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君子立德有四合: 相信,是一种力量。小孩子比成年人更快乐,是因为他们相信的,比我们要丰富得多。小孩子相信花花草草,太阳月亮全都是童话,相信逢年过节会有神仙给他们送礼物,所以在他们的生活里,期待多,快乐多。 然而,我们今天呢?今天是一个怀疑的时代。网络媒体上,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在质疑,都会因今天衣食住行的不安全,引发内心的不安全。其实,今天的中国,什么才是最大的奢侈品?我们很多人,尤其是精英企业家,大家都不缺乏资产,所以能用资产换来的物质条件,在今天这个时代都不算奢侈。最大的奢侈品,是一个人内心的安全感。 在我看来,中国文化中的智慧,能给 我们塑造一个人生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谈一个问题:中国文化给我们每一个人建立什么样的人生格局? 今天,很多人说我们跟社会有很多的冲突,有很多的纠结。但事实上,中国人原来是讲究“合”的,而不是冲突。譬如天人会合一。那么一个人要跟这个社会有多少维度的相合,才能建立起来他的真自我呢?很多人都熟悉周易,其中易传中说,一个真正的圣贤君子要做到四合:“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它既是中国农耕文明中伦理信仰的归属,也是中国哲学的发轫。所以,我们要追究源点,从最基础的东西来叩问的话,就要先从“四合”想一想:我们今天合不合?l 与天地合其德 与天地合其德。一个真君子的道德体系是要和天地相合的。譬如,我们形容一个男子汉顶天立地。一个人有天地的坐标,他才挺拔,他才磊落。 那么,天地到底有怎么样的道德呢?周易的前两卦,分别是乾卦和坤卦,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乾坤提炼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苍天道德。一个人要不断的进取,从内部打破生命,去完成自我的提升。我们的一生都要不断去打破,譬如,南柏先生从企业家到学问家,就是一种对自我价值体系的打破。很多人都在学历,内心修养上不断自我突破,但也有很多人,却是被外在打破,比如跟不上时代,不满足于老板的要求,不断被辞退,被下岗。 自强不息,就是让我们如同太阳的东升西落,日月的运行一样,永远都在自己生命的循环之中,儒释道等诸多学派,都在讲这种生命的周而复始。譬如老子在道德经25章中诠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要知道,有道德的人,不一定要多么热闹,喧嚣,每天发表多少言论,吸引多少从众。热闹喧嚣并不是得到的生命本质,甚至可以是寂兮廖兮的。但他有一颗坚定而博大的内心,可以独立而不改,不因寂寥而脆弱。他也不会因这种独立而愤世嫉俗,跟社会磕磕碰碰,而显现出一种柔软的特质,周行而不殆。自强不息,表现的不一定是跟社会的冲突,而是以柔软的运行,完成自我生命在大时代中的成长。所以,我们怎么敢不学天德呢? 今天的人们,尤其是企业家精英,真正要提升的不见得外在的财富数字,就如同今天的中国,真正评估实力的也不仅仅是GDP。一个人的内修,就是自己的心。你能一眼望断古今,看见空间中走过的时光,找到对自我的定位吗?如果一个人保持着自强不息,与苍天相合,就有可能看到这一切,因为你对自我不放弃,不辜负,就可以终身成长。我想“终身成长”是今天的一个功课,谁有终身成长的能力,谁就能与天德相合。 此外,大地的道德是什么呢?“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是大地的美德。很有意思的是,这恰恰是中国大地的美德。中国地大物博,光是地大不算能耐,这么的土地上,物产丰富。我们的土地很不均衡,既有东北抓一把都能捏出油的黑土,也有西北的黄土。华南的红土,以及大量的盐碱地和荒漠,但这片土地的伟大,就在于什么土地都能长庄稼。在生命多元的适应性上,让盐碱地也有收成,这就是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它能承载万物生长。 很多人走入社会,会觉得人际关系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单纯。这时,就需要一点大地的美德,就要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土地,盐碱地上也能有这样的收成?人必须要以这样的承载与包容,先接纳,在给予,然后才能完成文明的共生。我一直坚信,当中国文化走向国际以后,我们的很多当代价值观,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影响世界!那么,怎样才能完成文明的沟通呢,如果我们对于自己的现状都不能有一种包容,又怎么能走得出去。最好的文明一定不是唯我独尊,也不是排除他人的,这跟生活的道理是一样,所以,如果人越活越挑剔,那还只是小境界,能在包容中知行合一,用自己的学问去改变一个不够理想的现状,那才是大学问! “大学问”是王守仁留下来的一本著作。王守仁,是我极为佩服的一位知识分子。因为他在受了极大冤枉,被贬到贵州修文县龙场时,还可以在山洞中舞蹈,明确提出“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并用他的知识学问知行合一,去改变整个世界。数年后,他回到朝廷,平定了宸濠之乱,救万民于水火中,但后来又因被猜疑而免官,回到山阴会稽,在阳明书院讲学七年,足不出户,成就中国心学。他传递的是一种信仰:在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在国家用他的时候,他能以兵部尚书的担当,以武功平定天下;担当朝廷一再委屈他的时候,在处江湖之远的时候,他仍然可以以自己的一肚子学问,去传承文明,成就“孔孟朱王”这个儒学体系。今天,我们谁有这种信念,谁能做到“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一个人,在能够用武功平定天下的时候,就用武功,不能用武功的时候,就用文字,那这个人就处于不败的位置,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精神成长,为什么要对这个不满意的世界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因为,我们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它,让它更好一点! 西方也有很多相似的说法,罗曼罗兰说得好:“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看不清生活的真相,就去狂热地热爱,那只是少年的莽撞,懵懂的无知。但是,看清了以后就愤世嫉俗,就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那只是懦弱的逃避。只有看清这个生活真相中种种让你不满的理由,然后还有力量和信念去热爱它,并且改变它,这才是不折不扣的英雄主义。我们可以反思:有什么是别人拿不走的?这个问题有点残酷,但每个人必须都要问一下自己。因为钱财,官职,都能被人拿走,就连你生养的孩子,最终也会长大,独立,而离开你。在我看来,生命里真正拿不走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信念;一样是学问。其实我们今天这种聚首,就是由学问而达信念。因为我们学学问本身不是一个目标,倘若将学问当技巧来学,那就低了。学问是让我们铸就信念的。当学问和信念在一个人的人格中越是充实饱满,就越是一种人生稳定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格局大了。 这就是“与天地合其德。”简而言之,就是向苍天学习进取,向大地学习包容,如此一来,就是和天地合上了道德。当一个人跟自己打交道的时候,不断进取,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更多包容,这不就是天地之德吗?l 与日月合其明 与日月合其明。有光明,这在生命中是件很美好的事,大家总愿意往光明的地方去,自然中的光明之源,就是灿烂的太阳和皎洁的明月,那么,这种光明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唤醒吗?我们可以每到一处做有光的人吗?我一直相信,中国的很多文化价值在跟西方的对话中都是有对位的。圣经中说,要做世上的光和盐,这个比喻很好。生活中没有光,或许我们只是少了心情的灿烂;食物中少了盐,我们也不会觉得少了米面粮食,蔬菜瓜果那么重要,只是没滋没味。所以,光和盐是生活中看似可有可无,实际上,确实持之以恒最重要的元素。日常之用而不自知,有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所以首先要让自己生命有光,像日月一样与其相合。 或许,有人会说,即使是天上的太阳月亮,也有日食月食的时候,不见得总是光明夺目的,这恰恰是孔子在论语中说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即:不是君子一生都不犯过错,而是君子的过错,错在明处,不文过饰非,也不推卸责任,人人都看得见,一旦更改了,他照样能让人人都仰望。太阳不会因为一次日食而陨落,日食过后,照样光芒万丈。可见,中国的学问还是蛮宽容的。中国从来不提倡道德完人,完美是一种不真实的标准,我们宁可去做一个真实坦荡的君子。过而不改是为过,如果改过了,那才叫日月之食,照样还在天上。可见,“与日月合其明”,是一个很温暖的概念:我们在不断完成自身成长时,甚至是可以犯错的。所以,要对光明有信仰,这种信仰在日月的节序之中。 有的时候我很遗憾,现在的人工照明太耀眼了,但四时的光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为什么不再向夕阳致敬,为什么不再像明月有深深的向往?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对光明的概念,越来越疏淡了。因此,我们要以生命向中国的万古诗意和中国哲学的发轫之源去深深致敬。我一直以为,作为一个真君子,不全是板着面孔的,他的生命应该欢欣飞扬,是存有深深的诗意的。中国人所谓“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死浩荡。”当春风一起的时候,大地上所有的花草都举着花朵,向天空致敬,那人的思绪不也是向上走,飞扬的吗?到了深秋,稻穗等果实都压弯了枝头,向大地回归,那人看到秋云碧丽,长风辽阔的时候,他的思绪不应该浩荡吗?所以,人在四季的穿行当中,我们怎能不每天向光明致敬呢? 其实,今天这个时代,凡是能摆进橱窗的,都不是奢侈品。中国人内心,曾经无数温柔典雅的诗意,在这个粗糙的时代里,已经很难触摸了,这是一种奢侈品的陨落。有时候,如果不接续这种血脉相通,我们的孩子会变成什么人呢?我们不能以养育一代土豪作为民族理想吧?苏东坡在中秋夜曾写道:“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有的时候,人的珍惜是带着一点怯生生和些许感伤落寞的,才让此刻真实起来。人一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每年,成长的是岁月,更改的是心情。沧桑不染少年心,这是不可能的,韶华不为少年留,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我们每一次相遇时间风景,都是不同的情怀,怎么敢辜负明月。李太白还曾追问明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我们也要问问,这杯中的红酒是拉菲还是拉图,不好的还不喝,白酒是五粮液还是茅台,年份短的还不要。今天,我们可以喝上各种酒,但惟独没有月光,而月光是无价的,看似最低廉,确实最永恒。” 李太白穷到没钱喝酒的时候,曾写出这样的诗句:“且就洞庭赊月光,将船买酒白云边。”这是多么浪漫的两句诗啊!没钱了,好,我到洞庭湖去喝月亮商量,赊我点月光,我带着赊来的月光,乘小船直上白云边,到云彩上换酒喝。今天,我们有一种深深的悲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孩子正在逐渐的失去想象力,那么孱弱的骨骼,怎么撑起这个民族啊!一个孩子都没有童话了,都只做奥数的逻辑推理了,这多么可怕。为什么李太白敢赊月光换酒喝,是因为他心中,那份浪漫的天真一直在,明月一直都在。台湾的余光中先生写过一首梦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大家相信我们今天,还热爱诗意吗? 我个人认为,做一个懂哲理的中国人,同时还要做一个诗意飞扬的中国人。一个人有这样的诗意,你的生命才是有光的。我们仅仅做到有哲学,可能你是一个仁者,但是有了诗意,你就是一个智者。我们知道仁者寿,智者乐。我们生命的这种智乐与灵动,有时候与这种飞扬的诗意相关。让这样的明月滋养我们,纵使我们没有能耐”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但最起码,我们心里知道:光明,在人生中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也不是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或用来炫耀的孔雀翎毛,而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所以,我说,与日月合其明,是有天地光明运行于心,同时要把它融合外化出来。南宋有位官员也是词人-张孝祥,他被贬官,泛舟过洞庭,抬头惊见明月,意识到,今天是中秋。他写道:”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皎洁的月光,灿烂的银河,把他们的光影披洒在我身上。我知道,这光明是由表及里, 一派澄澈的。一个人贬官的日子并不好过,但自己却觉得天高地阔,胸襟坦荡。所以他说,我能够做到什么呢?叫做”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孤光自照,当一个人把光明内化之后,纵使今天没有太阳,没有月亮,你那点孤独的光芒,也足以照耀自我的生命。一个孤光自照的人,就可以说肝胆皆冰雪。我的光明是自照内心的,我的内心,肝胆都冰清玉洁。这样一个人,还会怕什么呢? 对于光明的向往,几乎是中国知识分子人个的最高境界。王守仁并不长寿,57岁时,因积劳成疾,在江西南安那条小船上去世。临终前,他的弟子问他:”老师,有什么遗言吗?“阳明先生只有八个字:”我心光明,亦复何言?“我的心是光明的,还用得着说什么话吗?一个人到死还喋喋不休在证明,那他终究还是活得有遗憾的。以生而无憾的人,用不着在临终之前还去证明。我们看看今天的人,为何大家觉得活的累啊?小的时候,要向父母证明我是好孩子;在大点,要向老师证明我是好学生;再大点,要向恋人证明我是好爱人,再大点,要向自己的老板证明我是好员工,当自己当老板了,还要向员工证明自己是好老板。我们有那么多时光用来证明吗?如果不想陷入这种周而复始的证明,此生只要修炼一种境界就够了,这种境界就是-我心光明。心中有光明,我们会省掉很多烦恼与证明的时光。 我真诚的祝福所有人,一生都能够顺遂,都能够圆满。但祝福终归只是祝福,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坎坷与自己精英的成分一定成正比,越往上走,遇到的困难会越多。所以,人必须有一点苦难中自救的根据。这就是我们蕴藏在生命的孤光自照,这就是我们内心里面的信念和学问,谁有了这些,谁就能够从容不迫地闯过去,这就是”与日月合其明“。l 与四时合其序与四时合其序,就是要和春夏秋冬合上节序。此处的节序,不单指一年四季的循环,更蕴含我们的文化信仰。这并非是夸大其词,虽然中国没有全民的宗教信仰,但漫长的农耕文明中,却有着根深蒂固的伦理和文化信仰,这才是中华命脉传承五千载的最深的纽带和根本。在西方讲学时,曾经有记者问我:“你们过节和我们过节有什么区别吗?”我说:“你们过的节都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我们过的节都是地上长出来的。”这是开玩笑的说法,但仔细想想,什么叫圣诞节,可不就是天上诞生的圣人吗?包括复活节,感恩节,都是个体向天空的致敬,相反,中国的节日,譬如清明节,首先是个节气,但同时也要慎终追远,给祖先上坟。可见,中国的过节,是节气和节日的合一,这种向土地深深的致敬,是一种回归,找到生命的秩序。所以,我很担心,随着城乡二元结构迅速解体,农耕文明的很多信仰和文化带不进都市文明。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家热衷于学习国学文化?因为大家心中有着共同的价值默契,都在做这样一种生命的传承与坚守。要知道,现在的都市化进程太快了,既带来了经济财富的迅猛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陨落。这时,就要反思:我们怎样才能把农耕文明的规矩,信仰融入到都市文明的价值体系呢?其实,中国的国学,并不见得都是书本上高深的学问,有时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底线思维。西方社会有宗教信仰,他们摔个跟头,会本能的喊:“oh,my god!”而中国人则会喊:“哎哟,我的妈啊!”这就是中国人的伦理信仰,也是中华儿女用几千年完成的一种习俗的酝酿。中国人遇到点事,通常都会喊:“哎呀,我的天啊!”“哎呀,我的妈啊!”喊天,说明我们中国人是相信天理的;喊妈,说明我们中国人是相信伦理的,不管社会发达到多高的文明,只要守住天理和伦理,我们才是一个讲理的民族。近年来,越来越多恶性事件让人痛心疾首,不在于数量多寡,而在其不断突破我们的底线思维。如此泱泱大国,一个伦理为先的民族,怎么会有人做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呢?这要从我们的文化信仰去反省。一方面,科技带来了物质上的进步和实现手段的可能,但另一方面,却无端助长了狂妄之心,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抱有蔑视,知道蔑视别人生存的权力,吵个架,敢摔死别人的孩子。在以前的乡土文明,只要有人干出这种事,这一个家族在这里就过不下去,所以过去的孩子要做了坏事,首先就得跪在祖先的牌位前忏悔。但现在的都市,孩子们都是被供奉着长大的,他们还知道礼的底线在哪吗?走到社会上,能够做一个因为自律而获得自尊的人吗?今天的孩子远离农耕,已经不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了”。所以,与四时合其序,在我看来,是伦理和信仰的回归。在中国,谁都别蔑视农民。谁蔑视农民,谁就数典忘祖;谁不了解中国农民,谁在中国将一事无成。目前,中国是在从农耕文明向都市文明转化,但如果只学了西方城市的管理,企业的管理,而不了解土地和农民的思维,就失去了“与四时合其序”的这一合。这既是一种哲学,也是个人生命能够欣欣向荣的一个底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既是说大地的,也是说人生的,四季养生就是跟着这个节奏走的。春天是生发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当人的作息与春天相匹配,就会生发飞扬;夏天的庄稼都长疯了,所以要制衡,人要喝绿豆汤来败火,就是一种阴阳的制衡;秋天的庄稼都成熟了,所以要收割,此时就讲究“秋养膘”,要进补;在冬天,中国人是讲究早睡晚起的,人们开始吃炖羊肉,而没有喝绿豆汤来败火,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得随着大地的节奏走。在最冷的数九天,中国人开始过春节。对此,西方就不理解:“你们的春节怎么在冬天过?”我说:“春节是用整个冬天,迎接新春,致敬的节日。”因为在冬天,大地覆盖积雪,涵养地利,中国人才有空闲回家过年,从腊月二十三日的小年,一直过到正月十五。可见,中国所有的庆典,都是跟着大地的规矩来的。之前,我曾强调:在今天这个时代,最大的奢侈品,是一个人内心的安全感。为什么以前中国的农民那么穷,反而比我们有安全感呢?因为他们是按照历法生活的,但现在,我们还懂农历中蕴藏的这种生长的规则吗?譬如现在的人讲究补养,大把的维生素往嘴里塞。暂且不论这维生素是好是坏,光是天天吃那么多胶囊,能好吗?看看中国人过去吃什么,跟着四季吃最有生机的东西,这就是唯一的法则。春天最有生机的就是芽,新枝嫩芽。从老树干里面“啪”地绽放出来,刚绽放的那一点点茶芽,就是“雀舌”,一点点长出来嫩嫩的新芽,那叫“麦颗”。从没有拿春芽发酵的,因为这么嫩的新芽,在大铁锅里一翻炒,马上就喝。陆羽说的“茶性至寒”,指的就是这个时候。因为它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人喝了以后,春燥,夏燥,就被这样清凉的茶压下去了。中国人真正的清凉,不是打开冰箱喝可乐,而是大夏天吹着喝一口绿茶,然后通体舒畅,从毛孔偷出来的清凉,这才是中国人的清爽。所以,我一直以为中国的哲学 ,不单是停留在观念的,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到秋天,咱们喝半发酵的乌龙茶,因为这个时节在平衡,已经是半寒半暖了。中国古人写的诗多美:一片金波谁得似?半入松风,半入丁香味。金灿灿的,喝一口,喝出松风掠过茶树的韵味,再喝一口,品出盈盈的丁香花,这就是岁月的陶冶。到了冬天,就要喝普洱茶或者红茶,而且一定是熟茶。按照“茶”字的写法,茶是人在草木之间,是人跟四时万物的媒介。一杯茶在手里,就把这个人放在草木间。我们平时一般都在大都市,不是工作就是学习,远离大自然。但泡上一壶茶,合上了四时的节序,我们就能凭借它回到草木间。什么叫“与四时合其序”?不是让我们在都市里种地,而是信任中国的农耕文明,并且找到生活方式的链接。跟四时合上秩序感,我们的内心就不恍惚。2011年的岁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连任的宣言中,用了老子八十一章最后的那两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就是一个来自韩国的,东方的秘书长,他试图用东方智慧,给世界一剂药方。其实,在我看来,这两句话的核心价值就是秩序。苍天最根本的道理,是有利于万物的生长,而不制造祸害;人间的道理,就是每个人守住本分,有所作为,别老跟别人争斗。看看天道,为什么有那么多天灾?海啸,地震,泥石流。这里面不能不说有一部分是因为人的狂傲,过分剧烈地改变了小环境,小气候,造成了最终的大灾难。而人间呢,谁能做到有所作为,不跟人争斗?所以要回到最初的秩序。我觉得,任何文明科技,先按照它本初应有的样子来,先守住本。“本”字怎么写?就是木头的“木”字根的地方打了一个小黑点。“本”的这一横,是一个标志,就是告诉我们,木头的根才叫“本”,要是没有根,木头就长不起来。所以,这才叫“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要有了,才有“道”,由“本”而循“道”,由“道”而入“理”,“道理”就是这么来的。我们今天想讲“道理”吗?没有立住“本”,没有走出去的“道”,就没有“理”的存在。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一个很讲“道理”的民族,到今天,却不讲道理了,这是不应该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四季的秩序里,回到最初的大道之理。l 与鬼神和其凶吉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唯物主义者,不会相信“鬼神”的存在。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与鬼神合其凶吉”呢?这里所谓的“鬼神”,其实就是老百姓说的“人在做。天在看”,心中还知道有个敬畏。人吃五谷杂粮,总会有旦夕祸福,但只要不是恶到遭天谴,就总还有转机,毕竟,很多事情是人做出来的。现在世界上这么多恶贯满盈的人,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就不怕遭天谴吗 ?“鬼神凶吉”是什么?就是我们还知道点人怎么样才叫做人,人怎么样才多一点看得起自己的理由,不要越过了底线。用今天的话来讲,这就叫“底线思维”,人还是要按规矩出牌,按常理做事。什么叫“中庸”?“中”为不偏不倚,“庸”为守常,守住常理。不偏不倚,守住常理,是为“中庸”。不要觉得“中庸”就是“平庸”。简单地说,“中庸”就是正常,即什么事情都按照正常走。有一个哲学观念,我是根深蒂固的,那就是“正常,就是最好的标准。”所以,理解中国哲学,不要把它想得到很高深。对于“中庸”,我们就可以理解为“正常”,既不要过于超常,也不要低于正常,保持常态就叫“可持续发展”了。别以为好词都是国外发明的,中国一直都讲究可持续发展啊!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即惦着脚尖去,“跨”即迈大步。什么叫做企图?就是伸长脖子,惦着脚尖去图谋。成天惦着脚尖,就立不稳,跨大步就没有小碎步走得快,走得最快的就是小碎步不间断,这就叫“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不能动不动就追求跨越式的发展,还是持之以恒,保持中国人中正守常的平常心。谁有平常心,谁就能走过世事坎坷,在平常心之下,人才能和鬼神合其凶吉。l 构建人生的坐标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这“四合”的标准,其实不难做到,我觉得,这就是中国人给自己找到宇宙天地一个坐标。中国人是讲生命格局的,我们的事业人生有局限,就是自我格局太小,所以为其所限,一个人要想打破局限,就得把自己的坐标系做得大一点。在孩子教育方面,我跟很多人说过,中国人还要按中国人的思维培养,要教小孩先要有视野和格局。譬如,教小孩下围棋,沾边挂角建立格局。所以我认为,跟天地合上美德,跟日月合上光明,跟四时合上秩序,跟鬼神合上凶吉,首先得构建我们的个人格局。中国人讲究天地人三才,哲学发轫的源头,是儒释道三家。在我看来,儒家,就是我们的大地,因为它就是我们社会人格的自我实现;道家,就是我们的长空,因为它就是我们自然人格的自我超越;而顶天立地,中间自我的这颗心,就是佛家所讲的觉悟。“觉”字下面没事看见的“见”,觉悟者,见我心。觉悟不是往外看,看万水千山,了解别人的知识,而是往里看,一个人真能往里看,看得见自己的心,那才叫真觉悟。为什么要说佛家是第三步呢?因为当我们还没有在大地上,社会人格的实现,没有天空上,自然人格的超越,没有山长水阔,如何能走到自己的内心呢?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走过万水千山,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最终抵达真正的自我。所以我们看似向外走,其实还有一个角度,就是向里走,走进内心,建立天地人三才-中国人的坐标。其实,不论是儒家的人生观,道家的自然观,还是佛家的明心见性,每一门都可以讲好多天。今天,我没有太多时间传递知识,知识传递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对自己祖宗学问的一种信任,带着这种信任,去建立当代化的人格坐标。在人类文明中,所有语言都是国际化的,但所有的语法都是民族的,只有用民族的语法讲好国际的语言,中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汽车零部件维修与再制造产业合作合同
- 2025高端医疗设备租赁及全面性能检测服务协议
- 2025年度星际旅行主题科幻小说改编电视剧本委托合同
- 2025年生物技术专利权质押投资合作开发协议
- 2025年定制化办公复印租赁及高效打印耗材配套服务协议
- 2025年绿色建筑一体化设计及环保材料采购合作协议
- 2025年文化旅游终止合同证明书:历史文化名城景区改造合同
- 2025年农家乐景区运营管理及旅游服务全面合作协议
- 2025年新型专利技术授权及转让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产学研一体化跟岗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合同
- 图文店员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第四版(2025)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解读
-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 新媒体运营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渝20TJ11 浮筑楼板隔声保温系统构造 难燃型改性聚乙烯复合卷材(蜂窝型)DJBT 50-143
- 202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上库力、三河、苏沁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节日期间纪检监督检查记录表
- GB/T 311.1-2012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 (完整word)600习题《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2020.1.6
- 中医药法宣讲余课件
- 富士康科技集团劳保用品采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