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93 080 P 6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 T 2688 2016 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aintenance for Highway Subgrade 2016 06 15 发布 2016 07 15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安徽省公路管理局 安徽宏泰交通工程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胡文友 朱新实 徐建东 曹建伟 陈展固 陈方红 叶代青 漆 亮 叶东祥 周银宝 何逢胜 目 录目 录 1 总则总则 1 2 相关规范及引用文件相关规范及引用文件 2 3 术语术语 3 4 路基状况调查与评价路基状况调查与评价 5 4 1 一般规定 5 4 2 路基损坏类型 5 4 3 检测与调查单元 5 4 4 检测与调查方法 5 4 5 定点监测 5 4 6 评价 6 5 路基日常养护路基日常养护 8 5 1 一般规定 8 5 2 日常巡查 8 5 3 日常养护 8 6 路基预防性养护路基预防性养护 10 6 1 一般规定 10 6 2 预防性养护的内容 10 7 路肩路肩 12 7 1 一般规定 12 7 2 路肩橫坡不适 12 7 3 路肩冲刷松散 12 7 4 路肩塌陷 12 8 边坡边坡 13 8 1 一般规定 13 8 2 边坡处治 13 8 3 边坡监测 14 9 挡土墙挡土墙 15 9 1 一般规定 15 9 2 挡土墙破损处治 15 9 3 挡土墙滑移倾斜处治 15 9 4 挡土墙沉陷处治 15 9 5 挡土墙拆除重建 15 10 排水设施排水设施 16 10 1 一般规定 16 10 2 排水设施淤塞 16 10 3 排水设施破损 16 10 4 排水设施塌陷 16 11 特殊地区路基特殊地区路基 17 11 1 一般规定 17 11 2 水网地区 17 11 3 泥沼及软土地区 17 11 4 膨胀土地区 17 11 5 粉质土地区 18 11 6 采空塌陷区 18 12 路基局部改建路基局部改建 19 12 1 一般规定 19 12 2 局部改线 19 12 3 纵坡调整 19 12 4 路基加宽 19 13 灾害防治灾害防治 20 13 1 一般规定 20 13 2 路基防洪与水毁防治 20 13 3 冰害防治 21 13 4 雪害防治 21 13 5 地震防治 21 14 路基养护作业安全路基养护作业安全 23 14 1 一般规定 23 14 2 日常养护安全 23 14 3 集镇街道段养护安全 23 14 4 山区公路养护安全 24 14 5 特殊季节的养护安全 24 14 6 突发情况的养护安全 24 附附 录录 A 路基损坏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表路基损坏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表 25 附附 录录 B 滑坡治理措施表滑坡治理措施表 26 附附 录录 C 路基抗洪能力评定标准路基抗洪能力评定标准 27 附附 录录 D 路基及防护构造物水毁处治措施表路基及防护构造物水毁处治措施表 28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32 1 1 总则 1 11 1 为加强我省公路路基养护工作 统一和规范公路路基养护标准 提高公路路 基养护质量和技术水平 制定本规范 1 21 2 本规范适用于我省县道以上公路路基的养护工作 其他公路可参照执行 1 3 1 3 应贯彻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的方针 加强预防性养护 保持路基良好 的技术状况 1 4 1 4 应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 新设备 1 5 1 5 遵守国家有关水土 环保 生态等相关法律法规 1 61 6 应制定技术安全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确保安全生 产 1 71 7 路基养护工程可按照规模大小 技术复杂程度等 分为小修保养 预防性 养护 中修工程 大修工程 改建工程等五类 1 8 1 8 应按照现行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20 等相关规定进行路基养 护质量的评价 2 2 相关规范及引用文件 凡是标注日期的规范及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本规范 凡不注明日期 的引用文件 以最新版本 包括修改本 适用于本规范 本规范引用的规范及文 件不限于如下所列 1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0 2009 2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20 2007 3 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 JTJ 075 94 4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E60 2008 5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土建工程 JTG F80 1 2004 6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 H30 2004 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14 3 3 术语 3 1 路基 3 1 路基 Subgrade 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 是路面的基础 承受由路 面传来的荷载 3 2 路床 3 2 路床 Roadbed 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 0 8m 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 O 0 3m 和下路床 0 3 0 8m 3 3 路堤 3 3 路堤 Embankment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路堤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堤和下路堤 上路堤是指路 面底面以下 0 8 1 5m 范围内的填方部分 下路堤是指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 3 4 路堑 3 4 路堑 Cutting 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3 5 填石路堤 3 5 填石路堤 Rockfill embankment 用粒径大于 37 5mm 含量超过 70 的石料填筑的路堤 3 6 土石路堤 3 6 土石路堤 Earth rock Embankment 石料含量占 30 70 的土石混合材料修筑的路堤 3 7 路肩 3 7 路肩 Shoulder 公路行车道 路面 外缘两侧未铺路面或只作硬化处理 具有一定宽度的带 状结构部分 专供行人或临时性停车使用 3 8 边坡 3 8 边坡 Slope 为保证路基稳定 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 3 9 边沟 3 9 边沟 Side ditch 为汇集和排除路面 路肩及边坡的流水 在路基两侧设置的水沟 3 10 3 10 排水沟排水沟 Drainage ditch 将边沟 截水沟和路基附近无法自然排除的地面水引向路基以外的横向排水 沟渠 3 11 截水沟 3 11 截水沟 Intercepting ditch 为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 在路堑坡顶以外设置的水沟 3 12 暗沟 3 12 暗沟 Blind ditch 4 设在地面以下引导水流的沟渠 3 13 渗沟 3 13 渗沟 Sewer 汇集和拦截流向路基的地下水 并将其排出路基范围之外的地下排水设施 3 14 挡土墙 3 14 挡土墙 Retaining wall 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 防止其变形失稳的构造物 3 15 膨胀土 E3 15 膨胀土 Expansive soil 是指含亲水性矿物并具有明显的吸水膨胀与失水收缩特性的高塑性粘土 3 16 粉质土 3 16 粉质土 Silty soil 细粒土中粉粒 0 005 0 075mm 含量大于总质量 50 且塑性指数小于 10 的土 3 17 滑坡 3 17 滑坡 Slide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带或面滑动的现象 3 18 崩塌 3 18 崩塌 Rock fall 高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倒塌 倾倒或坠落的现象 3 19 泥石流 3 19 泥石流 Debris flow 挟带大量泥沙 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3 20 沉陷 3 20 沉陷 Depression 由于路基的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 3 21 翻浆 3 21 翻浆 Frost boiling 季节性冰冻地区 路基由于冻融在行车作用下造成路面破裂 冒出泥浆等的 现象 3 22 塌陷区 3 22 塌陷区 Mining subsidence area 人为挖掘或者天然地质运动在地表以下产生的 空洞 踏陷后形成的地域 3 23 调治构造物 3 23 调治构造物 Regulating structure 为引导水流方向 减缓水流对河床 河岸的冲刷而修建的水工构造物 3 24 养护作业控制区 3 24 养护作业控制区 Traffic control zone for maintenance work 为公路养护维修作业所设置的交通管理和安全作业区域 分为警告区 上游 过渡区 缓冲区 工作区 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等 6 个区域 5 4 路基状况调查与评价 4 1 4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4 1 1 4 1 1 路基状况调查与评价应依据 JTG H20 执行 4 1 2 4 1 2 路基状况检测与调查包含路肩 边坡 构造物和排水系统等部分 4 1 34 1 3 路基状况的检测调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路基技术状况评定所需数据的检测与调查频率每年至少一次 2 梅雨季节 冰雪期间 地质灾害发生后应增加专项检查 3 路基病害高危路段应定点监测 4 2 路基损坏类型 4 2 路基损坏类型 根据路基损坏的定义 指标及计量方法将路基损坏分为八类 包括路肩不洁 边沟不畅 路肩损坏 边坡坍塌 水毁冲沟 路基构造物损坏 路缘石缺损 路 基沉降 排水系统淤塞 具体参见附录 A 4 3 检测与调查单元 4 3 1 4 3 检测与调查单元 4 3 1 路基状况检测或调查应以 1000m 路段为基本检查单元 4 3 24 3 2 路基技术状况数据按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分别检测 二 三 四级公路可 不分上下行 4 4 检测与调查方法 4 4 1 4 4 检测与调查方法 4 4 1 路基状况应按附录 A 规定的损坏类型进行实地检测与调查 宜采用便携 式路况数据采集仪进行现场调查记录 4 4 2 4 4 2 损坏范围的计量采用实地丈量或目测估计 4 4 3 4 4 3 路基的检测与调查由各级公路管理机构组织实施 也可选择专业检测机 构完成 4 5 定点监测 4 5 1 4 5 定点监测 4 5 1 在路基损坏高危路段应实施定点监测 发现危险先兆 应及时处理 定 点监测的内容包括 路基沉陷 高边坡滑移 山体滑动 支挡构筑物倾斜及开裂 等 4 5 24 5 2 监测点应设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 如 地基条件差 地形变化大等敏感 部位 监测点数量及频率应满足相关规定 6 4 5 3 4 5 3 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现场条件 选择合理 有效的监测方法 4 5 4 4 5 4 路基沉陷监测宜采用地表型沉降计 地表水平位移应采用水平位移桩进 行监测 4 5 54 5 5 高边坡和山体滑动的监测应采用全站仪 光电测距仪 水准仪 标桩 直尺或裂缝计等仪具对地表进行水平位移 垂直变形及裂缝监测 采用人工测量 进行地下水位监测 以观测地下水位变化与降雨关系 评判边坡排水措施的有效 性 有条件时 可采用测斜仪进行地下位移监测 4 5 64 5 6 支挡结构物的监测应采用测斜仪 分层沉降仪 压力盒等仪器进行结构 变形 应力监测 采用钢筋应力计进行锚杆的预应力变化监测 以评价锚杆的工 作状态 采用全站仪 光电测距仪 测斜仪等仪具进行被锚固体的位移与地下水 状态监测 以观测被锚固体的地表位移 地下位移及变形发展情况 判定地下水 位变化与降雨关系 评价锚固工程安全状况 4 6 评价 4 6 1 4 6 评价 4 6 1 路基技术状况评价应以检查单元为基本单元 4 6 2 4 6 2 路基技术状况采用路基技术状况指数 SCI 评价 按式 4 6 2 计算 4 6 2 式中 GDiSCI 第 i 类路基损坏的总扣分 最高分值为 100 按表 4 6 2 的规定计算 Wi 第 i 类路基损坏的权重 按表 4 6 2 取值 i 路基损坏类型 表表 4 6 2 路基损坏扣分标准路基损坏扣分标准 类型 i 损坏名称 损坏程度计量单位单位扣分 权重 Wi 1 路肩不洁边沟不畅 m 0 5 0 05 2 路肩损坏 轻 m 2 1 0 10 重 2 3 边坡坍塌 轻 处 20 0 25 中 30 重 50 4 水毁冲沟 轻 处 20 0 25 7 中 30 重 50 5 路基构造物损坏 轻 处 20 0 10 中 30 重 50 6 路缘石缺损 m 4 0 05 7 路基沉降 轻 处 20 0 10 中 30 重 50 8 排水系统淤塞 轻 m 1 0 10 重 处 20 4 6 34 6 3 路基技术状况分为优 良 中 次 差五个等级 按表 4 6 3 规定的标 准确定 表表 4 6 3 路基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路基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评价等级 优 良 中 次 差 SCI 90 80 90 70 80 60 70 60 8 5 路基日常养护 5 1 一般规定 5 1 1 5 1 一般规定 5 1 1 应遵守月初有安排 月中有检查 月底有考核的养护制度 5 1 25 1 2 养护检查采取日常巡查 定期检查 不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 式 5 1 35 1 3 日常巡查以基层养护作业组织为主体 实行每天对管养路段路基巡查至 少一次 5 1 45 1 4 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坚持和完善路基检查制度 对路基定期检查每年至 少一次 掌握路基养护质量 评价路基技术状况 考核公路路基养护管理工作成 效 5 1 5 5 1 5 当发生对路基状况构成威胁的突发事件时 应对路基工程进行不定期检 查 并做出分析评价结论 预测路基的变化趋势 在病害和危险发生前采取预防 性养护措施 5 1 6 5 1 6 在发生洪水 冰雪灾害 地震等自然灾害 有可能对公路路基及其附属 设施造成较大破坏等特殊情况下 须及时组织进行专项检查 5 2 日常巡查 5 2 1 5 2 日常巡查 5 2 1 加强对巡查人员的培训 巡查人员应掌握巡查的内容和方法 具有一定 的公路养护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 5 2 2 5 2 2 巡查人员必须着安全标志服 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5 2 3 5 2 3 巡查以目测为主 辅以摄影或摄像 5 2 4 5 2 4 巡查的内容包括路肩 边坡 防护设施 排水设施等部分 5 2 55 2 5 应详细记录损坏发生的具体位置 准确描述发现的问题 及时记录 汇 报 填写巡查日志 5 3 日常养护 5 3 1 路肩 5 3 日常养护 5 3 1 路肩 1 应保持平整 坚实 横坡顺适 排水顺畅 2 应保持整洁 及时清除杂物 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以机械清扫为主 其他等级公路可人工或机械 进行清扫 清扫时 应尽量避免扬尘 污染环境 4 妨碍路肩排水的绿化应进行处理 清除杂草 定期修剪 草高不宜超 过 15cm 修剪时宜用割草机 不得使用除草剂 9 5 路肩与路面边缘出现的裂缝 应及时进行填补修复 6 路肩上种植的农作物和堆放的杂物应及时清理 以利排水 5 3 2 边坡 5 3 2 边坡 1 路基边坡应保持平顺 坚实 2 边坡上的垃圾应及时清理 并集中收集运往指定的地点 禁止就地焚烧 或抛洒 3 边坡上倾倒的乔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扶正或清除 4 路基边坡 坡脚 碎落台和护坡道的局部坑洞 应填平修补 分层夯实 5 土质边坡的冲沟或缺口 应及时用粘结性良好的土修补 6 采用外包粘土的粉煤灰填筑路基 应加强防排水措施 出现病害应及时 处理 7 经常坍塌的边坡 应进行刷坡或防护 使之达到稳定 8 边坡骨架植物防护的框格内若出现冲沟 应填补后再绿化 9 路堑边坡上出现的不稳定土体应予清除 10 土质路堑边坡出现裂缝时 应及时用粘性土填塞捣实 出现潜流涌水 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11 路堑边坡产生滑坡 坍方应及时清理 先通后畅 5 3 3 挡土墙 5 3 3 挡土墙 1 经常清理挡土墙的泄水孔 2 挡土墙的沉降缝和伸缩缝填料出现脱落 断裂时 应及时进行修补 3 圬工挡土墙出现的裂缝 断缝如已稳定 应及时清除杂物 用水泥砂浆 堵塞 水泥混凝土挡土墙出现的裂缝可采用环氧树脂粘合 4 挡土墙的表面出现风化剥落时 应将风化表层凿除 喷涂水泥砂浆保护 层 5 3 4 排水设施 5 3 4 排水设施 1 边沟 排水沟 截水沟以及暗沟 管 渗沟 井 等排水设施发生堵 塞时应及时疏通 暴雨时应重点巡查 2 截水沟出现损坏时 应先将截水沟内的积水引至坡外 及时维修 3 排水设施的出水 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或建筑物 不能污染环境 10 6 路基预防性养护 6 1 一般规定 6 1 1 6 1 一般规定 6 1 1 贯彻路基预防性养护理念 遵循 治早治小 及时主动 的原则 6 1 26 1 2 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针对季节性损坏规律 因地制宜 采取有效 的预防性措施 6 1 3 6 1 3 应根据路基技术状况评价结果 预测可能发生的损坏 合理确定预防性 养护的时机 6 2 预防性养护的内容 6 2 1 6 2 预防性养护的内容 6 2 1 边坡稳定 坡长较短 坡面冲刷轻微 坡度缓于 1 1 且宜于草类生长 的土质路堤或路堑边坡 采用植草防护 6 2 26 2 2 边坡较稳定 坡长较长 坡面冲刷 坡度陡于 1 1 经常浸水或长期浸 水的路堤边坡 采用浆砌片石防护 6 2 36 2 3 失稳侧滑的路基采用预应力锚杆 索 等措施加固 6 2 46 2 4 路基局部轻微塌陷 或出现局部不均匀下沉时 采用注浆加固 6 2 56 2 5 排水不通畅 路表雨后积水的路段 应完善排水设施 6 2 6 6 2 6 雨季来临前 应做到 1 土路肩的横坡不符合规定时应及时整修 2 及时修剪 清理路肩及边坡上的杂草 3 检查清理涵洞堵塞物 保持排水通畅 洞口损坏部位应及时处理 4 检查边坡坡面状况 及时植草 补修 保持平整 5 检查防护设施 补修空洞 裂缝 滑移 坍陷等病害 6 2 76 2 7 冬季来临前 应做到 1 检查挖方路段边坡有无渗水 如有渗水应当采取截水盲沟或保温暗沟 或 导管 将渗流水分截断 导流出路基以外 2 检查清理排水设施 保持排水通畅 3 检查防护设施 补修空洞 裂缝 滑移 坍陷等病害 疏通泄水孔 4 及时清理路肩 边坡上的杂物 6 2 8 6 2 8 陡坡路段的土路肩 易形成缺口 冲沟 应选用下列预防措施 1 设置拦水带加急流槽 11 2 土路肩硬化 3 土路肩人工植草 6 2 96 2 9 易发生水毁坍方的路堑边坡上方已设置截水沟应及时清理 未设置截水 沟时应增设截水沟 6 2 106 2 10 易受冲刷的河滩 河岸路堤边坡应加强检查 发现问题时应采取措施进 行防护 6 2 11 6 2 11 应经常对防护工程的外观 实体位置 台背填料 沉降缝 泄水孔等进 行预防性养护 12 7 路肩 7 1 一般规定 7 1 1 7 1 一般规定 7 1 1 公路路肩应横坡适顺 排水顺畅 7 1 27 1 2 路肩应保持平整 坚实 整洁 7 1 3 7 1 3 有条件时 陡坡路段 交叉口处的路肩宜进行硬化或增设边缘带或路缘 石 7 1 47 1 4 硬路肩产生的损坏应参照同类型路面损坏处治 7 2 路肩橫坡不适 7 2 路肩橫坡不适 土路肩的横坡一般采用 3 4 不符合规定时 应及时修整 土路肩横坡过 大时 应采用合适的填料填补并整平压实 横坡过小时 应整修至规定坡度 7 3 路肩冲刷松散 7 3 1 7 3 路肩冲刷松散 7 3 1 路肩出现坑槽时 应及时进行填补压实 7 3 2 7 3 2 路肩出现松散 破损时 应及时修复 有条件的可增设护肩带 保护路 肩 美化路容 7 4 路肩塌陷 7 4 1 7 4 路肩塌陷 7 4 1 塌陷路肩应及时修复 对积水和淤泥及时排出和清除 并用与原路肩相 同的材料填平压实 7 4 27 4 2 土路肩出现车辙 坑洼 塌陷 高低不平或存在残积物时 必须及时修 整或清除 并填平夯实 恢复原有的形状 13 8 边坡 8 1 一般规定 8 1 1 8 1 一般规定 8 1 1 路基应边坡稳定 坡面顺适 无裂缝 坡脚稳固无浸蚀 8 1 2 8 1 2 定期检查路堑边坡上的危岩 浮石 坍塌体等的变动 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 8 1 3 8 1 3 边坡养护宜根据现场情况选用工程 生态相结合的复合防护技术 8 1 48 1 4 对国家及省级认定的地质灾害点 边坡应进行适时监测和勘察 做好防 灾预案 争取尽快实施整治 8 2 边坡处治 8 2 1 坡面冲刷 8 2 边坡处治 8 2 1 坡面冲刷 1 土质坡面宜优先采用生态防护 可选用植草 客土喷播 骨架式人型六 角空心砖 窗式网格 拱式网格 V 字型网格 菱形网格等防护措施 2 对于坡面风化 裂隙发育的石质坡面 宜采用工程 生态复合防护 也 可选用圬工封闭类防护 如抹面 灌浆 喷浆 喷混凝土 护面墙等 8 2 2 表层溜坍 8 2 2 表层溜坍 1 对于坡面表层轻度溜坍 宜采用合成材料加筋植草绿化防护 如采用三 维植被网 土工格栅 室 等固坡 然后喷播植草 2 对于重度溜坍土质边坡 宜采用锚杆加固客土喷播或锚杆挂网客土喷播 3 对于重度溜坍石质边坡 宜采用锚杆加固厚层基材喷播防护 植被混凝 土或锚喷混凝土防护等 8 2 3 危岩 落石 崩塌 8 2 3 危岩 落石 崩塌 1 危岩治理时应根据危岩区地形地貌 危岩大小及破坏类型 采取清危 支撑 锚杆锚固 混凝土充填 灌浆排水 拦石网 拦石墙 堤 明洞及挂主 动或被动防护网 防护林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2 清除危岩时 应预先设置有效防护措施 避免造成次生灾害 清除危岩 后 应有监控措施 并加强监测 破碎岩体危岩 不宜采取清除措施 3 落石体积不大且母岩破裂程度不严重时 以全部清除为宜 清理时不得 扩大区域 同时做好与支撑和嵌补等其他措施的结合 4 崩塌后的边坡 经整理后如使用框格将坡面加以固定防护的 适宜植物 生长的地方应在框格内植草 8 2 4 滑坡 8 2 4 滑坡 1 滑坡发生后 应首先采取管制措施确保安全 2 从地形条件 地质条件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四个方面分析滑坡的成因 14 3 根据滑坡的成因 结合实际情况 从附录 B 中选取合适的滑坡治理措施 进行综合治理 8 3 边坡监测 8 3 1 8 3 边坡监测 8 3 1 高陡边坡养护工程施工中 应进行有效监测 防止发生安全事件 并预 埋工后监测点 8 3 2 8 3 2 高陡边坡养护工程施工后 应进行定期监测 以保证道路通行安全 15 9 挡土墙 9 1 一般规定 9 1 1 9 1 一般规定 9 1 1 挡土墙应保持良好稳定的使用状况 9 1 2 9 1 2 应加强对挡土墙的检查 发现损坏应查明原因 并观察其发展趋势 采 取相应的修复 加固或拆除重建等措施 9 1 3 9 1 3 应定期检查 维修和清理挡土墙的泄水孔 伸缩缝 沉降缝 9 1 49 1 4 重建或增建挡土墙 应根据公路所在地区地形及水文地质等条件合理选 择挡土墙类型 9 1 59 1 5 反常气候 地震等特殊情况发生后 应及时进行检查 发现损坏及时处理 9 1 6 9 1 6 对检查和加固等工作 应做好记录 建立技术档案 9 1 7 9 1 7 挡土墙的泄水孔应经常检查 保持畅通 9 2 挡土墙破损处治 9 2 1 9 2 挡土墙破损处治 9 2 1 挡土墙的裂缝 断缝应加强观测 尽快进行修理 加固 9 2 29 2 2 锚杆式及加筋土挡墙的墙身发生变形 倾斜或肋柱 挡板出现损坏 断 裂等情况 应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 9 2 39 2 3 浸水挡土墙的基础出现淘空时 应及时进行灌浆 塞实 9 3 挡土墙滑移倾斜处治 9 3 1 9 3 挡土墙滑移倾斜处治 9 3 1 水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出现滑移倾斜时 宜采用锚固法 扶壁 墙法或支撑法进行处治 9 3 29 3 2 浆砌或干砌块 片 石挡土墙出现滑移倾斜时 宜采用扶璧墙法或支撑 法进行处治 9 4 挡土墙沉陷处治 9 4 1 9 4 挡土墙沉陷处治 9 4 1 挡土墙发生沉陷一般采用灌浆加固处治 9 4 29 4 2 如挡土墙的基础地质复杂 可采用干砌块石或码砌石笼进行加固 9 5 挡土墙拆除重建 9 5 挡土墙拆除重建 挡土墙损坏严重时 可将损坏部分拆除重建 16 10 排水设施 10 1 一般规定 10 1 1 10 1 一般规定 10 1 1 排水设施应无淤塞 损坏 排水畅通 10 1 2 10 1 2 维修后的排水设施断面尺寸和纵坡应符合原设计标准规定 10 1 3 10 1 3 对暗沟 渗沟 盲沟等隐蔽性排水设施 应加强检查 经常疏通 10 1 4 10 1 4 当边沟过长影响路基排水时 应分段设置排水沟或涵洞 将水流引出路 基外 10 1 5 10 1 5 在春融及汛期来临前 应对截水沟进行全面检查 清理 保持水流畅 通 10 1 6 10 1 6 暴雨后 应对排水设施及时巡查 清除堵塞 修复加固损坏部分 10 1 7 10 1 7 合理增设和完善排水设施 满足公路排水的要求 10 2 排水设施淤塞 10 2 1 10 2 排水设施淤塞 10 2 1 对土质边沟 应及时清除淤塞 以满足排水要求 10 2 210 2 2 边沟的进出口应及时清除堵塞物 10 2 3 10 2 3 暗沟 盲沟 渗沟 渗井 跌水井 急流槽等设施应进行专项检查及维 护 10 3 排水设施破损 10 3 1 10 3 排水设施破损 10 3 1 当土质边沟的纵坡冲刷严重时 沟底应用片石铺砌或三合土加固处治 10 3 2 10 3 2 街道路段的片石铺砌或水泥混凝土边沟 出现破损时应及时进行修补 边沟应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 同时经常养护 避免堵塞 10 3 3 10 3 3 暗沟 盲沟 渗沟 渗井等地下排水设施的碎砾石排水层受损严重时 应翻修清除杂物或调整碎砾石的粒径 保持空隙 便于排水 10 4 排水设施塌陷 10 4 1 10 4 排水设施塌陷 10 4 1 排水设施出现塌陷时 应采用注浆或填筑方式充填塌陷区 恢复排水功 能 10 4 2 10 4 2 排水设施的出水口出现塌陷时 拆除后应用填筑方式充填塌陷区 并用 相应材料重建 17 11 特殊地区路基 11 1 一般规定 11 1 一般规定 水网地区 泥沼及软土地区 膨胀土地区 粉质土地区及采空塌陷区地质条 件复杂 土壤地质特性差异大 危害大 应 1 确定专项养护方案 2 加强地质调查 3 采取针对性的处治措施 4 加强动态设计 跟踪量测 5 采取新工艺 11 2 水网地区 11 2 1 11 2 水网地区 11 2 1 水田 河网地区的路基易发生翻浆 沉陷 弹簧 甚至坍塌 滑坡等破 坏 应切实做好排水 坡脚清淤换填 病害及时修补以及其它措施进行处理 并 保持路基干燥 11 2 211 2 2 水田间的路堤在坡脚以外开挖的排水沟应有足够宽度 纵坡和深度 以 利排除路基积水 11 2 311 2 3 路堤的养护用料应使用矿渣 块石 砾石等水稳性良好的材料 其粒径 不宜大于 30cm 11 3 泥沼及软土地区 11 3 1 11 3 泥沼及软土地区 11 3 1 泥沼和软土地区路基容易出现开裂 沉陷 滑动 翻浆等损坏 应及时 进行相应的处治 11 3 211 3 2 泥沼和软土地区路基应加强排水 改善排水条件 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 稳固路基 11 3 3 11 3 3 软土路基防护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碎 砾 石桩 水泥搅拌桩 塑料排水 板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静压管桩等处理方法 11 4 膨胀土地区 11 4 膨胀土地区 11 4 1 11 4 1 膨胀土路基边坡病害的防治应遵循防水 防风化 防反复胀缩循环 防 强度衰减的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地表水防排 坡面防护和支挡防护三类防护 与加固措施 11 4 211 4 2 膨胀土路基易出现剥落 冲蚀 泥流 沉陷 纵裂 坍肩 溜塌 坍塌 滑坡等损坏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换土法 垫层法 土质改良等工程措施进行处 置 18 11 4 311 4 3 养护施工过程中 宜釆取封闭措施 大的开挖面不得一次挖到设计线 应预留厚度 300 500mm 达到设计线的开挖面应及时回填 11 4 411 4 4 应做好已完工膨胀土路基的排水工作 11 5 粉质土地区 11 5 粉质土地区 11 5 111 5 1 粉质土路基易出现冲沟 冲空 局部塌陷等损坏 11 5 2 11 5 2 粉质土路基维修时为改善路基压实效果 提高路基强度 采取的主要措 施有掺加石灰或水泥等无机结合料 掺加土壤加固剂 控制含水量 选定科学的 压实方式和机械组合等 11 5 311 5 3 边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植物防护或工程覆盖防护 以防漫流水的影 响 11 5 411 5 4 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 并保持排水设施完好 11 6 采空塌陷区 11 6 采空塌陷区 11 6 1 11 6 1 应加强工程地质勘查 了解采空塌陷区的范围 深度 针对性地采取措 施 11 6 2 11 6 2 有沉降的路基应加强观测 防止沉降加速 11 6 3 11 6 3 加强塌陷区路段路基与一般路段路基的衔接过渡处理 19 12 路基局部改建 12 1 一般规定 12 1 1 12 1 一般规定 12 1 1 路基改建一般采用局部改线 纵坡调整 路基加宽三种方式 12 1 212 1 2 局部改线和纵坡调整应在调查 勘察的基础上制定设计方案 按设计图 纸进行施工 12 1 312 1 3 路基的局部改建必须做好施工路段道路的交通管理 安全组织管理 12 2 局部改线 12 2 1 12 2 局部改线 12 2 1 局部改线应按新建工程设计施工 12 2 212 2 2 做好与老路平面线形的衔接 12 3 纵坡调整 12 3 1 12 3 纵坡调整 12 3 1 纵坡调整应满足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14 的有关要求 12 3 2 12 3 2 做好与两端老路纵坡的衔接 12 3 3 12 3 3 填挖高度应考虑路面结构层的利用 本着 宁填勿挖 的原则 12 4 路基加宽 12 4 1 12 4 路基加宽 12 4 1 合理选择加宽形式 12 4 2 12 4 2 选择合适的填料 加强基底处理 新老路基结合部采用挖台阶 强夯 加铺土工格栅等处理方法 减少新老路基差异沉降 12 4 3 12 4 3 粉砂土路堤加宽应及时整理临时排水设施 确保老路堤路面排水 横向 排水管畅通 12 4 412 4 4 膨胀土路堤的加宽应加强掺灰拌合的均匀性 12 4 512 4 5 土石混填路堤加宽时 不宜撬动老路基 露头石块应予以保留 先用石 屑填平台阶顶面 再进行新路堤的分层填筑 20 13 灾害防治 13 1 一般规定 13 1 1 13 1 一般规定 13 1 1 路基灾害防治应遵循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的方针 制定专项检查 灾情报告 应急预案等制度 13 1 2 13 1 2 应加强路基防灾能力定期检查 观察和抗灾能力评价 采取必要的预防 措施 13 1 3 13 1 3 灾害多发路段 应事先储备必要的材料和机械设备 一旦发生阻断或毁 坏 应按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及时组织抢修 13 1 4 13 1 4 应建立路基防灾预案 对可能发生灾害的路段 应加强检查 检测 建 立各类检查 检测档案 提倡灾害预警体系建设 13 1 513 1 5 应建立报告制度 发现灾情 应按相关规定及时报告 必要时启动相应 应急预案 13 2 路基防洪 13 2 1 路基防洪 13 2 路基防洪 13 2 1 路基防洪 1 汛前检查 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 应对防排水系统 边坡的稳定性以 及各类结构物的稳定性作重点检查 2 洪水观测 在汛期应进行必要的水文观测 对照水文资料和实地观测 情况判断洪水对路基的危害性 作为今后制定路基改善和加固措施的依据 3 地形 地质观测 在汛期应及时对泥石流易形成区的地形 地质进行 跟踪观测 必要时 应采用专业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掌握坡面变形的发展趋势 提前做好防治预案 13 2 2 路基抗洪能力的评定 13 2 2 路基抗洪能力的评定 每隔 3 6 年应对路基进行一次抗洪能力评定 如遇设计洪水及超设计洪水 年 宜结合水毁调查于当年进行一次抗洪能力评定 评定方法可采用现场检查 量测取得数据 按路段原有技术等级标准 用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验算评定 路基抗洪能力评定标准见附表 C 13 3 路基水毁防治 13 3 1 13 3 路基水毁防治 13 3 1 在雨季和洪水来临之前须对重点路段的路基沿线结构物及排水设施进 行细致调查 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13 3 2 13 3 2 路基水毁抢修应遵循先干线 后支线 先通后畅的原则 13 3 3 13 3 3 要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结合具体水毁情况 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路 基及防护构造物水毁处治措施见附表 D 21 13 413 4 泥石流的防治 13 4 1 泥石流的防治 13 4 1 发生频度高的粘性泥石流及规模较大的稀性泥石流路段 经技术经济比 较宜改线绕避 无法绕避时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3 4 2 13 4 2 调治构造物的布设 应根据路段和构造物所在位置 结合地形 沟槽宽 度 发生泥石流性质 流势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等因素考虑确定 宜导不宜挑 13 4 3 13 4 3 对于危害性大 涉及面广 且当地人类活动 经济设施有可能促使泥石 流发育时 宜与有关部门协商 进行工程防护和水土保持相结合的综合处治 13 413 4 4 4 在泥石流易形成区域 采用平整山坡 填塞勾缝 修建阶梯和土埂等措 施控制水土流失和滑坍发展 13 4 5 13 4 5 在泥石流流通区内的地形 地质及储淤条件适宜处 可修建拦挡坝或停 淤场 13 4 冰害防治 13 4 1 13 4 冰害防治 13 4 1 公路路基冰害发生时 应做好现场调查 分析研究 制定预防或抢修措 施 并要注意降低工程造价 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还应对冰害预防和治理措施进 行全面记录 13 4 2 13 4 2 路基冰害的防治措施应与桥涵构造物的冰害防治综合考虑 配合使用 以提高公路整体抗冰害能力 13 4 3 13 4 3 将路基上侧的泉水 夹层和透水层的渗水 可采用保温暗沟 或导管 导流出路基外 13 5 雪害防治 13 5 1 13 5 雪害防治 13 5 1 雪害的防治应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摸清雪害的成因及其规律 了解现 有防雪设施的使用效果 保持防雪设施完好 并在不占 少占耕地的情况下 根 据需要增添必要的防雪设施 以减少雪害对公路路基的危害 13 5 213 5 2 雪害的防治原则 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坚持有 效 易行 经济 持久的原则 13 5 313 5 3 除雪 1 除雪可采用机械铲雪或喷洒融雪剂除雪 除雪期间 应注意交通和人 员安全 并在一定位置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信号 做好人员 机械工作记录 2 应及时清理路肩积雪并弃至路堤以外 3 应选用环保型的融雪剂 避免对环境产生影响 13 6 地震防治 13 6 1 13 6 地震防治 13 6 1 地震发生后 路基出现滑坡与崩塌落石 支挡结构物的破坏 纵横向开 22 裂 以及泥石流 路基土的振动液化等病害 应尽快制定维修计划 及时修复 13 6 213 6 2 震后路基恢复工程应考虑防震措施 23 14 路基养护作业安全 14 1 一般规定 14 1 1 14 1 一般规定 14 1 1 养护作业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穿反光背心或带有反光标志的橘红 色工作服 佩戴安全帽 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安全带 14 1 214 1 2 当养护施工需要占用行车道时 为了车辆顺利通过 应合理设置养护作 业控制区 控制区由警告区 上游过渡区及缓冲区 作业区 下游过渡区及终止 区组成 14 1 3 14 1 3 养护施工不占用行车道时 应设置交通警告标志 如限速标志 前方施 工标志等 14 1 4 14 1 4 养护维修作业进行时 应顺着交通流方向设置安全设施 完成时 应逆 着交通流方向撤除安全设施 恢复正常交通 14 2 日常养护安全 14 2 1 14 2 日常养护安全 14 2 1 应严禁在夜间无照明设施 大雾天等能见度低的情况下 人工清扫 处 理路肩杂物 杂草 14 2 214 2 2 路肩 边坡绿化浇水及洒水降尘时 洒水车辆尾部应安装发光可变标志 或移动养护作业控制区 14 2 314 2 3 高度较大的边坡和防护工程进行日常养护维修时 现场应设置相关的安 全设施 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 14 3 集镇街道段养护安全 14 3 1 14 3 集镇街道段养护安全 14 3 1 养护作业应尽量安排在人车较少时段进行 14 3 214 3 2 根据作业量 工作面及施工通行状况 合理安排专职安全员人数 制定 安全管理网络框图 14 3 314 3 3 施工路段应用活动隔离栏进行封闭 在施工区域以外的警告区 过渡区 及缓冲区设置车道变窄 靠左 右 行驶 禁止超车 导向 车速限制等交通标 志 14 3 414 3 4 在养护作业段内各交通主要道口设置警示标志 必要时派专人指挥交 通 14 3 514 3 5 筑路材料运输时 若物料发生洒落 应及时清除 14 3 614 3 6 机械 材料应集中场地堆 停放 不得占用通行的行车道及建筑物安全 区域 14 3 714 3 7 施工区域禁止闲杂人员进入 夜间施工区域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并防止 炫目和噪音扰民 24 14 3 814 3 8 应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生产责任制 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专项消防措 施并完善消防设施 14 4 山区公路养护安全 14 4 1 14 4 山区公路养护安全 14 4 1 视距条件较差或坡度较大的路段进行养护作业时 应增设有关交通安全 设施 必要时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14 4 214 4 2 交通控制区施工标志可与急弯标志 反向标志或连续弯标志并列设置 14 4 314 4 3 同一弯道不得同时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养护维修作业区 14 5 特殊季节的养护安全 14 5 1 14 5 特殊季节的养护安全 14 5 1 夏季高温季节养护作业 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并适当调整作息时间 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野外作业 14 5 214 5 2 冬季养护作业时 应采取保温 防冻 防滑等安全防护措施 14 5 314 5 3 雨季应做好防洪排涝工作 作业时应加强防水 防漏电 防滑 防坍塌 等措施 如遇暴风雨应停止作业 14 5 414 5 4 雨季挖土方施工时 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以保证排水畅通 并检查边坡 是否稳定 超过 3 米的高边坡应安排专人监视稳定情况 14 5 514 5 5 大雾天必须进行抢修作业时 应封闭交通 并在安全设施上临时增加黄 色施工警告灯等 14 5 614 5 6 夜间进行养护作业施工时 应在上游过渡区设置黄色频闪灯 作业区内 应设置照明及具有反光效果防护隔离设施 14 6 突发情况的养护安全 14 6 1 14 6 突发情况的养护安全 14 6 1 水毁 泥石流等突发情况应急抢修时 应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安全防 范 14 6 2 14 6 2 洪水冲刷形成的路基缺口 应在两端设置警示标志 在缺口处设置围栏 防护设施 保障安全 14 6 314 6 3 路基上边坡坍塌造成的交通阻碍 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交通标志 14 6 414 6 4 抢修人员应着醒目的专用服装 并有专人组织指挥车辆及行人通行 25 附附 录录 A 路基损坏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表路基损坏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表 路基预防性养护技术状况按照路基技术状况指数 SCI 评价 路基损坏严 重程度分级标准如下表 损坏类型 分级损坏程度描述 分级指标 路肩不洁 边沟不畅 有杂物 油渍 垃圾及堆积物 路肩损坏 轻 砂石路面损坏按轻度处理 所有的损坏均 按损坏的实际面积计算 重 所有重度损坏的均按损坏的实际面积计 算 边坡坍塌 轻 挖方路段边坡坍塌长度小于或等于 5m 长度 5m 中 长度在 5m 10m 之间 5m 长度 10m 重 长度大于 10m 长度大于 10m 水毁冲沟 轻 填方路段边坡由于雨水冲刷形成的冲沟 深度小于或等于 0 2 m 深度 0 2 m 中 深度在 0 2 m 0 5 m 0 2 m0 5 m 路基构造 物损坏 轻 包括挡墙等圬工体断裂 沉陷 倾斜 局 部坍塌 松动和较大面积勾缝脱落损坏长度小 于或等于 5 m 损坏长度 5 m 中 损坏长度在 5 m 10m 之间 5 m10m 路基沉降 轻 深度大于 30mm 的沉降 损坏长度小于 5 m损坏长度 5 m 中 深度大于 30mm 的沉降 损坏长度在 5 m 10m 之间 5 m10m 排水系统 淤塞 轻 边沟 排水沟 截水沟等排水系统淤积 重 边沟 排水沟 截水沟等排水系统全截面堵塞 26 附附 录录 B 滑坡治理措施表滑坡治理措施表 类型 绕避滑坡 排水 力学平衡 滑带土改良 主 要 工 程 措 施 1 改移线路 2 用隧道避开滑坡 3 用桥跨越滑坡 4 清除滑坡 1 地表排水系统 1 滑体外截水沟 2 滑体内排水沟 3 自然沟防渗 2 地下排水工程 1 截水盲沟 2 盲 隧 洞 3 水平钻孔群排水 4 垂直孔群排水 5 井群抽水 6 虹吸排水 7 支撑盲沟 8 边坡渗沟 9 洞 孔联合排水 10 电渗排水 1 减重工程 2 反压工程 3 支挡工程 1 抗滑挡墙 2 挖孔抗滑桩 3 钻孔抗滑桩 4 锚索抗滑桩 5 锚索 6 支撑盲沟 7 抗滑键 8 排架桩 9 钢架桩 10 钢架锚索桩 11 微型桩群 1 滑带注浆 2 滑带爆破 3 旋喷桩 4 石灰桩 5 石灰砂桩 6 焙烧 27 附附 录录 C 路基抗洪能力评定标准路基抗洪能力评定标准 路基抗洪能力评定标准见表 C 1 表 C 1 路基抗洪能力评定标准 表 C 1 路基抗洪能力评定标准 等级 评定标准 强 1 路基坚实 稳定 高度达到设计计算高程 2 边坡稳定 平顺无冲沟 坡度符合规定的高限值 缓 有良好的防护加固 3 边沟 截水沟 排水沟完善 纵坡适度 无淤塞 水流畅通 进出口良好 4 支挡结构物布设合理 齐全 完整无损坏 泄水孔无堵塞 5 防冲结构物布设合理 齐全 完整无损坏 基础冲刷符合设计 可 1 路基坚实 稳定 高度低于设计计算高程不超过 0 5m 2 边坡稳定 平顺无冲沟 坡度不低于规定的低限值 陡 有必要的防护加固 3 边沟 截水沟 排水沟完善 纵坡适度 有淤塞但易于清除 进出口良好 4 支挡结构物布设合理 有缺损但易于修理 泄水孔基本畅通 5 防冲结构物重点布设合理 无断裂 沉陷 倾斜等变形 基础冲空面积不超过 10 弱 1 路基高度低于设计计算高程达到或超过 0 5m 高于次一技术等级的设计洪水高程 无明显沉降 2 边坡有冲沟或少量坍塌 坡度接近规定的低限值 3 边沟 截水沟 排水沟有短缺 或淤塞量较大 或进出口有缺损 影响正常排水 4 支挡结构物短缺 或损坏严重 但无倾斜 沉陷等变形 5 防冲结构物短缺 或局部断裂 沉陷 但无倾斜等变形 或基础冲空面积达到 10 20 差 1 路基有明显沉降 高度低于次一技术等级的设计洪水高程 2 边坡沟洼连片 局部坍塌 坡度陡于规定的低限值 3 边沟 截水沟 排水沟应设而未设 4 支挡结构物应设而未设 或结构物断裂 倾斜 局部坍塌 5 防冲结构物应设而未设 或折裂 倾斜 局部坍塌 或基础冲空面积在 20 以上 1 评定方法可采用现场检查 量测取得数据 按路段原有技术等级标准 用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究
- 二氮嗪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的多维度影响:功能重塑与RISK途径激活机制探究
- 中亚热带植物群落退化特征剖析:结构与化学属性的深度探究
- MK-801对利多卡因致大鼠中毒惊厥效应的调控机制探究
- 2-吡啶酮类衍生物合成方法的深度剖析与创新探索
- 基因健康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新解读《GB-T 31301.6-2020制鞋机械 安全要求 第6部分:上胶机和胶粘干燥机》
- 家具木工考试题及答案
- 路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吉林音乐联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福建晋园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权属子公司招聘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巴彦淖尔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高清版)DG∕TJ 08-2305-2019 防汛墙工程设计标准
- 跆拳道课件教学课件
- 《神经母细胞瘤》教学课件
- 商务用车接待合同协议
- 阿加曲班的应用及护理
-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学校教师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幼儿园食堂人员岗位技能比赛方案及评分标准
-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公式
- 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