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08 06 26 作者简介 徐锋 1963 女 四川宜宾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大学语文 美育 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 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徐 锋 重庆通信学院 人文教研室 重庆 400035 摘要 宋诗和唐诗有着很大的不同 唐诗是古典诗歌的顶峰 唐代诗人给宋人留下了一份异常丰 富但也异常沉重的遗产 宋代诗人处穷而变 积极探索和创新 形成以散文化议论化为主要特征 的宋诗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 思想文化背景 诗人主观因素等3个方面 关 键 词 宋诗 散文化 议论化 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 I207 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 0924 2008 10 0133 03 1 散文化 议论化的宋诗 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它同唐诗有着 很多的不同 文学史上提到宋诗 有时作为宋代诗歌的简 称 有时则指某种与唐诗相对的诗歌风格 钱钟书先生在 谈艺录 诗分唐宋 中说 唐诗 宋诗 亦非仅朝代之别 乃体格性分之殊 宋诗的成就虽不如唐诗 但因为它在继 承唐代诗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在诗歌历史上也占有重要 地位 从而形成了不同于 唐音 的 宋调 对诗歌的发展 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般认为 宋诗最主要的特点是 散文化 议论化 其实 以议论入诗 早在 诗经 中就有所表现 到唐代的韩 愈等人 不仅以议论入诗 还 以文为诗 但在宋以前的诗 歌创作中 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自觉所为 还没有成为 风气主流 而使之成为一代诗风的人则是宋代的诗人们 从欧阳修 梅尧臣等人开始 到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而达 到极致 宋代诗人力求打破诗文界域 把散文中的论辩述 理融入到诗歌中 其好处在扩大了诗歌的容量 使之更容 易自由挥写 并显示出一种更富于哲理的韵味 如 欧阳 修 梅尧臣 苏舜钦等人对诗风进行革新 在学习唐诗的基 础上 于诗中夹杂议论 叙事与抒情 梅尧臣诗的题材开 始走向日常生活琐事 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 欧阳 修受韩愈的影响以散文手法入诗 表现在用古文章法写 诗 使句子结构散文化 欧阳修古诗几乎通篇散行 长短 句杂出 骈偶对仗较少 欧诗的散文化 以其崭新的面貌 打破了诗歌的常规体制 同时 欧诗还善于以诗论政 反 映现实斗争 成为宋诗 议论 之风的开创者 苏轼在学 习 继承韩愈 欧阳修等人的基础上 于诗中发表议论 且 又不空发议论 而是或借助于形象 增加韵味 或与叙述紧 密结合 边叙边议 使这些议论以渊博的学识 丰富的阅 历 敏锐的洞察作其坚实深厚的基础 同时 苏诗的议论 本身新奇警策 富有启发性 充分显示了作者思辩的敏锐 识见的卓越 以文为诗 使诗歌摆脱了拘束 以议论为诗 在传统的具象方式之外 又开拓了直接抒发议论的新路 这些都有利于随心所欲的表情达意 但是 采用散文句 式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诗歌的声律美 采用直接议论抒 发的方式 也一定程度地损害了诗歌的韵味 因此 散文 化 议论化的特色 既是宋诗的优点 也是其弱点之所在 那么 这个特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呢 宋诗 为什么能在唐诗的影响之下 独树一帜 形成自己的这一 风格呢 2 社会历史根源 我国的封建社会 以 安史之乱 为分水岭 由极盛转 入衰落 而北宋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第一个中 央集权王朝 是封建制度各种矛盾全面触发 并进一步深 化的历史时期 首先 为了防止中晚唐以来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的重 演 宋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除武官的兵权 防范武人 的跋扈 这大大削弱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使武人的社会地 第22卷 第10期 Vol 22 No 10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2008年10月 Oct 2008 1994 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位急剧下降 致使在对辽和西夏的历次战役中 几乎没有 一次不是以丧师失地结束的 由于军队缺乏作战能力 对 外战争接连失败 北宋王朝每年要向辽和西夏交纳几十万 匹银绢 使国内人民 主要是农民阶级 在徭役 赋税的沉 重负担之下 还兼受辽夏贵族的剥削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 盾不断加深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不断爆发 其次 面对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宋王朝不仅 没有积极加强防御力量 取消或减轻税赋来缓和它和人民 的矛盾 反而企图以对外的一味妥协集中力量 镇压国内 人民的反抗 北宋王朝在军事部署上一反历代统一王朝 的做法 而采取 守内虚外 的政策 在边境只驻有仅仅可 资防守的部队 把大部分军队驻屯在国内冲要地区 专力 防范农民的反抗 积贫 积弱 内忧 外患日益严重的处 境 使得宋朝统治集团中一些人开始意识到不能再因循苟 且下去 于是思考如何摆脱社会危机 如何加强宋王朝的 统治 范仲淹 富弼的 庆历新政 以及 王安石变法 都 是宋王朝著名的政治革新运动 但最后却都以失败告终 再次 北宋时期 政治改革和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 从 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 一直是知识分子关心的主要问 题 到南宋之时 主战和主和 又将朝野士人分成旗帜鲜 明的两大派 而文人做官比较容易 待遇也比较优厚 绝 大多数诗人具有官僚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 开口揽时事 论议争煌煌 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征 但在北宋 文人虽然社 会地位较高 北宋王朝为了防止宰相专权 在宰相之下又设 参知政事 并以枢密使 三司使分取宰相的军事大权和财政 大权 下面的机构也是越设越多 彼此互相牵制 这就使当 时的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 在遇到重大的政治问题和军事问 题时彼此争论不休 却很难制定有效的对策 宋人议论未 定 兵已渡河 这是后人对于他们的尖锐讽刺 北宋建朝以来这种内外交困的社会政治军事状况 构 成了社会的危机感 危机感客观地促进了 以文为诗 的 革新 时代要求诗歌去表达对社会 历史 人生的更深刻 更复杂的认识 因而 借鉴散文的章法 句法 字法及不借 助意象的表达方式等等就应运而生 1 3 思想文化背景 首先 宋代是我国理学兴盛 繁荣的时代 一方面 北 宋的理学家看到晚唐五代的长期纷乱 要求重新建立儒家 思想的统治地位 以巩固国家的统治和稳定封建社会的秩 序 他们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习 以己意解经 使 本已官僚化的士人 又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 他们在 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 反对浮华纤巧 这有助于诗文革新 运动的开展 他们把封建秩序看作永恒的 理 把人们在 生活上的一切要求看作 欲 片面强调 尊天理 窒人欲 因此他们鄙视许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否定感 情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把写景抒情的诗歌看做玩物丧志 的东西 而片面要求作家为封建教条作宣传 造成宋诗一 定程度的空谈身家性命 言理不言情 正是在这种思想影 响之下 使两宋不少诗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 学究气 成 为学人之诗 削弱了一般文艺作品所应有的明朗性和生动 性 导致诗歌创作上的抽象说教 另一方面 由于宋代哲 学的繁荣超过隋唐 其思辨的广度和深度不亚于魏晋 促 使宋代出现了一批诗人加哲人式的人物 他们不满足于 一般形象的再现 不把描写自然景物作为艺术追求的目 标 而总是探究和表现其中的理 因此诗人们在叙述描写 中穿插议论 在景语情语中穿插理语 在自然景物叙写的 同时融入理性的思考 形成大段议论 哲学思辨性对诗歌 的浸透 促使宋诗 主理 带来诗歌表现上的议论化 2 其次 由于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 市民阶层的进一步 壮大 市民通俗文学长足发展 而一向占居主流的正统文 学则趋于衰微 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 诗歌是不可能不发 生变化的 唐代的韩愈 使散文挣脱了骈体的禁锢 宋人 在这个基础上 更使散文沿着文从字顺 平易舒畅的方向 发展 散文的这种发展 影响到诗歌 朱自清先生在 论 以文为诗 一文中说 宋以来怕可以说是我们的散文时 代 散文的体式逼着一般作家接受 诗不得不散文化 散 文化的诗才有爱学爱读的人 像写散文那样去写诗 使古 文的章法 句法和议论在诗中更自觉地表现 使诗歌在内 容 形式 语言 手法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 形成以 议论 为特征的诗文合流趋势 这样 从中唐韩愈开始的 以文 为诗 到宋代 以议论为诗 促使诗歌更倾向于散文化 再次 在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 唐诗是繁荣鼎盛时期 无论是诗歌的内容 还是诗歌的形式 无论是诗歌的数量 还是诗歌的质量都可以说达到了古代诗歌的高峰 宋代 的诗人们意识到只有创新才能使宋诗走出唐诗的阴影 所 以他们力图创新 另辟蹊径 这使广义的诗歌发展到宋 代 出现了功能上的有意识的分工 诗言道 言志 言政 词 抒情 娱兴 诗与词题材不同 格调有别 诗 主理 词 主 情 于是宋诗大量采用与主理言志相适应的议论手法 如王安石的 收盐 兼并 等等 诗的内容是有关社会改 革和国计民生的 诗人写起来很注意诗的说服力 而不是 感染力 因此议论不断 滔滔不绝 诗词的分工 使宋代诗 人从唐诗已有成就的重负下解脱出来 在诗歌中加入了大 量的议论 比喻 散文式的话语 于是天地万物 嬉笑怒骂 皆可入诗 扩大了诗歌的题材 使宋诗议论化散文化倾向 更进一步的强化 4 诗人主观因素 首先 由于宋代文人多数出身于中下层 他们重视社 会现实 关心国计民生 往往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 这就使 得宋代文学 主要是散文 诗歌 包括部分词 往往具有政 治色彩 同时 以欧阳修 苏轼 王安石为代表的宋代诗人 们 大都是国家大臣 政治家的身份 一方面使他们把文 学作为表明自己政治主张和进行激烈政治斗争的工具 把 文学作为自己参政议政的传声筒 据 乌台诗案 记载 苏 轼在为 张安道见示近诗 辩诬时说 轼欲张方平勿为虚 431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1994 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言之诗 当作讥讽朝廷政事阙失 如祭父作祈招之诗也 明确地提倡诗要直议时政 诗应加强议论 可以说 有意 识地以议论入诗是宋代诗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终生的自 觉主张 另一方面 在宋以前的传统诗歌创作中 抒发感 情是至关重要的 激情的表现在唐代的诗人中已达到极 至 而身为政治领导人的宋代诗人认为 过分吐露热情 的言辞 便会使人对其作为政治家的冷静抱有怀疑 用冷 静来抑制热情是必要的 因为这也关系到他们的身份 于是 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 激情的尽情表现 被作为孩 子气的夸张而加以避免 3 而冷静地分析 议论在他们的 诗中却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次 由于宋代重文轻武 文人做官比较容易 待遇也 比较优厚 使文人在宋代得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为理想的 生存环境 同时 由于各地书院的建立 讲学的盛行 印刷 的发达 书籍的流通 宋代文人学识都比较渊博 有深厚的 文化素养 因而散文 诗歌 包括部分词 除了被用来论时 议政 也被用来表达学术见解 阐述对事物的认识 在这 样的条件下 他们的主体意识 既是作为个体的 又是作 为阶层的 得到空前膨胀 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驰骋于仕 途 而且还要在文化学术领域有所建树 诗歌创作对于诗 人 主要不是生命体验的呈现 而往往是其所洞见的人伦 物理的表达形式 或者是一种技巧和显示博学的方式 4 宋代不少散文家 诗人 词人 同时是政治家 或思想家 史 学家 经学家甚至军事家 这在别的朝代并不多见 因此 宋代的不少诗歌 或滔滔雄辩 或娓娓叙说 或慷慨陈词 或精细剖析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议论 倾向 宋人总要 借诗明确表示政治观点 讽谕意图或理论主张 他们甚至 认为诗歌就是要对社会政治发表看法的 就是要作理论探 讨 反映思想见解的 并且无妨直截了当地陈说 再次 宋代的不少诗人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不因循 守旧 不人云亦云 而是求变化 求发展 在政治上 他们 实行变法 文化上开展诗文革新运动 在诗文创作中不迷 信前人 敢于怀疑前人的预言和结论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善于异想天开 标新立异 大做翻案文章 宋代诗人所具 有的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更促进了宋诗散文化 议 论化特征的形成 总之 宋王朝的政治 军事 经济政策和社会的积贫积 弱 内忧外患的现实 是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特征形成的社 会基础 社会的相对稳定 城市经济的繁荣 思想文化意识 的发展变化 强化了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 是客观原 因 而诗人的出身 深厚的文化素养 政治家身份和创新精 神 是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特征形成的主观因素 时代社会 生活的特点 要求诗歌更广泛 更深刻地寄托人们对社会 人生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而诗歌表达内容上的扩 大 也势必要求表达方式上的革新 宋诗议论化 散文化 特征就是在这样多方面的背景中形成的 它对宋以后的诗 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莫拐农牧场有限公司招聘16人考试备考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逻辑语言能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蓝电安全性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模拟试题
- 驾驶学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街道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 2025江苏镇江市丹阳市消防安全指导服务中心招聘2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招聘成熟教师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浙江省绍兴市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性检测数学试题附答案
- 宁夏农学面试题库及答案
- 王道勇保障和改善民生
- 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 血友病课件完整版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件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北师大版 (含答案)
- 临床职业素养
- 种子学-种子的化学成分课件
- 教学课件-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第二版)
- 手术室无菌技术 课件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分数乘法:分数乘小数-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