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234-2014 回弹法检测饰面砖抹灰层空鼓技术规程_第1页
DB34∕T 2234-2014 回弹法检测饰面砖抹灰层空鼓技术规程_第2页
DB34∕T 2234-2014 回弹法检测饰面砖抹灰层空鼓技术规程_第3页
DB34∕T 2234-2014 回弹法检测饰面砖抹灰层空鼓技术规程_第4页
DB34∕T 2234-2014 回弹法检测饰面砖抹灰层空鼓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91 200 P 32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 T 2234 2014 回弹法检测饰面砖和抹灰层空鼓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ng of Decorating Brick and the Plaster Layer Hollowing by Rebound Method 文稿版次选择 2014 12 17 发布 2015 01 17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 T 2234 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 T 1 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安徽省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 站 治淮工程建设局 阜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 宣城市元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凤阳县城 乡建设局质监站 涡阳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本标准起草人 张今阳 罗居刚 金秋蓉 陈良海 余山雾 盛春花 程海英 吴旭 杜涛 陈勇 邰洪生 黄从斌 杨智 孔楠楠 DB34 T 2234 2014 1 回弹法检测饰面砖和抹灰层空鼓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回弹法检测饰面砖和抹灰层空鼓技术的术语和定义 回弹仪 检测技术 数据处理与 分析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砂浆回弹仪判断在建工程和既有建筑饰面砖 抹灰层是否空鼓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T 50315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GB T 50315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测区 test area 在一个自然间地面或墙面上 按检测方法的要求 随机布置的一个检测区域 3 2 测点 test point 在一个测区内 按检测方法的要求布置的若干个测量的点 3 3 回弹法 the method of rebound 利用砂浆回弹仪在建筑地面 装饰工程表面进行回弹测试 通过对回弹值统计分析处理 描绘空鼓 缺陷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4 回弹仪 回弹仪的技术指标 检定和保养应能满足 GB T 50315 的要求 5 检测技术 DB34 T 2234 2014 2 5 1 对于饰面砖的抽检数量 每层应随机抽检 3 间 不足 3 间应全数检查 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可按 每三层随机抽检 3 间 对于抹灰层的抽检数量 相同材料 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室内抹灰工程每 50 个 自然间随机抽检 5 间 不足 50 间的随机抽检 10 且不少于 3 间 5 2 对抽取的 1 个自然间地面或墙面饰面砖可作为 1 个测区 每块饰面砖上可按 5 行 5 列布置 25 个测点 测点应均匀分布 位于饰面砖外围测点距其边缘距离不宜小于 3 cm 且不宜大于 5 cm 测点 表面应清洁 干燥 当饰面砖较短边长小于 15 cm 时 每块饰面砖上也可按 3 行 3 列均匀布置 9 个 测点 5 3 对抽取的 1 个自然间墙面抹灰层可作为 1 个测区 宜按行 列间距 20 50 cm 均匀布置测点 测点距墙面边缘距离不宜小于 5 cm 且不宜大于 10 cm 测区表面干湿状态应一致 5 4 测量回弹值时 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检测面 并应缓慢施压 准确读数 快速复位 5 5 每个测点应读取 1 个回弹值 精确至 1 5 6 当抽检量较大时 也可采用小锤轻击对装饰层空鼓情况进行普查 再采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对存 在空鼓的区域重点检测 5 7 空鼓检测宜在装饰层施工 28 d 后进行 6 数据处理与分析 6 1 测区的平均回弹值 mR 和标准差 SR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 Ri m R 1 1 2 1 n m R s n i Ri R 2 式中 Ri 第 i 个测点的回弹值 n 参与统计的测点数 6 2 异常数据可按下列方式判别 a 将测区各测点的回弹值由大至小按顺序排列 即 R1 R2 Rn 将排在后面明显小的数 据视为可疑 再将这可疑数据中最大的一个 设为 Rn 连同前面的数据计算出平均值和均方 差 即 mR SR 值 并按下式计算异常情况的判断值 R0 R0 mR 1 SR 3 式中 1 为异常值判定系数 按表1 取值 表1 统计数据的个数n与对应的 1 2 值 n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1 1 45 1 50 1 54 1 58 1 62 1 65 1 69 1 73 1 77 1 80 2 1 12 1 15 1 18 1 20 1 23 1 25 1 27 1 29 1 31 1 33 n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1 1 83 1 86 1 89 1 92 1 94 1 96 1 98 2 00 2 02 2 04 2 1 34 1 36 1 37 1 38 1 39 1 41 1 42 1 43 1 44 1 45 DB34 T 2234 2014 3 表1 续 n 50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1 2 05 2 07 2 09 2 10 2 12 2 13 2 14 2 15 2 17 2 18 2 1 46 1 47 1 48 1 49 1 49 1 50 1 51 1 52 1 53 1 53 n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1 2 19 2 20 2 21 2 22 2 23 2 24 2 25 2 26 2 27 2 28 2 1 54 1 55 1 56 1 56 1 57 1 58 1 58 1 59 1 60 1 61 n 90 92 94 96 98 100 105 110 115 120 1 2 29 2 30 2 30 2 31 2 31 2 32 2 35 2 36 2 38 2 40 2 1 61 1 62 1 62 1 63 1 63 1 64 1 65 1 66 1 67 1 68 n 125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1 2 41 2 43 2 45 2 48 2 50 2 53 2 56 2 59 2 62 2 65 2 1 69 1 71 1 73 1 75 1 77 1 79 1 80 1 82 1 84 1 85 b 将 R0 与可疑数据的最大值 Rn 相比较 当Rn R0 时 则Rn 及排列于其后的各数据均为异常值 并且去掉 Rn 再用 R1 Rn 1进行计算和判别 直至判不出异常值为止 当Rn R0时 应再将 Rn 1 放进去重新进行计算和判别 c 当测区中判出异常测点时 可根据异常测点的分布情况 按公式 4 进一步判别其相邻测点 是否异常 R0 mR 2SR 4 式中 2 为异常值判定系数 当测点布置为网格状时的取值 按表1 取值 d 当测区中某些测点的回弹值被判为异常值时 可结合异常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