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案_第1页
《仪器分析》教案_第2页
《仪器分析》教案_第3页
《仪器分析》教案_第4页
《仪器分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仪器分析仪器分析 教案教案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本章是 仪器分析 课程的介绍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 化学分析 与 仪器分析 的联 系与区别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它的发展情况 介绍仪器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重点 在于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的几项指标 学时计划为 1 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仪器分析简介仪器分析简介 内容提要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授课方式 讲授 一 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定义 仪器分析定义 两者的区别在于 检测能力 样品的需求量 分析效率 使用的广泛性 精确度 二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和信号特点 仪器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 光学分析法 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 包括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的变化折射 衍射等基本性质物质之后 引起反射 非光谱法 电磁波作用 拉曼散射磁辐射的吸收 发射或光谱法 依据物质对电 电化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色谱法 以物质在两相间 流动相和固定相 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包括质谱法 热分析法 放射分析等 三 仪器分析的发展概述 发展趋势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计算机技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广泛应用 实现了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自动化 不同方法联用提高仪器分析的功能 各学科的互相渗透 第二节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内容提要 标准曲线绘制 评价定量分析方法的指标 灵敏度 精密度 准确度和检出限 重点难点 相关系数 检出限 授课方式 讲授 一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及其线性范围 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会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线性范围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 或会量 的范围 标准曲线的绘制 依据标准系列的浓度 或会量 和其相应的响应信号测量值来绘制 通常用 一元线 性回归法 的数据统计方法来绘出 y 与 x 的关系式 y a bx 1 1 式中 b 为回归系数也即回归直线的斜率 a 为截距 相关系数 r 用来表证被测物质浓度 x 与其响应信号值 y 之间线性关系好坏程度的一个统计参数 0 r 1 r 越接近 1 则 y 与 x 之间的线性关系就越好 二 灵敏度 定义 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 S 或 S 2 2 dc dx dm dx 灵敏度 S 实际上就标准曲线的斜率 S 值越大 方法的灵敏度越高 三 精密度 定义 使用同一方法 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常用标准偏差 s 或相对标准偏差 sr 表示 s 1 4 1n xx n 1i 2 i sr 1 5 100 x s 四 准确度 定义 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 Er 1 6 100 x 五 检出限 定义 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检出线 D s xx bL s s3 b sb空白信号的标准偏差 S 灵敏度 检出限是方法灵敏度和精密度的综合指标 是评价仪器性能及分析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 例如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测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称为该方法对被测物质的检出限 按 IUPAC 国际纯粹及应用化学会 建议 检出限的一般计算公式为 A D 1 S B D Sb S C D kb D D kSb S 2 检出限指恰能鉴别的响应信号至少应等于检测器噪声信号的 A 1 倍 B 2 倍 C 3 倍 D 4 倍 第二章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光学分析法导论 本章是学习光学分析法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主要介绍光的波粒二象性 原子光谱和 分子光谱基础知识 在介绍电磁辐射基础上重点讲解能级跃迁图 本章计划学时为 1 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电磁辐射电磁辐射 内容提要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电磁波谱原 重点难点 电磁波谱区 授课方式 讲授 一 电磁辐射的性质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波动性 电磁辐射是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 可以用频率 波长 和波数 等波参 数表征 掌握频 波长 波数的定义及之间的关系 微粒性 普朗克方程 E 2 3 ch h 该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起来 二 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的大小顺序排列可得到电磁波谱 不同的波长属不同的波谱区 对应有不同的 光子能量和不同的能级跃迁 能用于光学分析的是中能辐射区 包括紫外 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可见光谱区可见光谱区可见光谱区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人眼所能感觉的那部分辐射区间 即可见区 中心波长大约为 555nm 黄绿色 430nm 690nm 例如 1 原子或分子轨道中电子跃迁对应的电磁波谱区为 A X 射线区 B 紫外区 C 紫外和可见区 D 红外区 2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 其波长范围是 A 400 780nm B 200 400nm C 200 600nm D 400 700nm 第二节第二节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内容提要 原子光谱项 原子光谱能收图及原子光谱选择定则 分子光谱能收分子吸收光 谱和分子发光光谱 重点 难点 原子光谱项 分子光谱能及跃迁图 一 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产生于原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接到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主量数 角量子数 2 磁量子数 和自旋量子数 来 描述 光谱项 原子的能量状态需要用 n L S J 四个量子数为参数的光谱项来表征 N 为主量子数 L 总轨道角量子数 S 总自旋量子数 J 内量子数 原子能级光谱项用 表示Ln 1s2 光谱支项用 表示 J 1s2 Ln 原子能级图 把原子可能存在的光谱项及能级跃迁用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就得到原子能级图 谱线波长取决于两能级的能量差 不同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原子光谱是波长确定 相互 分隔的谱线 所以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光谱选择定则 只有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才是允许的 1L 0s 0J 1 原子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 处于激发态原子不稳定 当返回基态或较低能态时而发射出特征谱线 原子吸收光谱 当光辐射通过基态原子蒸气时 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 射 原子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 原子荧光光谱 气态原子吸收光辐射后 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再通过辐射跃回到基态 或较低的能态产生的二次光辐射 三 分子光谱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分子光谱 分子光谱产生于分子能级的跃迁 分子能级中的电子能级 分子的振动能级以及转动能 级 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发光光谱 分子吸收光谱 分子对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由基态或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产生的分子 光谱 如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 分子发光光谱 化学发光 电致发光 光致发光 荧光 磷光 拉曼光谱 入射光子与溶液中试样分子间的非弹性碰撞 发生能量交换 产生与入射光 频率不同的散射光 第三章第三章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 本章地位 本章是仪器分析课程中光分析方法的第一章 光分析方法中的一些基本理论 基本概念 基本专业术语 在本章中首次出现并应用 对光分析方法起着建立 基本框架 引导学习思路的作用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历史较久远 应用十分广泛 与其它各种仪器分析方法 相比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所用的仪器简单 价廉 分析操作也比较简单 而且分析速率较快 在有机化合物的定性 定量分析方面 例如化合物的鉴定 结构分析和纯度检 查以及在药物 天然产物化学中应用较多 本章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了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原理和 结构以及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定性及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讲解思路 让学生首先了解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 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 吸收 因而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 而各种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吸收 光谱的产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 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 型上有一定区别 电子跃迁类型是本章的难点 最后了解利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 度计可使物质产生吸收光谱并对其进行检测 鉴定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 内容提要 介绍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概念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溶液中物 质的分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也称作紫外和 可见吸收光度法 它包括比色分析和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 第二节第二节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内容提要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 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 因而具有不 同的吸收光谱 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的产生本质上是相同的 都是外 层电子跃迁的结果 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一定区别 有机化合物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 和 n 电子就跃迁到高能态 可能产生的跃 迁有 n 和 n 各种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或吸收波长与有 机化合物的基团 结构有密切关系 根据此原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结构分 析 无机络合物吸收带主要是由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而产生的 电荷转移跃 迁的摩尔吸收系数很大 根据朗伯 比尔定律 可以建立这些络合物的定量分析方 法 重 难点 分子的电子能级和跃迁 生色团的共轭作用 d d 配位场跃迁 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位体 跃迁 例如 用紫外 可见分子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的依据不包括 A 吸收峰的数目 B 吸收峰的形状 C 吸收峰的位置 D 最大波长处吸光度值的大小 第三节第三节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内容提要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及信号显示五部分 组成 需讲解每部分的作用与原理 光源 范围氢 氘 灯 提供波长 钨灯 适用波长范围 种类 测物质分子 作用 提供能量激发被 nm375 180 nm2500 320 单色器 从连续光谱中获得所需单色光 吸收池 用于盛放溶液并提供一定吸光厚度的器皿 检测器 检测光信号 常用检测器有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 信号显示器 是读数装置 并了解仪器类型及功能 如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和双波长分光光 度计的工作原理 重难点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原理及构造 例题 1 影响吸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的是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 A 入射波长 B 待测溶液浓度 C 光源强度 D 吸收池厚度 2 朗伯 比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3 在分光光度法中 为了获得最大灵敏度 入射光波一般以选择被测溶液的 波长为宜 第四节第四节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内容提要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 定量和结构分析 由于有机化合 物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比较简单 特征性不强 吸收强度不高 因此应用有一定 的局限性 但它能够帮助推断未知物的结构骨架 配合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 谱法等进行定性和结构分析 它是一种有用的辅助手段 重点 化合物的鉴定 结构分析事例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一般采用光谱比较法 将未知纯 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特征 如吸收峰的数目 位置 相对强度以及吸收峰的形状与已知 标准物的吸收光谱进行比较 以此推断未知化合物的骨架 但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紫 外 可见光谱比较简单 特征性不明显 而且很多生色团的吸收峰几乎不受分子中其 它非吸收基团的影响 因此 仅利用紫外光谱数据来鉴别未知化合物有较大局限性 结构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虽然不能对一种化合物作出准确鉴定 但对化合物中官能团 和共轭体系的推测与确定却非常有效 难点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原理 所谓催化动力学分析法是指通过测量反应速率来进行定量分 析的方法 许多化学反应在催化剂存在下 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而催化反应速率在一 定范围内与催化剂浓度成比例关系 因此以光度法检测催化反应速率就可以实现对催 化剂浓度的测定 但影响该法准确度的因素很多 操作严格 准确测定难度较大 1 符合朗伯 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 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A 向长波方向移动 B 向短波方向移动 C 不移动 但最大吸收峰强度降低 D 不移动 但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大 2 有色物质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与下列情况有关的是 A 入射光强度 B 有色物质溶液浓度 C 有色物质结构 D 上述 A B C 三点都无关 3 荧光分子被激发后 释放能量的方式不包括 A 振动弛豫 B 系统内转换 C 偶极矩变大 D 发射荧光 第四章第四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 精品文档 8欢迎下载 红外光谱主要用来对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鉴别 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四大谱学之 一 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化学键的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根据不同波数下产生的特征吸收情 况提供化合物结构分析所需的信息 本章内容主要介绍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红外吸收的基本 理论 包括分子振动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红外吸收光谱仪结构及图谱分析 本章计划 2 学 时 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 内容提要 红外光谱法的特点及谱图表示方法 一 红外光谱法特点 红外光谱不涉及分子的电子能级 主要是振动能级跃迁 分子振动能级不仅取决于分子的组成 也与其化学键官能团的性质以及空间分布等结构 密切相关 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强度与物质含量的关系符合朗伯 比尔定律 二 红外光谱图表示方法 用或曲线表示 图谱上纵坐标用透射比表示 T 横坐标为波数或波长 T T cm 1 m 第二节第二节 红外吸收基本理论红外吸收基本理论 内容提要 分子振动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重点 难点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一 分子的振动 谐振子 对简单的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可以用谐振子模型来模拟 4 1 k 2 1 k 化学键力常数 为折合质量 可见分子振动频率与化学键的力常数 原子质量有关系 如果用量子力学来处理 求 解得到分子的振动能级 EV与谐振子振动频率的关系为 h 2 1 he 2 1 Ev 可取 0 1 2 称为振动量子数 非谐振子 实际上双原子分子不是理想的谐振子 只有当 较小时 真实分子振动情况才与谐振 子振动比较近似 分子的振动形式 精品文档 9欢迎下载 振动形式 扭曲振动 面外摇摆 面外弯曲振动 平面摇摆 剪式振动 面内弯曲振动 弯曲振动 不对称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伸缩振动 振动自由度 即独立振动数 表示多原子分子振动形式的多少 对非线性分子 n 为原子数6n3 对线性分子 5n3 二 红外吸收光谱产的条件和谱带强度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条件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辐射应具有刚好满足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只有能使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形式才能吸收红外辐射 吸收谱带的强度 红外吸收谱带的强弱与分子偶极矩变化的大小有关 根据量子理论红外光谱的强度与分 子振动时偶极矩变化的平方成正比 如 c c 双键和 c 0 双键的振动 由于 c 0 双键振动时 偶极矩变化较 c c 双键大 因 此 c 0 键的谱带强度比 c c 双大得多 偶极矩的变化与固有偶极矩有关 一般极性比较强的分子或基团吸收强度都比较大 基团振动与红外光谱区域 红外光谱可分为基频区和指纹区两大区域 基频区 4000 1350cm 又称为特征区或官能团区 其特征吸收峰可作为鉴定基团的 1 依据 X H 伸缩振动区 4000 2500 cm 1 三键及累积双键区 2500 1900 cm 1 双键伸缩振动区 1900 1200 cm 1 X H 弯曲振动区 1650 1350 cm 1 指纹区 1350 650 cm 1 指纹区的吸收峰是由于 c c c 0 c x 单键的伸缩振动以及分子骨架中多数基团的弯曲 振动所引起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并不是孤立的要受到分子中其它部分特别是邻近基团的影响 这种 影响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诱导效应 精品文档 10欢迎下载 共轨效应 氢键作用 外部因素 测定样品时 试样所处的状态 溶剂效应等因素影响基团频率 第二节第二节红外吸收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仪 内容提要 红外光谱仪结构 光源 吸收地 单色器 检测器 重点 难点 吸收地 检测器 一 红外光谱仪主要部件 红外光谱仪由光源 单色器 吸收地 检测器和记录系统五部分组成 光源 要求能发射高强度连续红外国辐射 常用的有能斯特灯和硅碳棒 吸收地 由于中红外光不能透过玻璃和石英 因此红外吸收地是一些无机盐晶体材料 常用 KBr晶体 易吸潮应保持干燥 单色器 以光栅作为分光元件 检测器 常用真空热电偶 也有用热电量热计或光电导管 记录系统 由记录仪自动记录图谱 二 色散型红外吸收光谱仪 从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分成两束 一束通过试样地作测量光束 另一束再过比池 经扇 面切光器将测量光束和参比光束交替地投射到色散元件上 三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与其它红的区别在于用迈克逊干涉计代替光栅单色器 用计算机对干涉图进行傅里叶变 换处理 可得到红外吸收光谱图 第四节第四节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内容提要 做红外光谱时 样品的制备 红外图谱的简单解析 重点 难点 图谱的解析 第五章第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分子发光分析法 本章主要基态分子吸收了一定的能量后 跃迁至激发态再以辐射跃迁形式将能量释放后 返回基态 产生分子发光 主要有荧光分析 磷光分析 化学发光分析 本章内容属较新的 分析方法 日前处在研究的热门领域 在掌握分子能级跃迁的基础上 讲解各方法的特点 第一节第一节荧光分析法荧光分析法 内容提要 荧光产生原理 荧光效率及影响因素 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荧光仪器及 精品文档 11欢迎下载 荧光的分析应用 重点 难点 荧光的产生机理 一 概述 根据物质的分子荧光光谱进行定性 以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公析 荧光分析法的最大优点是灵敏度高 选择性也较好 应用范围广 二 基本原理 分子荧光的产生 处于各激发态不同振动能级上分子 通过无辐射跃迁 释放一部分能量跃回到第一激发 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 再以辐射跃迁形式回到基态的各振动能极上 产生分子荧光 荧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荧光效率 荧光效率定义为发荧光的分子数目与激发态分子总的比值即 荧光效率 5 1 f 激发态分子总数 发荧光的分子数 若以各种跃迁的速率常数来表示 则 5 2 f if f KK K Kf为荧光发射过程中的速率常数 非辐射跃迁的速率常数之和 i K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要具有能够吸收紫外 可见光的分子结构如共轮体系 电子的离域性越强 越易 被激发而产生荧光 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环境因素对荧光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增加对激发态产生更大的稳定作用 会使荧光强度增强温度也影响到荧光强 度对大多数荧光物质 温度升高 使非辐射跃迁几率增大 荧光效率降低 溶液的 pH 值影响到荧光物质的存在 也影响荧光效率 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荧光强度 II II 0faff 由于 A I I I lg 0A 0 AI I 5 3 3 A3 2 2 A3 2 A3 2I I1 I 32 0f A 0ff 若溶液很稀 A 0 05 则 kbcI3 2AI3 2I 0f0ff 当条件一定时 5 5 KCIf 上式为荧光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荧光猝天 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之间所发生的导致荧光强度下降的物理 或化学作用过程 三 荧光分析仪器 由光源 单色器 液池 检测器和记录系统五部分组成 光源 一般由高压汞灯或氙弧灯提供 精品文档 12欢迎下载 单色器 起分光作用 一般为光栅 检测器 采用光电倍增管 四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分析 大多数无机化合物不产生荧光 只有与一些有机化合物形成有荧光的络合物才能对其进 行测定 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结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基因 具有较强的荧光 可以直接进行分析测定 因此在生物化学 医药 环境 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 1 分子荧光过程是 A 光致发光 B 能量源激光发光 C 化学发光 D 电致发光 2 在荧光光谱分析中 测量时 通常检测系统与入射光的夹角呈 A 180 B 120 C 90 D 45 第二节第二节 磷光分析法磷光分析法 内容提要 磷光产生 温度对磷光强度影响 重点 难点 磷光的产生 第三节第三节 化学发光分析化学发光分析 内容提要 化学发光的概念 化学发光原理以及化学发光仪器 重点 难点 化学发光原理 一 化学发光概述 化学发光分析是利用某些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光发射现象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特点 灵敏度高 测定的线性范围宽 仪器设备简单 分析速度快 二 化学发光分析基本原理 化学发光反应的条件 化学反应中某一反应产物的分子接受化学反应的化学能被激发形成电子激发态 在返回 基态时 以辐射形式释放能量 D CBA C C 所选定的化学反应能快速的释放出足够的能量 反应途径有利于激发态产物的形成 激发态分子能够以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 化学发光效率和发光强度 化学发光效率 frCL 参加反应的分子数 发射的光子数 化学效率 参加反应的分子数 激发态分子数 r 发光效率 激发态分子数 发射的光子数 f 精品文档 13欢迎下载 化学强度 5 9 dt dc I CL t CL 对一级动力学反应 化学发光峰值强度与分析物浓度成线性关系 5 10 Cdt dt dc dtI CLCLCL 上式为发光分析的定量依据 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 液相化学发光 鲁米诺在碱性溶液中 H2O2 I2等氧化剂氧化可产生最大波长在 425nm 的光辐射 气相化学发光 600nm 223 O NOONO hNO NO 22 三 化学发光分析的仪器 分立取样式发光仪 流动注射式发光仪 四 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 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 硫化物 尤其是有些过渡金属离子能催化鲁米诺 H2O2发光反应 由此而建立了这些金属离子的化学光分析方法 第六章第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 本章地位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在发现新元素和推动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方面曾做出过重要 贡献 在各种无机材料的定性 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方面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近 20 年来 由于新型光源 色散仪和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 原子发射光谱分 析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学习中应使同学们了解本章知识理论及应用在光分析法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内容 本章主要讲述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基本仪器以及光谱定性 半定量及定 量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讲解思路 首先介绍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所产生的原子线和离子线都 是该元素的特征光谱 谱线的波长 和强度 I 是本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 量分析的依据 之后详细介绍原子产生特征光谱的机理以及影响谱线强度的定义 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介绍原子发射光谱仪器时首先介绍三部分框架 再介绍每部分的具体构成和 重点元件 如 ICP 光源和光栅色散原理 最后介绍原子发射光谱的定性 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方法 其中摄谱法中的乳 剂特性曲线 及定量分析中的内标法原理是本章的重难点 精品文档 14欢迎下载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内容提要 介绍原子发射光谱的概念 原子发射光谱的实质 方法过程及特点和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待测物质的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光谱的 波长及其强度来测定物质中元素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分析过程如下 1 在激发光源中 将被测定物质蒸发 解离 电离 激发 产生光辐射 2 将被测定物质发射的复合光经分光装置色散成光谱 3 通过检测器检测被测定物质中元素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进行光谱定性和 定量分析 第二节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内容提要 主要介绍原子发生光谱的产生 物质受到外界能量的作用 基态原子被激发到激 发态 激发态很不稳定 在 10 8时间内 返回到基态 所受能量以光辐射形式 释放产生原子发射光谱 元素的特征波长 E2 E1分别为高能级和低能级能 E hC EE hc 12 量 谱线的强度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从上式可知主要有 4 种因素一一进行分析 重点 谱线的波长和强度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第三节第三节 原子发射光谱仪器原子发射光谱仪器 内容提要 原子发射光谱法所用仪器通常包括激发光源 分光系统 及检测系统三部分 激发光源主要有直流电弧 低压交流电弧 高压电容火花及新型光源 ICP 各 种光源有其不同的性能 激发温度 蒸发温度 热性质 强度 稳定性等 可供各 类试样选择 相比之下 ICP 由于热稳定性好 基体效应小 检出限低 线性范围 宽而被公认为最具活力 前途广阔的激发光源 分光系统中主要是分光元件 现代仪器多用光栅作分光元件 需介绍光栅分光 原理 分光性能 色散率 分辨率 检测系统有摄谱法 光电直读法 分别介绍各自的原理和性能 精品文档 15欢迎下载 重 难点 ICP 光源的结构 原理 分析性能是重点 平面反射闪耀光栅的分光原理及结论 也较重要 摄谱法中的感光板的乳剂特性曲线及光电光谱法中电压与谱线强度的关系较 难理解 详细介绍 例如 在原子发射分析法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背景最小的是 A 直流电弧 B 低压交流电弧 C 高压火花 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第四节第四节 光谱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光谱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 内容提要 在原子光谱分析中 根据谱线的波长进行定性分析 根据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 析 主要介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方法 第五节第五节 光谱定量分析光谱定量分析 内容提要 首先介绍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导出定量分析基本关系式 I aC 取对数 lgI blgC lga 这是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 此种方法为绝对强度法 实验中不可能保证 a 为 一常数 所以一般分析时不用谱线的绝对强度而用相对强度 引出内标法定量分 析原理 内标法 在同一试样中在分析线对 基体元素中选一内标线 线被分析元素中选一分析 测定分析线对的强度比 R lgC 作校正曲线 所求的元素含量消除了实验条件的影 响 内标法的使用必须注意分析线对的正确选择 重难点 1 内标法定量分析原理 2 摄谱法 分析线对的黑度差 S 与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的对数值 lgC 成线性关 系 S rblgC rlgA 3 光电直读光谱法 测量分析线对积分电容器的充电电压就可直接求出被测元素 含量 AlgClgb U U lg 2 1 精品文档 16欢迎下载 第七章第七章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本章地位 本章内容在仪器分析课程中是较为重要的一章内容 由于该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 高 抗干扰能力强 精密度高 选择性好 仪器简单 操作方便等特点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得到迅速发展 应用极为普及 所以有 关本方法的理论课程也非常重要 本章内容 主要介绍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基本仪器装置 定量分析方法 并简介原 子荧光光谱法 讲解思路 在本章之前已分别介绍了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 原子发射 光谱法等多种光谱法 所以需先将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其它光谱法作大致比较 找 出相同点与不同点 再介绍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是本章的难点 里面涉及到一些较难的概念 如吸收线的轮 廓与变宽 积分吸收测量法 峰值吸收测量法等需重点讲解 原子吸收光谱仪首先介绍框架图 再介绍各部分功能与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 干扰虽比发射光谱少但仍存在有时甚至较严重 所以 需介绍干扰效应的类型 本质及消除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中 灵敏度和检测限两项评价指标是难点 应适当举 例介绍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内容提要 简介原子吸收法的概念 并与其它吸收光谱法作比较 找出不同点 第二节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内容提要 首先介绍原子吸收线的产生 当基态原子吸收了一定辐射能后 基态原子被激 发跃迁到不同的较高能态 产生不同的原子吸收线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基于 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气对同种元素的原子特征谱线的共振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 的 无论是原子发射线还是原子吸收线都不是一条严格的几何线 谱线有一定的 轮廓 在一定条件影响下 谱线会变宽 介绍谱线变宽因素 吸收线变宽主要受 D和 L影响 锐线光源发射线变宽受 D和自吸变宽的影响 在分析中 谱线的变宽往往会导致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下降 所以要求控制外 精品文档 17欢迎下载 界条件影响 对发射线尤其要保证是锐线光源 以使吸收完全 重 难点 1 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服从波兹曼公式关键在于No 的产生 KT Ej e Po Pj No Nj 2 积分吸收与 No 的关系 Nof mC e dk 2 vv 3 峰值吸收与被测定元素含量的关系 vvodk v b2 KKNoKo 峰值测量可依据LCKAeII I I lgA LK vv v o v 例如 1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 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 A 自然变度 B 斯塔克变宽 C 劳伦茨变宽 D 多普勒变宽 第三节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内容提要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锐线光源 原子化器 分光系统 检测系统和电源同步调 制系统五部分组成 产生原理 1 光源 空心阴极灯产生锐线光源 影响因素 特点 2 原子化器 原子化 除残 燥 灰化 电源 测定过程 干无火焰 石墨管 炉体 燃烧器 火焰火焰 喷雾器 雾化室 质尤其是火焰的组成和性 求应介绍对每一部分的要 3 单色器狭缝宽度 取决于 光强度 分辨率 在 AAS 中以单色器的通带表示狭缝宽度 通带 光线通过出射狭缝的谱带宽度 4 检测系统 包括光电倍增长 检波放大器 读数装置 注意介绍 放大器采用和空心阴极灯同频率的脉冲或方波调制光源 以避免 火焰发射产生的直流信号对测定的干扰 重点 光谱通带的概念和作用 例如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 目前常用的光源是 A 火焰 B 空心阴极灯 C 氙灯 D 交流电弧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 由 第四节第四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 精品文档 18欢迎下载 内容提要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尽管干扰较少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干扰效应仍然经常发生 有时还较严重 主要介绍物理干扰 化学干扰 电离干扰和光谱干扰的本质及其抑制干扰的方法 第五节第五节 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 内容提要 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有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重 难点 元素的特征浓度 Cc 特征质量 mc 和检出限 D 是评价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 器和分析方法的重要指标 1 mLg A 0044 0 C 1 s c 1 g A 0044 0v m s c mLg A 3 D 1 s g A 3m D 第六节第六节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指导学生了解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仪器装置以及定量分析方法 第八章第八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电分析化学导论 本章是电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 主要介绍电分析化学的分类 化学电池 电极电位与液体 接界电位 电极的种类名称 膜电极等有关电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第一节第一节 电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电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根据所量的电参量的不同 电分析化学方法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 通过待试液的浓度与化学电池中某些电参量的关系进行定 量分析 如电导 电位 库仑极谱及伏安分析 第二类 通过某一电参量的变化来指示终点的电容量分析好电位滴定 第三类 通过电极反应把被测物质 转变为金属或其它形式的搓化物 用重量法测定基 会量 精品文档 19欢迎下载 第二节第二节 化学电池化学电池 内容提要 原电池 电解池 电池的表示方法 重点 难点 电池的表示方法 一 原电池 能自发的将本身的化学能变成电能 这种化学电池称为原电池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锌电极 负极 阳极 氧化反应e2ZZ 2 nn 铜电极 正极 阴极 还原反应 u 2 u Ce2C 二 电解池 实现某种电化学反应的能量由外电源供给则这种化学电池称为电解池仍以铜电极和锌电 极为例 锌电极 负极 阴极 还原反应 n 2 n Ze2Z 铜电极 正极 阳极 氧化反应e2CC 2 uu 应注意 阳极 阴极是对实际发生的反应而言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正极 负极是对电荷的流向而言 电子流出为负极 电子流入为正极 三 电池的表示方法 规定 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 阳极 写在左边 发生还原反应的写在右边 电池组成的每一个接界面用单竖线 隔开 两种溶液通过盐桥连接 用双 竖线 表示 电解质溶液位于两电极之间 并应注明浓度 如有气体应注明压力 温度 电池电动势 左右电池 EEE 第三节第三节 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 内容提要 电极电位定义 液体接界电位的产生 电极极化的形成 重点 难点 液体接界电位的产生 一 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金属与溶液交界面发生了电荷交换的结果 在金属与溶液之间产 生了一定的电位差 这种电位差就是电极电位 单个电极的电位值目前尚无法测定 它与标准电极组成电池 规定氢标准电极电位为零 测得的电池电动势即为待测电极的电极电位 Pt H2 101325Pa a 1 待测电极 H 二 液体接界电位 精品文档 20欢迎下载 在不同电解质或浓度不同的同种电解质溶液界面之间 由于离子扩散通过界面的速率 不同 在两液体界面之间有微小的电位差产生 这种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电位 由于和的扩散速度几乎相等 所以在两个溶液界面之间使用盐桥可以减小液接电 K Cl 位 三 极化和过电位 极化是指电流通过电极与溶液的界面时 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 浓差极化 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溶液的浓度与主体溶液存在差别 这种由于浓度差别引 起的极化叫浓差极化 减小电流密度 强化机械搅拌可减小浓差极化 电化学极化 电化学极化是由于电极反应速率较慢引起的 这种因电极反应迟缓所引起的极化现象称 为电化学极化 例如 1 在经典极谱分析中 可逆波的扩散电流 id 与汞柱高度 h 的关系为 A id h1 2 B id h C id h2 D id 与 h 无关 第四节第四节 电极种类电极种类 一 根据电极组成分类 根据组成体系和作用机理 可以分成五类 第一类电极 由该金属浸入全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组成 如AgAg 第二类电极 由金属 该金属的难溶盐的阴离子组成 如 AgAgClHgClHg 22 第三类电极 金属与两种具有共同阴离子的难溶盐组成 如 2 42422 Ca OCaC OCHg Hg 零类电极 由惰性金属与全有可溶性的氧化和还原物质的溶液组成的电极 如 32 t Fe Fe P 膜电极 具有敛威膜并能产生膜电位的电极 如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 二 根据电极所起的作用分类 指示电极和工作电极 在电化不测量过程中 溶液主体浓度不发生变化的电极称为指示电极 如有较大电流通 过 溶液主体浓度发生显蓍变化的电极称为工作电极 参比电极 在电化学测量过程中 具有恒定电位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 辅助电极或对电极 辅助电极 对电极 与工作电极形成通路 它只提供电子传递的场所 极化电极和去极化电极 电解过程中 插入试样电极的电位完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这类电极称为极化电 精品文档 21欢迎下载 极 当电极电位不随外加电压而变化 这类电极称为去极化电极 例如 1 饱和甘汞电极常用作参比电极 其内充液一般为 2 极谱法使用的指示电极是 A 玻璃碳电极 B 铂微电极 C 滴汞电极 D 饱和甘汞电极 第九章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电位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是根据测量到的电极电位 由能斯特方程式求得被测物质的浓度 电位分析 法通常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本章主要内容如下 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 理 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 3 测定离子活 浓 度的方法 4 电位滴定法 要掌握的 重点 难点和知识要点是 电位法测定溶液 pH 值的原理 pH 玻璃电极的特性及对溶液 pH 测 定的影响 F 选择电极的结构 其响应电位与测定液中氟离子活度之间的关系 膜电极的响 应没有绝对的专一性 而只有相对的选择性 在表达电极电位与各组分的浓度关系时可用下 述方程式表示 E k 直接法校正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是离 akakalg nF RT303 2 b n kij a n jiji 子选择电极的常用定量分析方法 了解这些方法的各自特点 掌握定量分析的操作 电位滴 定反应的类型及其指示电极的选择 本章以讲授为主 学时为 5 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理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理 本节主要介绍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及 pH 玻璃电极的结构 响应机理 特性及 pH 的测定 晶体膜电极主要介绍了 F 电极的结构及 F 电极的电位 测 F 的条件 简介了液膜电极 气敏 电极酶电极 本节重点在于 pH 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 pH 的测定 F 选择电极的结构及其浓度 检测 难点在于 pH 膜电位的形成及其公式的推导 本节采用授课方式 一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酶电极 如尿素电极 气敏电极 如氨电极 敏化电极 中性载体电极如钾电极 极负电荷载体电极如钙电 电极正电荷载体电极如 流动载体电极 电极硬质电极 如 非晶体膜电极 极搀入硅橡胶中制成硫电非均相膜 如 制成氯电极混晶 电极制成单晶 均相膜 晶体膜电极 原电极 离子选择性电极 3 2 2 3 NO pH SAg SAgAgCl FLaF 二 玻璃电极 一 玻璃电极的构造 它包括 pH 敏感膜 内参比电极 AgCl Ag 内参比液带屏蔽的导线组成 玻璃电极的核心部 分是玻璃敏感膜 二 玻璃电极的响应原理 纯的 SiO2制成的石英玻璃由于没有可供离子交换用的电荷质点 不能完成传导电荷的任务 精品文档 22欢迎下载 因此石英玻璃对氢离子没有响应 然而在石英玻璃中加入碱金属的氧化物 如 Na2O 将引起 硅氧键断裂形成荷电的硅氧交换点位 当玻璃电极浸泡在水中 溶液中的氢离子可进入玻璃 膜与钠离子交换而占据钠离子的点位 交换反应为 H Na Gl Na H Gl 此交换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 由于氢离子取代了钠离子的点位 玻璃膜表面形成了一个类似 硅酸结构 的水化胶层 图 1 显示了玻璃膜表面与内部离子的分布情况 OHSi 内部溶液表 面点位被 H 交换 水化胶层 10 4mm 点位为 H 和 Na 干玻璃层 0 1 4mm 点位为 Na 所占 有 水化胶层 0 1 4mm 点位为 H 和 Na 所占 有 外部溶液表 向点位被 H 交换 图 1 玻璃膜中离子分布图 9 1 外 外 外外 H H a a lg059 0 kE 9 2 内 内 内内 H H a a lg059 0 kE 式中 为膜外和膜内溶液氢离子活度 内 外 HH aa 为外水化胶层和内水化胶层中的氢离子活度 内 外 HH a a k外 k内为玻璃外 内膜性质决定常数 若膜内外表面性质相同 则 k外 k内 内外 HH a a 9 3 内 外 内外膜 H H a a lg059 0 EEE 膜内参玻 EEE Cl 0 AgCl Ag alg059 0 EE 内名 于是 9 4 内 外 玻 H H Cl 0 AgCl Ag a a lg059 0 alg059 0 EE 为常数和 内 ClH aa 9 5 外 玻 H alg059 0kE 或 9 6 pH059 0kE 玻 三 玻璃电报的特性 精品文档 23欢迎下载 1 不对称电位 如果玻璃膜两侧溶液的 pH 相同 则膜电位应等于零 但实际上仍有一 微小的电位差存在 这个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 2 碱差 pH 10 或钠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时 测得的 pH 比实际数值偏低 这种现象称 之为碱差 钠差 3 酸差 pH 1 测得的 pH 值比实际值高 四 pH 的测定 测量装置如图 9 3 测量电池如下 Ag AgCl 0 1mol L HCl 玻璃膜 试液式标准缓冲溶液 KCl 饱和 Hg2Cl2 Hg 电动势可用下式计算 液接不对称玻电池 EEEEE SCE 液接不对称膜 EEEEE Ag AgClSCE 在一定条件下 及可视为常数合并 k 液接不对称 EEESCE Ag AgCl E 于是上式可写为 E电池 k 0 059lg 9 7 H a 或 E电池 k 0 059pH 9 8 在实际中 pHx的测定是通过与标准缓冲溶液的 pHs相比较而确定的 若测得标准缓冲溶液 pHs的电动热为 Es 则 Es k 0 059pHs 9 9 在相同条件下 测得未知溶液 pHx 的电动势为 Es则 Ex k 0 059pHx 9 10 由式 9 9 9 10 可得 pHx pHs 9 11 059 0 EE sx 若以 pH 玻璃电极作为正极 饱和甘录电极作负极则 9 12 059 0 EE pHpH ss sx 三 晶体膜电极 一 F 电极的结构 它由内参比电极 内参比溶液 laF3单晶膜 电极杆屏蔽导线组成 氟电极的核心部分 是 laF3单晶膜 二 F 电极的响应机理 若将氟电极浸入待测试液中 由于氟离子的扩散而在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产生膜电位 其膜电位公式如下 9 13 外 内 膜 F F g a a lE 059 0 氟电极的电位为 EF E内 E膜 E内 内参比电极电位 9 14 E内和为定值时 则 内 F a 精品文档 24欢迎下载 9 15 外 F gF al059 0 kE 三 F 电极的干扰 主要干扰离子为 OH laF3 30H 3F 3 OHla 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时 溶液的 pH 应控制在 5 6 之间 离子选择电极定量的依据 E 9 16 a n klg 059 0 其它类型电极 对于 Ag 电极 E k 0 059lg 9 17 Ag a 对于 S2 电极 E k 9 18 2 s alg 2 059 0 对于 Cu Pb Cd 电极 E k 9 19 2 lg 2 059 0 M a 四 液膜电极 液膜电极也称流动载体电极 与玻璃电极不同 其敏感膜不是同体 而是液体 如 选择电极其结构如图 9 5 电极内装有两种溶液 一种是内部溶液 0 1mol l 2 Ca 1 CaCl2 另一种是具有可交换点位的液体高子交换剂 RO 2PO2 Ca 敏感膜将内参比溶液和 试液隔开 这时在每个界面将建立下述平衡 RO 2PO2 2Ca 2 RO 2P Ca2 2 O 22 CaCa 试液膜 膜电位与试液中 Ca2 的活度有如下关系 E膜 k 2lg 2 059 0 Ca a 五 气敏电极 气敏电极是一种气体传感器 常用于分析溶解水溶液中的气体 它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待 测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响应的离子 由于这种离子的活度 浓度 与溶解的气体量成正比 因此 电极响应直接与试样中气体的活度 浓度 有关 如 CO2 CO2 H2O HHCO3 生成的 H 可用 pH 玻璃电极检测 六 酶电极 将生物酶涂布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敏感膜上 试液中待测物质受酶的催化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能为离子选择性电极敏感膜所响应的离子 由此可间接测定试液中物质的含量 如 Co NH2 2 H2O H3O 34 HCONH2 脲酶 产物铵离子在铵电极上产生电位的响应 从而间接测定了试样中脲的含量 例如 A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系数KA B越小 表示 精品文档 25欢迎下载 A B 干扰离子的干扰越小 B B 干扰离子的干扰越大 C 不能确定 D 不能用此电极测定 A 离子 第二节第二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 本节介绍了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 电位选择参数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及响应时间 通过这些参数可以估计电极的性能 本节重点在于讲解清楚含干扰离子存在的能斯特方程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