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蜂产品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建议.DOC_第1页
我国蜂产品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建议.DOC_第2页
我国蜂产品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建议.DOC_第3页
我国蜂产品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建议.DOC_第4页
我国蜂产品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建议.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消费者行为、国际贸易及其规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我国蜂产品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建议1潘伟光 2洪志刚* 潘伟光,男,1970年8月出生,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是农产品贸易与政策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农业经济与管理系 邮编:310029 E-mail: ;洪志刚,衢州市农业发展银行职员1 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2 衢州市农业发展银行摘 要:我国是世界蜂业大国,蜂产品近年来在国际上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这既有国内蜂产品自身生产质量环节的内部原因,又存在一些国家利用技术性壁垒进行贸易保护的外部原因。建议采取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控制蜂产品质量标准,实行多元化经营,加快蜂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发展,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措施加以防范。关键词:蜂产品 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策Abstract: China is a main country to produce production of bee in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it encounters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 ,one reason lies in the quality of production. For outer reason, it is due to protecting the market by utilizing TBT. In order to prevent TBT, strengthening the idea of food security, controlling the standard of production of bee,developing the scale&organiazation of production,using Dispute Settlement Body of WTO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Key words: production of bee;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countermeasure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正在逐步取消,配额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也日益缩小。但是,各国和地区在生产、经营、管理上技术标准、技术水平、技术传统上的不同形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正逐渐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在农产品贸易领域,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屡遭技术壁垒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我国蜂产品为例,对我国当前遭遇的农产品贸易壁垒进行分析,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防范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一、我国蜂产品出口状况及所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一)我国蜂产品国际竞争力状况我国一直是世界的蜂业大国,我国蜂蜜生产量居世界首位,蜂蜜出口量居世界第一。2001年蜂蜜世界市场出口总量为36万吨左右,我国蜂蜜出口10.69万吨,占世界出口总量的30,出口金额9882万美元。蜂蜜主要销往日本、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蜂蜡出口2001年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7.5%,占世界总出口值的23.8%。 以上数据根据FAO数据库计算整理从衡量国际竞争力的TC指数看,蜂蜜、蜂蜡的TC值近十多年一直较为稳定 TC=(出口值-进口值)/(出口值+进口值),见表1。19902001年蜂蜜TC值平均为0.942,蜂蜡的TC值为0.832。表 中国蜂蜜的TC指数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蜂蜜0.9570.9530.9320.9400.9320.9290.9490.9330.9530.9320.9360.961蜂蜡0.8170.7970.6960.8250.7740.9050.9220.9310.8640.8150.8000.835资料来源:根据FAO数据库计算整理。根据TC指数的含义,一般可以认为,TC0.8的产品为具有高比较优势或强竞争力的商品;0.5TC0.8的产品为较强竞争力的产品;0TC0.5的产品为竞争力低的产品;-0.5TC0的产品为竞争力差或低比较优势的产品;-0.8TC-0.5的产品为竞争力极差或高比较劣势的产品;而TC-0.8的产品列为无竞争力的产品。由此可以判断,蜂产品是我国强竞争力农产品。(二)蜂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例2002年1月25日,欧盟理事会以浙江舟山地区的冻虾仁氯霉素含量超标为由,通过关于对产自中国的进口动物产品实行某些保护性措施的决议(2002/69/EC),决定自1月31日起暂停从中国进口供人类消费或用作动物饲料的动物源性产品,受到进口限制影响的中国产品包括兔肉、禽肉、蜂蜜、软体动物肉类、甲壳类、冻虾、对虾和宠物食品等。欧盟提出,蜂蜜中氯霉素检出量不得超过0.1ppb,即10万吨蜂蜜中氯霉素含量不能超过1克,这个标准比原先严格了100倍。随后,英国食品标准局在市场抽样检测中查出我国蜂蜜含欧盟禁用药物氯霉素残留。2月20日,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公告,建议英国商店停售所有产自中国的蜂蜜。与此同时,英国蜂蜜进口协会也建议所有的会员停止销售任何含有中国蜂蜜的混合蜂蜜,寻找其他蜂蜜进口渠道,直到中国的兽用药达到标准。2月底,欧盟通知其各成员国,对所有工厂、仓库及以包装上市的中国蜂蜜进行强行检查。欧盟的这一禁令,引起其他国家纷纷仿效,导致我国蜂产品出口严重受阻。2002年2月初,沙特宣布禁止进口中国蜂蜜;2月初,日本也开始对进口的中国蜂蜜进行10的抽样检验氯霉素等抗生素残留;2月20日,加拿大开始对中国蜂蜜加强抗生素检验,并要求对进口蜂蜜中苯酚和19种磺胺等残留进行检测;5月,美国FDA宣布中国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限为0.3ppb。墨西哥农业部6月2日下令把扣留的356吨受污染的中国蜂蜜销毁或退回中国,主要是在抽样检查中,发现这些蜂蜜中含有链霉素等一些有毒物质的残留物和一些“对人体健康和国家养蜂业造成危险”的污染物。蜂产品的技术性标准的改变,形成了新的贸易壁垒,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蜂产品出口。2002年我国对欧盟蜂蜜出口额减少83%,损失2960万美元,对美国出口约7614吨,比2001年下降52.35%,出口额约809万美元,下降43.56%。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蜂产品出口省份,全省年蜂产品出口贸易额为2000万美元左右。因此停止对欧盟的出口对浙江蜂农收入的直接影响很大。2002年1-11月,浙江省蜂产品出口欧盟同比减少271万美元,下降63.61%。 参见/JEJIANG/MAOYU.HTM.二、造成我国蜂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从蜂蜜遭遇的技术性壁垒事例分析,造成农产品技术性壁垒原因是两方面的,其中既有国内自身农产品生产质量环节的内部原因,又存在一些国家利用技术性壁垒进行贸易保护的外在原因。具体来说:(一)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建设滞后,以质量、安全为重点的意识在农业生产还没有很好树立。从农业生产的历史过程来看,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农业生产的工作中心是产品的数量问题。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农产品出现供需平衡,因此以质量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没有很好确立,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建设不尽人意,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需要,尤其是不能适应加入WTO后国际上对农业生产质量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为:1不良的操作习惯。据了解,少数蜂农在防治蜂病过程中,按过去一贯的做法使用氯霉素、链霉素等药物,造成药物残留超标;蜂农使用的一些破旧蜜桶也造成了蜂产品部分重金属超标。同时,极少数蜂农在蜂蜜中掺杂蔗糖,使蔗糖含量超标。2蜂产品质量标准相对低下。目前我国有关蜂产品生产的地方标准中,对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物质的控制缺少明确规定。我国蜂产品国家卫生标准4项,其中欧盟提到的“氯霉素残留”,没有写进我国的蜂产品卫生标准。而欧盟食品法的规定,从1994年起,氯霉素抗菌素已经就被禁止在食品中出现。3检测设备、技术相对落后。受设备、技术等限制,欧盟所提出的检测数据在国内仪器还很难检测出来。4农产品质量体系论证滞后。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ISO国际质量体系论证以及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在国内进展慢。欧盟93/43号法令规定,要求食品企业必须实行HACCP,这一法令从1995年12月生效。而美国,在1994年就通过法律,规定海产品要通过HACCP 论证。1996年对食用肉类也提出要求。 参见L.J. Unnevehr, H.H. Jensen / Food Policy 24 (1999) 625635,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using HACCP as a food safety regulatory standard.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实施HACCP,因此没有经过HACCP体系论证,实际上也就等于自动放弃了对美国和欧盟食品市场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市场。 (二)缺乏专门针对贸易对象国产品标准的研究由于我国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系之外,我们没有很好地将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重要因素加以监测,对发达国家SPS和TBT的动态追踪不够,更缺少专门针对贸易对象国产品标准的研究和服务。(三)生产环境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乡镇工业进一步发展,“三废”污染和城市排污量日益增加,加上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如浙江农药和化肥施用量高达18.27公斤/公顷和443公斤/公顷,分别超过全国农药使用平均水平7.5公斤/公顷和国家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肥料使用安全上限,导致大气、水质、土地污染进一步严重,而使在其中生产的农产品受到影响。例如,台州一些地方出口新鲜蔬菜中检测出含有汞、铅等重金属污染,宁波蜜蜂采蜜的花源也存在被污染的状况。 (四)进口国对本国市场进行贸易保护的动机一些国家和地区出于保护本国市场动机,制定过于苛刻的品质条件。我国加入WTO,日本、韩国、欧盟这些我国农业主要出口国和地区等成员利用关税来保护本国本地区市场已很有限,纷纷以食品安全为借口,采取提高产品质量标准等办法,致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增加。实际上,欧盟目前对中国蜂蜜氯霉素检测限量提高到0.1ppb(即10万吨蜂蜜里不能含有1克氯霉素),过于苛刻,且检验方法未经公开论证。据欧盟进口商反映,欧盟食品中氯霉素残留0.3ppb以内可视为未检出。欧洲蜂蜜进口商协会也认为,欧盟对蜂蜜中残留规定过于苛刻,是不合理的,即使是欧盟自产蜂蜜也很难做到。即便是大气粉尘中氯霉素的含量也要超过这一标准。可以看出,有关组织和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三、防范蜂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一)首先,要大力宣传农产品安全工作,让蜂产品和其他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标准意识深入人心。发展安全农产品既是加入WTO,应对“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拓展国外市场的需要,这也是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农产品消费的必然要求。因此,要通过安全生产与安全消费的两方面来强化全社会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一是通过舆论导向让企业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作用,主动对农产品质量问题更加重视;二是引导消费者认同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价值,进行安全消费,并以此促进安全食品的生产。(二)加强对蜂产品质量标准的控制,全面提高蜂产品质量1修订蜂产品标准提高蜂产品质量标准,促进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严格的食品质量标准,以保护国内产品市场。我们应该提倡与国际标准的对接。2加强对蜂产品质量过程的控制。加强从蜂蜜花源到蜂药的使用,蜂产品加工等技术环节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良好的操作规范。有条件的企业申请有机食品论证,直接跨越技术贸易壁垒。3加强质检体系建设,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积极发挥技术监督系统和动植物检验、检疫系统的力量,加强完善现有省部级农产品质检机构,更新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同时利用检验检疫属于“绿箱”政策支持范围的有利因素,积极支持出口企业内部的质量检验体系建设。同时积极采取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质量标准制度等具体举措,工商、质量检测等部门协同,在国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严格执行蜂产品市场准入的质量标准制度,对达不到国内食品安全标准的蜂产品,不能进行交易。(三)鼓励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1实行产品的多元化。蜂产品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企业不应该只局限于生产初级蜂蜜,而要进一步发展蜂蜜深加工工业,扩大产品种类,增加出口品种。2积极开拓其他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根据各国对进口蜂产品技术标准的差异,要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根据对象国的不同,实行差异化的国际营销方式,在巩固与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包括独联体、东欧各国、东南亚、中东以及拉美等其他市场,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3要积极开发国内市场。目前我国人均蜂蜜消费量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市场将日益扩大,中国自产蜂蜜扩大内销的潜力十分巨大。(四)进一步促进和支持蜂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的发展1培育支持大的蜂业企业发展。在WTO框架下进行的国家和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关键是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