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体会与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范文)合集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体会与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范文)合集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体会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体会-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今日重温前苏联功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倍感亲切。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的每一个富有创见的观点、每一处生动的教育细节和鲜活的教育案例,都仿佛跨越了时空,在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这部创作于半个世纪之前的教育经典,之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是因为作者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个于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22年直至去世,在这期间,他不断的实践并完善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他给我们总结的这一百条建议,既是作者教育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教育教学实践的理性反思。 沿着大师的思索轨迹,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立足于教育教学规律本身,以一种超前的意识,在娓娓的讲述中,为我们揭示了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从阅读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用下面的一个案例回答了这个问题。 1、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第二条建议就是每位教师“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列举了一个案例一位历史老师讲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 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那么,究竟怎么样来进行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而回顾自己工作后的读书经历,却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 除了一些不得不读的教学参考书外,自己好像没有认真地,系统地读过一本教育类专著。 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时间绝不是不读书的借口,“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也就是说,时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呢?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每个月要买三种书,一种是关于自己学科的,一种是关于人物传记的,还有一种是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 他说,希望你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因为你读书,你的教科书在你眼里年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 现在我们顺义区教委正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彩虹读书”计划,倡导学生和老师一起读书,创建书香校园。 我们正应该以此为契机,多读一些教育类、学科类的专业书籍,也可以读一些非专业书籍,从教育的范畴(专业研读)和非教育的范畴(跳出教育看教育)两个视角,去把握教育的规律,认请学科的本质,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我们不仅自己要读书,我们还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去读适合他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第 18、19条建议中告诉我们,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他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是一所城区中学,但是据调查发现,学生们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中拥有的名著等藏书超过20本不足10%,他们宁可把时间花在网络聊天,打游戏,看电视上,看漫画上(所以有教育专家称现在是“读图时代”)。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读书对成长的益处,也没有享受到读书带来的益处。 而我在另一篇资料中看到,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夫雷什农村中学的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众所周知的是,阅读还有利于德育。 中学时期的孩子正处于精神生活的幼年时期,他们生活单调、思想单纯,正是需要思想启迪、精神陶冶的时候。 用文化的浸润,情感的熏陶,给他们打下一点儿“精神的底子”,正是每个教师的专业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 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说一句通俗的话,那就是“要想地里不长草,那就给它种上庄稼。 相信一个长期在美文浸染下的学生,其道德品质自然也会潜移默化,水涨船高。 二、教育从尊重人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育首先是人学”。 因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神交流活动。 这里所说的尊重,不仅仅包括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尊重学生”,还包括尊重我们自己。 1、尊重学生就是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尊重人的差异,尊重不同的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如生存、安全、获得尊重自我实现等,激发出潜能,为人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各种人物的观察和对一些人物传记的考察,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 作为学生,他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的能力,成为自己想做的人,就是基于自己的差异,得到最优化、最大化的发展。 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真正的对学生的尊重。 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不同学生需要、发展的差异,还要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维护学生的自尊,采用科学的,人性化的评价学生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这一点各种论述很多,在这就不再赘述。 在这里,我想结合这本书中的观点重点谈一谈第二点,让学生有自由的精神生活。 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如果没有集体的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议的;而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生活,那也是不可思议的。 遗憾的是,我们给了学生学习足够的关注,却忽略了他们年龄段应有的精神生活。 作为一个年轻人,甚至是儿童的天性,被扼杀在无休止的学业和训诫中。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学生的智力兴趣的世界仅仅局限于准备功课,如果除了必修课的知识以外,什么别的东西也没有,如果智力生活只局限在学习的圈子里而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一个人来说就会变成毫无吸引力的,阴郁沉闷的地方,而学习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情。 只有在学校里充满生机蓬勃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情况下,掌握知识才能变成一种吸引人的、使人愿意去做作的事情。 所以作为一个尊重学生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也就是说,要让学校生活变得有趣,并由此成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东西。 换句话说,“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2、反对伪圣化和假崇高(韩军语)把教师当“人”看。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本书,在他的每一本著作中,都饱含着他对教师成长,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关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把教师置于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坛,而是首先把教师看成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普通职业,把教师看成一个人,一个“也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 比如他关注教师的时间问题,关注教师的待遇和人格尊严问题,他认为,教师,这门职业的从业者只有在各种外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被要求不断进步和最终升华,说得再通俗一些,就是说要在满足教师最基本的物质笔精神生活的需要的前提下,再要求教师从内心地去热爱这门职业,去追求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扪心自问,这是符合普通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的,也是客观的。 但是,我们虽然不愿意被动地被人抬上高高的却清贫无助的神坛,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的职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因为我们是塑造灵魂的人,是影响孩子们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最多、最大的人,这就使得我们的工作不同公司企业。 作为知识分子,我们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我们更渴望被承认,被理解。 所以我们尊重自己,就是要用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用更严格的社会规则约束自己用正确的、积极的思想、观念去影响学生,同样是我们的专业责任,这同时也是对自己人格的最大尊重。 纵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虽然没有揭示出教育的全部规律和本质,但是却为我们认识教育的规律和本质,打开了一道门,开启了一扇窗。 尤其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如何促进教育的专业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被广泛关注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怎么做一名合格、然后优秀的教师,或许这才是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对于我们这些21世纪教师的价值所在。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聆听经验反思经历分享财富龙街中心完小王燕古人云“开卷有益”。 于是,我借假期的闲暇,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鲜活的实例阐述、精辟的理论分析娓娓道来,时而让我茅塞顿开、时而让我拍手叫绝、时而让我柳暗花明、时而让我冥思苦想众所周知,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生前留下了40多部成果著作,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儿童小故事。 他的教育思想历经千锤百炼,浮现如玉瑰宝,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世界,他的名字在人们心中无疑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教师职业中走向成功的典范。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认为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 给教师的建议攫取了他教育教学思想和策略的精华,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切实可行的一百条建议。 书中许多思想、许多教育方法、教学策略,让我产生了共鸣,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 书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怎样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问题。 大家老师平时都会说我们要一视同仁、善待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大家老师平时也会说我们要因材施教;大家老师还会说我们不能歧视后进的孩子。 说归说,要做到确实很难,但是我们依然得努力做到才行。 聆听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一条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让我懂得了,做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在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同时,不要对学习能力弱的孩子抱怨,不要对他们说某某人行,你为什么不行?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 而是要让他们跟自己比,鼓励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不仅让他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让他知道,全班的人都看到他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喝彩。 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无愧我们口中的一视同仁和因材施教,才真正做到善待每一个孩子、不歧视每一个孩子。 “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赏识每一个个体”,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这一思想不仅仅体现在这第一条建议中,而是贯穿于整本书中,激励着每一位教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有个性的学生。 未来的教育阵地上,我一定努力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我的每一个学生在赏识中成长、进步。 书中让我幡然醒悟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的必要性。 也许我们曾经以为我们小学教师,不就是孩子王嘛,教教他们,现在的学识储备已经绰绰有余了。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一语道出了教师成长的秘诀读书。 如今,“教师要多读书”这个观点已越来越为大家接受。 可我有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备课、上课、批作业、补差等已忙得我焦头烂额,哪有时间读书呢?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觉得自己有点黔驴技穷,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 长此以往,周而复始,使得我不阅读也心安理得。 然而,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第18条、第19条建议和后边的相关建议后,我深深感受到读书的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对于学生而言,读书竟有此奇特的功能,那于我们教师而言定也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吧!再者,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读书是条实惠而必要的途径。 我相信每个教师都渴望自己才学渊博,上课旁征博引,学生身临其境。 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与平时自己对书籍的广泛涉猎是息息相关的。 专业书籍的阅读、领会与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科技职业学院《算法设计与分析双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建筑结构与构造》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医学院《国际商务谈判与商务礼仪》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网络空间安全通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三原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
- 南昌职业大学《数据管理与分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城建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方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东方职业学院《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癌症生物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理工学院《三维产品造型-PRO-E》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T 34186-2017耐火材料高温动态杨氏模量试验方法(脉冲激振法)
- 840DSL内部培训教案课件
- 九三学社入社申请书模板(最新版)
- 202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题库(全真题库)
- 教师培训课件怎样做好教学“六认真”
- NB∕T 10731-2021 煤矿井下防水密闭墙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课件
- 千方百剂操作流程
- DB32T 1553-2017 高速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附答案
- GB-T 1040.2-2022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