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肇论肇论 物不迁论物不迁论 俗译俗译 作者 曾宁 朴道 物不迁论物不迁论 题解题解 2 0 这是一篇论述关于物的变迁的论文 凡与物相关的理 佛学上都将其归于 俗谛 人们一般都认为物都在迁徒 且变易无常 僧肇却以相反的一面来看待物的变迁 将物 描述为 不迁 其反常之义却仍然合于道之理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僧肇所用的是一种分 化的方法 即将物无限地分化 使其达到小之极的情状 这相当于现代数学中的关于寻找 极限的方法 当物处于极小状态时 所有的物都趋于其本质之态 这种状态就可以用 同 来描述 或者干脆叫做 无 物的迁与不迁 也就是所谓 动 与 静 而 静 是 一切 动 的本质 当 动 趋于极小时 就会最终转化为 静 古人的这些观念是经 过种种论证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且可以补充到现代科学之中 因为现代科学恰好缺少这种 观念 现代科学过分强调实验手段 从而有见树不见林的倾向 也就是只见到物的 迁 而见不到物的 不迁 当现代科学与古代的 科学 观念结合起来时 现代科学就会得 到完善 也只有如此才会得到完善 原文原文 2 1 2 1 夫生死交谢 寒暑叠迁 有物流动 人之常情 夫生死交谢 寒暑叠迁 有物流动 人之常情 俗译俗译 从自然中人们看到了生和死的现象 有生的 有死的 生来和死去不断交替出现 人 们也看到了寒和暑的更迭和变迁的现象 这些现象表明了有物在运动变化 人们把这一切 物的运动变化当作自然现象的 常情 即所谓普遍现象 原文原文 2 2 余则谓之不然 何者 放光云 法无去来 无动转者 寻夫不动之作 岂释动以 求静 必求静于诸动 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 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 俗译俗译 我则说 未必尽然 为什么这么说呢 放光经说 法无去来 无动转者 法的 本质是既无所谓来亦无所谓去 既无所谓动亦无所谓转 因为法的本质是 无 如何 去找这 不动之作 呢 难道得以解释 动 来求得 静 吗 如果当真是这样 当然 就得从各种 动 去求得 静 既然各种 动 最终必可求得 静 则不管怎么样的 动 最终都应 常 处于 静 的状态 如果不以解释 动 来求得 静 则不管怎 么说 静 其实都离不开 动 原文原文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2 3 然则动静未始异 而惑者不同 缘使真言滞于竞辩 宗途屈于好异 所以静躁之 极 未易言也 俗译俗译 其实 这么说来说去 动和静并没有产生什么不同 动还是动 静还是静 只是迷惑 者本身的不同罢了 这么说来说去只是把本质原因流于表面的争辩之言辞 人们也只不过 是在言辞上作一选择而已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要讲清楚动和静的极点 或者说要去求诸 动和静的极大或极小的情形 实际上是不容易一下讲得清楚的 原文原文 2 4 何者 夫谈真则逆俗 顺俗则违真 违真故迷性而莫返 逆俗故言淡而无味 俗译俗译 为什么呢 因为 如果要 谈真 也就是去揭示动和静的本质嘛则会 逆俗 也就是 与 常情 相违背 如果 顺俗 也就是顺着 常情 来讲嘛则又与动和静的本质 真 相违背 如果与 真 相违背 则必然在性质上迷失方向 找不到归途 如果与 常情 相违背 则讲起话来便 淡而无味 可能让人听起来兴趣索然 原文原文 2 5 缘使中人未分于存亡 下士抚掌而弗顾 俗译俗译 由于这种种缘故 才有这种现象 中等水平的人对于动和静的存与亡就有所疑惑 难 于决断 下等水平的人听到如此谈论动与静便禁不住拍手大笑 不肖一顾 原文原文 2 6 近而不可知者 其唯物性乎 俗译俗译 其实 与我们整日最贴近而我们却浑然不知的 正只是 物性 而已 原文原文 2 7 然不能自已 聊复寄心于动静之际 岂曰必然 试论之曰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俗译俗译 然而我们却不能随时将其截住拿来研究 只能依靠心力 从动和静之间的关系变化去 加以了解 是不是必然如此呢 试作论述如下 原文原文 2 8 道行云 诸法本无所从来 去亦无所至 中观云 观方知彼去 去者不至方 斯 皆即动而求静 以知物不迁明矣 俗译俗译 道行经说 诸法本无所从来 去亦无所至 诸法并不是由哪个地方来的 若说其 去 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 中观经说 观方知彼去 去者不至方 由 观方 的方式可知其 去 了 然而其 去 却不是去到确定的 方 这些话都是以观 动 去追求 静 其中所包含的 物不迁 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原文原文 2 9 夫人之所谓动者 以昔物不至今 故曰动而非静 我之所谓静者 亦以昔物不至 今 故曰静而非动 俗译俗译 这里人们提及的所谓 动 指的是过去的物不是今天的物 所以认为其缘由是发生 了动而非总是静 我所要指出的所谓 静 也是借用此话 指的是过去的物不是今天的 物 所以才叫做静而非为动 原文原文 2 10 动而非静以其不来 俗译俗译 说 动而非静 其着重点在于 以其不来 原文原文 2 11 静而非动以其不去 俗译俗译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说 静而非动 其着重点在于 以其不去 原文原文 2 12 然则所造未尝异 所见未尝同 俗译俗译 然而 这对于所造之物而言并没有发生什么相异之处 人们的见解也没见得有何相同 之处 原文原文 2 13 逆之所谓塞 顺之所谓通 苟得其道 复何滞哉 俗译俗译 正所谓相逆就会有所阻塞 相顺就会有所畅通 所有的一切 全在于是否得到了其 道 若得到了 道 哪还有什么 滞 的事呢 原文原文 2 14 伤夫人情之惑也久矣 俗译俗译 这种困惑 伤人脑筋 时日已很久了 原文原文 2 15 目对真而莫觉 既知往物而不来 而谓今物而可往 往物既不来 今物何所往 俗译俗译 人们是睁着眼睛 眼看着 真 却浑然不觉而已 既然知道 往物 亦即过去之物没 有延续至今 今天之物怎么又会有 可往 的前景呢 过去之物没有延续至今 今天之物 也不会延续下去 为什么呢 原文原文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2 16 责向物于今 于今未尝有 俗译俗译 对于 向物 而言 无非是有 向 也就是方向和综迹 如果拼命去追溯这个曾经有 过的 向 这个 向 未必就是 无 若把 向物 置于今 去追溯其 向 这个 向 对于今天的物而言又未必一定为 有 原文原文 2 17 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 俗译俗译 既然这个 向 对于今天的物而言未必一定为 有 则可明确知道没有物来 原文原文 2 18 2 18 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 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 俗译俗译 同样地 因为曾经有过的 向 未必就是 无 则可明确知道物没有从原来的地方 离去 原文原文 2 19 覆而求今今亦不往 俗译俗译 如此再反过来看待今日之物 便可知今日之物也不会往何处去 原文原文 2 20 是谓昔物自在昔 不从今以至昔 俗译俗译 这就是说 过去之物自然就是处在过去 不会由今天返至过去 即是不会因今天而改 变其过去的属性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 原文原文 2 21 今物自在今 不从昔以至今 俗译俗译 今日之物自然就是处在今天 不会由过去来至今天 即是不会因过去而改变其今天的 属性 原文原文 2 22 故仲尼曰 回也见新交臂非故 俗译俗译 所以孔子曾感叹地说 我一生好不容易与颜回你有一臂之交 现在 见新交臂 却不 再是故人 原文原文 2 23 如此 则物不相往来明矣 俗译俗译 由此看来 孔子所说的这些话 其所表露的 物不相往来 的意思也是很明白的 原文原文 2 24 既无往返之微朕 有何物而可动乎 俗译俗译 既然一切连一点往返的微小征兆都没有 那又有什么 物 在 动 呢 原文原文 2 25 然则旋岚偃岳而常静 江河竞注而不流 野马飘鼓而不动 日月历天而不周 复何怪哉 俗译俗译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 然而 有见旋风吹过山岳却说 常静 有见江河往下倾注却说 不流 有见尘土 飞扬却说 不动 有见日月经过天空却说 不见周转 这么说话 岂不怪哉 这么说 话 是因为说话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 着眼于风 则后一阵风非为前一阵风 着眼于水 则后一滴水非为前一滴水 着眼于尘 则后一颗尘非为前一颗尘 着眼于日月 则后一时 非为前一时 原文原文 2 26 噫 圣人有言曰 人命逝速 速于川流 俗译俗译 圣人有言告诫 人命逝速 速于川流 拿人的生命与川流相比 当人逝去时 川 流还仍然以同样的形态流动着 原文原文 2 27 是以声闻悟非常以成道 缘觉觉缘离以即真 苟万动而非化 岂寻化以阶道 覆寻圣言 微隐难测 若动而静 似去而留 可以神会 难以事求 俗译俗译 所以 有以 声闻 而悟道的 是从 声 的非常情境而悟得了道 有以 缘觉 而 悟道的 是从 缘 的 离 的情境而感觉到了其中所蕴含的 真 并因此而悟得了道 假如不是万物千变万化 那人们又怎么能从寻找这些千变万化而悟道呢 再返过来啄磨圣 人之言 便会觉得其中极其微妙 幽隐之中亦含有无限深意 这些微妙幽隐又难于测度 所以总是难于一下表述出来 其微妙幽隐的情境就仿佛在动之中又仿佛在静之中 仿佛在 逝去 仿佛又在留下 这种情境可以自己心领神会 却难于要求事事都将之描述出来 原文原文 2 28 是以言去不必去 闲人之常想 称住不必住 释人之所谓往耳 岂曰去而可遣 住而可留也 俗译俗译 所以就其心领神会而言 可以说 人要进入那种情境却可以不必真去 就如同一介 闲人 常常在想事儿的那个样子就可以了 而且人要住进那种情境却同样可以不必真住 信佛 出家 之人说的所谓 往 怎么会是说 去 就一定得自己亲自前去 说 住 就一定得自己亲自留下呢 原文原文 精品文档 8欢迎下载 2 29 故成具云 菩萨处计常之中 而演非常之教 摩诃衍论云 诸法不动 无去来 处 俗译俗译 所以 成具经说 菩萨处计常之中 而演非常之教 菩萨处于 计常 平常 平凡 之中 却可以从 计 常 而推衍出 非常 来 并将其作为 教 来开化人们 摩诃衍论 说 诸法不动 无去来处 诸法 即万物的本质是 不动 或说 是 静 因为 不动 或说 静 之中已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 没有所谓去和来的处 所 原文原文 2 30 斯皆导达群方 两言一会 岂曰文殊而乖其致哉 俗译俗译 这些话都是为了引导众生 到达超越 群方 宇宙 方 物 方以类聚 的境界 也就是使人们能够得道 两句话 两种说法 从本质上来领会 就只是一个意思而已 怎 么能以为文之表面的不同就说其本质上也不同呢 原文原文 2 31 是以言常而不住 称去而不迁 不迁故虽往而常静 不住故虽静而常往 虽静 而常往故往而弗迁 虽往而常静故静而弗留矣 然则庄生之所以藏山 仲尼之所以临川 斯皆感往者之难留 岂曰排今而可往 俗译俗译 所以就可以有这样的情形 在说到 常 的静的情境时人却并未在其情境中住留 在 说到 去 的变动迁移的情境时人却并未真去到其情境之中 正因为其 不迁 的缘故 所以虽然是在说 往 人却处于 常静 的情境之中 正因为其 不住 的缘故 所以 虽然是在说 静 人却处于 常往 的情境之中 正因为人处于 常静 的情境之中的 缘故 所以虽然是说 往 却没有当真迁移变动 正因为人处于 常往 的情境之中的缘 故 所以虽然是在说 静 却没有当真住留下来 也正因为这样 才有庄子的 藏山 的 说法 也才有孔子的 临川 的说法 其实都是感到了 往 这种时光流逝而难于留住的 情形而发出的叹概 难道说只要把今天排遣开来就能达到 往 的境界吗 原文原文 2 32 是以观圣人心者 不同人之所见得也 何者 人则谓少壮同体 百龄一质 徒 知年往 不觉形随 精品文档 9欢迎下载 俗译俗译 所以 虽然都是观察圣人之心 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见解 为什么呢 人们都认为人 从小到大 从老到死 其身体就总是那一个 体 哪怕活到一百岁 也还是那一个 体 这只是着眼于 体 为同一个 却忽略了另外的因素 随着年月的流逝 人的 体 之 形也随着有了改变 原文原文 2 33 是以梵志出家 白首而归 邻人见之曰 昔人尚存乎 梵志曰 吾犹昔人 非 昔人也 邻人皆愕然 非其言也 所谓有力者负之而趋 昧者不觉其斯之谓欤 俗译俗译 所以 印度 有故事说 梵志年少出家 直到满头白发才回归故里 过去的邻居见到 他的归来惊诧不已 问道 你就是以前那个梵志活着回来了吗 梵志回答说 我就 是以前那个梵志 我也不是以前那个梵志了 邻居们都为之愕然 似有不解 这只不过 是通常人们并不那么说话而已 正如庄子的 藏山 之说 说的是为 固 而将船藏于山 泽 深夜由强壮有力的人背负着前行 船上之人却无有知觉 因为不知前山非后山 也正 如孔子 临川 所感叹的 逝者如斯夫 蒙昧不学之人对其 斯 却难于理解 因为不 解前水非后水 原文原文 2 34 是以如来因群情之所滞 则方言以辩惑 俗译俗译 正是看到人们在理解上有所蒙蔽滞碍 如来之佛才以 方言 为人们辩析解惑 所谓 方言 就是依 方 而言 而所谓 方 则是指宇宙整体 原文原文 2 35 乘莫二之真心 吐不一之殊教 俗译俗译 如来是向人们揭示宇宙万物所共有的 真心 也就是其本质 因为从整体上来看 宇 宙就只是一个 其 真心 也只是一个 如来是向人们传授可以掌握宇宙万物本质的永恒 的法则 因为从个别的分析的观点来看 宇宙中每一事物都有其自身特征 也就是没有相 同的东西 所有事物的 同 都是表现在 真心 这个本质之上 而人要认识和掌握 真 心 这个本质就必须有 教 只有接受了 教 人才能认识和掌握 真心 这个 逻 辑 本质 精品文档 10欢迎下载 原文原文 2 36 乖而不可异者 其唯圣言乎 俗译俗译 那永不变异的法则 不就是圣人所说的话吗 原文原文 2 37 故谈真有不迁之称 导俗有流动之说 俗译俗译 所以 在谈到 真 也就是宇宙万物的本质的时候 就可以有 不迁 的说法 以便 用来疏导人们所痴痴着眼的流逝变动的表象上的世俗观念 原文原文 2 38 虽复千途异唱 会归同致矣 俗译俗译 虽然自古以来有种种不同的文章来进行论说 但归根到底却在说着同样的本质 归致 于关于 一 的那种 同 的结果 原文原文 2 39 而征文者闻不迁 则谓昔物不至今 聆流动者 而谓今物可至昔 既曰古今 而欲迁之者 何也 俗译俗译 人们从文字上看到 不迁 之说 便认为是 昔物不至今 又听到了 流动 之说 便认为是 今物可至昔 既然已说到了古和今 那 欲迁 又是什么呢 原文原文 2 40 是以言往不必往 古今常存 以其不动 俗译俗译 精品文档 11欢迎下载 所谓 欲迁 就是 说 往 却不必真 往 如此则古和今都各自常存于自身那个 范围或范畴 这是因为其 不动 的缘故 原文原文 2 41 称去不必去 谓不从今至古 以其不来 俗译俗译 说 去 却不必真 去 即不是由今走到古 这是因为其 不来 的缘故 原文原文 2 42 不来故不驰骋于古今 俗译俗译 正因为不来的缘故 就不可在古和今之间往来穿梭 原文原文 2 43 不动故各性住于一世 俗译俗译 正因为不动的缘故 古和今各自的属性都归属于且住留于各自的那个范围 原文原文 2 44 然则群籍殊文 百家异说 苟得其会 岂殊文之能惑哉 俗译俗译 然而 有众多经文书籍 百家争鸣 文章各不相同 人们要如何去领会呢 其实 怎 么可能因文章各异就会被迷惑呢 原文原文 2 45 是以人之所谓住 我则言其去 人之所谓去 我则言其住 然则去住虽殊 其 致一也 精品文档 12欢迎下载 俗译俗译 所以 人们说的所谓 住 我则将其说成 去 人们说的所谓 去 我却将其 说成 住 从表面上看起来 去与住虽然不同 然其在本质上却都归之于 一 是一 致的 原文原文 2 46 故经云 正言似反 谁当信者 斯言有由矣 何者 人则求古于今 谓其不住 吾则求今于古 知其不去 今若至古 古应有今 古若至今 今应有古 今而无古 以知 不来 古而无今 以知不去 若古不至今 今亦不至古 俗译俗译 所以有经文说 正言似反 谁当信者 正话看起来似乎象反话 这要看具体的 人对这些话以什么角度来采信 说这些言论都是有一定缘由的 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是 从 今 去求得 古 所以有 不住 的说法 我则相反 是从 古 来求得 今 所以知道 今 不会去到 古 如果 今 能去到 古 则 古 就应该有 今 存 在 反之 如果 古 能来到 今 则 今 就应该有 古 存在 现在 今 并没有 古 所以可以因此而知道 古 并没有来 又 古 并没有 今 所以可以因此而 知道 今 并没有去 原文原文 2 47 事各性住于一世 有何物而可去来 俗译俗译 既然 古 并没有来到 今 今 并没有去到 古 可见事情是各有各的性质 且住留于各自所属的范畴 由此观点来看 哪有什么 物 可去或者可来呢 原文原文 2 48 然则四象风驰 璇玑电卷 得意毫微 虽速而不转 俗译俗译 然而 有四时物象 如风一般过往 斗转星移 雷电狂作 所有这些现象 只要能理 解到其中的 意 也就是本质 就能够观毫察微 不管运动得再迅速 都能够使其停而不 转不迁 原文原文 精品文档 13欢迎下载 2 49 是以如来 功流万性而常存 道通百劫而弥固 成山假就于始篑 修途托至于 初步 俗译俗译 这就是 如来 的功夫 就其 功 而言 因为概括了万物的本性 所以可以作为 常 也就是规律而永远存在 就其 道 而言 因为其为一切的联系规律 所以不管历 经多少万世多少劫难却永远坚固 以土堆积成山 总得从积起的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链物流行业冷链物流行业国际化合作模式考核试卷
- 双体系建设与安全创新实践考核试卷
- 2025年学历类成考专升本英语-生态学基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振动控制施工技术新材料应用研究考核试卷
- 2025年如何准备猪肉储备库的招聘面试专业指南与模拟题答案
- 社区反馈在产品优化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2025年度网络剧编剧专业提升培训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虚拟现实竞技馆场地租赁与高端VR设备包年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人工智能领域专利质押担保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年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项目人才引进聘用协议
- 盘扣用量表0822(含公式)
- 检验科6s管理实施
- 二十案例示轮回
- ABC法则新-培训课件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目录
- 核心能力建设规划
- 城市屋顶光伏发电施工方案
- 净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蒋诗萌小品《谁杀死了周日》台词完整版
- 初中英语语法练习题100道(附答案)
- 《成为格式塔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的完形之路》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