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变速箱发展综述.pdf_第1页
拖拉机变速箱发展综述.pdf_第2页
拖拉机变速箱发展综述.pdf_第3页
拖拉机变速箱发展综述.pdf_第4页
拖拉机变速箱发展综述.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拖拉机变速箱发展综述.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9 年1 2 月农机化研究 第1 2 期 拖拉机变速箱发展综述 徐立友 曹青梅 周志立 牛毅 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河南洛阳4 7 1 0 0 3 摘要 在系统地介绍拖拉机变速箱发展过程的基础上 分析比较了各类变速箱的特点 指出了拖拉机变速箱的 发展趋势 提出了我国拖拉机变速箱发展的几点建议 这对拖拉机变速箱的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拖拉机 变速箱 发展 中图分类号 2 1 9 0 3 2 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3 1 8 8 X 2 0 0 9 1 2 0 1 8 9 0 4 0 引言 在拖拉机传动系统中 变速箱包含了大部分重要 零部件 是拖拉机产品设计中最受重视及新技术 新 工艺采用最多的部分 了解拖拉机变速箱的发展历 史 现状及发展趋势 对推动我国拖拉机新产品的开 发研制 提高我国拖拉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 的意义 1 拖拉机变速箱发展历程 拖拉机变速箱按其研制和应用的先后顺序大致可 分为3 种类型 即手动变速箱 负载换挡变速箱及自 动变速箱 1 1 手动变速箱 手动变速箱可以采用滑动齿轮 啮合套和同步器 换挡等方式 滑动齿轮换挡 变速箱的基本结构是主 动齿轮在驱动轴上滑动 使其与从动齿轮相啮合 啮 合套换挡是从动轴上的齿轮和主动轴上的空套齿轮 经常处于啮合状态 移动主动轴花键上的啮合套 使 空套齿轮与主动轴连接 与滑动齿轮相比 其滑动距 离小 在圆周速度低的部位啮合 故换挡较前者容易 以上两类换挡变速箱由于结构简单 加工制造成本 低 在拖拉机发展早期应用较为广泛 采用滑动齿轮 换挡的 如美国凯斯 C a s e 公司的A g r i K i n g 系列和 意大利萨姆 S a m e 公司的D e n o 一3 5 系列等 采用 啮合套换挡的有意大利菲亚特 F i a t 公司的5 0 0 5 8 0 6 4 0 型 美国福特 F o r d 公司的5 0 0 0 系列和8 0 0 0 收稿日期 2 0 0 9 0 1 一0 9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 0 0 8 8 4 6 0 0 0 6 河 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河南科技大学科 学研究基金项目 2 0 0 8 z Y 0 0 7 作者简介 徐立友 1 9 7 4 一 男 河南息县人 副教授 博士 E m a r l x I y o l l 2 0 0 2 a i m 咖 系列 德国道依兹 法尔 D e u t z F a h r 公司的T W 5 0 系列 采夫 Z F 公司的T 一3 0 0 0 系列以及瑞典沃尔沃 V o l v o 公司的T 一8 1 4 系列等 由于这两类变速 箱换挡时两个齿轮的圆周速度不一致 挂挡时噪声 大 若操作不当甚至会导致齿轮损坏 因此自2 0 世纪 3 0 年代同步器问世以来 这两类换挡变速箱在欧美拖 拉机上逐步被淘汰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拖拉机工业起步较 晚 目前 在我国拖拉机上存在着这两类换挡方式平 分秋色的局面 2J 如D F H 一5 4 型 D F H 一7 5 型 D F H 一1 0 0 2 1 2 0 2 型 铁牛一6 0 型和红旗一1 0 0 A 型等拖拉 机采用滑动齿轮换挡 D F H 一3 0 0 型 D F H 一1 3 0 2 R 型 和T S 4 0 0 型等拖拉机采用啮合套换挡 J 同步器换挡变速箱采用摩擦原理 使相啮合的齿 轮圆周速度迅速地相等后再挂挡 因此换挡平顺 减 少了齿轮啮合时的互相撞击 延长了齿轮的使用寿 命 在拖拉机变速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 前 这类变速箱在欧美拖拉机上应用仍较多 如德国 道依兹 法尔 D e u t z F a h r 公司1 9 9 5 年推出的 A g r o 呐n8 0 一1 0 0 型 意大利纽荷兰 N e wH o l l a n d 公 司的L 系列 1 1 0 一9 0 型 T M l 4 0 系列 法国雷诺 R e n a u l t 公司的A r e s 系列 英国麦赛 福格森 M a s s e yF e r g u s o n 公司的3 0 0 系列拖拉机 日本久保田 K u b o t a 公司的G r a n dL 系列M 我国仅在部分机型 上采用同步器换挡变速箱 如洛阳菲亚特8 0 9 0 系 列 D F H 一1 2 0 4 型 D F H 一1 8 5 4 型 D F H 一1 0 0 4 1 2 0 4 4 型 L F 8 0 9 0 型 S H 8 0 4 型 W T 8 0 4 型和T N 8 0 4 型 篁 7 8 寸O 手动变速箱换挡时会产生动力中断 机组速度减 低 工作效率降低 特别是频繁换挡时更是如此 因 此 换挡时动力不中断的负载换挡变速箱正日益受到 人们的青睐 1 8 9 万方数据 2 0 0 9 年1 2 月农机化研究第1 2 期 1 2 负载换挡变速箱 负载换挡变速箱由于换挡过程简单 且动力不中 断 改善了拖拉机的操纵性能 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 1 9 5 9 年C a t e r p i l l a r 公司在D 9 D 拖拉机上首次成功地 应用负载换挡以来 由于这种机构在换挡时所表现出 的明显优点 吸引了许多厂家纷纷效仿 从生产负载 换挡增扭器 H i L D 负载换挡机构和逆向机构 到部 分排挡负载换挡 再到全部排挡负载换挡 发展到今 天的多排挡全负载换挡 1 2 个前进挡以上 已积累了 丰富的研制经验 如前所述 负载换挡变速箱可分部分负载换挡和 全负载换挡 部分负载换挡主要应用在定轴轮系变 速箱上 如意大利兰蒂尼 L a n d i n i 公司1 9 9 8 年推出 的L e g e n d 系列拖拉机 其变速箱分高 中 低3 个速度 区段 每个速度区段有6 个速比 均为全同步式换挡 机构 区段之间为负载换挡 变速箱最前端和最后端 各装一个超行星减速器 超行星减速器采用负载换 挡 并加上采用负载换挡的逆向器 这种变速箱可获 得7 2 个前进挡和7 2 个倒挡 此外 美国C a s e I H 公 司的C X 系列 M a x x u m 系列和M a g n u m 系列 意大利 萨姆 S a m e 公司的S i l v e r 系列 法国雷诺 R e n a u l t 公 司的1 7 5 7 4 T 2 型 德国约翰 迪尔 J o h nD e e r e 公 司的6 0 0 0 7 0 0 0 系列 前苏联的T 一1 5 0 K 系列拖拉机 也都采用了部分负载换挡机构 9 1 全负载换挡多 用在摩擦元件布置的周转轮系变速箱上 通过电液控 制系统控制执行元件 离合器和制动器 的接合与分 离 实现全负载换挡 德国约翰 迪尔 J o h nD e e r e 公司的8 0 0 0 系列和9 0 0 0 T 系列 斯特尔 S t e y r 公司 的8 1 系列 美国福特 F 0 珂 公司的3 0 系列以及卡特 彼勒 C a t e r p i l l a r 公司的C a l l e n g e r6 5 系列拖拉机上都 已采用该型式的换挡机构 1 2 1 4 1 3 自动变速箱 自动变速箱的换挡与人无关 以设计时给定的程 序为基础 根据拖拉机行驶状态自动地进行变速 按 所采取的传动形式不同 可分为液力机械式变速箱 静液压式变速箱和液压机械式变速箱 1 3 1 液力机械式变速箱 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是液力偶合器或液力变矩器与 机械式变速箱串联的传动装置 它可以使拖拉机平稳 起步 并防止传动系过载 采用液力变矩器可使得拖 拉机在每一机械排挡内实现无级变速 但其最大的缺 点是传动效率低 虽然液力偶合器可在发动机标定 功率下发挥较高的效率 但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 效 率也较低 且不能改变所传递的扭矩 因此 此类变 速箱在拖拉机上应用并不广泛 仅有少数机型上采 用 如德国芬特 F e n d t 公司的F a r m e r6 1 1 L S A 和 6 1 3 L S A 型 采夫 Z F 公司的T 7 3 0 0 型等采用的是液 力偶合器 5 美国凯斯 万国 C a s eI H 公司的8 0 0 系列等采用的是液力变矩器 J 1 3 2 静液压式变速箱 静液压式变速箱由液压传动装置与机械式变速箱 串联组成 发动机的功率全部通过液压传动装置 为 了扩大无级变速范围 提高使用频率高的速度区域内 的传动效率 一般采用变量泵和变量马达组成的液压 传动系统 这类变速箱具有无级变速性能 操纵简单 省力 而且变速平稳 冲击小 易实现电子自动控制 其最大的缺点是传动效率低 与机械式变速箱相比 效率约低1 5 左右 受液压元件功率的限制 这类变 速箱主要应用在中小型拖拉机上 如纽荷兰 N e wH o l l a n d 公司的V e r s a t i l e2 0 0 系列 日本久保田 K u b o m 公司的L 系列 功率在8 6 1 4 9 k W 之间 意大利 菲亚特 F i a t 公司的2 0 系列和7 7 系列等 l6 1 3 3 液压机械式变速箱 液压机械式变速箱是一种液压传动装置与机械式 变速箱并联的传动装置 通过差动机构功率合流或分 流 使发动机功率仅部分通过液压传动装置 必要时 又能将液压传动闭锁变为纯机械传动 因此 其总传 动效率大大提高了 而且在低速区域可使机械传动输 出为0 变为纯液压传动 有利于拖拉机的平稳起步 与液力机械式变速箱相比 其传动效率高 且高效区 宽 通过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换挡 保持发动 机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 且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 从而提高了拖拉机的自动化程度和作业效率 降低了 燃油消耗率 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技术要 求 是当前一种理想的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目前 芬 德 F e n d t 斯特尔 S t e y r 道依兹 法尔 D e u t z F a h r 克拉斯 c l a a s 以及采夫 Z F 等公司的拖拉机 上就采用了这类变速箱 1 7 8 2 各类型变速箱性能比较 目前 以上几种变速箱在国际市场上同时存在 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 表l 对各类变速箱的性能进行 了比较分析 由表l 中可看出 就变速箱挡数而言 无级变速显然要比有级变速好 但其造价昂贵 就变 速箱操纵舒适性和传动效率而言 二者是矛盾的 随 着换挡条件的改善 其传动效率在下降 3 发展趋势 1 广泛采用由程序换挡和电液控制的全负载换 1 9 0 万方数据 2 0 0 9 年1 2 月农机化研究第1 2 期 挡变速箱 2 变速箱的挡数将增多 以使拖拉机具有更大的 速比范围和更细密的挡间速比分配 用以改善拖拉机 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减少换挡冲击 3 随着液压元件性能的不断提高和电子控制技 术的发展 性能优越的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箱将得到 更广泛的应用 4 将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专家系统及混纯理论 等新学科单独或者结合使用 对变速箱进行综合智能 控制 5 采用C A N 多路传输网络系统 对包括发动机 和离合器变速箱在内的整个传动系统进行集成化监 测与控制 表1 各类变速箱性能对比 T a b 1 r m a n c ee o m p 幽n0 fv a r i 8t y p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 4 我国拖拉机变速箱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国是拖拉机生产和使用大国 拖拉机保有量居 世界前列 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拖拉机在 设计 制造 技术装备 新产品研发 试验研究及生产 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振兴我国 拖拉机工业 改善我国拖拉机的使用性能 参与国际 市场竞争 建议我国拖拉机变速箱及传动系应做以下 改进 1 目前 我国拖拉机广泛采用滑动齿轮或和啮合 套两种换挡方式 是国际市场上被淘汰的产品 应改 为同步器换挡 或者主变速箱为同步器换挡 副变速 箱为啮合套换挡 2 为满足多种田间作业的需要 且便于充分利用 拖拉机的动力 应增加变速箱的挡位数 3 为提高运输作业的生产率和燃油经济性 增设 运输挡 提高运输速度 近几年 我国拖拉机运输速 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幅度不大 仅局限在3 0 k m h 左 右 而西欧拖拉机的最高运输速度为4 0 k m h 个别机 型为5 0 k m h 4 增设爬行挡 以满足类似于旋转开沟等低速作 业项目的需要 5 配套增扭器供用户选择 6 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积极研制和应用负载 换挡变速箱 缩短与国际拖拉机水平的差距 7 加装前悬挂装置和前动力输出轴 发展复合式 作业拖拉机 配套多标准转速的动力输出轴 以适应 多种作业机械的需要 更好地利用发动机的功率 5结束语 变速箱是拖拉机传动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 对其发展历史 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这对推动 我国拖拉机新产品开发研制 提高拖拉机产品的质量 和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纪良 拖拉机变速箱的结构型式和结构谱 J 农业机 械学报 1 9 7 9 1 0 2 4 7 6 3 2 朱士岑 轮式及履带拖拉机技术发展分析 J 拖拉机与 农用运输车 2 0 0 0 1 2 6 3 吴敬群 铁牛拖拉机变速箱的演变和新铁牛6 0 拖拉机 变速箱的设计 J 拖拉机 1 9 9 1 5 3 9 4 4 4 田全忠 东方红1 0 0 2 1 2 0 2 型系列拖拉机 J 拖拉机 1 9 9 3 6 3 5 3 7 5 于保建 周贵平 T S 4 0 0 拖拉机的研制开发 J 拖拉机 与农用运输车 1 9 9 8 1 5 0 5 2 6 K e n t a r oN a k a m u r a M u t s u m iK a n a T h en e w r i o fc o m p a c tt r a c t o rf r o mK u b o t a J S A E 1 9 9 4 1 7 9 1 1 3 9 1 4 4 7 肖勇 东方红1 2 0 4 轮式拖拉机的总体设计 J 拖拉机 与农用运输车 1 9 9 9 4 2 9 3 6 8 李建启 中国大型拖拉机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农 业机械 2 0 0 3 1 0 2 8 2 9 9 C y m gE i b e G u yS t a y e r C a s eM xM a g n u mt r a n s m i s s i o n 万方数据 2 0 0 9 年1 2 月农机化研究第1 2 期 1 0 1 2 1 3 1 4 c o n t r o l s J S A E 1 9 9 9 O l 一2 8 l l 6 9 7 4 杨为民 T 1 5 0 K 负载换挡变速箱液压操纵系统分析 J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1 9 9 9 6 3 4 3 6 雷钮斯 欧美拖拉机设计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展望 J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1 9 9 8 3 2 一1 1 B r a d l e yT C o t e M i k eH o g a n e ta 1 9 0 0 0 ts e r i e sJ o h n D e e r et r a c kt r a c t o r s J S A E 2 0 0 0 0 1 2 6 3 4 4 1 9 4 2 3 D a v i dE a s t o n N e wl a r g eI O Wc r o pt r a c t o r sf r o mJ o h nD e e r e J S A E 9 5 2 1 5 1 3 1 4 3 1 8 朱思洪 缪小红 德国拖拉机发展现状与趋势 J 农 业机械学报 2 0 0 2 3 3 1 1 1 l 一1 1 4 1 5 1 6 1 7 1 8 F r a n zM a x l h r H u b e r tS a i l e r N e wf u t u r eo r i e n t e dt r a c t o r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sf r o mZ F J S A E 1 9 9 3 2 4 2 9 1 8 9 1 9 4 陈龙兴 陈益康 液压技术在拖拉机上的应用现状与趋 势 J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 0 0 2 1 3 7 张闽鲁 吴清分 9 0 年代以来国外拖拉机产品的技术状 况与发展 J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 0 0 1 4 4 2 4 6 X uL i y o u Z h o uZ h i l i Z h a n gM i n g z h u e ta 1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h y d r o m e c h a n i c a lc o n t i n u o u s l yv a r i a b l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i n t r a c t o r s c P r o c e e d i n g so f7t hA s i a p a c i f i cC o n f e r e n c ef o rT e r r a m e c h a n i c so ft h eI S l r S C h a n g c h u n J i l i n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2 0 0 4 R e v i e w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r a c t o rT r a n s m i s s i o n X uL i y o u C a oQ i n g m e i Z h o uZ h i l i N i uY i C o l l e g eo fV e h i c l e Zhou Zhili Zhang Mingzhu Application of hydro 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in tractors 2004 4 张闽鲁 吴清分 90年代以来国外拖拉机产品的技术状况与发展 期刊论文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01 04 5 陈龙兴 陈益康 液压技术在拖拉机上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期刊论文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02 01 6 Franz Maxller Hubert Sailer New future oriented tractor transmissions from ZF 1993 7 朱思洪 缪小红 德国拖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