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我们分析了 10 万广告文案,发现你们最爱“捡垃圾”我们搜集了一些 100000+的文章,有关“捡垃圾”这个话题的文章非常受大家喜欢和推崇。比如说:这个英国人在长城捡了 22 年垃圾,娶了中国姑娘火遍 BBC 90 后美女的零垃圾生活让无数人喊好变态; 大理 90 后文艺男,捡垃圾为生,顺便画画结果刷爆朋友圈! 为了干掉全球垃圾,他发明能吃的勺子; 他辍学花 10 年清理半个太平洋,赚到 32 亿; 一群 65+老人,坚持 13 年零垃圾,各个年入千万; 大海太脏了,这两个澳大利亚人给它做了个“垃圾场”火遍全球 仔细回想一下,在生活中,垃圾并不是一个惹人喜爱的词语,而遇到垃圾的时候大家普遍的态度也是避之唯恐不及。很少有人会在小学作文里把自己的理想写成“清洁工” ,并且许多中国父母至今教育孩子都是用那句“看见没有,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去扫大街” ,更别提前段时间引爆话题的小说北京折叠里第三空间那并不令人舒服的印象。然而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却对相关的文章如此青睐,2 / 7喜爱程度可具体划分为阅读、点赞、评论、转发几个等级,这个变成文字和配图的话题似乎脱去了它们丑陋的外形和刺鼻的气味,变得赏心悦目甚至感人至深。那么这是为什么呢?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环境心理学中的行为局限理论认为,人们内心希望去做的事通常会被环境中的一些信息限制或干扰,当人感到自身无力突破现实中的束缚时,就会诉诸精神上的解脱,即想象和抒情,对另一种生活形态产生幻想和向往。 如果我们抛开“捡垃圾”这个噱头,去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很容易发现,它们绝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捡了一辈子垃圾的普通故事。相反,这些故事大多包含梦想、信念、创新、成功等等正能量的内核,它们的主人公为了内心的坚持违背了社会普遍认知中正常的上升通道,以另一种姿态获得了成功,这是许多人无比渴望却无法实现的愿景。少年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设想过自己的未来,但只有少数的幸运儿真正做成了自己喜欢的事。因为各种原因,我们最终会放弃理想向现实屈服,把曾经梦到过无数次的冒险深埋在心底,转身走进人海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热爱文学的人学了经济、要当歌手的人成了上班族、想环游世界的终老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最终我们都成为芸3 / 7芸众生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一员,并且这个过程被很多人冠以一个无比正义的名号成长。 可是这些靠“捡垃圾”走上人生巅峰的人恰恰放弃了曾经让我们屈服的安稳,毅然辍学、辞职甚至离开自己的家乡,把自己真正的兴趣变成了一生的事业,于是我们在屏幕前读着别人酷炫的故事,默默缅怀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与冲动。安慰与动力的共鸣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巴纳姆效应” ,是说人总会倾向于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一描述十分空洞,他都仍会相信其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这些有关“捡垃圾”的文章在结构上十分类似于励志鸡汤,主人公原本平平无奇可能还生活坎坷,某日灵光一现决心“捡垃圾”之后终于实现了非凡的人生价值,要么收获名利,要么影响周遭。而文章中突出的标签:平凡、90 后、文艺、执着、有梦想虽然这些描述都很模糊,但每一个都让人产生共鸣,仿佛看到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而且他们依靠一份看上去比我们还 low 的职业完成了人生的逆转,其中展现出的过程与结果的强烈反差给处于现实压抑的人恰到好处的心理暗示,让人相信自己也会4 / 7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在终日的疲惫里获得短暂的安慰和动力。个人价值与群体利益的统一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整个人类社会是由无数层次的集体构成的。集体为个人的安全和发展提供了支持,而为了维护集体的稳定,个人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让渡自身的利益,并且会因为这种行为得到集体的认可和鼓励。因此,无论个人意识多么强烈的集体,都会宣扬和赞美奉献精神,加强个人对集体的认同感。12 下一页站在这一角度上看,捡垃圾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这也是一项有利于群体利益的个人行为,它虽然使个人的双手变脏,却能让集体的环境更干净。因此,与完全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甚至玩弄游戏规则获得名利的人相比,我们更容易对这些在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同时服务社会的人产生好感,因为潜意识中你也把自己当成了这种行为的受益人之一。 对于他们的成功,我们不仅喜闻乐见,还会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甚至是丰厚的物质奖励和回报。标题党与好奇心的合谋 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好的话题是爆款的一半。凡有此类人物故事要想吸引读者,戏剧张力必不可少,力求5 / 7在标题中就扔出所有爆点抓住读者眼球,即使夹在一排标题之间也能立即脱颖而出。从上文中我们举出的例子来看,文章标题往往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用“捡了年垃圾”启蒙你的兴趣,让你怀疑一个惯常有趣的公号为什么要推送这么无聊的内容,然后立刻转折以“赚到 32 亿”或“火爆 BBC”展示结局的成功,两个部分毫无逻辑关系,却因此让人们对背后可能发生的神展开产生强烈的好奇,想要一窥这个极为平凡甚至有些卑微的方式究竟如何让人获得巨大的成功。 我们甚至可以猜想,有人在点开文章的时候脑中甚至会划过“也许我也可以试试”的想法,在潜意识中把它当成了一个不太难模仿的成功套路。所以爱看别人捡垃圾这件事真不奇怪,谁让人人都有一颗好奇心呢?此外, 纽约时报上曾刊登过一篇文章,作者诺亚卡根分析了 1 亿篇文章之后,总结出了要让社交媒体上的文章成为爆款的 10 条定律: 长文章比短文章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被分享,尤其是 3000-10000 字之间插入图片增强视觉效果十分重要,或者采用视频注意排版,要让人赏心悦目文章能勾起读者的敬畏、大笑或乐趣6 / 7清单类文章备受青睐标题中要有数字,比如说“10”来激起数字敏感者作者的段位越高越好,文风越有趣越赞大 V 转发的文章会带来乘数效应适时“炒冷饭” ,在合适的时间点旧文新推是不错的选择星期二是黄道吉日如果将 7 中的作者替换成平台,那么“捡垃圾”一类文章至少占了 10 条中的 6 条,有着剽悍的阅读量也不足为奇。今天的结尾是一颗彩蛋:我们根据这些成功的案例总结出了捡垃圾的正确姿势 ,希望能给尚在迷茫中徘徊并渴望成功的人以指引。以下:首先,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病防治策略及典型案例分享
- 教师专业成长规划范文
- 智能家居产品安装维护技术方案
- 幼儿园安全检查清单及隐患整改方案
- 小学三年级英语考试试题与听力材料
- 标准代理合作协议范本示例
- 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设计方案
- 小学英语听说课堂活动设计参考
- 2025年湖南省岳阳市汩罗市事业单位安置定向招聘退役军士考试18人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小学英语词汇记忆提高训练课程
- GB/T 5195.2-2006萤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
- 核心高频 985 词汇(高中英语)
- 2023年浙江10月自考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试题
- GB/T 16921-2005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X射线光谱方法
- 施耐德电涌保护器spd合格证
- 冻干车间配液岗位操作规程
- 《工程伦理学》配套教学课件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1 认识方向 ︳青岛版 (共35张PPT)
- 打破自我标签重新定义自己课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 公司全过程造价控制月报表(模板)
- 工程力学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