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绪论头部_第1页
局部解剖绪论头部_第2页
局部解剖绪论头部_第3页
局部解剖绪论头部_第4页
局部解剖绪论头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湖北中医药大学韩永明All Rights Reserved,绪 论,一、定义,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按照人体的自然局部分区,着重研究人体各个区域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毗邻关系及临床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二、学习目的,局部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以及影像诊断学科和针推学科的重要基础课。如:针推专业的学生掌握了人体各个部位的局解知识,在针灸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针刺的疗效,探索针刺的原理,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三、学习方法,局部解剖学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就是系统解剖学的理论和局部解剖学理论,前者加强复习,后者认真听课,加强理解和记忆。实际就是亲自动手解剖尸体。,头 部,第一节 概述,二、表面解剖,体表标志1.眉弓:当眉毛处(攒竹,丝竹空)。2.眶上孔或眶上切迹: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三叉神经压痛点。3.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8cm处(四白);三叉神经压痛点。4.颏孔:在下颌第2前磨牙根下方(夹承浆);三叉神经压痛点。,5.人中:上唇正中央的纵行浅沟;其上、中1/3为“人中”或“水沟”。6.鼻唇沟:鼻翼外侧至口角外侧的浅沟(迎香);面瘫时变浅或消失。7.翼点:颧弓中点上方约两横指 (3.8cm)处,当太阳穴。 此处如发生骨折,易形成硬膜外血肿。8.颧弓:耳屏至眶下缘的连线上(上关、下关)。9.耳郭:,耳轮,对耳轮,耳舟,耳垂,耳屏,对耳屏,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屏间切迹,屏上切迹,耳轮脚,对耳轮脚,对耳轮脚,10.髁突:耳屏的前方;上端为下颌头,下端为下颌颈。后方有耳门、听宫、听会3个穴位11.下颌角:(天容)12.乳突:耳垂后方;基部前有翳风;后有风池。13.枕外隆突:(风府) 14.上项线:枕外隆突向两侧延伸至乳突的骨嵴。,第二节 颅部,穴位:督脉: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 膀胱经:睛明、攒竹、眉冲、曲差、承光、通天、玉枕、天柱 胆经: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一、颅顶(软组织),(一)额顶枕区,头皮,3.额顶枕区层次结构特点,皮肤:厚而致密,血管丰富。含大量的毛囊、汗腺和皮脂腺。浅筋膜:有致密的纤维束。血管神经分布如下: 前组:内侧:滑车上A、V、N;外侧: 眶上A、V、N。 后组:枕A、V;枕大N(为第2颈神经的后支)。 外侧组:耳前组和耳后组(见颞区)。帽状腱膜和枕额肌:腱膜下组织:为疏松结缔组织,称腱膜下间隙。颅骨外膜:与颅骨结合疏松,在骨缝处愈着较紧密。,颞区,穴位:胆经:听会、上关、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完骨 三焦经:翳风、颅息、角孙、耳门、丝竹空,1.境界: 上:上颞线 下:颧弓上缘 前:额骨及颧骨的结合处 后:上颞线的后下段,皮肤:移动性较大浅筋膜:血管神经 耳前组:颞浅A、V、耳颞N; 耳后组:耳后A、V、枕小N。颞筋膜:浅、深两层。颞肌:属于咀嚼肌,止于下颌支的冠突。骨膜外膜:与颞肌之间有颞肌下间隙。,2.颞区层次结构,第三节 面部,分区,面部穴位: 眼周穴位: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承泣、四白 鼻周穴位:素髎、迎香、 口周穴位:人中、兑端、口禾髎、承浆、地仓 耳周穴位:耳门、听宫、听会、翳风 其他穴位:上关、下关、颧髎、巨髎、颊车、大迎,一、面部浅层结构,皮肤和浅筋膜: 皮肤薄而柔软,富有弹性; 有丰富的皮脂腺、汗腺和毛囊; 有明显皮纹。 浅筋膜疏松;睑部缺少脂肪,易显水肿; 血供丰富;面V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面肌: 表情肌,由面N支配。,1.血管面A:内眦A 上唇A 下唇A 鼻外侧A 注意摸脉点(咬肌止点前缘绕下颌体下缘)和针刺穴位(大迎、地仓、迎香)。面V内眦V眼V海绵窦 口角平面以上没有静脉瓣,“危险三角”,血管、淋巴及神经,2.淋巴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3.神经,三叉Na.躯体运动F咀嚼肌 躯体感觉F头面部b.眼N眶上N 上颌N眶下N 下颌N颏N,面N,二、面侧区,1.腮腺咬肌筋膜分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特点:与腮腺结合紧密发出许多间隔深入腮腺实质,将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浅层致密,深层薄弱。2.腮腺和腮腺管:略。,腮腺咬肌区,穴位:下关、颊车、耳门、听宫、听会、牵正,3.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组:颈外A、下颌后V;颞浅A、V;耳颞N。 横行组:上颌A、V;面横A、V及面N分支等。 由浅入深:面N分支下颌后V颈外A耳颞N。面N:颅外行程分三段: 第一段:腮腺前段,面神经干暴露处。 第二段:腮腺内段,分上、下干,并交织成丛。 第三段:腮腺后段,五组分支。下颌后V:颈外A:耳颞N:,4.咬肌:属于咀嚼肌,深面有咬肌间隙。,面侧深区,1.翼内、外肌:属于咀嚼肌。,2.翼静脉丛: 与面V、海绵窦交通,故而口、鼻、咽及面部感染可经此引起颅内感染。,3.上颌A:以翼外肌为标志分三段。 第一段下牙槽A、脑膜中A 第二段颊A 第三段上牙槽后A、眶下A,4.下颌N:混合性颊N:分布于颊黏膜及口角皮肤等。耳颞N:分布于外耳道、耳郭及颞区的皮肤。舌N:有面神经鼓索参加,分布于舌前2/3黏膜、舌下腺、下颌下腺等。下牙槽N:分布于下颌骨及下颌牙。终末支称颏N,分布于颏区皮肤。肌支:支配咀嚼肌。,面侧部的间隙,1.咬肌间隙: 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2.翼下颌间隙: 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1、何谓局部解剖学?2、你打算如何学好局部解剖学?3、体表标志及其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