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天童书院孩子的经典诵读参考方案.doc_第1页
给天童书院孩子的经典诵读参考方案.doc_第2页
给天童书院孩子的经典诵读参考方案.doc_第3页
给天童书院孩子的经典诵读参考方案.doc_第4页
给天童书院孩子的经典诵读参考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天童书院孩子的经典诵读参考方案一、读经的意义1、参考王财贵先生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视频2、南怀瑾先生谈儿童智慧开发(见word)3、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见word)4、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见word)5、犹太人天才教育的秘密(见word)6、哈佛教授杜维明:我赞成小孩子读经(见word)7、教育家舒云涛的采访(见word)8、鲍鹏山: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不可能培养出大师(见word)9、我们拿什么养护中国人的灵魂(见word)10、论语火遍日本(见word)二、读经的教材我建议选用王财贵先生编订、读经教育推广中心出版的教材。这套教材是参酌各家版本编订而成,与南怀瑾先生指导的、国际文教基金会推广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相比,在主要教材的选用的版本上基本相同。这套教材特点是“大字”、“繁体”、“ 白文”,它是16开大开本,节省目力;排版上为竖排,与我们内地流行的横排相比,读诵时眼光不时移动,也有利于调节保护视力;有注音而没有注解,适合诵读熏习;另外繁体字的好处我也不一一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上网去查。三、读经的次第1、大学;2、中庸;3、论语;4、老子;5、庄子选; 6、孟子;7、诗经;8、易经;9、黄帝内经;10、佛经选;11、幼学琼林;12、书礼春秋;13、古文选; 14、唐诗三百首;15、诗歌词曲选;16声律启蒙;17、笠翁对韵;18、菜根谭;19、增广贤文;20、孝弟三百千这个读诵经典的次第基本按照王财贵先生的设计和南怀瑾老师的指导,稍作了调整。我把唐诗三百首往后移,把佛经选往前提了,希望孩子早点吸收儒、释、道三家学问的精华,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属于诗教范畴,相比之下重要性不如前者。菜根谭、增广贤文有许多是唐、宋诗人的名句,有关人生处世的格言,但都很有文学和人生哲学的意味,可作为课外读本。这里我要特别提一提幼学琼林,为何把它放得比较靠前,因为这是古代蒙学中影响最大、编得最好的读本,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典故”和“史事”于一体,内容广博,包罗万象,称为中国古代的简明百科全书,连毛泽东也能熟背幼学琼林,南怀瑾老师曾经将它誉为通往中国文化宝库的钥匙,多次推荐学生们读诵。例如卷一“天文”中有:“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等等,读过之后,今后遇到这样的名词一望而知,对于后续读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等颇有助益,中国一直流传一句话:“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虽然其智慧含量与“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佛经”等不能相比,但也足见幼学之影响力,其实用性也可见一斑。我一直不知道为何读经学校始终没有把它放在读经范围之内。第二要提一提为什么一定要读那么多经典?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学习也是有次第的,必须先博学,各种高明的学问和境界都见识过了,然后审问、慎思、明辨才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否则只在一个表象的、狭小的、局限的认知范围内过早地进行审问思考,只能兜兜转转地得出些片面的结论,而要消弭和冲破这些断见、偏见,有时会浪费人生很多宝贵的精力,甚至会障碍人的一生。因此一个人要成人、成才是有本末和先后的,先虚心博学,后审问思考,了解人类历史上那些先贤的深度和高度,才有可能谈得上学习、接近和超越。这是我的学习体会。注:王财贵先生编订的教材里面没有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菜根谭、增广贤文,可采用国际文教基金会推广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选编的教材,需要的时候以到上海老古出版社即金粟阁去购买。注:语言的层次(见word)四、读经的方法读经的方法最好是吟诵,因为吟诵过程中抑扬顿挫富有韵律,一般的读诵只是调动了人的“眼、耳、舌”,而吟诵还调动了“意”,甚至是“身”,最为符合记忆特点,并且使人身心愉悦,这就是浸淫熏陶(其实佛家诵经也是用一定的音调来进行的,方能进入到阿赖耶识之中)。请大家想想,我们小时候唱过的歌,现在让我们直接叙述歌词,常常不顺畅,甚至记不起来,但一旦唱起来就自然流出来了。当然,吟诵的好处、声音的意义还不止这些,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中央民族大学徐健顺教授整理的相关资料,笔者推荐参加徐健顺老师的讲座更为直观、体系、深入。遗憾的是,目前市面上流传的吟诵视频、音频都是经典的片断,无论是徐健顺老师推出的我爱吟诵还是北京崇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跟朴真学吟诵,至今尚没有整部古人经典的吟诵作品,可供我们跟诵,听说正在整理制作中。因此,我们诵读经典只能选择素读,把当前能够收集到的吟诵音频作为课余玩赏和补充。注:1、吟诵中国式读书法(见word)2、徐健顺:国学教育的困惑(见word)3、素读经典(见word)五、读经的安排王财贵教授提出的“及早、老实、大量、快乐”读经的理念中,我认为“大量”是值得商榷的,尤其是一天六、七小时大量读经,对孩子尤其是现代的孩子是不适宜的,一是每天大量读经非常耗气,容易造成气虚;二是每天大量读经违反孩子的身心特点,孩子觉得枯燥,导致对经典反感;三是一本书读诵300多遍,厚一点的书整天读,也差不多要读一个半学期,进度太慢,没有新鲜感和成就感;第四,一本书一次要读300多遍,遍数过多,最后语速太快,含混不清,效果大打折扣,浪费时间。根据多年来自己学习研究的体会、孩子读经的经验教训,也通过请教一些读经教育一线的老师,结合天童书院还要施行其他教育的实际,作如下安排:每天读经2小时左右,建议上午、下午各一次,分三、四次亦可,具体由老师安排。每本教材读100遍(据有经验的读经老师说,每本至少100遍方可有语感和意味,古人亦强调读诵要滚瓜烂熟),全部读完后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则基本能背。1-10册为必背,11-19为必读。所谓必背的教材必须读诵两轮,最好三轮,必读的书目教材一轮即可,其实100遍也很可观了。时间不够的话,菜根谭、增广贤文、孝弟三百千读50、60遍也可以了,甚至不读也可以。以论语为例:论语约15000字,以中等速度读诵,平均大约一小时就可以读一遍(刚开始生疏时可能超过1小时,熟练后1小时不到),一天2遍,则大约一个半月可读完一轮。大学1700字、中庸3400字、老子5000字左右,这三本约一月可完成一轮。易经24000字,孟子共34000字,庄子17000字,诗经38000字,其余仿此类推。以一学年10个月计,据保守估计一年半时间可把1-10册读诵一轮,11-18册用一年时间可读诵一轮。接下来把1-10册进行第二轮、第三轮读诵,至少60-80遍,最好也是100遍,并分段默写一遍。同时,可空可以课外读一读史记、资治通鉴,这样每天花2个小时,三、五年读下来可把中国文化的精髓烂熟于胸了,加上学堂老师适当的讲解、分析、点拨,并与平时习武修身、生活行为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