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基础知识_第1页
博物馆学基础知识_第2页
博物馆学基础知识_第3页
博物馆学基础知识_第4页
博物馆学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1欢迎下载 第一章 博物馆学基础 一 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美术 工艺 科学 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 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 但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者除外 2 国际博物馆协会情况 时间 倡建人 主要任务 地位 国际馆协会会长 C J 哈姆林倡议创立 总部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内 博物馆协会 ICOM 情况 国际博物馆协会是 1946 年 11 月由美国博物现 在已成为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博物馆事业规划的合作者 并逐渐成为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活跃的组织之一 三 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 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 陈列 观众 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 博物馆事业建设各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 关系等 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 以及社会经济 政治 文化教育 科学 技术发展的关系 四 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 五 博物馆学的新趋势 1 以人为本 为宗旨 人与物相结合 以 有助于认得发展和愉悦 为重要任务 参与社会 服务社会 2 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博物馆学形成问世 注 博物馆信息化 博物馆工作的各个部门和各项职能都能够利用电脑作 为日常工具 并且构成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网络平台 3 生态博物馆和新博物馆学运动继续索在探中前行 4 关于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 学科的独立性 大学 专业语汇 逻辑性 排他性 六 生态博物馆的定义 它是博物馆是在原来的地理 社会和文化条件中保存和介绍人类群体生存 状态的博物馆 它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完整性和原生性 七 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区别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2欢迎下载 八 新博物馆学运动的思想内容 1 扩大博物馆功能 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 2 深入社会为社区和特定的群体服务 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 3 把历史和未来连接起来 使博物馆能反映社会的演变 九 博物馆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1 宏观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2 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分析与综合 历史法 调查法 比较法 十 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收集保藏文物 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公民科学文化素 质 思想品德教育 科学研究 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十一 中国博物馆的分类方法 1 按照博物馆的性质和陈列内容划分 历史类 艺术类 科学与技术类 综合类 2 按照隶属关系划分 文化系统的博物馆 国家科技系统的博物馆 教育系统的博物馆 军事系统的博物馆 园林系统的博物馆 民政系统管理的博物馆 其 他有关政府部门主管的博物馆 12 中西方最早的博物馆 北京三大博物馆 西方最早的博物馆 公元前 3 世纪 埃及亚历山大博学园中的缪斯 Muses 神庙 西方最早的博物馆 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公元前 478 年 鲁哀公将曲阜阙里孔子故居的三间住 房作为孔子庙堂 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也是世界最早的博物馆 北京三大博物馆 中国人命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3欢迎下载 物馆 第二章 博物馆基础知识 一 藏品的定义 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 根据自己的性质 搜集保 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 只有具有历史 科 学或艺术价值的代表性 典型性文物和标本 才能成为博物馆的藏品 二 藏品的形态 具有三维的实物 具有二维空间的实物 如照片 无形的实物 非物质文化 遗产 口头传说和表述 包括语言 表演艺术 社会风俗 礼仪 节庆 有关 自然界 宇宙知识和实践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三 藏品征集的原则 明确的目的性 逐渐建立完整的藏品体系 科学的计划性 加强预见性 4 藏品征集的途径 考古发掘 田野采集 民族学调查 社会调查征集 收购 接受捐赠 交 换与调拨 接受移交 5 藏品鉴定的概念 藏品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辨明真伪 考定内涵 评定价值 也应包括定名和 定级 6 历史文物藏品的定名内容 时代 款识 作者 特征 纹饰 颜色 类别 器形或用途 七 藏品定名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有残缺的藏品 应注明 残 字 2 凡不能分割的文物 定名时应标在一起 成组的文物 完整无缺者要定一 个集体名称 失群者应在单个名称前标上集体名称 3 凡文物无铭文 款识 又无特殊纹饰者 器名前标质地 4 凡文物的附件 不标在名称内 只在注中说明 5 文物质地 一般在定名时可不标明 八 藏品保管计算机化的主要内容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4欢迎下载 1 藏品检索与统计 2 藏品保管环境自动化 3 藏品安全与防盗 4 藏品现状与测量 9 藏品保护的定义 研究各种质地藏品在内外因素影响下的质量变化规律 应用科学技术手段 维护藏品质量 对藏品劣化和质变进行综合防治 十 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 1 分析藏品的成分结构 2 探索藏品的质变机理 3 查明藏品的地下埋藏环境 4 研究博物馆藏品的保存环境 5 藏品保养 6 藏品修复技术 7 测定藏品年代 8 藏品复制技术 十一 藏品保护的基本原则 1 保持原状 2 消除隐患 3 预防为主 4 区别对待 5 适当的应用新技术 新材料 p198 6 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文物修护保养工艺 十二 陈列的定义 在一定空间内 以文物标本为基础 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 按照一定的主 题 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 进行直观教育 传统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 欣赏的展品群体 十三 英国博物馆学者帕特里克 波依兰对博物馆陈列类型的分类 审美性陈列 绘画 雕塑 主题性陈列 社会历史和科学类 模拟性陈列 自然历史类博物馆 原状性陈列 复原性纪念馆 体系性陈列 自然科学类 开放库房式陈列 我国无 十四 陈列的工作程序 1 总体研究与设计 2 内容研究与设计 3 艺术形式研究与设计 4 辅助展品和设备的设计与制作 5 陈列的现场安装与布置 6 陈列开放前现场的评估和开放 准备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5欢迎下载 7 每个工作阶段的评估和展出后的总结 十五 陈列的辅助材料 1 科学性的辅助材料 包括地图 图表 照片 拓片 模型 沙盘等 2 艺术性的辅助材料 主要是根据陈列内容的需要而创作的造型艺术 绘画 雕塑 场景 布景箱 幻影成像 半景画 全景画等景观设施等 它主 要是艺术品 但又受到科学性较大的约束 不同与一般的艺术创作 它要求艺 术构思有科学依据 并且与陈列风格相调和 所以说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综合体 幻影成像 声光电合成技术 仿真复原电子多媒体 三维动画 电视墙 灯箱 等制作的背景资料 幻影成像 幻影成像系统也称虚拟成像是基于 实景造型 和 幻影 的光学成像结 合 将所拍摄的影像 人 物 投射到布景箱中的主体模型景观中 演示故事 的发展过程 绘声绘色 虚幻莫测 非常直观 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由立体 模型场景 造型灯光系统 光学成像系统 应用幻影成像膜作为成像介质 影 视播放系统 计算机多媒体系统 音响系统及控制系统组成 可以实现大的场 景 复杂的生产流水线 大型产品等的逼真展示 十六 文字说明的类型 1 大小标题 单元标题 组标题 有时还需要有小组标题等 2 单元说明 组说明 有时还需要小组说明或展品组合说明 3 展品说明 展品说明大体上也有三类 展品科学性的简要说明 包括名称 时代 出土或采集的时间 地点或 来源 知识性说明 展品的有关知识 揭示性说明 揭示出展品内涵的社会属性 以及它与主题的联系 十七 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的类型及其内容 形式包括 硬件 设计 软件 设计及中性设计 硬件 设计 陈列区的室内设计 陈列设备设计 软件 设计 陈列的组合设计 辅助陈列品设计 现代传媒及音响效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6欢迎下载 果设计 中性 设计 文物 标本安全保护设计 十八 陈列室平面布局设计形式类型 1 陈列室的平面布局形式 陈列室的类型与它的参观路线有关 可分为口袋式 穿过式 混合式三种 类型 十九 陈列布置形式的类型 博物馆的展品分为平面展品与立体展品两大类 展品在陈列室中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周边式陈列 独立式陈列和混合式陈列 三大类 展品陈列布置的形式关系着参观路线的合理组织 A 周边式陈列 1 单线陈列 2 双线陈列 B 独立式陈列 C 混合式陈列 D 混合式陈列 二十 陈列设备类型 1 陈列柜 A 结构 考虑承重能力 结构简单化 使用方便 密封防尘 B 柜门 隐蔽 安全 开启便利 C 照明设备的安装 一般于顶部 注意安全 便于维修 注意厚度 2 假墙 展壁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7欢迎下载 A 功能 悬挂展品 分割展厅 增加展线的面积 引导参观路线 B 分类 固定式 固定陈列 活动式 临时展览 3 展板 A 功能 裱贴 固定展品 距地面 0 8 2 4m B 尺寸 一般通用展板 0 9 1 2m2 和 1 2 1 8 m2 C 材料 多层板 木工板 PVC 材料 合金板等等 4 文字说明牌 A 种类 标题牌和说明牌 B 材料与书写工艺 C 规格与协调 D 文字要求 精确性 简明性 趣味性 5 镜框 A 以某种材料为框 有衬板与玻璃为屏 B 直接的 只有框 无玻璃 有衬板 C 直接加边框 无衬板 6 台座 A 分类 a 原物品附带或复原的底座 b 积木式台座 c 随器型选用的 d 电 动台座 B 设计原则 a 系列化 可通用 互换 b 协调化 c 承重 防滑 C 多种材料 D 多种结构方式 7 采光与照明设计 电光源的选择 光源的颜色 色温 不同类型灯具 照度 A 照度适宜 光害与明晰度 B 照度均匀 C 照度稳定 D 展品与背景照度的对比 突出文物 投射的方向 A 顶光与顶侧光 多 B 侧光 展示器物侧面 纵向的凹凸明 暗 C 背光 逆光 勾勒轮廓线条 D 底光与底侧光 渲染气氛 避免眩光 A 避免放窗口 B 将陈列品置于明亮部分 观众于暗部 C 减少消光面 D 缩小陈列品与玻璃间的距离 避免光害 精品文档 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8欢迎下载 二十一 组合陈列法的类型 复原陈列法和景观陈列法的区别 系统分类陈列法 即将展品按分类系统分门别类地排列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 眉目清晰 使 人一目了然 复原陈列法 场景复原陈列 将考古现场或遗迹保留下来作为陈列品 或根据展示的主题布置出复原的 场景 复原的方法有成套文物组合复原法 文物与环境组合复原法 文物与模 型组合复原法 文物与图象组合复原法 文物与实际操作组合复原法等 它使 某些历史现象或自然环境再现于陈列室中 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 有强烈的历 史感和真实感 景观陈列法 这是选取某一历史现象的场面或某一自然生态的场景加以仿制 生动地再 现于陈列室中 一般都有较强的感染力 景观陈列法和复原陈列法不同之处在 于 复原陈列法必须完全按照当时的本来面貌 而景观陈列法可以选择有代表 性的典型形象加以概括 结合运用 全景画陈列法是景观陈列法的发展 配合 以声 光 形象的多媒体表现 更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比陈列法 惯用的对比手法是新与旧 过去与现在 多与少 大与小 精与粗 贫与 富 真与假之间的对比 以比较 对照的方式 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印象 集中陈列法 对某些成套的物品或体积较小的物品聚集陈列 以形成整体印象 中心陈列法 以一件展品或一个问题为中心 其余围绕它而展开 这种手法常用以突出 主要展品和主要内容 连续式陈列法 连续式的陈列像是一本书 也像一本连环画 陈列场景一个接着一个 连 续不断 一气呵成 整体感很强 二十二 现代传媒装置与展品陈列的组合形式类型 1 自成单元 与文物标本等实物资料陈列并列 现代多媒体展示有 投影 等离子 液晶 播放屏 触摸屏 幻影成像 电子图书等等 精品文档 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9欢迎下载 2 多媒体展示与实物 沙盘 模型等组合陈列 3 音响效果设计 博物馆中的音响资料可分为解说声响 自然声响和人工 声响三种类型 解说声响 是通过讲话来传递意义的 比如说我们国内现在很 多大型博物馆都配备有讲解机 自然声响 是由动物的发声或动作 比如飞 跑 吃 攻击 摩擦等动作所产生的 以及风 雨 浪 喷火 雷鸣 树断 火焰燃烧等自然现象的声音 人工声响 包括语言 歌谣等声音和用乐器发出 的声音 还有人类动作 打 切 吃 刮削等 所发出的声音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工厂 大炮 战车等机器发出的声音 第三章 陶器鉴赏 一 陶器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 把陶器分为红陶 灰陶 彩陶 白陶 黑陶 釉陶 紫砂陶等系列 1 红陶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手制陶器大多是泥质或夹砂粗红陶 例如裴李岗文 化 磁山文化及以后的仰韶文化 马家滨文化 大溪文化等都以红陶为主 陶器的颜色和陶土成分 以及烧成气氛有一定关系 假若陶土中含有一定 量铁的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既起着助熔的作用 能降低陶器的烧成温度 而且 还有着色作用 若在露天下采用覆烧方式 或在陶窑充分通风状态下烧成 陶胎中的铁离 子会呈氧化态 表现为砖红色 故烧成的是红陶 此外 还因陶窑的不完备与 不能严格控制气氛 而致使陶器出现红褐色等杂色 红陶一般分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 前者选用含杂质较少 颗粒较细的易熔 黏土为原料 后者则有意在黏土中掺入细砂 以提高陶器的耐热急变性能 故 夹砂陶常被用作炊具 红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不占主要地位 进入夏商时代后 已逐渐衰落了 2 灰陶 灰陶一般是在弱还原性气氛中烧成 而且要控制在烧成的最后阶段 窑炉 精品文档 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10欢迎下载 内如为弱还原气氛则要求陶窑不仅初具一定合理的窑形和能烧出较高的炉温 而且窑顶要能封闭和有排烟孔 在烧成后期 当封闭窑顶后 窑炉内氧气减少 而使气氛呈还原态 在弱还原气氛中 陶胎内所含的铁离子就会成二价 颜色 变为灰色 由此可见 能控制窑炉内的气氛是烧成技术的一种进步 此外 由于窑炉 烧成技术的改进 促使烧成温度的提高 自然提高了陶器的质量 故在一般情 况下 灰陶比红陶耐用 在新石器晚期 灰陶逐渐取代红陶而占主要地位 夏代时 陶器生产已经 以灰陶为主 商周时灰陶已占主要地位 灰陶也分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两种 它的日常使用一直延续至今 3 彩陶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最精美的陶器 仰韶文化的彩陶堪称其代表 作 彩陶花纹是陶坯未入窑焙烧前 用铁 锰等颜料在坯体上绘画纹饰 入窑 后用氧化焰烧成 彩绘牢固地结合在器物表面 不易脱落 彩陶上的纹饰有变 化多端的植物纹 形态各异的动物纹和几何形纹饰等 常见的器皿有饮食器 贮藏器和吸水器 如钵 碗 盆 盘 杯 罐 瓶等 还有一种彩陶是在陶器烧成后进行彩绘的 称 烧后彩绘陶 彩色易剥落 秦始皇陵兵马俑即为彩绘陶 4 白陶 即白色的陶器 这是新石器时代后期才有的 白陶的胎质都成白色 主要 是因为陶土 高岭土 中氧化铁含量少 排除了一些色素的干扰便呈现白色了 白陶胎质细腻坚硬 烧成温度在 1000 左右 迄今为止的考古资料表明 在中 国黄河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已出现白陶 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中也 曾出土过白陶 其年代相当于中原仰韶文化晚期 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晚期 遗址中也有少量白陶出土 到了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出土的白陶已较多 在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 还出土了独具特色的印纹硬陶 白陶是当时 奴隶主贵族使用的生活器皿 至西周已渐消失 白陶与红陶 灰陶 黑陶相比 主要的区别在于原料 经过科学分析 认 识到白陶的共同特点是其氧化铁含量比一般黏土要低得多 故烧成后成白色 精品文档 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11欢迎下载 当时的白陶分两类 一类是以镁质易熔黏土为原料 它是某些富含镁的矿石 例如辉石 角闪石 绿泥石或滑石的风化产物 含镁高达 15 24 罗家角 文化的白陶和大溪文化的部分白陶就属于这一类 另一类白陶则是由与瓷石成 分相近的黏土或高岭土制成 例如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的白陶 这表明中国 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瓷土的国家 5 黑陶 指光亮漆黑的陶器主要见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这是在焙烧后期用浓烟熏 翳 使烟中的碳微粒渗入 充填陶器的空隙 便能呈现黑色 黑陶有细泥 泥质 夹砂三类 其中以细泥薄胎的 蛋壳陶 最为著名 它的胎壁有的仅有 0 5 至 1 毫米厚 采用精细黏土制成 烧成前先经过打磨 在烧成中有意让炭黑渗入胎体 所以通体乌黑发亮 它是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 性产品 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陶工艺 工艺的关键在烧成中不仅要求有强还原 气氛 而且封窑后有意制造炭烟进行渗碳 这与氧化气氛中烧成的红陶 弱 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灰陶相比 技术上有更高的要求 黑陶主要出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及屈家岭文 化等遗址 在此以前也曾有两种黑陶出土 一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夹炭黑陶 由于炭化的稻壳或植物茎叶存在陶胎内而显黑色 二是良渚文化常见的黑衣陶 黑衣陶的陶胎仍为红色或灰色 只是由于外层裹上一层黑色的陶衣而成黑陶 黑陶工艺在商代以后日趋衰落 6 釉陶 指陶器表面有一层石灰釉的陶器 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 氧化铝 氧化 钙 氧化钠等 用石灰加粘土就能配制成 烧融后呈一种玻璃态 在釉中若再 加进一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 氧化钴等 焙烧后就会出现绿 蓝等色泽 常 见的汉代铅釉陶和唐三彩就是釉陶 自从成熟瓷器步入人们的生活以后 一般的陶器很少会引人注意 但是 一种 名叫紫砂器的无釉细陶制品 在宋代以后却犹如异军崛起 引起文人墨士的刮 目相看 7 紫砂陶 使紫砂陶闻名于世的首先是它的茶具制品 从唐代起 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精品文档 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12欢迎下载 与此相配伍的当然需要好的茶具 由紫砂泥烧制的紫砂茶具不仅具有较好的 耐骤热骤冷的应变能力和低热导的特性 而且是保持名茶色香味 为品茶文人 交口赞美的好茶具 紫砂茶具不仅造型别致多姿 由于它的装饰溶入了中国传统的绘画 书法 篆 刻等艺术而有独特的韵味 当用紫砂泥制成文房雅玩和各种仿生珍品以后 更 使许多收藏家爱不释手 紫砂器自北宋末年后 成为江苏宜兴的重要产品 到 了明代 紫砂壶及其他紫砂产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的名品 久誉不衰 二 陶器成型技术 1 手制成形 捏塑法 一般小型陶器多用捏塑成各种器形 器壁上常常留有指 纹 器形也不大规整 2 模制法 某些特殊的器形往往采用局部模制的办法 3 泥条盘筑法 把泥搓成长条 再圈积成型 4 泥板成形 利用陶土碾成 拍成或切割成板状 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传统 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 5 慢轮制成形 更先进的一种制陶工艺 是将泥料放在陶轮上 借其快速转动 的力量 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形 三 古代陶器按用途分类 新石器时代常见的陶器 在用途上可分作以下几类 1 饮食器和贮存器 2 汲水器 3 炊器 4 酒器 四 早期陶瓷的鉴赏与辨伪方法 一 古陶色调 1 橙色鉴赏 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陶器的色彩以红色为主 但这个时期也有呈黄色 的陶器 2 土黄色鉴赏 土黄色也是仰韶文化陶器中常见的一种色调 较为原始 如小口尖底瓶的 色彩基本上都是土黄色 这可能是因为主用于盛水器的小口尖底瓶经常深入水 下与泥沙接触 所以做成了这种颜色 精品文档 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13欢迎下载 3 白色鉴赏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白陶 但不成熟 直至龙山文化时期才 有了较为稳定的白陶 但依然不是很成熟 白陶是用氧化铁含量较低的类似瓷 土的原料精制而成 白陶的出现是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在淘气色彩上的有一大进 步 也是陶器烧造技术提高的标志之一 但是 白陶在仰韶文化还是比较少的 各个遗址中都很少见到 这说明白陶在当时也是稀有的陶器 当时的白陶与后 面用高岭土烧造的白陶相比 色彩要暗淡很多 而高岭土烧造的白陶是纯白色 颜色发亮 这是我们鉴定早期白陶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商代晚期白陶 高岭 土 发展的鼎盛时期 4 红色鉴赏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的主流 红陶在仰韶文化中数量最多 所 涉及的器形也最为丰富 虽说红色是陶器在没有任何技术力量的支持下烧制出 来的本色 但从仰韶文化的陶器来看 这种本色的陶器并不多 仰韶文化时期 的红陶颜色基本上都是夸张的红色 颜色较深 让人看起来很舒服 器形大多 做工精细 陶土选料讲究 烧制温度高 陶器表面光滑匀净 没有任何的气孔 和杂质 陶器的色彩掌握的特别好 通体一色 没有色彩不均匀的情况 其另 一个特别就是器壁较厚 很结实 出土的很多陶器都是完好无损的 5 灰色鉴赏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裴李岗时期就已经有了灰陶 人类最先烧制出红陶 后来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烧制出了灰陶 从技术上讲 仰韶文化应该是有能力 烧制出灰陶的 但是实际考古发现的灰陶也很少 这可能是因为强大的红陶和 彩陶文化已经占主导的缘故 灰陶一般主要是做炊煮具 而且很多夹有砂砾 颜色不是很纯 二 鉴赏要点与辨伪 1 时代特征 距今 7000 5000 年 辨伪重要依据 2 色彩鉴赏 早期陶器大多是红陶 灰陶一般发黑灰暗 与真正的灰色有一定 距离 3 时代测定 对早期陶器进行时代测定主要用的是碳十四测定法 其年代误差 不会超过 100 年 精品文档 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14欢迎下载 4 烧造的温度 温度较低 一般都在 1000 度以下 胎质疏松 吸水率较高 易碎 5 胎质鉴定 新石器早期的陶器胎质细腻致密的比较少 大多为杂质较多的夹 砂陶 一般只有五六百度 胎质疏松 为了弥补这个不足 所以很多加砂砾使 陶器变得坚固 这是辨别早期陶器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现代仿制品 窑温大 多较高 砂砾状的物质也不是很多 6 造型鉴赏 1 造型围绕着器物的实用性来设计 很少涉及诸如美观等方面 辨伪 的重要依据 2 早期陶器作为一般有三种情况 杜撰造型 是否实用 复制仿制已有器物 数量多少 时代测定 改造已有器形 改变部分是否有实用性 3 特殊之处 7 纹饰鉴赏 1 早期纹饰很少 2 主要有划纹 绳纹 指甲纹 锥刺纹 附加堆纹 剔刺纹 菱形纹 锯齿纹 压印弦纹等 3 这些纹饰大多很随意 有很强的实用性 美观性不足 通体纹饰的不多 辨 伪时要注意 五 彩陶鉴赏与辨伪方法 一 彩陶鉴赏 1 手感鉴赏 仰韶文化的彩陶大多是细泥红陶 手感非常滑润 细腻 彩陶的正面较为光滑 反面则稍微差一些 手触摸的时候 手上的汗会明显地被它吸收了 而其他陶 器就不会给人这种感觉 一些彩陶表面有像 铁锈 一样的 铁斑 这些斑点集中的地方 手感的感觉 是密密麻麻的 但是没有斑点的地方依然是很光滑的 2 色彩鉴赏 精品文档 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15欢迎下载 仰韶文化彩陶较为简单 一般多数以红色为主 有的彩陶通体红色 但多数不 是这样 而是器物里面色颜色较外面深一些 看起来和黄土的颜色比较相似 也有少数相反 要从颜色上辨别不容易 还有的彩陶通体浅黄 要从颜色上辨别不容易 纹饰色彩是仰韶文化彩陶鉴定中的重点 在仰韶文化中 以黑彩为主 少数为 红彩 有的黑彩能透出下面红陶的红色 彩陶标本上的色彩的耐磨性很强 不会褪色 3 纹饰鉴赏 仰韶彩陶的纹饰主要是抽象的图案 动物纹 植物纹 几何纹等 其图案越是写实的时间就越早 反之 越是抽象的就越晚 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仰韶人绘制图案的真正用意 也就无人能领会出其绘画创作 的技巧 仿制难度大 器形比较简单 以碗 钵 瓶等日用品为主 平底 没有炊煮具 2 辨伪要点 1 圆点纹和弧线共存 一般在弧线纹下方 反之则多为伪器 2 精致 件件都是精美绝伦之作 没有敷衍粗制滥造的 如果有则是伪器 3 早期纹饰写实 晚期写意 如果顺序倒置 则必定为伪器 4 线条流畅 无束缚 如果有歪斜和绵软无力的则多为伪器 5 构图合理 讲究对称 但又不拘泥于对称 一切自然而成 如果构图拘谨和 不合常理者则为伪器 6 彩陶彩绘能洗掉的则多为伪器 第四章 玉器鉴赏 一 和田玉根据产地环境的分类及其特点 根据软玉产出的环境 可将其分为山料 山流水 仔玉和戈壁玉四类 1 山料 山料又名山玉 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 特点 开产下来的玉石呈棱角状 块度大小不同 质地良莠混杂不齐 2 山流水 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 并由冰川和洪水搬运过 但搬运不远的 玉石 特点 是距原生矿近 块度较大 棱角稍有磨圆 表面较光滑 精品文档 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16欢迎下载 3 仔玉 仔玉是由山料风化崩落 经大气 流水选择风化 剥蚀 经流水分 选沉积下来的优质部分 仔料呈卵状 大小全有 但小块多 大块少 特点 这种玉质地好 水头足 色泽洁净 上好羊脂白玉就产其中 4 戈壁玉 是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长期暴露于地表 并与风沙长期作用 而成 特点 戈壁玉的润泽度和质地明显比山料好 二 翡翠地质的种类 玻璃地 白色或其它颜色 透明 明亮如玻璃般的地子 冰 地 透明度比玻璃地稍差 但清澈如冰一样的地子 藕粉地 半透明 像熟藕粉一样颜色的地子 常常会带有一些粉红色或紫色 豆青地 不透明 一种淡黄绿色的地子 一般晶体颗粒较粗 质地也较粗 瓷 地 不透明 白色 如瓷器般的地子 质地较差 油 地 半透明至透明 颜色带灰蓝的绿色 质地虽细 但颜色发闷也是较差 的地子 三 翡翠的 A B C 货 第 5 章 瓷器的鉴赏 一 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1 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 几乎随处可取 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 以高岭土作坯 2 质地的差别 瓷器比陶细腻 而陶特别的粗糙 有杂色 微带点褐色的斑点 3 烧制的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 最低甚至达到 800 以下 最高可达 1100 左右 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 大都在 1200 以上 甚至有 的达到 1400 左右 4 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 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 精品文档 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17欢迎下载 度时即可熔融 瓷器的釉料有两种 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 也可在高 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 第二次低温烧成 5 胎质不同 陶器胎质粗疏 断面吸水率高 瓷器经过高温焙烧 胎质坚固致 密 断面基本不吸水 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陶胎含铁量一般在 3 以 上 瓷胎含铁量一般在 3 以下 6 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胎体硬度较差 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 瓷器的 烧成温度高 胎体基本烧结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2 宋代五大名窑类型及其特点 1 汝官瓷 1 胎 胎薄质坚致如铜骨 俗称 香灰胎 釉薄处呈淡肉粉色 含铁和微量 铜之故 2 釉色 主要有天青 天蓝 粉青 月白等 以天青为上品 玛瑙为釉 釉层 薄而莹润 釉泡大而稀疏 有 寥若晨星 之称 釉面有细小的纹片 称为 蟹爪纹 3 器型 传世的汝窑器常见器型有碗 盘 洗 瓶 尊等日用品 形体小 造 型古朴 4 烧成 通体施釉 底部用细钉支烧 俗称芝麻钉 支钉数 3 5 6 5 装饰 汝窑制品素身多 极少以花纹作装饰 2 官窑 1 造型 装饰 釉色等按宫廷式样设计生产 直接体现了统治者的审美追求 2 工艺上精益求精 不惜成本 产品精美绝伦 典雅高贵 是古瓷器中的精华 3 非商品性生产 产品少 精者选进宫 次者掩埋等处理 不许流入民间 4 历代帝王均将官窑瓷器视为珍宝 世代相传 不作明器陪葬 3 哥窑 1 胎体 胎质呈呈灰黑色或土黄色 细腻 坚实 有厚有薄 也有 紫口铁 足 2 釉色 均为失透的乳浊釉 釉色以灰青为主 有粉青 月白 米黄数种 釉 精品文档 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18欢迎下载 面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