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细节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妙手【内容摘要】建设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而如何建设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方法。本文立足于一线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具体而微地阐述,探讨,反思,总结建设高效课堂的可操作性,旨在强调高效的结果必然源于高效的方法。从教无定法到教之有法,教师与学生的智慧互动,碰撞,融合能够充分体现出语文课堂的高效特征。【关键词】细节探究高效方法引导互动当前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在其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一个矛盾日益凸现出来,那就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求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手法贫乏低效之间的矛盾。毋庸讳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开放性必然会空前激发,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学习力也是生产力) ,由此势必引发课堂教学效率最高化,教师教学手法最优化的连锁反应。但是,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种种原因,目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课堂因为教师的教学手法“升级2 / 9更新”不到位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缺失,课堂缺少生机活力,缺少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激发,缺少师生的互动交流,缺少个性化的解读、品味、认识,学生少有真正付出有效劳动的感觉,当然也就少有真正收获的愉悦。新课程的理念落了空,课堂效率落了空,学生的求知落了空。这种局面让人痛心遗憾。经过实践摸索,笔者切身体会到,既然文艺理论中早已明确指出“细节是一切文学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所在” ,那么,何妨从细节探究入手,打开语文教学困窘的局面,开辟出一条通向高效课堂的康庄大道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己心得。在苏教版高二年级选修课程选读的教学中出现了如下一些困难:文言文学习任务骤然集中且加重(翻译、背诵的质与量均要求较高) ,学习时间持续长,学习内容难度大,往往是教师疲于上课进度,学生疲于听课应付,课堂自然较为沉闷,教师一个人唱独脚戏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使有些“师生互动” ,也大都囿于简单的文句翻译、疏通,或是一点语法分析,而教师对故事情节的讲解也大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或大而化之,或笼统带过,了无新意。总之,缺失了文言文教学中应有的文学意味上的咀嚼品味,史学意味上的思辨剖析,学生的实质性收获不大。3 / 9在淮阴侯列传教学过程中,经过深入研究,笔者设计出以文中表现人物神态的词语为抓手,以细节的再现、体验、品味、解读为主体,以从神态剖析到心态揣测,从心态揣测到形象解读为脉络的教学过程,付诸实践后,学生参与热情颇高,课堂收效颇丰。具体说明如下:1、找出文中或直接或间接表现韩信神态(加点词)的句子。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韩信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淮阴侯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紧紧围绕这些句子中加点的关键词(细节体现)就课堂主问题韩信是一个什么形象展开讨论交流,并得出探究结论。3、趁热打铁,拓展延伸。顺势引导学生用此法探究一下文中刘邦的形象。由于探究的对象一下子缩小到具体而微的几处“点”4 / 9(细节)上,学生消除了畏难情绪,热情高涨,各种高论、妙论纷纷涌现:从韩信的喜怒等诸多情绪变化上可以推知他是一个内心情感丰富且容易流露自己内心想法的人,也可以看作是他单纯的一面政治斗争经验不足,最后“乃为儿女子所诈”即为明证。从这些词语先后出现的顺序中可以看出韩信的人生历程:从少年落魄到青年得志再到中年失意,仿佛是古代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人物的一个缩影,一个典型,令人感慨不已。句中的“怒”本不合常理,在朋友家“蹭饭”多日,被婉拒后本应知趣识相地离开,可他竟然“怒,竟绝去” ,这不正说明了他原本就没打算白吃白喝别人的,他日若遂凌云志,必当会知恩图报,加倍偿还吗?句是这种理解的又一佐证,再结合后文所述对漂母的厚报,这些都说明了韩信的为人远非一般市井游民可比,若再结合句所体现出来的冷静理性,能屈能伸,自然可以看出韩信少年时的远大志向。句中的“大喜”说明韩信虽然长于用兵谋略,但对于对手能否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并无十足把握,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言,他对于对手的了解并不充分,只能说是对手的失误成就了他的胜算,也可以说是他的运5 / 9气好,碰到了一个并不高明的对手(未能听从属下的神机妙算而兵败) ,如果有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他用兵大胆且“兵行诡道,邪亦胜”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指导思想,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孤注一掷,勇于冒险的特点,有点儿赌徒的感觉。战国时期多有类似之战例。把四处细节整合起来就不难看出韩信的人性弱点。即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在敌我矛盾尖锐,斗争激烈的时候,他的应激反应很好,果断干脆,出手迅捷。可当他置身于自己阵营的内部矛盾漩涡时,则不能准确预见出危险的来临,一再错失良机,终致杀身之祸。在这一点上,颇像哈姆雷特,性情中的犹豫其实就是一种软弱和妥协。他本不应该发出“岂非天哉”的怪责老天不是没有给过他机会,甚至不止一次地给他机会,但他却没有及时抓住(这和项羽乌江自刎时“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悲叹如出一辙) 。他不是败给了他深为不屑的“儿女子” ,而是败给了自视甚高的他自己。句特别有意思,学生的探究兴趣最浓。从字面看并没有直接表现韩信神态的词语,可是作为韩信最后的告白,一定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于是,探究的重点自然就落在他怎么“曰”这一细节之上。笔者在句中加了个括号信方斩, ()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然后请学生探究交流,试着在括号6 / 9里填上一个最恰当的表示神态(或心态)的词。由于前面的一系列铺垫工作较为充分,学生们七嘴八舌,填了很多他们自以为最恰当的词。比如:“悔” 、 “骂” 、 “怒” 、 “叹” 、“默然” 、 “黯然” 、 “忿然”等等,笔者趁势加以点拨:老师觉得还不能算是最恰当的,请大家注意另一处细节,句末的感叹号有何意味?经过短暂的思考,学生很快醒悟过来:此处能充分表现出韩信临死时心情的复杂:这种死法定然是他做梦都万万想不到的,又急又气,又悔又恨,归结于一处,非“恨”一词不能点化道出其真实心境!对此结论,学生纷纷鼓掌叫绝,顿生大彻大悟之感!对以上探究交流小结,从神态到心态,从心态到形象对韩信作出简要描述与评价。学生的探究成果丰富得不仅超出了他们自己的想象,也超出了笔者的预想。或许,这就是细节探究交流的魅力所在,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所在师生都兴趣盎然地动了起来,都积极地发现问题所在并寻求解决的方法,都及时地总结学法上的技巧规律,都有沉甸甸的收获感、充实感和幸福感,不仅有知识上的,更有思想上的。难道,这不正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吗?之后,学生们意犹未尽,又沿用此法(从细节探究入手的学习技巧) ,顺利解决了对文中刘邦的形象把握问题。简要补充说明如下:7 / 91、找出文中或直接或间接表现刘邦神态(加点词)的句子。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高祖见信死,且喜且怜之,2、如前法探究交流,小结刘邦的心态及形象。刘邦的笑有何深意?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笑,而是一种来自于对韩信功高盖主的心惊肉跳,是强烈预感到潜在的重大危险之后又想掩饰自己内心活动的笑,是一种暗含讥讽、警告的,虚伪的皮笑肉不笑,更是暗含杀机的笑里藏刀,也有自信能将韩信拿下的乐观判断。该处细节似小实大,籍一“笑”字就揭示出韩刘二人的矛盾注定不可调和,韩信悲剧命运的种子已然早早埋下,刘邦在处理政治斗争时心态的老辣与手腕的圆滑可见一斑。刘邦的“喜”当然是一种铲除心头大患之后的大喜过望, “喜”与前面的“笑”相互映衬,自是别有意思和耐人寻味。但是后面的“怜”却再次提醒我们,刘邦绝非等闲之辈,他也深知韩信是古往今来不可多得的将才,没有韩信就没有他刘邦的天下,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把韩信铲除是政治大局的需要,为了刚打下来的江山长久稳固,为了彻底消除心病,韩信必须得死,即便他没有谋反之心,叛乱之举,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不过,韩信的“谋逆”从某种程度上“配合”了刘邦一下,使得他8 / 9的被杀显得“名正言顺”而已,就个人感情来说,刘邦也多少还算是有些人情味,有些恻隐之心。当然,也不排除刘邦得了便宜还卖乖,最后再利用一下韩信被戮事件,故意演戏给人看,意在向世人表明杀韩信并非其本意,是韩信自寻死路,他还是很爱惜人才的,他不是那种狡兔死后就烹走狗的人,从而进一步树立其“明君圣主”的“光辉”形象。教师再次相机点拨,诸如此法在魏公子列传和刺客列传中均有体现:如前者所记侯生、朱亥两人的“笑” ,后者所载田光、荆轲两人的“笑” ,都分别自有其深意,学生可以课下自行探究交流,加以验证。 (本文不再赘述。 )至此,课文的教学重点(韩信形象解读) ,次重点(刘邦形象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解读剖析)均迎刃而解。细节探究的结果令人吃惊!这些研究成果是真正的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取的。在教师的引领点拨下,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学生都充分利用了教材,挖掘了教材,理解了教材,都走进了教材又都能跳脱出来,学的灵活,学的深入,学的高效。细节探究基于先由“点”突破,左右逢源,拓展延伸至“面” ,再由“面”纵横捭阖,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细胞代谢的特点
- 培养项目参选汇报
- 三字经校本课程总结汇报
- 悬浮培养技术疫苗生产
- 妊娠期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 脑积水观察与护理
- 同济医院血透室进修结束汇报
- 物业管家服务解读
- 医疗健康规则解读
- 汽车维修工艺讲解
- 《畜牧兽医》考试复习题库(160题)
- 同步控制器说明书
- 辅助角公式练习题
- GB/T 7631.8-1990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8部分:X组(润滑脂)
- GB/T 40333-2021真空计四极质谱仪的定义与规范
- GB/T 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 羽毛球校本教材
- GB/T 15601-2013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
- 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 汽轮机原理-凝汽器课件
- 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