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研究练习题.doc_第1页
世界古代史研究练习题.doc_第2页
世界古代史研究练习题.doc_第3页
世界古代史研究练习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世界古代史研究练习题一三、问题论述26、中国西周时期宗法制度实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西周(公元前1057前71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王朝,为进行国家治理,周王朝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就是宗法制。周初,统治者在征服了广大地区后,派遣自己的亲姻兄弟或异姓贵族勋戚,或臣服的异族首领,带着武装家臣和俘虏,到指定地点去进行统治,把那里的土地和人民赐给他们,建立西周的属国,统辖当地的部落和人民。这些受封地区的统治者就叫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又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再把所封采邑的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士,作为“食地”。这就是西周的大分封,史称“封藩建卫”。“封藩建卫”是在土地王有的前提下,利用宗法血缘纽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各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实行层层分封,形成了宗法制统治的奴隶制大国。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周天子由嫡长子继承。在宗法统治下,周王又是最高家族长,自称天子,受上帝派遣,到人间主宰一切。在周王的统辖范围内,诸侯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诸侯也要按礼制规定向天子纳贡,朝觐,乃至出兵助王征伐等。周天子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处于握有行使政治、军事、宗教祭祀以及经济等权力的最高地位。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是通过宗法制得以实施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兄权,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宗法制适用于王、诸侯、卿、大夫、士内部,按宗法制原则,区别“大宗”和“小宗”。确定“大宗”才有继承权和主祭权,用来辨别后世子孙的亲疏尊卑。大宗和小宗就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前提下,为处理嫡长子和他的嫡庶弟之间的关系而设的,没有嫡长子继承制,就不可能有宗法。具体地讲,周王自称是天的元子,代表上帝统治人民,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的地位,享有主祭的权利。嫡长子的诸弟则受封为诸侯,对国王而言则处于小宗的地位。诸侯在其封国内和宗族内又是“大宗”。于是,形成了一套有严格等级秩序的宗法制。宗法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但由于周人实行同姓百世不婚,这样就用婚姻关系把异姓贵族联系起来了,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这样,国家就宛如一个庞大的家族系统,形成族权和政权的结合。西周宗法制的奴隶主贵族统治,是通过礼治的种种规定和限制得以实现的。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曾先后出现了夏礼、殷礼和周礼。所谓“周礼”,即表示等级关系的、无所不包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其中包括种种行为规范(道德的或法律的)、典礼仪式,以及表示身份的舆服旌旗、官室、器用等制度。27、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地位。答:中古时期的东欧,是指以拜占廷帝国为中心,以及受其文化影响的欧洲东部地区。6世纪中叶以后,查士丁尼恢复往昔环地中海罗马帝国的梦想虽然破灭,但在痛苦的蜕变之后,拜占廷帝国本身依旧存在下来了,并成为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其高度发达的典章制度、军事体制、经济组织和文化艺术对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俄罗斯诸斯拉夫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东方基督教(东正教)为基调的文明区域,而且在整个中古时代,拜占廷始终是东方与西方、欧洲与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8、中古西欧政教之争的主要线索及实质。答:中古前期,西欧教会以“君士坦丁恩赐”、“丕平献土”,以及教皇为查理大帝加冕等事由来吹捧自己的崇高地位。但“教皇是西欧教会最高领袖”的说法并不全是历史事实。教皇以及教会长期受制于世俗王权。在法兰克时代,罗马教皇仰仗法兰克帝王的庇护;查理大帝国瓦解后,教皇失去了保护,先是成为意大利和罗马城贵族的傀儡,后又受德皇的控制。11世纪中叶,克吕尼改革派的宗教改革使罗马教廷的权威有所提高。1059年,教廷在拉特兰宫召开会议,规定教皇的选任原则,鼓吹教权高于一切,希翼建立一个以教皇为核心、超越一切世俗国家的神权体系。1073年,希尔德布兰当选教皇,是为格利哥里七世。1075年格利哥里七世召开罗马宗教会议,通过了反对世俗授职权、圣职买卖和教士结婚的决议,并明确规定,违背者革除教职或开除教籍。1076年到1077年之间的“卡诺莎事件”,表明在政教之争中,教皇的权力已经能够时而取得上风。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1198-1216年),罗马教皇的权势达到顶点。罗马城和教皇国境内的世俗贵族被制服,长期妨害教皇统治的心腹之患被清除;1215年的“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的相关决议,为教皇干预地方教会事务和任命主教权打开了方便之门,从而形成一套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教会管理机制。此后,教皇与英、法、德等国的王权为争夺权势和财富而屡屡发生冲突。英诺森三世曾与英王约翰失和,最后前者迫使后者称臣纳贡。英诺森还干预德国队皇位继承。法国、瑞典、丹麦等国的国王亦臣服于教皇。上述事实说明:中古政教之争的实质,是日益强大的教会与世俗王权争夺对宗教和社会的控制权,争夺的核心是教皇的神权是否高于王权。 世界古代史研究练习题二三、问题论述26、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基本特征:小国寡民具体特征: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有若干乡村的独立国家(小国) 人口数量不多(寡民) 经济主要以手工业、商业为主 城邦居民成分复杂城邦政治的类型:贵族政治 民主政治一、数量众多,小国寡民二、商品经济发达三、思想文化繁荣四、公民参政意识强烈A 政体含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B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独立治C类型:贵族制、民主制为主,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D实质: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E作用、地位:实行公民政治,保证了公民享有政治权力;促进拉经济发展;巩固了城邦;古希腊一时一地出现了近现代几乎所有的政体形式,这是希腊文明对人类政治制度的一大贡献。27、希腊化文明的影响。所谓希腊化,主要是指希腊文明随着希腊统治的扩张而传播到东方各地,东方被希腊化了(事实上,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希腊文明也接受了东方的影响,可以说到了东方的希腊人也东方化了。但这一称谓近百年来一直在史学界普遍沿用,因而我们仍沿用这一概念。)。希腊化”(Hellenistic)一词意即“希腊似的”,它与“希腊的”(Hellenic或Greek)一词形成了对比。这一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是古代希腊的文明与古代东方各国的文明交流融合而孕育出更为普遍和发展的文明成果。反映城邦危机时期希腊人世界观的变化、东方文明和自然科学对哲学影响而产生的新的哲学流派、极为兴盛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构成了这一时代文明的主要特色。东方专制制度之外唯一可行的不同选择就是在希腊大陆出现的城邦联邦制。原属东方文明的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特征上也增添了一些希腊国家的因素。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在承袭古代法老传统中,吸收了希腊城邦政治中建立自治城市的做法。 在文化上,亚历山大远征使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融通结出了更加丰硕的成果。当希腊文化传入东方各国后,与当地文化结合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成果。东西方文化相互吸取,推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