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莲山课件m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整体设计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现代诗歌单元,尽管他们从古代诗歌的学习中积累了鉴赏诗歌的经验,但现代诗歌的毕竟与古代诗歌有一定差异,它的一些特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此外,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从现代诗的特点出发,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为以后学习现代诗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单元设计思路本单元选的四首诗都抒发了爱国与思乡之情,讴歌希望与梦想。 我爱这土地借鸟儿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苦难祖国炽热而深沉的挚爱之情。 乡愁通过对乡愁的吟咏表达了身居孤岛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祖国统一的期盼。 我为少男少女歌唱以优美的语言,炽烈的感情,讴歌了青春和希望。 纸船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2 / 15学习这四首诗,要通过多形式的反复诵读,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从而体会生活,感悟人生。三、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新诗的特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以语言为载体,反复诵读,借助联想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调动生活积累解读诗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这是一首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的好诗,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学的第一首现代诗,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面几首诗的学习。因此,教学应根据文体特点,通过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在比较中掌握学习诗歌的门径。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3 / 15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2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 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三、教学步骤:(一)导入: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 ,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板书:我爱这土地)(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4 / 15(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第一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第四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3、诗中的“鸟” ,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5、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全班再次朗读、背诵。6、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5 / 157、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五)比较阅读,拓展学习:请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六)布置作业: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八)板书设计:我爱这土地艾青鸟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河流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黎明我常含泪水乡愁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6 / 15乡愁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选择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十分注重对学生学法的引导,调动学生生活积累,通过听说读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2、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3、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过程和方法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情韵。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强化爱家爱乡爱国意识。三、教学内容与步骤: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7 / 15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二)了解余光中1、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2、补充(媒体示)(三)听录音,初读课文1、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3、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适当指导。8 / 154、齐读(四)朗读品味解读全诗1、整体感知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品味探究(1)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2)这种感情看得见吗?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3、再现画面并在朗读中体悟情感(1) 、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2) 、学生轻读,构思画面(媒体音乐)(3) 、学生分组想象第一、二、三、四小节的画面。师生共同点评。(4) 、给想像的画面取名,体会这些画面所表达的情感。并且区别第四小节表达的情感跟前三节比有何不同?(5) 、请一生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或齐读,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韵美。(五) 、指导学生抓住线索和意象,根据结构特点当堂记9 / 15忆。(六) 、拓展,仿句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吗?(适当穿插评,表扬)(七) 、归纳延伸: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余光中先生的如烟似雾、如泣如诉、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乡愁家园之恋,故国之思,令人动容。学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触,现在你最想对谁说?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自主回答)(八) 、欣赏体验最后让我们欣赏来欣赏由余光中作词、罗大佑作曲演唱的抒情名曲乡愁四韵 ,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小时侯(少年)邮票(小)母子深情长大后(青年)船票(窄)夫妻恩爱后来(中年)坟墓(矮)生死悲痛现在(老年)海峡(浅)思乡哀愁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至10 / 15今还给人很大的美感。教学时不必多讲,背景资料的过多介绍也会限制学生的审美想象,阻碍审美意象的形成。所以干脆先不提供背景资料,而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意;抓住关键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学跨越亘古的永恒魅力,或者说在老诗上品味出时代感。然后再让学生获得相关材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希望通过片断练习同构学生心理,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全诗,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过程与方法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想像、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剪辑(蒙太奇方式):旭日东升;青山碧水间的11 / 15欢声笑语;运动场上的拚争与呐喊;春芽萌发;鲜花盛开;教室里的书声朗朗;考场上的专注疾书;少男少女们雀跃而起并定格。画外音:人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 “花季少女” ,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 ,毛主席也说青少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的确值得我们为之歌唱。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二)学习文本诵读品味I、学生朗读,互纠正音。2、朗读指导与训练(感情基调、节奏、重音和语调)(1)指导学生试读(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或集体演读3、诵读,讨论,感悟诗歌的艺术形象美。(1)诗的第一节在说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后,连用四个排比句,歌唱了五种事物,它们具有怎样的共同点?(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鼓舞的力量)(2)诗人希望歌声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停留是什么意思?(引起年轻人的强烈共鸣)(3)读第三节,诗人希望用什么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它像什么?(微风、阳光) “草一样12 / 15颤抖”是什么意思?(蕴含歌声中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像“微风、阳光”一样让人感动)(4)第四节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的力量)新课标第一网(三)质疑,探讨,交流。你还想了解哪些这首诗的有关问题?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学生一般会对作者及写作背景产生疑问,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说明后,用幻灯片显示。 )(四) 、作文片断练习。何其芳“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你作为少男少女们中的一员,读了这首诗,肯定有不少感触。选择提炼后,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同诗人交流交流。 (激励谈话时用民乐金蛇狂舞做背景音乐,约两三分钟,然后让学生在安静中进行写作。完成后班上交流并给以充分鼓励)(五)背诵全诗。纸船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纸船是泰戈尔的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丰富的想像,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所以本诗的学习必须抓住13 / 15丰富的想像这一重点,理解诗歌描绘的希望与梦想。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童真雅趣,理解诗中的大胆想像。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本文,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营造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很好的体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课文,感知诗歌歌颂儿童的主题,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2.体会诗歌中的大胆想像,理解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过程与方法1运用诵读法朗诵感知课文。2合作探究诗句中具体词语的表达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是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一首诗歌纸船 ,读一读,看看这首诗让你发现了14 / 15什么?(板书课题)(二)、启思导学师生活动:1作者简介2朗读诗歌,感知内容。提问:“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期望什么?梦想么?(指导学生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3解读诗歌,探究诗情。提问:诗中的“我”为什么有这些期望和梦想?这些期望和梦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4、引导学生解读“我”这一形象,描绘、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意境(时间、地点、人物、氛围)。(三)、探究赏析1小组在线:以小组形式研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提问:诗人在诗句中运用了一些限制、修饰性的词语,请找出来,阅读品味这些词有什么表达作用?2童真雅趣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绝妙的想像力。请看金色花 ,感受诗人的丰富想像。(发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诗中寻找想像力丰富的诗句,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