府是户部郎中徐鉴,汀州知府是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知府是刑部主事郑珞,抚州知府是大理寺正王升,后来他们都以政绩卓著出名。 河南境内盗贼多,李骥特地设立火甲制度,一户被盗,一甲给予赔偿。在犯盗窃罪的人的家门口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又编纂了劝教文,摇着金口木舌的大铃巡行各地去传达。自此之后人们都改变了行为,东西掉在路上都没有谁去捡走。河南有伊王府,伊王多次请托李骥,李骥并不听从。伊王府里的宦官和警卫残害百姓,又被李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李骥。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骥在四更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