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0透镜及其应用学案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 1 节透镜一、学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凹透镜,了解主轴、光心、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作出相关的光路图。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难点: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会正确作出光路图。三、学具准备: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四、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一队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长途跋涉着。到了中午,当他们拣来了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一位博士灵机一动,带领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块像2 / 30放大镜一样的冰块,博士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把阳光聚集到干草上,一会儿,干草就着了火。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二)自主探究探究一: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生活中的透镜,阅读教材,结合教材中图完成下面的问题:1中间厚、边沿薄的是,例如:2中间薄、边沿厚的是,例如:3仔细观察教材中图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回答通过叫主轴,光心的特殊性在于。探究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现象?(做做看)有亮点出现,那你知道亮点是怎么形成的吗?“亮点”会随着纸的来回移动而在亮度上、大小上发生变化。亮点变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变多。归纳:凸透镜对光有作用。现在,请你动手,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并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3 / 30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做做看)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不难发现:归纳: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2.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3.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探究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如下图左所示) ,这个点叫做,用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用字母表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因此它没有实焦点(如上图右所示) ,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合作探究:1.让平行光通过厚薄不同的凸透镜,观察焦点位置的变4 / 30化?(认识焦距和凸透镜的厚薄的关系)2.将一点光源(如小电珠)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观察它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怎样传播?这掲示了光的什么性质?五、课堂小结:1.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2.依据下图叙述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3.讨论交流:说一下“情境导入”中博士磨制的是是一个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用它点火的原理是什么?六、达标检测:1.我们所指的薄透镜是()A.厚度很薄的透镜 B.中央很薄的透镜c.中央比两头薄的透镜 D.厚度比球面半径小得多的透镜2.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3.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 / 30D.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4.无论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实际上都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后发生而产生的。5.如下左图是一束平行与主光轴并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请画出穿过透镜的折射光线。6如下右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 F和光心 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第 2 节生活中的透镜一、学习目标:1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的特点。2理解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二、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三、学具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四、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让大家欣赏一些运动会时拍摄的照片和一段电影视频。同学们都喜欢,顺势提问: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6 / 30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二)探究新知:1.照相机(结合实物、课本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讨论交流: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想想做做:结合教材 94 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是实际存在的进行判断)7 / 302投影仪(结合实物、课本)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做一做: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并回答: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物、像哪个大、哪个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3放大镜用课桌上的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与其他同学交流)(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归纳: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或缩小)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倒或正)8 / 30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侧。联系生活: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举例说明)4结合教材 96 页示意图,了解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情况:实像总是立的,虚像总是立的;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虚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五、课堂小结:照相机成、 、像投影仪成、 、像放大镜成、 、像六、达标检测: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镜,它成的是_、_、_像。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9 / 303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4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选填“照相机” 、 “投影仪”或“放大镜” )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选填“靠近”或“远离” )摄像头。5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10 / 30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第 3 节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学习目标: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3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三、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张白纸竖直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移动蜡烛和白纸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假设:(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提示:成像情况,焦距 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 u 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 v 表示)11 / 303.制定计划(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 、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必测量,标签上已注明)(3)参考课本 97、98 两页,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4.进行实验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 u 和像距 v(此步骤做两次)。(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 2f 和 f 之间,即f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并记下物距 u 和相距 v.(此步骤做两次)。(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 uf,调整光屏的位置,看能否在屏上找到像.如果不能,试着观察到蜡烛的像,观察一下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 u 和像距 v(像距只需估测)(此步骤做两次)。(4)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保证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12 / 30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5.数据收集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 u/cm 像的性质像距 v/cm虚实大小正倒U2fU2f2ff2ffUfUf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时,凸透镜成虚像.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成实像时,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3)像的正倒:凡是实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 )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 ) ;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 )的,且在光屏上(填“能”或13 / 30“不能” )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 ) ;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 ) 。(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实像逐渐_,且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填“变大”或“变小”)。四、巩固训练: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 15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 35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 15 厘米,那么所成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_、_、_。(2)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_和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14 / 30_。(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2 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时,眼睛要观察_,一直到光屏上出现_为止,这时光屏上成的是_、_的实像。(4)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a、b、c、d 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小,放在_点,光屏上的像距镜最远。五、课堂小结:根据本节课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分大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放大;实像,物远像近小,虚像,物近像。六、达标检测:1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把蜡烛放在下图中的 a 点位置时,光屏在另一侧的适当位置处将得到_像(选填大小,倒正,虚实),若将蜡烛从 a 点移到 b 点时,得到_像。2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15 / 30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3如下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A像的 A部分消失了B像的 B部分消失了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D像 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4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D.以上说法都不对5如图所示,a、b、c、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c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d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 a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16 / 30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 F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6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不可能是图(丙)中的哪一个?()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一、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3.了解用眼卫生及眼睛保健的知识。二、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三、学习用具:眼睛模型、近视镜、老花镜四、学习过程:(一)提出问题17 / 30爱动脑筋的小明和爷爷都戴着眼睛,平时他有这样的观察和体会:爷爷看书读报时必须戴上眼镜,而看远处的物体时可以摘下眼镜;而自己看远处的物体必须戴上眼镜,而看书时可以摘下眼镜;视力正常的爸爸却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的物体。那么作为“心灵的窗户”人眼是如何看见周围物体的呢?小明和爷爷患各有怎样的眼睛疾病?他们各自佩戴的眼镜有什么特点呢?(二)自主探究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照相机” ,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观察图眼球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了解眼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2.眼球好像一架,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3.小组讨论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是凸透镜成像的那种情况?像有何特点?4.认真观察图,小组讨论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5.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18 / 30“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可是我们有些同学成了近视眼,有些人成了远视眼,你们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吗?(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2)成因及矫正近视眼的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来自远处的光汇聚在视网膜的方。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发散,在眼睛前方放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认真观察图,观察近视眼同学的眼睛近视眼的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来自远处的光汇聚在视网膜的方。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汇聚,在眼睛前方放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3)自学科学世界眼睛的度数,并回答后面的问题。(三)知识链接: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19 / 30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预防近视要做到: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 33cm.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着看书.不在走路时看书.五、学习小结: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主要由瞳孔(好像照相机的) 、角膜及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 、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组成。2近视眼佩戴矫正。3远视眼佩戴矫正。六、达标检测:1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3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20 / 30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4.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b.5.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 A、B、c、D 四种光路中,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ABcD6.所示的眼镜的镜片是_透镜,这种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眼。第 5 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一、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21 / 30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二、重点难点: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难点: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三、学习过程:(一)显微镜请阅读课本 p103 图显微镜的结构回答问题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镜,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2来自被观察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的像,原理同一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能把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体了。3.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的像,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22 / 30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二)望远镜请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望远镜有两组组成。靠近眼睛的叫,靠近物体的叫。2物镜成像,目镜成像。3我们要看清物体还与什么有关?阅读课本 p104 页图回答。4.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1)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3)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目镜,以较小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两者间的距离,观察近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5.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别的像(填“放大”或“缩小” , “实”或“虚” ) ,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填“放大”或“缩小” ) ,观察者就能23 / 30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四、课堂小结1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物体经物镜后成放大的,再经过目镜成放大。2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物体经物镜后成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的虚像。五、达标检测:1从显微镜的结构的光路图可以看出()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D.对目镜和物镜的焦距没有明确的要求2从望远镜的结构的光路图可以看出()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D.对目镜和物镜的焦距没有明确的要求3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四百年,联合国XX 年定为国际天文年(图为宣传画) 。伽利略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关于凸透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4 / 30B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三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呈在光屏上4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与有关,还与有关。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填“放大”或“缩小” )的(“虚”或“实” )像,目镜的作用则相当于一个,可以把像再放大一次,使人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6望远镜,尤其是天文望远镜都力求,以求观察到更暗的星,除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做物镜。第五章透镜及应用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要求会较熟练画透镜光路图(会聚和发散) 。2.要求熟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会看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二、重点难点:重点:光路图会聚、发散、成像、光路可逆的光路图。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相关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三、复习过程:25 / 30(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物距 u 像距 v 像的性质应用u2fu=2fv=2f 等大倒立实像fu2fuf照相机利用物距,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仪利用物距,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利用物距,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二)典型事例,抽取规律专题一:凸透镜、凹透镜光路图1.完成下列光路图。2.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专题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像(选填“实”或“虚” ) 。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26 / 30(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上。(3)当烛焰距凸透镜 30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第 4 题图第 5 题图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专题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27 / 30于焦距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7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 50cm 处向 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8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专题四:眼睛和眼镜9图中 a、b 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 图中他拿的眼镜()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10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28 / 30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高级会计网课课件
- 电焊知识干货培训总结课件
- 北京期末数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电焊工知识普及培训内容课件
- 北京安全b本考试真题及答案
- 爆破保管员复训考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考试题及答案
- 镗床考试题及答案
- 保安考试考哪几种题目及答案
- 《数字技术应用 基础模块(WPS Office 上册)》 课件全套 第1-3单元 探索数字世界 数字技术应用基础 -编程的魅力 程序设计入门
- 质量控制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 热射病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 三年级科学教材培训心得
- 鼻的症状学相关知识
- QC/T 1209-2024汽车噪声与振动(NVH)术语和定义
- 中职生劳动教育试题答案
- 现代学徒制课题: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内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机制创新研究(研究思路模板、技术路线图)
- 餐厅开荒保洁操作技术方案
- 2024年春季小学三年级英语课件教学方法探索
-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词语表注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