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斜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受力特点的初步探讨.doc_第1页
带斜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受力特点的初步探讨.doc_第2页
带斜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受力特点的初步探讨.doc_第3页
带斜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受力特点的初步探讨.doc_第4页
带斜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受力特点的初步探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带斜撑钢筋混凝土框架受力特点的初步探讨摘要: 带斜撑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是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本文分析表明:1) 斜撑的设置改变了常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模式,使梁斜撑连接处和柱斜撑连接处成为梁柱端的不利截面位置;2) 斜撑的设置减小了大跨度框架梁的计算跨度,使框架梁端、跨中和柱顶端的弯矩、剪力大幅度减小,改善了节点区的受力性能,同时框架梁截面尺寸和配筋也可以减少。关健词:混凝土,探讨abstract: with slant supports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structure is a new form of the structure,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is paper analysis shows that: 1) the slant supports set changed conventiona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of the stress pattern, causes the beam and column oblique hold joint slant supports become the adverse beam-column joints section position; 2) slant supports the setting of the reduced the big span frame beams of the span, make the framework and the tops of the girder ends, cross moment, shear greatly decreases,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ode force, and at the same time frame beam section size and reinforcement can also decrease.key words: concrete, is discussed前言斜撑的设置,有效地减小了大跨度框架梁的计算跨度,从而能够解决普通rc框架结构所解决不了的许多实际应用问题。因此,带斜撑框架结构体系应用于多层大跨度公共建筑中具有较显著的优势,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腋撑设置位置的改变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带斜撑rc框架结构内力分布,尤其是框架受力不利截面位置处弯矩分布的影响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希望为今后类似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裨益的参考。1 分析模型的确定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模型为三层单跨带腋撑二维框架,能够代表典型的多层大跨度体育建筑,其跨度为30m,层高依次是8.7m、8.9m、5.7m,框架柱截面尺寸为10001200(mmmm)、框架梁截面尺寸为6001400(mmmm)、斜撑初始截面尺寸为600600(mmmm)。考虑到结构的实际受力特点,分析时假设竖向荷载作用下结构框架梁上承受的力为等效的均布线荷载,而且为更好地体现结构的内力变化特点,有目的地增大框架梁上的等效均布线荷载值,本文分析取较大值30kn/m(不包括结构构件自重),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l1含义与如图1所示,l2为腋撑轴线与框架柱轴线的相交点到梁柱轴线相交点的距离(以下简称”腋撑与柱顶端距离”)。2 竖向荷载作用下带斜撑框架的受力特点分析结构工程师常需两个参数(腋撑与梁端距离l1、腋撑与梁内夹角)就可完全确定腋撑的设置位置。因此,本节使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分析框架模型,对保持腋撑与梁端距离l1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腋撑与梁内夹角的方法重点分析腋撑位置的变化对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腋撑的设置位置编号见表1-1。图1三层单跨带腋撑rc框架计算模型注:r-10-15中r表示rc框架结构,10表示腋撑与梁端距离为l/10(l为梁的名义计算跨度,含义见图2-1所示),15表示腋撑与梁内夹角为15,其余编号道理相同。2.1 弯矩变化特点图1-24分别为结构各层框架梁跨中弯矩值变化特点、梁端弯矩值变化特点以及柱底端弯矩值变化特点。图1-2 梁跨中弯矩变化图1-3 梁端弯矩变化图1-4 柱底端弯矩变化图1-5r-10-15 弯矩分布从图1-2中可以看出,结构各层框架梁跨中弯矩值与腋撑与梁内夹角表现为近似线性的变化关系:即线性增大时,各层梁跨中弯矩线性地减小,反之亦成立。与等跨度的常规rc框架相比,结构各层框架梁跨中弯矩明显减小。由图1-3中可以看出,腋撑与梁内夹角的变化对结构各层框架梁的梁端弯矩影响显著,且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变化特点,梁端弯矩随增大而减小,但当值增大到50后,第三层框架梁端弯矩开始反向增长,然而其它层梁端弯矩依然减小;相反,各层梁端弯矩随值的减小而增大。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当值在40以上区间变化时,各层梁端弯矩变化不明显,这表明腋撑与梁内夹角在较大值范围内变化并不会对梁端弯矩造成很大影响;然而当值到40以下区间内变化时,梁端弯矩随的增大而急剧减小,表明梁端弯矩对值在40以下变化时非常敏感,弯矩增大(或减小)的幅度显著。与等跨度的常规rc框架相比,梁端负弯矩被大幅度地减小,从而改善了节点区的受力性能。由图1-4可知,框架各层柱底端弯矩均随的增大而减小,尤其框架顶层柱底端的弯矩减小幅度比其它层较显著。4 结论通过运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对该新型结构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受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 斜撑的设置改变了常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模式,使梁斜撑连接处和柱斜撑连接处成为梁柱端的不利截面位置;2) 斜撑的设置减小了大跨度框架梁的计算跨度,使框架梁端、跨中和柱顶端的弯矩、剪力大幅度减小;3) 当斜撑与梁端距离l1为常量时,随着斜撑与梁内夹角的增大,框架各层梁端弯矩、梁跨中弯矩及框架柱的控制截面弯矩均较明显地减小;总体而言,增大对结构受力有利。参考文献1 熊勇. 带腋撑大跨度预应力 (钢筋) 混凝土框架结构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