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地方标准 XXXX 2013 隧道 LED 照明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the design of tunnel LED lighting 2013 XX XX 发布 2013 XX XX 实施 1 前 言 前 言 隧道照明作为隧道用电设备中使用时间较长的负荷 其电费成为各运营管理单位最主要开 支之一 隧道照明如何兼顾安全性和节能性 即如何在保证隧道安全运营的前提下提高隧道运 营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 成为隧道设计 建造和运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公路隧道通风照 明设计规范 JTJ026 1 1999 作为我国公路工程行业设计标准 对于规范公路隧道照明设计 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囿于电光源发展情势和衍变轨迹 其照明主要局限于气体放电灯散 射光源 主要指高压钠灯 近些年来 随着明视觉 中间视觉等概念的提出和新型 LED 节能灯 具研发生产的迅猛发展 为挖掘隧道照明节能潜力提供了理论和产品支持 而由于目前缺少工 程设计相关规范 故在很大程度上 仍制约着 LED 灯具在隧道照明的应用与推广 为此 我省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启动各类 LED 技术标准编制工作 为贯彻执行 广东省推广 使用 LED 照明产品实施方案 根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省质监标函 2012 677 号文 要 求 本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 参考相关技术 标准 并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 1 总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与符号 4 一般规定 5 照 明标准值 6 照明节能 7 照明布设与灯具选型 8 照明供配电与控制 9 照明管理与监 督 本规范在参照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JTJ026 1 1999 等技术标准的基础上 根 据 LED 照明灯具特点 实际应用情况及本省地域性有关要求 增补或修订了相关内容 包括 LED 照明相关术语 短隧道 人行通道照明标准 照明功率密度 照明指标 设置方式 节能 措施等 供配电系统及照明控制配置要求 LED 灯具选型等 本规范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 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条文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笋岗西路 3007 号市政设计大厦附楼 邮编 518029 本规范参编单位 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2 目目 录录 1 总则 31 总则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与符号 53 术语与符号 5 3 1 术语与定义 5 3 2 符号 9 4 一般规定 104 一般规定 10 5 照明标准值 135 照明标准值 13 5 1 入口段照明 13 5 2 过渡段照明 15 5 3 中间段照明 16 5 4 出口段照明 17 5 5 特殊 段 照明 17 6 照明节能 186 照明节能 18 6 1 照明功率密度 18 6 2 照明节能设计 19 6 3 环境节能设计 20 7 照明布设与灯具选型 217 照明布设与灯具选型 21 7 2 照明布设 21 7 3 灯具选型 22 8 照明供配电与控制 228 照明供配电与控制 22 8 1 供配电系统 24 8 2 配电保护与防雷接地 24 8 3 控制系统 25 8 4 设备选型 安装及线路敷设 26 9 照明管理与监督 279 照明管理与监督 27 附录 A 附录 A 养护系数 M 值的计算方法 28 附录 B 附录 B LTP 的计算方法 29 3 1 总则 1 总则 1 0 1 1 0 1 为规范广东省公路 城市道路的新建或改扩建隧道和人行地道的 LED 照明工程设计与应 用 统一相关技术标准 做到安全可靠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节能环保 整体美观和维护管 理方便 制定本规范 1 0 2 1 0 2 照明设计应考虑道路等级 隧道断面与平纵线形 车道数 设计交通量 设计速度 洞 门型式 洞口周围环境 洞内装饰等因素 并适应正常 应急 异常等不同交通工况 1 0 3 1 0 3 照明设计应体现并落实国家相关技术经济政策和环保节能减排要求 1 0 4 1 0 4 照明供配电及接地系统设计应安全 经济 可靠 隧道照明系统应实施有效监测及控制 1 0 5 1 0 5 照明设施应统一规划 一次设计 可分期实施 1 0 6 1 0 6 隧道建设总体设计 照明设计与通风设计等 应相互协同 统筹考虑 1 0 7 1 0 7 照明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或部委现行有关标准 规范的规定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0 12 0 1 下列国内或国际标准 指南 对于本标准编制的参考引用是必不可少的 未注明版本日 期的引用文件之最新版本 包括局部修订 或者已注明版本日期的引用文件之对应版本 均 适用于本文件 2 0 22 0 2 参考引用国内标准或规范如下 1 GB 50016 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 GBT 24823 2009 普通照明用LED模块 性能要求 3 JTG B01 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4 JTG D70 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5 JTG T D71 2004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6 JTG H12 2003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7 JTGF80 2 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机电工程 8 JTJ 026 1 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9 JT T 609 2004 公路隧道照明灯具 10 JGJ T 119 2008 建筑照明设计术语标准 11 CJJ 45 200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12 SJG 22 2011 LED道路照明工程技术规范 深圳市标准 2 0 32 0 3 参考引用国际标准或指南如下 1 CIE 88 2004 Guide for the Lighting of Road Tunnels and Underpasses 2 BS 5489 2 2003 A1 2008 lighting of tunnels 3 IESNA Roadway Lighting 5 3 术语与符号 3 术语与符号 3 1 术语与定义 3 1 术语与定义 3 1 13 1 1 设计交通量 design hourly volume of traffic 照明设计所采用的交通量 单位 混合车车辆数每小时每车道 或veh h ln 3 1 23 1 2 照度 illuminance 物体被照面上 单位面元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 单位 lx或lm m 2 3 1 33 1 3 亮度 luminance 人眼从某方向观察光源时 所感受到的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单位 cd m 2 3 1 43 1 4 接近段 access zone 隧道入口外 长度为一个照明停车视距的一段道路 3 1 53 1 5 入口段 threshold zone 沿行进方向 进入隧道洞口后的第一段 3 1 63 1 6 过渡段 transition zone 沿行进方向 隧道内连接入口段的一段 也是为避免入口段照明与中间段照明间急剧变化 而设置的照明段 3 1 73 1 7 中间段 interior zone 沿行进方向 隧道内连接过渡段的一段 3 1 83 1 8 出口段 exit zone 沿行进方向 隧道内连接中间段且靠近隧道行车出口的一段 3 1 93 1 9 洞外亮度 adaptation luminance 接近段起点处 即一个停车视距处 距地面1 5m高度 正对洞口方向20 视场范围内所 实测得到的平均亮度 它是隧道内各类亮度计算的基础数据 3 1 103 1 10 入口段亮度 threshold zone luminance 在隧道入口段区域内路面的平均亮度 3 1 113 1 11 过渡段亮度 transition zone luminance 在隧道过渡段区域内路面的平均亮度 3 1 123 1 12 中间段亮度 interior zone luminance 在隧道中间段区域内路面的平均亮度 3 1 133 1 13 出口段亮度 exit zone luminance 在隧道出口段区域内路面的平均亮度 3 1 143 1 14 基本照明 base lighting 6 在隧道没有外界自然光的条件下 为满足安全行车要求所设置的基础性隧道照明 3 1 153 1 15 加强照明 enhanced lighting 为调节隧道内口部附近区域的照明亮度 使人眼能够适应隧道内外环境光线变化 消减视 盲效应而设置的加强性 补充性隧道照明 3 1 163 1 16 白天照明 the lighting during the day 白天需开启的隧道照明 3 1 173 1 17 夜间照明 night lighting 夜间需开启的隧道照明 3 1 183 1 18 应急照明 emergency lighting 在正常照明系统因电源发生故障 不再提供正常照明的情况下 供人员疏散 保障安全或 继续工作的照明 它包括疏散照明 安全照明 备用照明三类 3 1 193 1 19 安全照明 safety lighting 作为应急照明的一部分 用以确保处于潜在危险 如正常市电停电 之中的驾驶人员安全 的照明 3 1 203 1 20 疏散照明 escape lighting 作为应急照明的一部分 用以确保隧道内疏散通道被有效辨认和使用的照明 3 1 213 1 21 逆光照明 contradictory beam lighting 隧道内 光线沿交通流相反方向照射在物体上的照明 3 1 223 1 22 情景照明 scene lighting 在特长隧道中 为减缓驾驶员视觉疲劳而采取的特别照明措施 它旨在形成不同隧道段具 有不同照明情景和视觉效果 3 1 233 1 23 路面平均照度 average road surface illuminance 各照明段范围内 全路面所有计算点照度的算术平均值 3 1 243 1 24 路面平均亮度 average road surface luminance 各照明段范围内 全路面所有计算点亮度的算术平均值 3 1 253 1 25 路面亮度总均匀度 overall uniformity of road surface luminance 各照明段路面最小亮度和平均亮度的比值 旨在要求路面上所有区域都有足够的亮度和对 比度 并提供较理想的能见度 3 1 263 1 26 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 longitudinal uniformity of road surface luminance 沿路面中线上的最小亮度和最大亮度之比 旨在提供视觉舒适性 3 1 273 1 27 路面维持平均照度 maintained average illuminance of road surface 在考量光源计划更换时光通量衰减 灯具因污染造成效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亦即考虑养 7 护系数之后 设计计算时所采用的路面平均照度维持值 3 1 283 1 28 路面维持平均亮度 maintained average luminance of road surface 在考量光源计划更换时光通量衰减 灯具因污染造成效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亦即考虑养 护系数之后 设计计算时所采用的路面平均亮度维持值 3 1 293 1 29 阈值增量 threshold increment 失能眩光的度量 表示为存在眩光源时 为了达到同样看清物体的目的 在物体及其背景 之间的亮度对比所需要增加的百分比 3 1 303 1 30 养护系数 maintenance factor 照明系统使用一定时期之后 路面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与该系统在相同条件下新安装时 在同一路面上所得到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 3 1 313 1 31 色温 color temperature 当一种光源 热辐射光源 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完全辐射体 黑体 的色品完全相同时 完全辐射体 黑体 的温度 简称色温 单位 K 3 1 323 1 32 相关色温 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 当光源的色品点不在黑体轨迹上 且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黑体的色品最接近时 该黑 体的绝对温度为此光源的相关色温 单位为K 3 1 333 1 33 LED灯具初始光效 initial luminous efficiency of LED luminaire 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 灯具发出总光通量与其所消耗功率之比的初始值 单位 lm W 3 1 343 1 34 有效寿命 effective life 灯具燃点至光通维持率70 的累计燃点时间为有效寿命 且任一寿命性能指标不低于本规范 要求 3 1 353 1 35 平均颜色漂移 average drift of chrominance 灯具在规定条件下燃点 在寿命期间内特定时间的平均颜色特性参数与其初始值的差值 可用LED灯具的平均颜色或规定距离下灯下点颜色的CIE1976均匀色度空间 u v 的差值 u v 来表征 3 1 363 1 36 色容差 colour tolerance adjustment 表征一批LED光源中各光源与光源额定色品或平均色品的偏离程度 用颜色匹配标准偏差 SDCM表示 单位为SDCM 3 1 373 1 37 灯具色温差 luminaire colo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表征LED灯具彼此之间的色温差异 3 1 383 1 38 光源模组 luminaire source module LED灯具中用以实现电 光转换以及配光功能的器件组合 266 8 3 1 393 1 39 电源模组 LED luminaire driver module LED灯具中 用以将外接电源转换为可驱动光源模组工作的电源形式的器件组合 9 3 2 符号 3 2 符号 Dth 入口段长度 Ds 照明停车视距 Eav 路面平均水平照度 f 闪烁频率 H 灯具光源中心至路面的高度 Ic 灯具在计算点的光强值 k 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 L 隧道长度 L20 S 洞外亮度 Lav 路面的平均亮度 Lex 出口段亮度 Lin 中间段亮度 Lmin 路面最小亮度 Lth 入口段亮度 Ltr 过渡段亮度 L min 路面中线最小亮度 L max 路面中线最大亮度 LPD 照明功率密度 LTP 通透率 N 设计交通量 M 养护系数 S 灯具 Tc 色温 Tcp 相关色温 U0 路面亮度总均匀度 U1 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 10 4 一般规定 4 一般规定 4 0 14 0 1 车行隧道可按表 4 0 1 分为四类 表 4 0 1 车行隧道分类表 表 4 0 1 车行隧道分类表 分类 特长隧道 长隧道 中隧道 短隧道 长度 m L 3000 3000 L 1000 1000 L 500 L 500 4 0 24 0 2 不同长度的车行隧道 其照明设置宜符合以下规定 1 长度大于200m的隧道应设置照明 2 对于长度25m 200m的隧道 其LTP值大于80 时可不设置白天照明 3 长度小于25m的隧道可不设置白天照明 4 洞外道路设有照明的隧道 应设置夜间照明 5 按本标准规定未设人工照明的隧道 应设置发光诱导设施 4 0 34 0 3 人行地道照明设置应符合如下规定 1 地道长度大于 30m 或大于 10 倍入口高度时 应设置夜间照明 不具备天然采光的 尚应设置 白天照明 2 长度小于上条规定的地道照明 应视地道透视条件确定 当地道入口不能直视出口时 宜设置 白天照明和夜间照明 天然光充足的 可只设夜间照明 3 附近不设路灯的地道出入口 应设照明装置 4 0 44 0 4 隧道照明评价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公路隧道照明应以路面平均亮度 路面亮度总均匀度 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 频闪 眩光 和诱导性为评价指标 2 路面平均亮度值应为路面维持平均亮度值 3 照明节能评价指标宜取所安装灯具 含其模组等 的照明功率密度值 4 0 54 0 5 隧道照明设计应进行下列调查和资料收集 1 隧址区域地形 洞口朝向 洞口附近视野情况 植被条件 洞外路段的平纵线形和气象状况等 环境条件 2 道路等级 隧道长度 平纵线性 洞门结构形式 横断面布置 建筑限界 路面与墙面等土建 结构物的设计方案 11 3 设计交通量 设计速度 单向或双向交通 汽车专用或混合通行等交通状况 4 通风方式 通风系统布置方案及烟雾设计浓度等资料 5 配电所位置 容量 电源电压及其变动幅度等供电条件 6 运营管理方式 4 0 64 0 6 隧道照明设计宜按以下顺序进行 1 收集隧道设计有关资料 初勘现场自然环境 2 初步判定或现场测定洞外亮度 必要时制定洞外减光方案 3 分别确定近 远期入口段 过渡段 中间段 出口段的亮度与长度指标 并进行分期实施方案 的比选论证 确定合理分期实施方案 4 选择光源与灯具 确定灯具安装方式 位置与角度 5 根据路面材料与灯具光强分布表 计算各段灯具布置间距 路面均匀度等 6 洞口土建完工后 对洞外亮度进行现场实测验核 必要时须修正照明设计 4 0 74 0 7 单向交通隧道的白天照明 可由入口段照明 过渡段照明 中间段照明 出口段照明 洞外引 道照明以及洞口接近段减光设施构成 双向交通隧道的白天照明 可由入口段照明 过渡段照明 中间 段照明 洞外引道照明以及洞口接近段减光设施构成 如图 4 0 7 所示 12 图4 0 7 隧道照明系统分段简图 4 0 8 图4 0 7 隧道照明系统分段简图 4 0 8 照明设计速度宜与隧道所在路段的路线设计速度一致 但当路线设计速度不小于 100km h 时 照明设计速度可按表 4 0 8 取值 表 4 0 8 照明设计速度取值表 表 4 0 8 照明设计速度取值表 路线设计速度 km h 照明设计速度 km h 100 80 120 100 4 0 94 0 9 本标准所采用设计交通量 原则上为与近景设计年限和远景设计年限分别对应的混合车高峰小 时交通量 4 0 104 0 10 隧道内路面左 右两侧墙面 2m 高范围内的平均亮度 不宜低于路面平均亮度的 60 4 0 114 0 11 平均亮度与平均照度间的换算关系 如无实测资料时 可按黑色沥青路面 15lx cd m 2 水泥混凝土路面 10lx cd m 2 取值 4 0 124 0 12 养护系数 M 可参照附录 A 值选取 相关资料不详时 可取 0 7 4 0 134 0 13 入口段 中间段白天照明以及夜间照明全段的眩光阀值增量 TI 必须小于 15 4 0 144 0 14 隧道通风烟雾设计浓度应结合隧道照明灯具参数确定 当 LED 灯具相关色温高于 3300K 时 通 风烟雾设计浓度应提高一级 4 0 154 0 15 隧道照明设计文件中应提供有关调查基础资料 设计参数选取依据等 以便于设计审查 13 5 照明标准值 5 照明标准值 5 1 入口段照明 5 1 入口段照明 5 1 15 1 1 隧道入口段照明宜分两段设置 与之对应的亮度可分别按下式计算 L k L S 5 1 1 1 L 0 5 k L S 5 1 1 2 式中 L 入口段1亮度 cd m 2 L 入口段2亮度 cd m 2 k 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 可按表5 1 1取值 L S 洞外亮度 cd m 2 表5 1 1 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 表5 1 1 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 设计交通量N veh h ln 设计速度v km h 单向交通 双向交通 120 100 80 60 40 1200 650 0 070 0 045 0 035 0 022 0 012 350 180 0 050 0 035 0 025 0 015 0 01 注 当交通量非表中数值时 按内插法计算 5 1 25 1 2 如无实测资料时 洞外亮度L S 可按表 5 1 2 取值 表5 1 2 洞外亮度 表5 1 2 洞外亮度 单位 cd m 2 天空面积百 分比 洞口朝向或 洞外环境 设计速度v km h 40 60 80 100 120 35 50 南洞口 3500 4000 4500 北洞口 5000 5500 6000 25 南洞口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北洞口 3000 3500 4500 5000 5500 35 50 东 西洞口 4000 4500 5000 25 东 西洞口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10 暗环境 2000 2500 2750 3000 3500 14 亮环境 2500 3000 3750 4000 4500 0 暗环境 1500 1750 2000 2500 3000 亮环境 2000 2500 2750 3000 3500 注 1 天空面积百分比指20 视场中天空面积百分比 2 南洞口指北行车辆驶入的洞口 北洞口指南行车辆驶入的洞口 3 东洞口 或西洞口 取南洞口与北洞口之中间值 4 暗环境指洞外景物 包括洞门建筑 反射率低的环境 5 亮环境指洞外景物 包括洞门建筑 反射率高的环境 5 1 35 1 3 在洞口土建完成时 应进行洞外亮度实测 实测值与设计值的误差如超过 25 则应适当调 整照明系统设计 5 1 45 1 4 照明停车视距可按表 5 1 4 取值 表 5 1 4 照明停车视距表 5 1 4 照明停车视距 单位 m 设计速度 v km h 纵坡 4 3 2 1 0 1 2 3 4 120 260 245 232 221 210 202 193 186 179 100 179 173 168 163 158 154 149 145 142 80 112 110 106 103 100 98 95 93 90 60 62 60 58 57 56 55 54 53 52 40 29 28 27 27 26 26 25 25 25 5 1 55 1 5 入口段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D D 1 2 1 145D 5 1 5 式中 D 入口段 1 长度 m D 入口段 2 长度 m D 照明停车视距 m 可按表 5 1 4 取值 h 洞口内净空高度 m 15 5 1 65 1 6 对于连续隧道 当两座隧道间车辆行驶时间按路线设计速度计算小于 15s 且通过前一座隧道 的行驶时间大于 30s 时 后续隧道入口段亮度应进行折减 亮度折减率可按表 5 1 6 取值 表5 1 6 后续隧道入口段亮度折减率 表5 1 6 后续隧道入口段亮度折减率 隧道间行驶时间t s 2 2 t 5 5 t 10 10 t 15 15 t 30 后续隧道入口段亮度折减率 50 30 25 20 15 5 1 75 1 7 短隧道入口段亮度宜按表 5 1 7 取值 表 5 1 7 短隧道入口段亮度表表 5 1 7 短隧道入口段亮度表 LTP 25m 长度L 100m 100m 长度L 200m 200m 长度L 500m LTP 80 表5 3 1标准的500 表5 1 1标准的50 表5 1 1标准 LTP 80 可不设白天照明 可不设白天照明 表5 1 1标准 5 2 过渡段照明 5 2 过渡段照明 5 2 15 2 1 过渡段由TR TR TR 三个照明段组成 与之对应的亮度可按表 5 2 1 取值 表 5 2 1 过渡段亮度表 表 5 2 1 过渡段亮度表 单位 cd m 2 照明段 TR TR TR 亮度 L 0 15L L 0 05L L 0 02L 5 2 25 2 2 过渡段各照明段长度可按表 5 2 2 取值 表 5 2 2 过渡段长度表 5 2 2 过渡段长度 单位 m 设计速度v km h D D D 120 137 133 200 100 106 111 167 80 72 89 133 60 44 67 100 40 26 44 67 16 5 2 35 2 3 当过渡段TR 的亮度值L 不大于中间段亮度值L 的 2 倍时 可不设置过渡段TR 5 2 45 2 4 对于 200m 长度 L 300m 的隧道 可不设置过渡段照明 5 2 55 2 5 对于 300m 长度 L 500m 的隧道 应根据隧道的平面线形 交通量大小综合判定是否设置过 渡段照明 5 3 中间段照明 5 3 中间段照明 5 3 15 3 1 中间段亮度可按表 5 3 1 取值 表5 3 1 中间段亮度表5 3 1 中间段亮度 单位 m 设计速度 v km h L 单向交通N 1200veh h ln 双向交通N 650veh h ln 单向交通N 350veh h ln 双向交通N 180veh h ln 120 8 0 3 0 100 5 5 2 0 80 3 0 1 5 60 2 0 1 0 40 1 0 1 0 注 当交通量非表中数值时 按内插法计算 5 3 25 3 2 单向交通且通过隧道的行车时间超过 135s 时 隧道中间段可分为两个区段 与之对应的长度 及亮度可按表 5 3 2 取值 表 5 3 2 中间段分区段设置的长度及亮度取值 表 5 3 2 中间段分区段设置的长度及亮度取值 项目 长度 m 亮度 cd m 2 备注 中间段第一区段 设计速度下的30s行程 中间段第二区段 余下的中间段长度 80 且不低于 1 0 cd m 2 50 且不低于1 0 cd m 2 采用连续光带布灯方式 或隧 道壁面反射系数不小于0 7时 5 3 35 3 3 中间段亮度应不低于夜间照明亮度 5 3 45 3 4 人车混合通行的隧道 中间段亮度不得低于 2 5cd m 2 5 3 55 3 5 特长隧道宜设置情景照明 17 5 4 出口段照明 5 4 出口段照明 5 4 15 4 1 在单向交通隧道中 应设置出口段加强照明 出口段长度宜取 60m 其中前 30m 的亮度宜取表 5 3 1 所列中间段亮度的 3 倍 靠近隧道出口 30m 的亮度宜取表 5 3 1 所列中间段亮度的 5 倍 5 4 25 4 2 长度小于 300m 的直线隧道可不设出口照明 5 5 特殊 段 照明 5 5 特殊 段 照明 5 5 15 5 1 单独启用隧道安全照明时 洞内路面亮度应不小于表 5 3 1 所列中间段亮度的 10 且不低于 0 2cd m 2 5 5 25 5 2 当采用逆光照明时 中间段照明亮度可按表 5 3 1 所列亮度标准的 80 进行取值 且不得低于 1 0cd m 2 5 5 35 5 3 夜间照明亮度标准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当隧道外部道路设有照明时 隧道夜间照明亮度应与该路段亮度水平保持一致 且不应低于 1 0cd m 2 2 当隧道外部道路未设照明时 隧道夜间照明路面亮度可取 1 0cd m 2 5 5 45 5 4 位于无照明路段上的隧道当设有夜间照明时 洞外引道可布设路灯 洞外引道布灯长度与路面 亮度不宜低于表 5 5 4 所示值 表 5 5 4 洞外引道布灯长度与路面亮度 表 5 5 4 洞外引道布灯长度与路面亮度 设计速度v km h 路面亮度 cd m 2 长度 m 120 2 0 240 100 2 0 180 80 1 0 130 60 0 5 95 40 0 5 60 5 5 55 5 5 隧道内紧急停车带照明亮度应不低于 5 0 cd m 2 5 5 65 5 6 隧道内横通道亮度应不低于 1 0 cd m 2 同时不低于主洞基本照明亮度 5 5 75 5 7 人行通道内平均水平照度 夜间宜为 30lx 白天宜为 100lx 并应提供适当的垂直照度 18 6 照明节能 6 照明节能 6 16 1 照明功率密度 照明功率密度 6 1 16 1 1 车行隧道中间段照明功率密度应满足表 6 1 1 规定 表6 1 1 车行隧道中间段照明功率密度 LPD 表6 1 1 车行隧道中间段照明功率密度 LPD 设计速度 v km h 照明功率密度最大值 W m 2 对应照度值 lx 亮 度值 cd m 2 120 2 8 120 0 8 0 1 45 0 3 0 100 2 82 5 5 5 0 7 30 0 2 0 80 1 45 0 3 0 0 5 22 5 1 5 60 0 7 30 0 2 0 0 4 15 0 1 0 40 0 4 15 0 1 0 0 4 15 0 1 0 注 1 本表仅适用于沥青路面 当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时 表中对应LPD值须乘以2 3 2 当亮度值非表中数值时 LPD应按内插法计算 6 1 26 1 2 车行隧道入口段 1 照明功率密度应满足表 6 1 2 规定 表6 1 2 车行隧道入口段1照明功率密度 LPD 表6 1 2 车行隧道入口段1照明功率密度 LPD 设计速度 v km h 照明功率密度最大值 W m 2 对应照度值 lx 亮 度值 cd m 2 120 80 4200 280 56 3000 200 100 50 2700 180 40 2100 140 80 40 2100 140 30 1500 100 19 60 25 1320 88 17 900 60 40 15 720 48 12 600 40 注 1 本表仅适用于洞外亮度L S 4000cd m 2 当L20 S 为其他值时 表中LPD应按比例折算 2 本表仅适用于沥青路面 当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时 表中对应LPD值须乘以2 3 3 入口段2的LPD为表中对应数值的0 5 过渡段1的LPD为表中对应数值的0 15 过渡段2的LPD 为表中对应数值的0 05 过渡段3的LPD为表中对应数值的0 02 6 26 2 照明节能设计 照明节能设计 6 2 1 6 2 1 应合理选择隧道照明设计参数 并进行多方案比选 经全寿命经济技术分析论证 确定经 济合理 运营节能的照明方案 6 2 26 2 2 合理设计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尤其应根据交通量 洞外亮度变化 隧址区域气候条件等制 定可靠合理的调光 节能方案 6 2 36 2 3 交通量较少或通行规律性较强的隧道 可设置环境参数传感器 以自动感应环境照度及交 通量 自动控制灯具启闭或进行调光 6 2 46 2 4 隧道白天照明应符合以下要求 1加强照明应根据洞外亮度和交通量变化 分级调整入口段 过渡段和出口段的照明亮度 入口 段 过渡段和出口段照明白天亮度调整可按表 6 2 4 进行取值及调光组合 表6 2 4 白天加强照明段调光 表6 2 4 白天加强照明段调光 分 级 亮度 cd m 2 交通量N veh h ln 单向交通 双向交通 夏季晴天 L20 S 350 180 350 N 1200 180 N 350 1200 350 夏季云天 其他季节 晴天 0 5L20 S 350 180 350 N 1200 180 N 350 1200 350 20 夏季阴天 其他季节 云天 0 25 L20 S 350 180 350 N 1200 180 N 350 1200 350 重阴天 春秋冬季阴 天 0 13 L20 S 350 180 XI 350 N 1200 180 N 350 XII 1200 350 2基本照明应按本标准第 5 3 1 5 3 2 条的要求 根据交通量变化 分级调整照明亮度 6 2 56 2 5 有条件时 隧道中间段可采取逆光照明 6 2 66 2 6 在隧道运营阶段 应充分利用控制系统进行照明运行维护 到达节能减排目的 6 2 76 2 7 照明供配电应采用节能型变压器 6 36 3 环境节能设计 环境节能设计 6 3 1 6 3 1 接近段可采取以下洞外减光措施 1 从接近段起点起 在路基两侧种植常青树 2 采用削竹式洞门型式 3 进行大幅坡面绿化 4 洞口采用端墙型式时 墙面宜采用冷色调 其装饰材料反射率应小于 0 17 5 洞外至少一个照明停车视距长度的路面 宜采用黑色路面 6 3 26 3 2 在接近段起点处的 20 视场中 天空含率小于 50 时 不宜设置遮光棚 6 3 36 3 3 对于隧道洞口设置的棚洞 自然光提供的洞内亮度水平应符合本标准第 5 1 1 条的规定 并应 降低棚洞结构产生的闪烁效应 6 3 46 3 4 隧道内两侧墙面 2m 高范围内宜铺设反射率高材料 6 3 56 3 5 隧道内宜铺设浅色路面材料 21 7 照明布设与灯具选型 7 照明布设与灯具选型 7 17 1 照明布设 照明布设 7 1 27 1 2 入口段灯具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入口段照明可由基本照明和加强照明两部分组成 其中基本照明的灯具布置 应按中间段照明 考虑 加强照明可选用功率较大的灯具 2 加强照明灯具 可从洞口以内 10m 处开始布设 7 1 37 1 3 中间段灯具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灯具布置宜满足闪烁频率低于 2 5Hz 或高于 15Hz 2 灯具布置可采用中线布置 中线侧偏单光带布置 两侧交错布置和两侧对称布置等四种基本型 式 3 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应不低于表 7 1 3 3 所示值 表7 1 3 3 路面亮度总均匀度U表7 1 3 3 路面亮度总均匀度U0 0 设计交通量N veh h ln U 单向交通 双向交通 1200 650 0 4 350 180 0 3 注 当交通量非表中数值时 按内插法考虑 4 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应不低于表 7 1 3 4 所示值 表7 1 3 4 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U表7 1 3 4 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U1 1 设计交通量N veh h ln U 单向交通 双向交通 1200 650 0 7 350 180 0 5 注 当交通量非表中数值时 按内插法计算 7 1 47 1 4 出口段加强照明灯具可从洞口以内 10m 处开始布设 7 1 57 1 5 隧道曲线段照明灯具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22 1 能为驾驶员提供良好诱导性 2 平曲线半径不小于 1000m 的曲线段 其照明灯具可参照直线路段布置 3 对平曲线半径小于 1000m 的曲线段 当采用侧偏单光带布灯方式时 灯具应沿曲线外侧布置 并应减小灯具的间距 间距宜为直线路段灯具间距的 0 5 倍 0 7 倍 半径越小间距应越小 4 平曲线半径小于 1000m 的曲线段采用两侧布灯方式时 宜采用对称布置 5 在反向曲线路段上 宜在固定的一侧设置灯具 发生视线障碍时 可在曲线外侧增设灯具 7 1 67 1 6 在隧道内分岔口 交叉口等交通复杂路段的照明应适当加强 从而提供良好诱导性 7 1 77 1 7 照明灯具采用中线布置 中线侧偏单光带布置方式的隧道 宜选用逆光型照明灯具 7 1 87 1 8 照明灯具采用两侧交错布置 两侧对称布置方式的隧道 宜选用宽光带对称型照明灯具 7 1 97 1 9 配合启用安全照明 应在洞外一定距离处设置信号灯或可变信息板显示警告信息 7 1 107 1 10 隧道内灯具及其任何附件不得侵入隧道建筑限界 7 27 2 LED 灯具选型 LED 灯具选型 7 2 17 2 1 隧道应选用高光效 透雾性好或显色指数较高 新型节能的高密封性隧道专用照明灯具 7 2 27 2 2 LED 隧道灯相关色温不应高于 6500K 不同照明区段适宜色温见表 7 2 2 表 7 2 2 LED 隧道灯初始光效 表 7 2 2 LED 隧道灯初始光效 照明区段 入口段 过渡段 中间段 出口段 相关色温 6500K Tcp 3300K Tcp 5300K 光色类型 冷色或中间色 中间色或暖色 7 2 37 2 3 LED 隧道灯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65 灯具初始光效应满足表 7 2 3 规定 表 7 2 3 LED 隧道灯初始光效 表 7 2 3 LED 隧道灯初始光效 相关色温 Tcp 3300K Tcp 3300K 初始光效 lm W 60W 及以下 90 85 60W以上 105 100 7 2 47 2 4 人行地道 隧道紧急停车带 隧道横通道 隧道风机房 隧道内变电所等场所的 LED 灯具 其 显色指数不应低于 80 其余场所 LED 灯具 其显色指数不应低于 70 7 2 57 2 5 LED 灯具的初始相关色温与额定相关色温的偏差 T 应满足以下条件 23 T 0 0000108 T 2 0 0262 T 8 7 2 67 2 6 同一工程项目中相邻灯具的色温差 在抽样实测时 宜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1 相对色温差不大于 15 2 绝对色温差不大于 600K 7 2 77 2 7 在灯具标称色温下 灯具色品容差不宜大于 7SDCM 7 2 87 2 8 灯具平均颜色漂移不应大于表 7 2 9 的规定 表 7 2 9 灯具平均颜色漂移 表 7 2 9 灯具平均颜色漂移 寿命时间的颜色 特性 3000h 6000h u v u v 颜色坐标 0 004 0 004 0 006 0 006 7 2 97 2 9 LED 灯具连续亮灯 3000h 的光衰不应大于 4 且灯具寿命不应低于 30000h 7 2 107 2 10 在标称条件下工作时 功率不大于 60W 的 LED 灯具实际消耗的功率 与其标称额定功率的偏 差应在 10 以内 其他规格的相应偏差应在 5 以内 7 2 117 2 11 LED 灯具标称功率因数应不低于 0 95 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工作时 宣称值与实测值之差 不大于 0 05 7 2 127 2 12 LED 灯具应可接受模拟或数字调光控制信号 用以调整光通量或工作时间等 7 2 137 2 13 LED 灯具电源模组应能现场替换 光源模组宜能现场替换 模组替换后防护等级不应降低 7 2 147 2 14 LED 灯具浪涌抗扰度 抗雷击 的电压保护水平应不低于 2kV 线 线 和 4kV 线 地 7 2 157 2 15 LED 灯具谐波电流应符合 GB17625 1 的要求 静电放电抗扰度应符合 GB T 18595 的要求 7 2 167 2 16 LED 灯具应具有适合公路隧道特点的防眩装置 灯具配件安装应易于操作 并能调整安装角度 7 2 177 2 17 LED 灯具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 所有构件在其寿命周期内 处于隧道内潮湿环境下不应生锈 24 8 照明供配电与控制 8 照明供配电与控制 8 1 8 1 供配电系统 8 1 1 供配电系统 8 1 1 长度小于 1300m 的隧道 可在隧道外洞口处设置一处 10 0 4kV 变电所 长度为 1300m 3000m 的隧道 宜在隧道外两个洞口处各设置一处 10 0 4kV 变电所 长度大于 3000m 的隧道 尚需在隧道中 间部位增设 10 0 4kV 变电所 8 1 28 1 2 10 0 4kV 变电所内设置平时可并列运行的两台变压器时 当任一台变压器停运 另一台应能 独自承担该变电所供电范围内全部一级负荷 8 1 38 1 3 隧道均应设置疏散照明 长度大于 500m 的车行隧道 尚应设置安全照明 变电所 风机房 人行横通道设置 100 应急照明 8 1 48 1 4 照明控制系统用电 应急照明和长度大于 1000m 的隧道基本照明 均为一级负荷 长度不大于 1000m 的隧道基本照明为二级负荷 其他隧道照明均为三级负荷 8 1 58 1 5 照明主用电源因故停电时 疏散照明中断时间不应超过 5s 安全照明中断时间不应超过 0 3s 应急照明所有灯具的应急连续工作时间不短于 隧道长度数 m 120 单位 min 但可不长于 90min 8 1 68 1 6 隧道照明控制系统用电 安全照明的备用电源宜采用 UPS 长度不大于 500m 的隧道 疏散照 明备用电源可采用灯具自带蓄电池 其他隧道疏散照明备用电源宜采用 EPS 或 UPS 8 1 78 1 7 对长度大于 500m 的隧道 应急照明配电箱应以单独箱体设置 8 1 88 1 8 车行隧道夜间照明宜兼具应急照明和部分基本照明功能 8 1 98 1 9 隧道内主洞安全照明和疏散照明宜按昼夜长明设计 8 1 108 1 10 照明配电干线可采用放射式 树干式或链接式 照明支线宜采用放射式或放射 穿刺 T 接式 8 2 8 2 配电保护与防雷接地 8 2 1 配电保护与防雷接地 8 2 1 照明配电线路应设置过载保护 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 8 2 28 2 2 照明配电短路保护电器采用断路器时 被保护线路末端的最小短路电流应可靠大于该断路器瞬 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 8 2 38 2 3 LED 隧道灯宜自配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电器 外接电源端口处单相短路 或接地故障 电流不 应小于该熔断器熔体电流的 4 5 倍 25 8 2 48 2 4 低压配电接地型式应采用 TN S 系统 10 0 4kV 变电所共用接地电阻 R 不大于 4 且应符合 下列规定之一 1 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大电流接地系统时 R 2000 I 2 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小电流接地系统时 R 120 I I 为计算用的流经共用接地装置的入地短路电流 单位 A 8 2 58 2 5 10 0 4kV 变电所应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隧道内外所有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 均应与保护 导体连接 并连同可接用的隧道自身金属结构部分 接至总等电位联结体 8 2 68 2 6 10 0 4kV 变电所高压侧母线应装设避雷器 低压配电屏母线应设置浪涌保护器 8 2 78 2 7 高度为 15m 及以上的隧道外路灯杆 应采取防雷措施 8 3 8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 8 3 18 3 1 制定照明控制方案 应结合隧道外亮度 隧道内能见度 通行时间 交通量 平均车速 天气 条件等控制参数和节能要求 8 3 28 3 2 照明控制系统应实现正常 异常和应急等三种不同工况的照明控制 8 3 38 3 3 照明控制宜采用自动控制为主工作方式 自动控制主要包括自适应调光控制 时序自动控制和 分级场景控制三种模式 8 3 48 3 4 自适应调光控制是指 基于洞内外亮度检测器的数据 通过 LED 动态调光控制装置对洞内加强 段照明及过渡段照明的 LED 灯具输出功率和相应亮度 进行自适应动态调光 8 3 58 3 5 时序自动控制是指 基于春夏秋冬四季以及每天 24 小时每个小时段洞外环境光亮度的分布规 律和变化情况 按预设时序 自动调节隧道内各照明段所开启灯具功率和亮度指标 8 3 68 3 6 分级场景控制是指 隧道监控管理人员根据季节 天气及车流情况 人工所选取夜间照明和白 天照明的预设分级 分组场景控制模式 其中 夜间照明可分为晚上 深夜两种模式 白天照明分级模 式宜符合本规范第 6 2 4 条规定 8 3 78 3 7 控制方式分为通断控制和调光控制 实施调光控制时 同一照明回路中的若干只 LED 光源可共 用一套电源模组 调光控制应考虑适当时间延迟 车行隧道延时宜取 5min 8 3 88 3 8 除疏散照明外的隧道照明 LED 灯具 宜采取智能光衰预补偿 26 8 3 98 3 9 隧道横通道照明须与隧道主洞照明分开控制 车行横通道照明应设远程控制和现场手动控制 且其照明应与横通道门联动 实现门开灯亮 门关灯灭 人行横通道在两个入口处 各设置一只红外感 应开关 均可启闭该横通道照明 8 3 108 3 10 照明控制软件应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充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硫磺安全培训题课件
-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课件
- 子夜吴歌秋歌课件
- 年度安全培训统计课件
- 工业机器人课件
- 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平面网架屋顶课件
- Flindersi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FAP-IN-6-生命科学试剂-MCE
- 秦皇岛市抚宁区招聘社区工作者笔试真题2024
- GB/T 18747.1-2002厌氧胶粘剂扭矩强度的测定(螺纹紧固件)
- GB 5226.1-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全套课件
- 分时租赁介绍课件
- 第七章-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课件
- 燃机三菱控制系统简述课件
- 全尺寸测量报告FAI
- (完整)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认识五线谱精选PPT
- 维力能醋酸钠林格注射液
- 五四制青岛版2022-202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安全用药》课件(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