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基本原理 美与美学 发现于英国诺福克的西托福茨的几十万年前的手斧 它的制作颇为细心 为的是在它的中央保存一块海菊蛤的化石贝壳 审 美 令人愉快 美学让人望而生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谁都不会拒绝美 但在美学面前 大家的反映就会不一致了 从中可能看不出多少令人愉悦的成分 审 美不等于美学 人人知道美 很少人知道美学 人人追求美 很少人向往美学 所有的文化都知道美的存在 都有大量谈论美的内容 但只有西方文化产生了美学 或者说只有西方文化用美学的形式来谈论美 美和审美是属于全人类的 但美学确实是西方的 或者说学科意义上的美学是从西方文化中产生出来的 审美意识 美学思想与美学 审美意识 指的是尚不成熟 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美追求的意识 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性的表述 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践活动体现出来 美学思想 比审美意识更进一步 它是思想主体较自觉地对艺术 美或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成果 它体现出来的 是一种自觉的 有一定系统性 理论性的思考 其理论表述也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追求 不过 美学思想尚未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或独立的思考 未有对审美现象独立的整体性的表述 在思想史上 它或以哲学的形式出现 或以文艺评论 创作思想的形式出现 美学 则是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 系统性思考所获得的系统理论 绝大多数这种思考 会自觉地自称 美学 美学的诞生 1750年 鲍姆加登系统地提出了 感性学 的构成 感性学 就是我们今天讲的 美学 也正因为此 他被称为 美学之父 也被公认为 美学 学科的创立者 审 美 何以在西方成为 美学 1 源于古希腊人的对事物本质的追求 是西方文化使 审 美形成 美学 的最早和最重要的基础 2 古希腊人对人的心理所作的几何学式的知 情 意的划分 知 研究真 与之相应的是逻辑学 意志与善相关 与之对应的是伦理学 情感与美相关 与之对应的美学 3 在古希腊人看来 各门艺术具有统一性 在古希腊 艺术和技术是不分的 在美成为美学的变化中 实际上包含三个深刻的问题 一是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催生了美学 二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和优势地位使得美学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学问 三是我们现在实际上是在用西方文化 美学 的话语来解释所谓的民族文化或者是民族的审美特性 关于 美学 课程的学习 一 美学课程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美学 是一门较为抽象且理论涵盖面大的学科 但美学所具有的思想高度则决定着我们一旦掌握它 一旦学会进行美学思考 或从美学角度来观察文学现象与世间百象 就会不知不觉中进入一个崭新的思想境界 二 美学课程学习的要求1 以一本教材为主 适当地吸收参看其他美学原理书籍 以此来掌握基本概念 原理和问题 2 不局限 不满足于教材内容的学习 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 掌握较新的学术动态 参考书目 1 刘叔成 夏之放 美学基本原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2 杨辛 甘霖 美学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 1983 3 朱立元 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 朱立元主编 现代西方美学史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 杨辛 甘霖 美学原理 刘叔成 夏之放 美学基本原理 3 树立 史 的意识 对中西方美学简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4 一定要专心认真读经典著作 并适当作一些读书笔记 开始很可能会感觉困难 但一定要努力去做 5 教材中涉及的一些专著 注释 最好尽可能找来翻阅了解 6 还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第一章绪论 美学的历史与学科定位 第一节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美学 一 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线索1 对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欣赏2 语言及文字中出现了 美 许慎 说文 美 甘也 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3 观念上的概括和辨析 夫美也者 上下 内外 大小 远近皆无害焉 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 缩于财用则匮 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 胡美之为 国语 楚语 一 西方美学研究的历史早在前6世纪末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为美在于 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 本体论阶段 代表思想家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贺拉斯 朗吉弩斯 普洛丁 奥古斯汀 托马斯 阿奎那等 文艺复兴 美学研究逐渐转入认识论阶段 1750 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 美学 第一卷出版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康德 黑格尔美学代表德国古典美学的最高成就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19世纪中叶 西方美学经历了由 自上而下 向 自下而上 的历史转型 20世纪美学反传统 反传统形而上学与反理性主义 由此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美学 第二节美学研究的对象 一 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 1 美学研究美柏拉图 提出 美是什么 区分了 美 和 美的 他研究的就是美的本体 2 美学研究艺术黑格尔 美学是 艺术哲学 是 美的艺术的哲学 3 美学研究美感 人的审美心理 鲍姆嘉通 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立普斯 移情说 二 美学教材中的几种观点1 美学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美学是研究美 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刘书成 夏之放 美学原理 2 美学是研究美 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杨辛 美学原理 疑问 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与艺术理论区分开来 另一方面在为美学划界时 又都靠在艺术身上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矛盾 3 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 重点 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 解释的学说与理论 美学应把握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 并在这种活动和关系中来理解审美经验 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 艺术活动还有 美 的观念或价值 朱立元 美学 总之 美学的对象不外乎 静态 美 美感 艺术动态 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 第三节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 美学与哲学美学曾隶属于哲学 它包容在哲学之中 作为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哲学研究物质与精神 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美学研究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关系 二 美学与伦理学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道德关系 基本范畴是善 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审美关系 基本范畴是美三 美学与心理学审美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研究美学必然涉及心理学范畴 心理学研究人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四 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关系大量的艺术论著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 艺术理论丰富美学思想 美学研究艺术美 还要研究自然美 社会美等其他领域 此外美学只研究艺术美问题 不研究艺术的其他具体问题 第四节美学研究的方法 1 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元的2 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编 第二章美的本质与特性 第一节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 一 美在形式 说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同事物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 对称 比例 和谐 多样统一分不开 荷迦兹 波浪线和蛇形线 克莱夫 贝尔 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针对法国19世纪末期后印象派艺术风格而提出的关于 艺术 的见解 二 美在理念 说1 柏拉图 理念是真正的实在的美 美的理式具有永恒性 绝对性 先验性和单一性 具体事物分有美的理式 理式世界 最真实模仿现实世界 不真实模仿艺术世界 摹本的摹本 影子的影子 2 黑格尔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式的不同 三 美在典型 说苏格拉底 从许多人物形象中把那些最美的部分提炼出来 从而使所创造的整个形象显得极其美丽 孟德斯鸠 美的研究就是大多数眼睛都像它那副模样的 四 美在主观 说认为美是由人的心灵主观决定的五 美在关系 说狄德罗认为对美的本质的把握应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实在的关系 实在的美 又称为 在我身外的美 察知的关系 见出的美 又称为 与我有关的美 虚构的关系 虚构的美 实际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的美 六 美在生活 说把美同人类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 一切美的事物都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生活 凡是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 符合人类生活要求的东西 或者能够显示出生活以及使人们想起生活的东西 都是美的 七 反本质主义讨论1 语言分析学派语言分析学派认为 美的本质问题是无意义的假命题美的事物存在家族相似的关系 不存在一种共同的本质 2 存在论哲学海德格尔认为 美的本质只能领会 不能言说 3 现象学悬置 美的本质 问题4 解构主义消解 美的本质 问题 第二节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一 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1 离开人类社会 自然界事物无美丑之分2 美必须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二 美与人的本质力量1 黑格尔说 人还通过实践的活动来达到为自己 认识自己 因为人有一种冲动 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 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 人同外来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 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生活的烙印 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 2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 1 第一次提升 从人与动物的区别看 人的本质在于自由自觉的主体性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1 自觉 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意识到自己的需要 价值等 2 自由 人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满足自身需要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 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即已观念地存在着 2 第二次提升 从人与人的关系上看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 小结 从物种关系上说 人所进行的有目的 有意识的活动 可以认识和把握客观必然性从而获得合规律性的自由 求真 从社会关系上说 则是在社会进步理想的指引下 通过不断改造阻碍历史前进的现实关系 以促进人类社会向合目的性方向发展 向善 当人类的本质力量在实践过程及其成品中感性地显现出来 并且得到人们的观照 引起人们感情上的愉悦时 人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也就客观必然地形成了 三 美与感性显现1 美是一种感性存在 1 美存在于感性形式中 天下之佳人 莫若楚国 楚国之丽者 莫若臣里 臣里之美者 莫若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 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 肌如白雪 腰若束素 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 惑阳城 迷下蔡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2 不能把美归结为单纯的形式 2 美必然具有令人动情的感染力3 美的感性形态是流动的 新颖的 第三节美的价值本质 一 审美属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二 审美价值的根源在社会实践 第三节美的价值本质 一 审美属性是一种价值属性1 价值表示事物的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真 认识关系善 功利关系美 审美关系2 审美价值的特殊性 对象事物的审美属性能够引起人们对自身的肯定 从而获得情感愉悦 这种审美价值既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 又需要通过审美主体的欣赏而显现出来 二 审美价值的根源在社会实践1 美的规律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 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任何物种的尺度客观规律自由合规律真 美的规律内在固有的尺度人的主体性自觉合目的善 三 美与真 善 丑的关系1 美与真 善的关系 1 真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 规律性 即客观规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绝对价值其负价值 假真与美的关系 凡是美的东西都是真的 都符合客观规律性 而真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作为科学认识的对象 自身无所谓美丑 只有当客观规律不仅为人认识 且被运用于改造世界的活动 它的感性具体的存在形式成为人的能动创造的活动所必须掌握的东西 并成为对这种活动的肯定时 真具有美的意义 2 善 是符合人类社会进步发展需要的社会规范 既社会功利价值 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是相对价值 其负价值是 恶美与善的关系 一般来说 实践符合人的目的是善 而美以善为前提 是在合目的的实践活动过程或结果上表现出来的对人改造世界的能动的创造性 智慧 才能 力量的现实的肯定 善与人的功利目的相连 表现为欲望 利益等 而美则与功利目的没有直接联系 3 美与真 善的统一 1 真 善是美的基础 是美的本质的内在成分 没有真 善就没有美 2 美是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的统一3 真 善本身并不等于美 4 美不同于真 善的特殊性主要有 A 形象性 真 善本身是抽象的客观规律或社会规范 美必须是生动的感性形象 B 感染性 抽象的真 善主要唤起人的理性思考 美的形象唤起的主要是人的情感体验 C 间接的社会功利性 真 善直接触及人的利益 美与人的利益的联系是间接的 2 美与丑的关系 1 丑是美的负价值1 丑与假相联系2 丑与恶相联系3 丑是感性形象 而非抽象概念4 丑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 美与丑总体而言是对立统一的 互相依存又可相互转化 3 丑在一定条件下有审美价值 3 审美价值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1 相对性审美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将其随着时间 空间的发展 呈现出的变化或者有限性称之为审美价值的相对性 1 主体属性 心理感受或选择2 历史发展 2 绝对性审美价值的永恒性 事物之所以美 主要取决于它自身具有美的特点 符合美的规律 这就是绝对性的方面 3 美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第三章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第一节美的内容与形式 一 美的形式离不开内容 美在形式 说孤立地从美的形式方面看问题 割断了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而无法解释表现着同一形式规律的事物为什么有的是美的 有的却是丑的 美绝不仅限于形式 它有内容 又有形式 是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黑格尔 具体 理想 的思想 二 内容与形式1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内在要素的总和 包括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以及由这些矛盾运动所决定的事物的属性 运动过程 发展趋势等 2 形式指内容诸要素的结构方式和表现形态 即事物矛盾运动的存在方式及其外部风貌 1 内在形式 指内容各要素的内部结构的排列方式一旦变动直接改变内容 2 外在形式 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 一旦变动 不会改变内容 只会影响内容的表达 第三章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第二节形式美的构成 一 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属性 一 色彩1 波长较长引起扩张反应 波长较短引起收缩反映 2 冷与暖 暖色 邀请我们接近冷色 把我们推开 3 色彩的表情性 关羽 荆柯 后羿 红脸 表示忠诚 有血性 二 形体1 点 2 线粗线和细线 歌川广重 大桥骤雨 凡高摹本 3 面三角形 埃菲尔铁塔 正方形 埃菲尔铁塔 4 声音 1 音乐的表情性 2 如何认识嵇康 声无哀乐论 中的观点二 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1 匀称和比例 4 声音 1 音乐的表情性 2 如何认识嵇康 声无哀乐论 中的观点二 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1 匀称和比例 2 对称与均衡 3 对比与调和 类似色 互补色 第三节形式美的产生与发展 一 格式塔学派完形论大脑 采用直接而统一的方式把事物知觉为统一的整体而不是知觉为一群个别的感觉 有尽可能把图形看成 完好 图形的趋向 二 同形同构 或 异质同构 1 外在世界对象物的物理的力与人的内在世界的心理的力在结构图式上有 同形同构 或 异质同构 关系 因而 当某种外在事物形式的力的结构图式传达到人的大脑时 与大脑电化学力场中某种力的结构图式相互对应 引起大致相同的电脉冲传递 使人的内在情感与外在事物形式合拍一致 于是主体产生审美愉快 客体成为审美对象 2 同形论不同于移情说人并不是把自己的情感移植到外物身上 而是外物的运动和形状本身就是一种表现 它们表现了某种人类情感 塞尚 坐在黄色椅子里的塞尚夫人 画面上主要的力 上升之力向右前方的力向下的重力互相平衡的合力之稳定 第四章现实美 第一节现实美的地位与意义 一 现实美的地位及其与艺术美的关系1 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现实美 是美的最基本的领域 现实美出现在前 艺术美创造在后 2 从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看 现实美是艺术美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3 从审美活动的实际情况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 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美 4 如何看待大众文化体现的生活 现实 与艺术融合的现象 1 首先应该肯定 生活与艺术走向融合的趋向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进步倾向 2 目前正在流行的大众文化 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代表了人类文化走向 它还远不是真正的艺术走向大众的理想状态 3 生活和艺术融合的趋向 并不意味着生活等同于艺术 或者用生活来代替艺术 也就是说 它并没有消除生活与艺术 现实美与艺术美之间的客观界限 它恰好提供了生活与艺术二者在比较和斗争中互相促进 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 4 在人类进入自由王国之前 生活与艺术融合或合流 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的融合 第二节社会美 一 社会美的范围及其特征1 社会美的范围实践活动的美 实践成果的美 实践主体的美2 社会美的特点 1 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 2 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 3 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二 社会实践主体 人的美1 形体美 1 身材相貌的美首先属于自然美基本标准 健康 健美 有明显社会性 历史性主要表现为形式美 2 姿态动作美 3 修饰美 4 风度 气质美是一种综合美以内在知识 修养 人格为基础 2 人格美人的内心世界的美 具体讲是人的思想品质 道德情操方面的美 也称心灵美 1 内容 品德 情操 2 表现 人际关系 3 核心 进步的 积极的人生观3 人的外表美和精神美的关系 1 二者相互区别 外表美是外在的 侧重形式美 精神美是内在的 侧重内容的美 2 二者相互联系 精神美决定外表美 精神美又依靠人的外表 行动来显现 第三节自然美 一 自然美最常见的一种美的现象形态 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或自然现象的美 即能够引起审美愉悦的自然物的生动形象 包括无机物的美和有机物的美 在自然界中 宇宙星辰 山川草木 花鸟虫鱼 江河湖海 云霞雷电等都是构成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 都是属于自然美的范围 二 自然美产生于 自然的人化 1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然的改造 协调 并使之为我所用的关系 2 亦称为 人化的自然 人化的自然 或 自然的人化 包括主客体两方面的关系 主体是人 客体是自然 所谓 化 就是指主体利用 改造客体 在客体中实现自身的本质力量的过程 通过这个 化 的过程 客观自然界就成了 人化 的自然界 这种 人化的自然 的实现过程 就是 自然的人化 自然界是通过人的劳动实践而被 人化 的 人化了的自然就成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 成了人的对象化的自然 3 具有反人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社会生产实践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自然条件的变化会影响人自身 所以恩格斯得出结论 我们必须时时记住 我们统治自然界 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 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 相反地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 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 存在于自然界的 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 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 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 4 人化与人情化 三 自然 人化 的形式与自然美的形态1 自然 人化 的形式 自然美的表现形态 1 自然物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 使人们得以从中直观自身 2 自然物作为人类可亲的生活环境而具有 人化 的意义 从而获得审美价值 3 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生活的象征 显示审美意义 四 自然美的特征1 自然性区分自然与自然美 苏堤春晓 第五章艺术美 第一节艺术美的本质及其特殊价值 即艺 本义是人进行种植 眼中之竹现实素材 客观 观念化胸中之竹审美意象 客观基础上的主观创造 物化手中之竹艺术品 主观精神的客观化 2 一般和个别的统一艺术典型 艺术家在实际接触生活中客体对象的过程中触动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内心常常难以平静下来 今儿从中感悟到某种带有规律性 哲理性的人生体验 由于受到艺术良知的驱使 艺术家感到必须把自己获得的这种人生体验作为整体对象 通过审美创造和物态化手段传达出来 以引起人们的同感 鼓舞人们推动生活前进 这样 艺术作品中的个别的有限的审美对象 就必然具有一定的普遍的 无限的意义 意境 是由诸种艺术因素虚实相生构成的 能引发观赏者由实而虚地从有限获取无限的独特审美境界 二 生活丑与艺术美 1 以丑衬美昆曲 十五贯 过于执VS况钟雨果 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VS加西莫多加西莫多外形丑VS心灵美 2 化丑为美 三 艺术美的特殊价值1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1 黑格尔 艺术美高于现实美2 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活美高于艺术美3 现实美具有艺术美无可比拟的丰富性 但艺术美又可以补足现实美的种种缺陷 有其不可比拟的纯净性从而具有无限的艺术魅力 A现实美带有分散性 艺术美具有集中性 B现实美带有芜杂性 艺术美具有纯粹性 C现实美具有易逝性 艺术美具有永久性 2 艺术美的特殊价值1 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2 灵魂受到陶冶3 推动社会生活前进 第二节艺术分类的美学根据 一 乐记 区分 声 与 乐 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 声相应 故生变 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 及干戚羽旄 谓之乐 二 毛诗序 区别诗 歌 舞的关系 诗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三 魏晋六朝的文 笔之分刘勰 文心雕龙 总术第四十四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 以为无韵者为笔 有韵者为文 四 亚里士多德根据摹仿的媒介 对象和方式的不同对艺术加以分类 五 莱辛论 画与诗的界限 古希腊雕塑 拉奥孔 就反映的题材来说 画描绘在空间并列的事物 诗则描述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动作 画的题材局限于 可以眼见的事物 诗的题材却没有这种局限 画只宜表现美的事物 诗则可以写丑 写喜剧性的 悲剧性的 可嫌弃的和崇高的事物 就两者所用的媒介来说 画用线条 颜色之类 然的符号 来描绘静物 诗则用 人为的符号 来叙述情节 就人们对诗画的感受来说 画诉诸视觉 较少借助于想象 而感受诗 则诉诸于听觉 需借助于记忆和想象来掌握作品的整体 六 康德对艺术的划分语言的艺术 造型的艺术 感觉游戏的艺术七 黑格尔对艺术的划分象征型艺术物质压倒精神古典型艺术物质与精神和谐统一浪漫型艺术精神超溢物质 八 艺术分类表 第三节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 实用艺术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 园林艺术 工艺美术 与现代设计等 当人们对于实用物质产品的美化 达到能够体现一定的审美意识 趣味 观念 理想 从而使该产品的外部形态成为可以供人观赏的审美对象时 我们就把这类产品称之为实用艺术品 或工艺美术品 1 建筑艺术1 优秀的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天安门广场 2 建筑艺术通过建筑艺术语言 空间组合 体型 比例 尺度 质感 色调 韵律以及某些象征手法 构成一个丰富复杂如乐曲般的形体体系 体现一种造型的美 造成一定的意境 已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共鸣 3 建筑艺术能够以其巨大的空间形象表现社会的重大主题和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体现一定时代的理想 情趣 精神面貌 4 建筑艺术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 工艺1 实用工艺品 2 陈设工艺品 二 表演艺术1 音乐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 也叫表情艺术 音乐之美 是通过音乐所组成的形象 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音乐的表现手段 如节奏 旋律 和声 复调及配器等 都是由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 构成音乐形象 音乐形象作用于人的听觉 使听众产生联想和想象 进而形成富有情感的意象 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 2 舞蹈 舞蹈和音乐一样 也是动态的表情或表演艺术 舞蹈之美是用规范化的 有组织 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现情感 舞蹈的表现手段 是通过有组织 有变化的节奏 动作和姿态等来构成舞蹈美的形象 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 舞蹈可以模仿动物 植物 但主要是为了表达人物的生活和感情 舞蹈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 其最根本的特点 一个是虚拟性 一个是抒情性 三 造型艺术1 雕塑雕塑使用体积的语言 占有一定空间的物质实体的变化 来塑造可以观看 可以触摸的形体 形成审美意象 具有三度空间的实体性 雕塑与人体的空间变化的语言结合在一起 依靠人体的运动规律 肌肉的语言 特别是人体所形成的转折的韵律来表现情绪 特别注意选择有概括意义的一瞬间的形态动作和表情 三 造型艺术1 雕塑雕塑使用体积的语言 占有一定空间的物质实体的变化 来塑造可以观看 可以触摸的形体 形成审美意象 具有三度空间的实体性 雕塑与人体的空间变化的语言结合在一起 依靠人体的运动规律 肌肉的语言 特别是人体所形成的转折的韵律来表现情绪 特别注意选择有概括意义的一瞬间的形态动作和表情 雕塑艺术是造型单纯性和思想感情纯粹性的完美统一 2 绘画绘画是静态的再现艺术绘画之美是通过线条 色彩 构图在二度空间内以动人的造型 来再现现实 反映生活 表达画家的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绘画的审美特征 是由绘画词汇形成的 绘画的最基本词汇是线条 色彩和构图 特别是线条 线条是构成绘画最主要的手段和词汇 3 摄影摄影是静态再现艺术 它是通过真实 优美的造型再现现实 反映生活 并在再现中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 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的一个特点 摄影艺术通过画面构图 光线的明暗和对比 影调等手段造成艺术形象 还可以通过选择拍摄的距离 方向 角度 速度等 来组织 安排画面以及各部分景物的位置及关系 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摄影艺术又被称为 瞬间艺术 四 语言艺术 文学艺术 1 文学文学以语言或它的书面代用品 文字 为物质媒介 构成一种想象的审美意象 以再现现实生活和表达艺术家的审美体验 欣赏者通过语言的流动过程 朗读或默读 二接受意象 通过自己的想象进入作品中的艺术世界 所以 人们称文学是想象的艺术 2 文学特征 1 自由性1 不受时空限制不受制于物质媒介 雕塑受制于金石 绘画受制于颜料和画布 建筑受制于土木 文学是最自由的艺术 能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 题材不受限制雕塑的适宜题材是人体 绘画不能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2 突破外部和内部世界的限制 文学能直接刻划人物的心理世界 细致地 深刻地表现人物内在的情感波澜 微妙的情绪变化 复杂的意识流动 表现人物内心心理 既可通过直接的意识流的描绘 也可通过暗示的方式 如表情 行动 姿态等的细微变化 2 表现思想的清晰性 准确性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可直接抒写作者个人的主观见解 也可通过描述进行展示 而再现艺术则只能通过曲折 隐晦的方式来推测 3 形象的间接性文学不具直接形象 感知形象得借助想象和联想 缺点 对读者的要求 文学欣赏者首先应是识字的人 相对来说 造型艺术有更广大的欣赏群 形象的不确定性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优点 无穷想象空间 小说与电影改编的差异 五 综合艺术广义的综合艺术通常是指由几种艺术成分综合而成的艺术 例如声乐综合了诗歌和音乐 建筑艺术综合了绘画和雕塑 舞蹈综合了音乐 舞蹈 绘画 化妆 等 狭义的综合艺术 是指同时兼用视觉和听觉感受的戏剧 电影及新起的电视艺术 1 戏剧 1 定义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 戏剧艺术作为二度创作的艺术 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作为舞台演出基础的戏剧文学和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表演艺术 从广义上讲 戏剧包括话剧 中国戏曲 歌剧 舞剧 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 从狭义上讲 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这里所讲的戏剧即指话剧 是从狭义理解的 话剧在欧美各国通常被称为戏剧 2 戏剧的分类按照作品容量大小 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题材不同 可以分为历史剧 现代剧 儿童剧等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 又可以分为悲剧 喜剧和正剧三大类型 3 悲剧悲剧是一种通过正义的毁灭 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 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的戏剧样式 正如鲁迅所说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正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 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1 命运悲剧古希腊出现的 命运悲剧 反映出这个历史阶段上 社会力量与自然规律作为一种不可理解和不可抗的命运和人相对立 表现了人对自然和命运的挣扎 最终因无法挣脱而导致悲剧的结局 2 性格悲剧 性格悲剧 反映出长期封建社会中 封建伦理制度和宗教统治与反封建的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黑暗现实的尖锐冲突 如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 哈姆雷特 表现了欧洲中世纪封建宗教迷信长期压制下扭曲的人格缺陷而造成悲剧 反映出人物灵魂深处的斗争和激烈的内心冲突 3 社会悲剧近现代社会 应运而生的 社会悲剧 揭露了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罪恶 具有鲜明强烈的批判精神 如法国作家小仲马根据他本人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悲剧 茶花女 以及十九世纪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 玩偶之家 又名 娜拉出走 等 均对社会偏见与世俗势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触及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尖锐社会矛盾 反映了个人对社会势力的挣扎 2 电影电影艺术通过画面 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 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 在线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电影诞生在音乐 舞蹈 绘画 雕塑 戏剧 建筑之后 又被称作 第七艺术 蒙太奇 原本为建筑学用语 意为装配 组合 构成 在电影艺术中被用来指画面 声音 镜头的组织结构方式 从技术层面上讲 就是剪辑 第六章崇高 滑稽 优美与丑 自然美崇高 社会美悲艺术美 滑稽 喜 优美丑 第一节崇高 一 美学史上对崇高的探讨 一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崇高1 孔子 大哉 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 唯天为大 唯尧则之 大 与伦理道德品质的完美混杂在一起 但两者之间又有所不同 2 孟子 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 把 美 与 大 区别开来 并指出 大 是在美的基础上产生的 具有 光辉 的更高境界 3 庄子 美则美矣 而未大也 夫天地者 古之所大也 而黄帝 尧 舜之所共美也 天地是最伟大的 又是最美的 结论 在中国古代 大 就是一种美的崇高形态 大 和 美 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的 二 西方美学史上的 崇高 1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 论崇高 中最早使用 崇高 这一范畴 朗吉弩斯认为 崇高风格有五个真正的源泉 第一而且首要的是能具有庄严伟大的思想 第二是具有慷慨激昂的热情 第三是构想辞格的藻饰 包括思想的藻饰和语言的藻饰 第四是使用高雅的措辞 第五是尊严和高雅的结构 朗吉弩斯虽然是基于与文章风格有关的修辞学提出崇高问题的 但他探讨了伟大的思想 精神 心灵对崇高风格形成的意义 为崇高范畴的形成及其后这一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朗吉弩斯不但提出了 崇高 的美学范畴 使美学研究的范围得到拓展 更为重要的是 他所倡导的崇高风格 直追人类的心灵 提出了 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 的审美理想 认为心灵的崇高是文学崇高的基础 二者是完全统一的 它们共同构成了完美的审美境界 2 爱笛生认为崇高是人们在 无边的景象 面前 见到一种伟大的 不平常的或美的东西所引起的 想象的乐趣 3 荷迦兹提到形体大的事物首先引起人们的恐惧感 之后转变为崇敬感 4 柏克最早对崇高与美进行了比较 主要从人的直接的感觉和本能出发 着重探讨了美感和崇高感的生理 心理机制 柏克认为人的所有情感都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即自我保全和相互交往 博克认为崇高主要源于 自身保存 本能 其心理特征是胜利感 美主要源于性本能和群居本能 其心理特征是爱 美是心灵的一种满足感 5 康德 1 崇高的特征是 无形式 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 无限制或无限大 2 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 一种是数学的崇高 一种是力学的崇高 3 崇高由痛感产生而来 是一种仅能间接地产生的愉快 以上两种崇高的共同特征都是先令人惧怕而后令人喜 它得以展示人类能够抗拒外力的理性力量进而过渡到伦理领域 崇高并不在对象 而在人类自身的精神 6 黑格尔崇高是绝对理念大于感性形式 与古代的象征型艺术相联系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其中内在理念与外在形式是和谐统一的 但崇高艺术的本质在于感性形式的有限性与理念内容的无限性的矛盾 黑格尔说 崇高一般是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 而在现象领域里又找不到一种表达无限的对象 因此 用来表现的形象就被所表现的内容消灭掉了 内容的表现同时也就是对表现的否定 这就是崇高的特征 崇高是 理念压倒形式 造成感性形象的扭曲和变形 因而在有限的形式中显示出理念力量的无限 结果产生崇高 7 车尔尼雪夫斯基肯定崇高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 我们觉得崇高的是事物本身 而不是这事物唤起的任何情感 主张以 伟大 代替 崇高 8 尼采 人生诚然充满痛苦 然而 痛苦磨练了意志 激发了生机 解放了心灵 没有痛苦 人只能有卑微的幸福 伟大的幸福正是战胜巨大痛苦所产生的生命的崇高感 尼采是在对现世生命和生存的肯定中 看到生命与痛苦 恐惧等 他者 的对抗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和伟大 尼采认为悲剧英雄用他自身的毁灭使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可战胜 使我们体验到了崇高 二 从美的本质阐释崇高的含义真善统一的结果是优美的 实践过程是崇高的 三 崇高的感性形式特征在外在感性形式上 崇高有如下特征 巨大 雄壮 险峻 恐怖 瘦硬 辽阔 粗壮 凸凹 厚重 笨拙 浩瀚 阴森 冷酷 凶残 腐朽 粗犷尖刻 阴暗 朦胧冷涩 奔放不羁 喧嚣等 崇高的感性形式都是对美的形式原则的破坏 这种破坏展示着真与善 内容与形式等激烈内容的矛盾冲突 与优美的柔顺 秀丽等形象特征正相反 崇高的形象作用于人的感官 使人产生的是恐惧 惊慌 动荡 痛苦 而不是安静 柔和的静态情感 四 崇高感的获得崇高感的最终获得要经历两个阶段 初级阶段 人在观照崇高对象时 面对强大险峻的感性形式 令人望而生畏 深感自身的微弱渺小与无能为力 人的理想和追求经受到巨大的失败 外在形式压倒了人 高级阶段 在第一阶段消极的情感中 人的内心深处的压抑 痛楚之情 在崇高客体的伟岸 高深等特性的强烈刺激下 即刻转化成对心灵的莫大震动 内心奔腾着战胜一切的激情 信心和勇气 从而激发起内在本质的巨大潜能 产生一种去战胜强大 征服邪恶 力争胜利与成功的心理上的优越感和精神上的自豪感 这样恐惧变成了愉悦 惊赞化为了振奋 自卑转化成快感 使主体在争取真 善统一的严峻冲突过程中 获得一种向上 激动不已 矛盾的愉悦 这是崇高具有内在慑人心魄的感染力量的本质所在 五 崇高感的表现1 自然界的崇高自然对象巨大的体积和力量以及粗犷不羁的形式 都对形成崇高的对象起着积极作用 如汹涌的波涛 直泻而下的瀑布 奔腾的长江 陡峭的悬崖 高耸入云的山峰等 2 社会生活的崇高主要体现在社会先进力量与邪恶力量的较量 斗争 有较多的伦理内涵 给人以更大的伦理上的审美愉悦 3 艺术崇高艺术崇高是现实生活里崇高的能动反映 艺术中的崇高不可能完全再现自然界中巨大的体积和现实的力量 所以它的内容和主题多取材或侧重于严重的社会冲突 高尚的道德品质等 在音乐中追求不和谐音 在绘画上用灰暗色调点染 在书法中力求稚拙 不稳定 在雕塑上运用粗糙手法 等等 这些都是对自然崇高的本质神韵的一种追求 六 崇高与壮美的区别1 崇高是主客体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符合近代资产阶级变革社会的要求 2 壮美指文章风格以及个人品格修养方面的特点 壮美的格调仍以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为特点 第二节悲 一 悲的概念亦可称悲剧 悲剧性 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悲剧渊源于古希腊人的酒神颂歌 悲剧一词在希腊文里原意是 山羊之歌 悲剧作为一种戏剧文学和舞台艺术的样式 基本特征是以悲剧性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 即具有肯定素质的主人公遭受挫折以致毁灭 唤起人们以悲为特点的审美感受 由此推而广之 把具有这一根本特征的其他文学作品 甚至把生活中具有悲剧意义的事件 统统称之为悲剧 从而使悲剧成为一个较为普泛的美学范畴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 是广义的悲剧 称之为悲或悲剧性较为合适 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的悲剧 是狭义的悲剧 仍以悲剧称之为宜 第二节悲 一 悲剧的起源悲剧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农村庆祝丰收而祭祀酒神的颂歌 祭祀酒神时 合唱队身披羊皮扮成半人半羊的角色 悲叹地吟唱酒神狄奥尼索斯在尘世遭受的痛苦 并且赞美他的再生 最先的酒神颂歌是由歌队提问 一人作答 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 悲剧之父 埃斯库罗斯增加戏剧的成分 加上了第二个演员 使合唱抒情诗变成了独立的悲剧艺术 悲剧从其起源看是一种祭祀表演 与痛苦与不幸有关 执政官伯利克里在雅典卫城建造了能容纳数万人的半圆形露天剧场 并向群众发放观剧津贴 每年的春季和冬季都举办盛大的戏剧比赛 国家的大力提倡和人民的普遍参与使希腊悲剧在公元前五世纪达到空前的繁荣 出现了最有名的三大悲剧家 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二 广义的悲剧与狭义的悲剧悲剧作为一种戏剧文学和舞台艺术的样式 基本特征是以悲剧性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 即具有肯定素质的主人公遭受挫折以致毁灭 唤起人们以悲为特点的审美感受 由此推而广之 把具有这一根本特征的其他文学作品 甚至把生活中具有悲剧意义的事件 统统称之为悲剧 从而使悲剧成为一个较为普泛的美学范畴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 是广义的悲剧 称之为悲或悲剧性较为合适 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的悲剧 是狭义的悲剧 仍以悲剧称之为宜 由于悲剧具有悲与痛苦的特征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悲伤的 痛苦的事情经常被人们称为悲剧 但不是所有令人悲悯的生活事件都可以进入美学意义的悲剧范畴内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思考 为什么不是所有生活中的不幸都可以成为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三 美学史上对悲剧本质的探讨1 亚里士多德 诗学 中的悲剧理论 1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 完整 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2 亚里士多德提出悲剧理论的 过失说 他指出 悲剧的各种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 通过情节的安排 悲剧可以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 在情节的安排上 悲剧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为顺境 也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因为这些情节都不能引起怜悯与恐惧 他认为 情节应该描写 与我们相似 的人 他 不十分善良 也不十分公正 只是一般的人 他之所以陷入厄运 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歹 而是由于他犯了过失 悲剧主角在道德上是一个好人 但他的悲剧过失是良好愿望意想不到的结果 不是蓄意的 而是意外的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 过失说 3 悲剧所引起的对人的怜悯与恐惧在积极方面能起到 陶冶 净化 的作用 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在亚里士多德以前 关于悲剧的起源希腊人认可的是 命运说 他们习惯用命运来解释悲剧的根源 认为命运是超越于人之外的 不可抗拒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抛弃了命运说 提出 过失说 作为悲剧的根源 不是在外在的力量中 而是在人自身内部寻求悲剧的原因 这比命运说前进了一步 2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建立在索福克勒斯的另一部代表作 安提戈涅 的基础上 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和调解 在 安提戈涅 里 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就是安提戈涅和国王克瑞翁的冲突 安提戈涅代表亲属爱 克瑞翁代表维护国家安全的王法 这两种理想就各自的立场都是正确的 具有普遍意义 然而在具体情境中 某一方理想的实现就要和它的对立理想发生冲突 安提戈涅为了实现亲属爱必然破坏王法 克瑞翁为了维护王法必然剥夺死者应得的葬礼 因此 这两种理想都是片面的 悲剧的解决就是代表片面理想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 他个人虽遭毁灭 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 安提戈涅死去了 克瑞翁也家破人亡 孤零零地守着王位 但他们所代表的理想 亲属爱和王法以后仍然有效 1 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 普遍力量 的冲突和调解 即就各自的立场来说 双方都带有一定的理性和普遍性 都是正确的 但是 结合具体情境 各自的代表人物要实现这些理想就会发生冲突 一方的实现要另一方的牺牲为代价 当然牺牲的是理想的代表人物而不是理想 通过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的罪有应得的痛苦与毁灭 双方的理想片面性都被相互否定 而换来和解 2 黑格尔对悲剧理论做出的最大贡献 是从矛盾冲突出发来研究悲剧 悲剧的结局虽是一种痛苦 然而也是矛盾的调和与理想的胜利 因此 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 恐惧和怜悯 而是愉快和振奋 黑格尔认为 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原因造成的 而是两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力量的冲突 这是一种进步 3 从黑格尔悲剧观可以总结如下 悲剧具有矛盾冲突的必然性 矛盾冲突的根源在于理性 伦理的力量而非现实的物质力量或阶级力量 抹平了美丑 善恶 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 有一定的乐观主义精神 强调通过矛盾双方的冲突扬弃各自的片面性而肯定其合理性 3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黑格尔悲剧观的批判 1 针对黑格尔认为由于矛盾冲突而死的人是罪有应得 车指出在沙皇专制制度下含恨而死的人是无辜的 不是他们的罪过而是沙皇造成的 他说 当然 如果我们一定要认为每个人的死亡都是由于犯了什么罪过 那么 我们可以责备他们 苔丝狄蒙娜的罪过是太天真 以致预料不到有人中伤她 罗米欧与朱丽叶也有过罪过 因为他们彼此相爱 2 针对黑格尔认为矛盾冲突必然导致毁灭的观点 车认为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情 与艰苦斗争有联系 但又不能等同 冲突不必然导致悲剧 他说 航海者同海作斗争 同惊涛骇浪作斗争 他的生活艰苦的 可是难道这种生活必然是悲剧的吗 有一只船遇着风暴给暗礁撞坏了 可是确有几百只船安全地抵达港口 就假定斗争总是必要吧 但斗争并不一定都是不幸的 结局圆满的斗争 不论它经过了怎样的艰难 并不都是痛苦 而是愉快 不是悲剧的 而只是戏剧性的 3 针对黑格尔认为悲剧有矛盾冲突的必然性 车认为悲剧不一定在我们的心中唤起必然性的观念 必然性的观念决不是悲剧使人感动的基础 也不是悲剧的本质 他认为 在生活里面 结局常常是完全偶然的 而一个也许是完全偶然的悲剧的命运 仍不是其为悲剧 这样车就把悲剧冲突的必然性完全推翻了 凡是痛苦和不幸的事件都被他认可为悲剧了 4 批判黑格尔的悲剧观的唯心主义性质 指责他从理念出发而不从生活出发 4 马克思 恩格斯对悲剧本质的探讨1859年德国的拉萨尔写作一部历史悲剧 弗兰茨 封 济金根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6世纪德意志帝国的骑士济金根属于中下层贵族 他发动了骑士起义 反对封建割据的诸侯 企图建立以骑士阶层 特殊的军人阶层 为核心的君主国 结果起义失败 济金根本人也战死 济金根 完稿后 拉萨尔分别致信马克思 恩格斯 谈了他写作这部悲剧的情况 把济金根的失败归结为 个人的失策 外交的错误 智力和伦理上的过失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指出了他悲剧观上的不足 恩格斯指出 济金根反对诸侯和贵族的起义之所以失败 是因为他们孤军作战 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广大农民不可能站在残酷压迫他们的骑士和贵族一边 马 恩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 深刻揭示了悲剧的本质 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剧本 济金根 时指出悲剧是 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这里所说的 历史的必然要求 指的是体现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的人的理想 要求 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指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要求和理想遭到失败 遇到挫折而造成悲剧 说明是现实社会中新旧势力冲突或正义与非正义的冲突所致 具有客观的历史必然性 5 鲁迅认为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意思是指那些符合历史发展必然性 肯定历史发展趋势的美的人物和他们的合理要求 理想 或者说是符合美好人性的东西 在特定历史情况下遭到毁灭 这也是正义与非正义的冲突造成的 正义与美好的事物被非正义或邪恶力量所毁灭 6 从上述关于悲剧的本质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出 悲剧本质的内涵是随世界观 美学观的改变而改变 随历史的发展而变迁 不同世界观 美学观的人 不同时代 不同阶级的人对悲剧有同的认识 四 美学范畴悲剧的特征按照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 任何可怕的事件都是悲剧 这太过于泛化了 从马克思 恩格斯的悲剧观来说 美学范畴的悲剧具有如下特征 1 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安全专家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全攻略
- 2025年中级气象观测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趋势分析与预测题解读
- 桐昆集团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陪诊师考试难点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练习题及答案一
- 河南银行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方案和措施
- 2025年交通运输厅公务员招录考试模拟题及备考指南
- 2025年度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船舶检验法律法规强化练习题及答案(手机版)
- 2025年殡葬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BG转子式干燥机说明指导书
- 关于规范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岗位设置及任免办法
- 劳务分包合同示范文
- 软件测试技术基础教程(第3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肿瘤科专业组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GCP
- 微创外科课件
- 静配中心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 GB/T 21977-2022骆驼绒
- 心理-认识过程课件
- 水电清包工合同(3篇)
- 《ACT就这么简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