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案_第1页
高一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案_第2页
高一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案_第3页
高一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案_第4页
高一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高一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案高一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二、重点难点: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2 / 10三、课标要求: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 “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四、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在阅读中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古代土地制度三个不同阶段。完成下表:时期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不能真正的阻止土地兼并,根源于。2、依照课本的顺序,分时期具体地看各个朝代的重农抑商的原因、措施和影响重农抑商:鼓励男耕女织的生产,限制的发展。朝代原因背景影响战国与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危及封建统治制确立增强国力西汉西汉初,经济凋敝,富商囤积居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的势力3 / 10明清末期兴盛强化了经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请同学们阅读第三子目内容,了解和理解“海禁”政策基本含义及其影响。“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2)具体表现:明代:清代:。(3)原因根本: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经济客观:明中期侵扰我国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思想:(4)评价: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的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逐渐于世界潮流。合作探究1.井田制的出现与瓦解,这两个历史现象哪个是历史的进步呢?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作简要分析。2.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面对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有没有根治土地4 / 10兼并的“灵丹妙药”?3、重农抑商政策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政策?4: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为什么商业还会有较高的发展水平?五、知识检测:1 (XX 年福建文综,15)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5 / 10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2 (XX浙江文综 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3.(XX 年全国 I 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 ,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 “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4 (XX 年海南卷,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6 / 10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5.(XX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 594 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6.(XX潍坊阶段测试)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 27 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反映了()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7.(XX盐城联考)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 , “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 ,但7 / 10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c.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D.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8.(XX新泰模拟)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9.在明清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下,许多商人“以末敛财,以本守之”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种现象导致的最不利的后果是()A.小农破产影响社会稳定 B.破产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来源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资金支持 D.土地集中经营提高了商品化程度10.(XX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8 / 10材料二: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 “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 ,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 “以致商人裹足不前” 。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西、湖南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是如何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并分析其影响。(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9 / 10六、知识拓展:1、 “本业”和“末业”从战国到秦汉,人们通常把农业和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称为“本业” ,而把工商业和服务性行业称为“末业”。商鞅变法时下令:“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重本抑末,也就是是重农抑商。2、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关系:(1)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为限制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和增加政府收入而实行均田制。(2)均田制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但是未触动占田的大地主利益;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兼并的继续,政府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也无法实行。(3)总之,土地兼并是均田制实行的原因,又是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均田制是为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而实行的,但是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它。3、租佃农民与自耕农的区别:(1)背景不同:前者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后者是随着生产工具和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